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10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5日00:16:38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9 x-file 于 2016-05-05 00:13:00
由于格里申是从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的岗位上调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以岗位空缺为借口,调任谢列平去担任理事会主席顶替格里申,并免去谢列平的中央书记职务。
面对这一切,谢列平无可奈何。因为政治局的其他所有同事又一次都站在勃列日涅夫一边。
据说,赫鲁晓夫下台的时候告诫过谢列平:“他们也会这样对你的,说不定更糟。”
谢列平当时没在意,还以为赫鲁晓夫是在诅咒他。这会儿他如果回想起来,会不会来上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好在谢列平保住了政治局委员的职务,可以继续出演主席台的戏。
接下来的这一出叫做“布拉格之春”。
1968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发生巨大人事变动。号召改革的杜布切克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4月,新一届捷共中央通过《行动纲领》,准备实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
此举一出,苏共中央慌了。自十月革命以来,苏联一直掌握着国际共运的领导权,垄断着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理论路线方针的最终解释权。可是二战结束后,苏共的威信不断衰落,先是1948年南斯拉夫不再听从斯大林,接着是1959年中国不听从赫鲁晓夫,跟着是1961年阿尔巴尼亚和苏联断交,最近又是1965年上台的齐奥塞斯库强调罗马尼亚的独立自主。如今,近在家门口的捷克斯洛伐克也“不听指挥”了。
怎么办呢?
勃列日涅夫又开始犹豫,因为他想起了一件往事。
1956年,在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匈牙利,人民为了抗议苏匈关系的不平等、国内的独裁专制和经济停滞,爆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强烈要求改革派领导人纳吉领导国家。结果,苏联出兵镇压,扶持另一位改革派领袖卡达尔上台,匈牙利政治经济形势随后开始好转。
但是,匈牙利事件暴露出了苏联继承沙皇俄国大国沙文主义的本性。继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引发苏共执政合法性危机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1956年陷入了二战之后的第一次危机。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6 22:49
要不要用当年对付匈牙利对付捷克斯洛伐克?勃列日涅夫有点拿不准。
对于捷共中央新任第一书记杜布切克,他还是比较放心的。杜布切克从小在苏联长大,进入捷共中央工作之前还在苏共中央党校学习了三年,身上有着深刻的苏联烙印。这样的同志肯定不会疏远苏联,应该找来聊聊,做做工作就好了。
勃列日涅夫这么想,谢列平等人可不这么想。谢列平认为必须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暗示杜布切克,劝他不要学纳吉,否则苏军的坦克就要碾碎“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
和谢列平持相同观点的政治局委员有谢列斯特和马祖罗夫。前文已有介绍,谢列斯特是乌克兰第一书记,马祖罗夫是时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当上常务副总理之前有12年时间担任白俄罗斯党政一把手。
他俩为啥警惕布拉格之春?因为他俩长期担任西部少数民族加盟国第一书记,对民族分裂势力的独立倾向警惕性特别高。同样的思维用在了捷克斯洛伐克,遇到一点异动就害怕国外事件在国内起连锁反应。
除了他们,嚷嚷着出兵的还有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和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
反对出兵的就多了,柯西金、苏斯洛夫等人都主张谈判解决。
这第一书记不好当啊,要广开言路,还要斟酌利弊。勃列日涅夫才召集国内的同事开完会,又得召集华约国家的领袖们开会。这帮人也怕发生连锁反应,以波兰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和东德党第一书记乌布里希最为坚决,要求镇压布拉格之春。而匈牙利党第一书记卡达尔坚决反对出兵,这不奇怪,因为他也在匈牙利国内低调地领导着改革。
匈牙利反对出兵倒没什么,好歹是自己人,多做做思想工作卡达尔会想通的。但是,西方国家会对苏联出兵有什么反应?尽管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和英国承认东欧地区是苏联的势力范围。但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会不会引起美国干涉?勃列日涅夫心里真没有底。算了,还是先找捷共中央谈谈吧。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6 23:19
今天的点击率再一次出乎我的意料,早晨醒来截止目前十几个小时的时间,点击率超过二十万,惊喜之余顿生惶恐。
首先是回帖之中极端的观点和煽动性的言论层出不穷,影响了很多对我帖子感兴趣的朋友(包括反对我的观点但是给予我理性批评指正的朋友)。我很害怕自己的帖子会因为某些回帖有被删的危险。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易,找到可以相互学习,讨论交流的网络平台更加不易。请某些高人放我的帖子一条生路。
其次是某些高喊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人们,请你们尊重一下我的言论自由和人格尊严。否则我会觉得您是特意来我的帖子打自己的耳光表演给我看。
再次,看到一些回帖心情很不好。还好有那些善良和理性的回帖让我有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毅力。照此形势发展下去,我很难在24小时之内对朋友们的回帖进行回复。但是我还是会争取在写正文的同时安排时间回复其中的大部分,请朋友们谅解。
最后,请另外一些朋友尊重我的底线和隐私,前文已声明我不会回复关于国内政策的讨论,至于有些朋友要深挖我的真实身份信息,我觉得没必要。如果一定要我找个理由,请允许我曲解庄子的一句话:“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依然感谢支持我的朋友们,先在此统一感谢,等完成今天的史料积累我将于凌晨过后争取回复一些,若有不周到之处,请大家见谅。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0:10
@hnxctws 1360楼 2014-04-16 23:54:25
英法:如果德国揍我俩的小兄弟,……
==========
很顶楼主但楼主有一段话很让人恶心!明明的苏德瓜分波兰!楼主写成向西扩张46万增加纵深!就跟那无耻伟正说朝韩一样!都说是某日朝战爆发闭口不谈真相!为苏匪擦屁股?
-----------------------------
写这一段的时候有一点偷懒的情绪在里面,因为在苏联扩张的46万平方公里土地中,不光有波兰的领土、还有罗马尼亚、芬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领土。为了回避写这几场战争,避免增加篇幅。所以只是简单的用“扩张”两字来概括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行径。
经兄提出批评指正,我重新考虑了一下。这样写确实不够严谨,也影响了本帖的客观性,后文将避免类似的情况。
园晟在此表示非常感谢,也欢迎继续指出文中不足之处。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28
@灵魂出霄 2014-04-16 23:42:01

我还记得一点,因为苏联轻工业落后且不完善,又不是市场经济。工业活力不够,很多产品无法生产,无法像欧美可以自给自足,它一定要从欧美换一些生产或生活必需品等。听说苏联牙刷这类简单物品都没得生产,但是它的外汇储备特别少,好像才几百亿美元。欧美又操纵汇率,让苏联的外汇贬值,增加苏联的负担,苏联虽然军事发达,居民生活普遍困苦,这样就更增加苏联社会矛盾及压力,在西方的严厉经济封锁与制裁下。在加上苏联自身经济没有活力,一潭死水。且越和美国比军备,它的经济以及人民就越痛苦,苏联经济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经济崩溃,政治上的弊端就显现来了,楼主,感觉这可是苏联解体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
确实是个重要原因,我也很赞成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41
@谢雨非 2014-04-16 19:33:04

我以为勃列日涅夫当苏联领导人是各方力量的妥协,毕竟可以胜任这个职务是一回事,能够获得这一职务是另一回事。谁当领导人不是取决于他是否可以带领国家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是他能否照顾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LZ以为呢?
—————————————————
我的看法在后文里,已经上传了的。至于您的这个观点,以前我没想到过这一层,现在想想确实有这个因素。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44
@布拉布舒夫斯基 2014-04-16 19:33:05
O(∩_∩)O 
支持楼主继续 
提个小建议,由于历史的复杂,各个人物的视角也不同,能否写成资治通鉴式的以事件为中心,再辅以事件中每个人物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使条理更清晰!
—————————————————
第一章情况特殊,我想通过写勃列日涅夫的早期历史带出苏共前59年的历史,后面的内容将是以事件为中心。
依然谢谢您的建议。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46
@谢雨非 2014-04-16 19:49:26

建议多看几遍红楼梦,这本书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以前的书都是写帝王将相,而红楼梦从百姓的角度写了历史
—————————————————
红楼梦版本众多,不知您推荐哪个版本?我一直想找最接近原著的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56
@谢雨非 2014-04-16 20:33:58

LZ有偏袒勃列日涅夫之嫌疑,别忘了,他的那个年代也是苏联最腐败的年代,大名鼎鼎的驸马腐败案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
我以喜剧的方式写勃列日涅夫的权力斗争手段,目的是想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其实我本人对他的评价并不高。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1:58
@暖城飘云 2014-04-16 21:16:00
狭隘的民族主义,基础论调就是不同民族是不可和睦相处的。但是为什么不把基础元素化为个人那,一个国家不是由民族组成的,是单个人组成的,一个民族可以是几个国家,一个国家可以是很多个民族的个人组成。最后的分裂,只能证明其国家政策的失败,外国势力是不可能分裂一个团结的国家的
—————————————————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2:00
@约翰尼德棍 2014-04-16 21:24:27

我仅查了此楼例举的两项相关文献发现,楼主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去写这些东西,一、楼主提的柏林危机是第二次而不是第一次;二、楼主提的古巴危机,实际上真正的胜利着是苏联,因为美国承诺其以及其盟国永不侵占古巴,而这一点经过五十年的验证,古巴仍然掌握在以卡斯特罗为首的领导集团手里,另美国在后期也密秘的撤出土耳其的核力量。不知道楼主是真不了解事件真相还是楼主刻意回避真相继而为支撑个人观点隐藏事实呢?
—————————————————
明天我再查下资料,稍晚回复约翰兄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2:05
@谢雨非 2014-04-16 18:37:49

苏联有十大亡党亡国制度。1个人集权制,2职务终身制,3指定接班人制,4一党专政制,5消灭异己制,6监视干部群众制,7以党代政制,8等级授职制(层层任命干部制),9控制选举制,10官员特权制。 苏联有四大一直没有解决的矛盾:第一大矛盾是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和落后的民主法治建设的矛盾。第二大矛盾是党政特权官僚集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第三大矛盾是大俄罗斯族和其他数量众多的民族的矛盾。第四大矛盾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斗争的矛盾。 楼主觉得这个是不是苏联灭亡的根本原因呢?
—————————————————
您说了十项制度四大矛盾,请问根本原因是指哪一条?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2:08
@tbyxlx 2014-04-16 17:58:16
看了许久想说点什么,却不知道说什么,说都是贪念惹的祸,是不是太浅薄了,不都一路货色,
—————————————————
讨论问题嘛,不浅薄。只要是理性的观点,园晟都愿听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2:30
@拓跋龙九 2014-04-17 01:58:18
楼主想绝对抽离于现实写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苏联的历史。我们都知道苏联对我朝意味着什么。 
大家对这个帖子的热心,也许并不全部是因为楼主写得太好了(请原谅我的坦率),而部分是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在我国一直负载了太多的争议,而且涉及的政治话题太敏感。 
希望楼主继续写下去,我把自己归类于发言打扰了楼主雅兴的不速之客,就此别过,失礼之处敬请谅解。
—————————————————
没有打扰的,拓跋兄言语坦诚直率,很适合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千万别走,帖子才刚开始。
不过如果你说别过的意思是指要睡觉的话,那我就不阻拦了,晚安。哈哈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4-17 09:32
@爱在晓冬抚雪 2014-04-17 09:24:45
楼主写的很好,支持一下! 
帖子里有些人本身就知道的历史少,还在里面乱喷,不要理他们。 
有些回贴是统治收益阶层和五毛回复的,更不用看。 
楼主可以写的更深一些,你这样写有些太快了,应该把每个上台的人做的重要事情及影响都写上。
—————————————————
因为本帖的重点写苏联最后十五年的历史,所以第一部分尽量精炼,重要的内容和事件确实写的很快。后文不会再快了。
谢谢扶雪兄的关心和建议,欢迎继续关注,继续探讨历史
0%(0)
0%(0)
  11 - x-file 05/05/16 (639)
    12 - x-file 05/05/16 (597)
      13 - x-file 05/05/16 (611)
        14 - x-file 05/05/16 (604)
          15 - x-file 05/05/16 (584)
            16 - x-file 05/05/16 (583)
              17 - x-file 05/05/16 (650)
                18 - x-file 05/05/16 (594)
                  19 - x-file 05/05/16 (679)
                    20 - x-file 05/05/16 (670)
                      21 - x-file 05/05/16 (608)
                        22 - x-file 05/05/16 (604)
                          23 - x-file 05/05/16 (590)
                            24 - x-file 05/05/16 (609)
                              25 - x-file 05/05/16 (656)
                                26 - x-file 05/05/16 (603)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何去何从 ZT
2014: 在美国的一个英国移民集聚地JAMES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