4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4日23:56:4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3 由 x-file 于 2016-05-04 23:55:54 |
1943年2月,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南线战场乃至整个苏德战场局势逆转,各条战线上的苏军纷纷转入反攻。4月1日,勃列日涅夫被派往北高加索方面军下辖的第18集团军任政治部主任。9月,该集团军参加新罗西斯克—塔曼战役。勃列日涅夫在这场战役中表现英勇,获得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附带说一句,参加这次战役的另一支部队——第56集团军近卫步兵第2师因解放塔曼半岛战功卓著,荣获“塔曼师”荣誉称号。然而,就是这个师,在1968年镇压“布拉格之春”,在“八一九”政变中倒戈,在1993年俄罗斯政治危机中“炮打白宫”,两次赴车臣平叛(1994年和2000年),一败一胜。正是“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1943年11月24日,大本营命令第18集团军转隶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全部人员、物资乘军列转向基辅方向,去支援解放基辅的部队。这时的基辅,形势十分紧张。11月中旬苏军收复基辅后,德军迅速调集兵力大举反攻,20日重新占领日托米尔,战线距基辅只有60公里。在这种情况下,大本营紧急决定把第18集团军调到基辅城下,以解燃眉之急。第18集团军参战后,苏军终于稳住战线,再次扭转局势,继续反攻。勃列日涅夫因在这次战役中表现英勇,被授予1 枚二级波格丹?梅赫利尼茨基勋章。 1944年,第18集团军参加了南线收复失地和解放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的战斗。11月,勃列日涅夫晋升少将军衔。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作战期间,由斯沃博达将军指挥的捷克斯洛伐克步兵第1军曾在第18集团军编制内作战。斯沃博达将军不会想到,24年后担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时,自己的老战友勃列日涅夫会出动苏联军队镇压“布拉格之春”。 1945年5月8日,伟大的卫国战争结束。勃列日涅夫的军衔和勋章成了那个英雄时代的缩影。一群被记住名字和没有名字留下的反法西斯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为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国作战的红军官兵亲眼目睹了东欧国家的富足生活。正是他们把改革的种子带回了苏联,等待一个改革领导者的出现。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0 20:07 战争结束后勃列日涅夫没有马上退伍,他的新职务将和一个叫扎波罗热州的地方有关。 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6—1950年)》,其中提到要“在南方恢复冷轧薄板的生产”。而当时南方生产冷轧薄板的基地叫做扎波罗热钢铁厂,位于与勃列日涅夫老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毗邻的扎波罗热州,它是苏联在30年代建成的最大的冶金联合企业。 7月底,《真理报》先后刊登题为《为什么扎波罗热钢铁厂的重建工作停滞不前》和《三个党委会和一个建筑工程》两篇文章,对该州区、市、州党委的工作提出批评。两篇文章一个意思:中央很生气,后果很严重。8月30日,扎波罗热州领导换人,勃列日涅夫当选州委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上任后,很快理清了头绪。当前的主要工作是重建,重建的中心工作是扎波罗热钢铁厂。这位第一书记在一座被炸毁一半的变电站中为自己清理出一间办公室,放上桌椅、床铺,架上电话,直接住在现场监督工程进度。 正所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有了这样的领导,那些中层干部和工人们基本也是以单位为家。当时的重建工作实施的是两班倒工作制,每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加上计划经济体制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各种设计图纸和工程材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扎波罗热州重建进程明显加快。 1947年6月30日,扎波罗热钢铁厂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州内另一大型重建项目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供电量也稳步上升。这些大型项目的成功投产构成了勃列日涅夫在扎波罗热州重建工作中的光辉政绩。不久,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授予勃列日涅夫列宁勋章。 虽然列宁勋章是苏联的最高荣誉,但是对于勃列日涅夫显然还不够诱人。很快,他获得了“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机会。 1947年11月21日,勃列日涅夫被调回老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担任州委第一书记。事情起因和扎波罗热州一样,当地领导人在战后重建中工作不力,中央要换人。 当时,乌克兰连续遭遇三年旱灾,粮食收购计划完成的很不好。时任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甚至一度因此被免职。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0 23:59 上任后的勃列日涅夫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完成粮食收购计划。天灾改变不了,那就避免人祸吧。由于各地的重建工作绝大多数以工业为主,无法集中足够的车辆和机械来进行农产品运输和加工,导致粮食烂在地里。针对这个问题,勃列日涅夫拿出了他后来闻名于世的“商量式”领导方式下达命令。比如,他给尼科波尔钢管厂厂长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打电话: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我一定到您那儿去,但要稍迟几天。现在我想请您帮个忙,今年的庄稼很好,已经成熟了。我知道,您是一位负责的厂长,你们厂搞得不错。如果你们能支援一下收割工作,我们就非常感谢了。不过,请您派好的司机,派管用的车子。” “我可以拨出15 辆。” “请您再考虑一下,跟大家商量商量。要是粮食收不上来,那太可惜了……” 一点霸气都没有,不过还真好使,大家对这位客客气气的新领导还是挺给面子,1948年,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成为乌克兰第一个完成粮食收购计划的州。勃列日涅夫再次得到中央和乌克兰领导部门的好评。当然,也少不了部下们的好评,其中就包括吉洪诺夫厂长。 吉洪诺夫1905年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属于纯粹的工业技术官僚,直到1948年、43岁时不过是个厂长,按理再混十几年就该退休了。但是谁能想到,几十年后这位同志当上了苏联总理。他的故事我们后面还会说到。先说说他在勃列日涅夫第一书记任内的故事吧。 按道理来说,新领导上任,做部下的应该审时度势,一看二慢三通过才对。可吉洪诺夫偏不,他不仅把自己工厂的生产打理的井井有条,还主动向中央主管部门争取款项为厂区居民盖楼、修路、建街心花园。中央给了他70万卢布,他为了给居民做福利工程花了200万卢布。 黑色冶金工业部部长捷沃相听说这事,气急败坏来到吉洪诺夫的工厂视察,劈头盖脸一顿骂,眼看就要采取组织措施罢免他。这时候,勃列日涅夫主动走出来劝,说吉厂长也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才把钱用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没有乱花钱嘛。 黑色冶金工业部部长也不好得罪地方上的州委第一书记,这事也就算了。 这件事之后,吉洪诺夫终生追随勃列日涅夫,直到勃列日涅夫逝世。由此看来,平时对部下和和气气,关键时候敢于为部下扛事的领导还是很得人心的。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1 06:48 @wqh890216 2014-03-31 00:41:40 这个驸马和拿破仑的机遇有点类似 ————————————————— 愿闻其详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1 20:05 文章进行到这里,勃列日涅夫同志已经在乌克兰两个不同的州担任过第一书记,且政绩显著,功劳薄更加厚实。1950年7月,他又升官了,这一次担任的是摩尔达维亚(今摩尔多瓦)共和国第一书记,成为直接对苏共中央负责的十六个加盟国领导人之一。 如果你以为他完全是因为政绩登上高位,那么我要说,你想错了。 研究苏联的高层政治,一定要先搞清楚这么几个角色:党的领袖,总理(人民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国家元首(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第二书记”,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情报组织领导人(契卡主席/克格勃主席)。其次才是研究其他政治局委员的权力分工。 党的领袖是指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些人,不同时期叫法不同,有时叫总书记,有时叫第一书记。 苏联的中央政府叫做人民委员会,1945年后改为部长会议。相当于我国的国务院和西方国家的内阁。部长会议的领导人被称为主席,相当于总理。 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相当于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苏维埃”在俄语中就是“代表会议”的意思。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通常由党内德高望重的元老担任,苏联没有总统,也不可能有沙皇,所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被默认为国家元首,但是他不掌握实权。 苏共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都是由政治局负责制定路线方针,书记处负责监督党的政策执行,处理日常工作。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的中央书记通常被调侃成苏共的“第二书记”――党内二把手和接班人。书记处由若干名中央书记组成,其中,分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和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中央书记最为重要。 内务部(相当于我国的公安部)长、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在苏联很特殊,因为它不像其他国家的同行一样对总理负责,而是直接对苏共中央负责。这两个岗位的同志经常出任政治局委员,参与国家最高决策。其地位远远超过副总理,有时甚至超过常务副总理(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与总理平起平坐。 苏联的情报组织就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了,早期叫做契卡(前文中已经提过它搞笑的全名),在苏联执行国家安全部的职能。介绍克格勃,就不得不提内务部。两个部门时分时合,有时候你领导我(亚戈达时期),有时候我领导你(谢列平时期)。两个部门的权力划分,尤其是对内的权力划分牵涉到公开警察与秘密警察的业务分工,体现着国家的法治水平和政治气氛。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1 23:11 苏联存在着三个权力中心,一个是苏共中央政治局(由第一书记领导),另一个是中央书记处(由第二书记领导),还有就是内务部/克格勃。除此以外,部长会议只是把党的决策转换为国家政策,并不掌握实际权力,所以苏联的总理都是弱势总理;最高苏维埃不过是橡皮图章,专职举手和鼓掌,当它不再只鼓掌的时候,苏联也走向了灭亡。 了解苏联历史的人都知道:情报组织的领导人从来都是国家领袖的强势候选人,从贝利亚到谢列平,再到安德罗波夫、克留奇科夫,如果把普京(1998年7月至1999年8月任俄联邦安全总局局长)也算上,已经成功过两个半(半个是指贝利亚)。 言归正传,勃列日涅夫升任加盟共和国级别的领导人,正是与当时的高层权力斗争有关。1948年8月,最有可能成为斯大林接班人的日丹诺夫逝世。日丹诺夫逝世之前是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央书记,早期曾担任列宁格勒第一书记。由于他长期在列宁格勒工作,因而他领导的派别被称为“列宁格勒派”,与之竞争的是贝利亚领导的“内务部派”和马林科夫领导的“中央机关派”。 马林科夫长期负责组织人事工作,建立了臭名昭著的“人事档案”制度。为啥说人事档案制度臭名昭著呢?因为在这个档案材料中,装有干部本人按上级要求写的各种文字材料,包括检查、检讨,而且还有别人写的各种证明、检举和揭发材料,还有组织上背着干部本人所作的各种政治鉴定材料。 关键是这种材料不允许干部本人看,也不对老百姓公开。一旦上级说要清洗谁,那么证据就是现成的,“大清洗”中的干部就是这样,先被捕,后知道罪名。不对老百姓公开,使所谓的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全部成了宪法里的口号,带病提拔也成了常态。 勃列日涅夫和这三派有什么关系?其实,他和任何一派都没有关系,他属于另一派――“乌克兰派”。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3-31 23:54 @xcgzyj 32楼 2014-03-29 20:54:59 实际上欧美(主要是美)对东方社的阵营主要是三种方法,一是政治、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是推广他们的普世价值,二是经济方面,更深一层次进行渗透、瓦解,三是,如果这2手都不好用,那就是第三方面,武力解决。前东欧阵营的瓦解主要是第一方面,我们顶住了第一(这个问题不能说),却败在了第二上了。其它不多说了! ----------------------------- 经济方面的渗透瓦解有没有相关的书籍、网站推荐?想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01 13:06 @quiteman17 2014-04-01 11:03:15 苏联是个大监狱,大牢笼,苏联跨台不是太早了,而是太晚了。 ————————————————— 也赞成“原罪说”?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01 18:12 乌克兰是苏联第二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他不但是苏联的“粮仓”,还是俄罗斯民族的发源地,在军事上策应着黑海出海口和高加索山脉。十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一直是苏共的重点打击对象,最早与之作斗争的是卡冈诺维奇。 拉扎尔·莫伊谢耶维奇·卡冈诺维奇,1893年出生,参加了十月革命和内战,从列宁时期开始跟随斯大林。1924年被斯大林派往乌克兰担任第一书记直到1928年,在职期间残酷镇压少数民族干部,受到当地民众的反对。但在这四年,他提拔了很多的干部,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叫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后来也担任了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37年至1949年),这十二年提拔的干部暂时可称之为“乌克兰派”,他提拔的人里面有一位叫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后来把乌克兰派做强做大,形成了闻名于世的“第聂伯帮”。 20世纪三十年代初,斯大林建立起独裁统治,三十年代初的这一批政治局委员在苏联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的“近卫军”,其中最有名的有三位:莫洛托夫在斯大林时代当过十一年总理,十年外交部长,是战后“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实施者;伏罗希洛夫是内战时期的五位元帅之一,直到1940年都是苏联国防部长;卡冈诺维奇在斯大林时代长期负责组织工作,长年担任乌克兰和莫斯科的党委领导人。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大清洗”中疯狂地滥杀无辜。 “大清洗”开始后,斯大林先后重用亚戈达、叶若夫、贝利亚(三人先后担任内务部长),使内务部的势力越来越大,然后借助内务部派去平衡“近卫军”的势力。卫国战争爆发后,伏罗希洛夫和卡冈诺维奇先后失势,莫洛托夫在1949年被解除外交部长职务。此时的苏联出现了三足鼎立争夺斯大林接班人的政治格局,分别是列宁格勒派的日丹诺夫、中央机关派的马林科夫和内务部派的贝利亚。 日丹诺夫逝世后,贝利亚和马林科夫联合制造“列宁格勒案”,清洗了列宁格勒派的干部。斯大林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派别来平衡贝利亚和马林科夫。 斯大林把政治局的部下们数了一遍: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资历最老,无论用谁其他人都不服气;布尔加宁代表军队的力量,决不能让军方势力坐大;米高扬是经济技术官僚,没有自己的小集团,根本对抗不了贝利亚和马林科夫。用谁呢?那就用赫鲁晓夫吧,这小子1939年就是政治局委员,够资历;参与指挥了南线的部分战役,军队应该会支持他;在乌克兰又把经济搞的不错,米高扬应该能容下他;中央有卡冈诺维奇保护他,赫鲁晓夫一定能平衡马林科夫和贝林亚。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