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5日04:00:20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15 由 x-file 于 2016-05-05 03:54:38 |
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他们认为现实的一切就是最美好的。任何改变都意味着民众对他们的不满乃至否定,影响他们坐稳江山。所以他们不想做任何改变。 笔杆子的事属于意识形态,苏斯洛夫的宣传工作解决不了,又不能动枪杆子,那就交给安德罗波夫的秘密警察去管好了。 安德罗波夫用了三个办法,花了六年时间,基本上把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平息了下去。 第一招是常规办法,即根据刑法的“散布谣言”罪,抓捕一些持不同政见者的积极分子。与早期契卡的滥捕滥杀,毫无法制不同。安德罗波夫要求对持不同政见者“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即使抓捕也要讲究执法依据。这一招可以叫做杀一儆百,吓唬住了很多胆小的人。 第二招是非常规办法,把一些持不同政见者投入精神病院进行“治疗”,进行变相软禁。这个招数广为诟病,目前存在一种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克格勃有没有在精神病院对持不同政见者进行医学意义上的迫害。对此,由于我的材料不多,所以不敢下结论。关进精神病院的办法可以叫做釜底抽薪,间接隔离了一部分不构成“犯罪”的人。 第三招是人道办法,放宽苏联公民出国限制,把一些持不同政见者取消国籍,赶到国外。由于持不同政见者中不乏犹太人,俄罗斯和苏联向来有反犹的传统,无论是犹太族还是其他民族的持不同政见者,当他们移民国外后,很多苏联民众就把他们当成懦弱不敢抗争的叛徒。这一招可以被叫做调虎离山。 这三招连在一起打出去,基本上骨头硬的和骨头软的都覆盖到了,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受到了沉重打击。最后,安德罗波夫还想到一个狠招,让受审的持不同政见者召开有西方记者在场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忏悔自己的行为,并招认自己“同伙”的“罪恶”行为。这就是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历史上有名的“亚基尔——克拉辛”案件。该案极大地丑化了持不同政见者们的形象,使运动丧失了道德基础,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到了六年之后的1973年,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基本上被扑灭,索尔仁尼琴被驱逐到西方,萨哈罗夫被主流舆论全面批判,麦德维杰夫也被昼夜监控起来。其他二流领袖人物关的关,走的走。运动陷入几乎奔溃的状态。 1973年4月,镇压持不同政见者功勋卓著的安德罗波夫升任政治局委员,进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系列。镇压持不同政见者成为他一生的最大污点。这方面他的政绩越成功,他的事业就越失败。好在,他没有采取斯大林时代的大清洗手段,为苏联人民留下了真理的种子。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4 13:01 最近中午不便,更新内容移至晚间,依旧每日更新2500字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4 18:23 1973年4月的苏共中央全会,勃列日涅夫的老上级、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和勃列日涅夫极其赏识的两位部下——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升任政治局委员。与勃列日涅夫唱反调的谢列斯特以及在党内政治斗争中较为中立的沃罗诺夫离开政治局。勃列日涅夫的权势进一步增强。 政治局委员谢列平同志不高兴了,对总书记加强个人权利、培植亲信,尤其是在苏联国内大搞个人崇拜极度不满。1974年12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谢列平在会上发言抨击勃列日涅夫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政策错误,而且要苏共中央检讨当年的农业歉收问题,加强集体领导。一场全会开下来,让勃列日涅夫很没面子。 勃列日涅夫没面子了,肯定就不会让谢列平有面子,1975年,苏共中央让谢列平率工会代表团赴西德和英国访问,进行工会组织的行业交流。 大家都知道,谢列平进入政治局之前领导过克格勃。西德一家法庭曾经因为一起克格勃的暗杀事件判决过谢列平。西方国家的民众看到谢列平来访问,跟着谢列平的访问行程,组织各种抗议示威游行,好不热闹。 谢列平访问完回国后,勃列日涅夫说他败坏了国家形象,要谢列平引咎辞去政治局委员职务。谢列平再一次和勃列日涅夫发生争吵,最后辞职。 整整十一年,这两位冤家对头终于胜负分明。57岁的谢列平最终没有斗过比他大十二岁的勃列日涅夫。 对于这位反特权斗士,我充满了尊敬。谢列平性情耿直,一心为公,毕生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内亲近民众,拥护改革,对外强硬维护苏联国家利益。据说,在苏联,很多人认为如果谢列平当上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主义事业不至于在七十年代末走向停滞,官员们也不至于走向集体腐败。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承认历史不能假设。如果一定要一分高下,我想说,公平地讲,论政治手段,谢列平不如勃列日涅夫;论领导经济,谢列平不如柯西金;论意识形态工作,谢列平未必能超越苏斯洛夫。 你镇得住整个队伍,你就可以倚靠部下的才华。 你管不住部下,你就要亲力亲为,表现自己的优秀和敬业给他们看。 谢列平怕是这两样都做不到。他的失败预示着一个可怕的现实:在独裁专制国家,你要推动改革、发展民主、保障人民利益,你就必须比那些保守派的专制官僚更加擅长权力斗争,更加外柔内刚,更加隐忍,更加顾全大局。 这一点,安德罗波夫比谢列平做的要好。谢列平的勇往直前,不屑迂回,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希望。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4 21:25 谢列平垮了,勃列日涅夫的下一个目标是柯西金。 1965年至1970年的新经济体制改革,是柯西金执政道路的得意之作。整个“八五计划”期间苏联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柯西金的威望,也就严重威胁到了勃列日涅夫的权威。 勃列日涅夫用两个办法对柯西金下手,一方面,主动挑起对西方缓和的大旗,营建自己的外交成就,树立自己在国内外的威信,挤兑柯西金作为总理的外事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借助新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效果来打击改革,并同时运用组织手段打击柯西金。 新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以物质利益刺激调动企业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不改,加上人类本性自私作祟,改革的负面效果就出来了。 根据新经济体制的一系列规定。首先,奖金取决于产品增产数量,所以,企业总是隐瞒真实产量,只讲增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极易发生生产过剩和生产资料闲置。这就不利于国家利益;其次,企业奖励基金的多少建立在工资基金基础上,这就意味着,劳动者人数越多,企业获得的金钱支持将越多,所以,各个企业都随意增加从业人员,造成企业劳动率地下,人浮于事,并造成虚假城市化。这就不利于企业的利益;再次,奖金在企业内部的分配机制过于悬殊,仅以1966年的新体制企业统计数据看,流向广大工人的奖金只占企业总奖金的两成,而人数占比很低的管理干部和工程师们却拿走了企业奖金的八成。这就造成了广大工人的不满意。 最后,由于新经济体制改革仍旧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产品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计划,并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新经济体制实施多年依旧没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由此可见,搞经济改革,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革除国企内部的官僚主义,遵循市场规律,以满足消费者权益为立足点,才能走向成功。 当一场经济改革从振兴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沦落到国家不满意、企业不满意、工人不满意、群众消费者不满意,这样的改革能持久吗? 前文已经提过,每一场改革政策都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负面影响,因此才要不断改革,不断前进。 勃列日涅夫不这么认为,他想的是正好借着经济形势波动打击柯西金的权势。1971年苏共召开24大,勃列日涅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计划,加强国民经济各部门管理机构的领导。1973年4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措施》的决议,下令组建各种联合公司,减少中间生产环节,提高经济效率。从此,新经济体制改革被“安乐死”。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4 22:52 勃列日涅夫搞权力斗争一贯奉行的是先废了你的政策,再立即废掉你的人。柯西金担任总理时期,苏联部长会议有两位“第一副主席”,一位是波利扬斯基,他从赫鲁晓夫时代就跟随柯西金领导经济工作;另一位是马祖罗夫,就是当年“布拉格之春”和谢列平、谢列斯特一起力主出兵的第一副总理。两个人可谓是柯西金在部长会议中的忠实助手,在任期间全力辅助他搞改革。 1973年2月,勃列日涅夫解除了波利扬斯基的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职务,降为苏联农业部部长,砍去了柯西金的“左膀”,“右臂”马祖罗夫也在几年之后被解除职务。 鉴于苏联经济体制中农业经济由各级党组织亲自抓,党中央书记处还有专职负责农业的中央书记,所以,波利扬斯基是被打发到了一个闲职上,无法再有所作为。1976年,波利扬斯基被派往日本当大使,1982又被派往挪威任大使,最后于1987年退休。 有出就得有进啊,要不该影响工作了。大家不用担心,勃列日涅夫早就安排好了,打他一上台,就开始想办法往部长会议里面“掺沙子”,培养自己的人马。 下面我们来说一位老朋友了,他的名字叫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有印象的朋友肯定能想起来,勃列日涅夫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当第一书记时保护过的那位钢管厂厂长。 这哥们后来发达了,在赫鲁晓夫时代升的特别快。1950年12月—1955年9月任苏联黑色冶金工业部管理总局局长。1955年9月—1957年任苏联黑色冶金工业部副部长。1961年获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57—1960年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60—1963年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科学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63—1965年任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1965年10月吉洪诺夫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76年9月,勃列日涅夫又让他顶了波利扬斯基的缺,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 为什么吉洪诺夫当了十一年的副总理,勃列日涅夫才想起来要提拔他当常务副总理呢?这里有另一个原因。 柯西金外表看上去是一位翩翩有礼的绅士,接触过他的人都觉得他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位文弱书生,居然爱好体育锻炼。像我等常人健身,通常也就是玩玩哑铃,做做俯卧撑什么的。可是柯西金的爱好居然是皮划艇,喜欢独自一人驾着小皮艇在湍急的河流里前行,不简单吧? 可惜岁月不饶人,1976年8月,已经72岁的柯西金在一次划艇中发生意外,造成颅部血管损伤,住进医院治疗。勃列日涅夫再一次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作风,火线提拔吉洪诺夫担任常务副总理,排挤马祖罗夫,代替柯西金全面主持部长会议的工作。 自此,柯西金的权力被完全架空。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5 14:30 @bbjbbjbbj1 2014-05-15 13:34:23 写的不错 建议楼主配些照片 看起来更加直观 照片应该不是很难找吧 ————————————————— 这个建议好,接下来几天会把地图和人物照片放在相册里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5 22:00 跟大家告假,今天出差,回不去家,明天补上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6 16:09 @道者自巍峨 2014-05-16 14:21:10 昨天才看到这个帖子,今天就得坐等更新了,楼主写的非常到位,作为历史爱好者的我也很关心苏联的这段历史,不知道关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这段历史楼主能不能也讲一讲,我觉得这也是它解体的原因之一:重工业长期凌驾在轻工业和农业之上。 ————————————— 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是本帖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会结合整个世界大势来写,谢谢支持!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6 23:46 再次跟大家说抱歉,还在出差,尚未返程,今天无法更新。感谢新老朋友支持,本帖绝不半途而废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8 15:45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20 20:56 行文至此,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已结束。第一章内容是从1906年勃列日涅夫出生到1964年十月政变。第二章的内容是从1964年十月政变后到1976年这十二年的权力斗争。给这两章取的名字分别是第一书记的奋斗史、从三驾马车到个人独裁。 前两章的构思是想借记述勃列日涅夫的的个人奋斗史和当上第一书记以后的权力斗争,侧面写沙俄、苏俄、苏联1906年到1976年七十年的历史。当然,这些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因而显得七万字的前奏曲有点长,超出当初预计的字数范围,不够精炼。 这七十年的出场人物很多,大多数描写的还算满意,如果能把每个人的政策主张和性格特征基本说清楚,我就感觉很成功了,不知道大家感觉怎样。 我还是希望大家在看到我帖子里轻松一面的同时,能够看出我的一些无奈。无论是看历史还是写历史,我都在挖掘那些正能量的东西。正是因为苏联历史中正能量的人物很多都不得善终,很多好的政策都没坚持下去,所以,很多肮脏的东西要用喜剧的方式写出来,这才是我最大的无奈。 然而,我要克服这种无奈,把这篇帖子坚持下去。研究历史和改良社会一样,需要静下心来,保持冷静,开动脑筋,挖掘真相,面对现实,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以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来完成。 那种自以为掌握了历史发展潮流,用一两句话就把苏联历史评价完了的人们,无论他是御用文人还是网络牛人,我只能“呵呵”,一笑了之。 接下来正式写苏联最后十五年的历史,不敢向大家保证面面俱到,至少会做到详细客观。把被颠倒过的历史真相再颠倒过来。这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不能说出的困难。还有可能会颠覆一些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敬请大家期待。 出差回来很疲倦,而且不太顺利,影响心情,仅以一篇闲作续帖,找找手感。今天开始恢复更新。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