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5日03:52:42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13 由 x-file 于 2016-05-05 00:33:14 |
葛罗米柯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是勃列日涅夫对他在外交领域建立功勋的充分肯定和政治犒劳。这标志着64岁的葛罗米柯终于跻身苏联最高领导层。回望他走过的路,30岁任外交部美国司司长,34岁任驻美大使,37岁任外交部副部长,44岁任常务副部长,48岁任外交部长。47岁当选中央委员,中间17年原地踏步。64岁跨过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两级,直接升任政治局委员,快乎?慢乎? 另一位升任政治局委员的同志是安德罗波夫,就是前文那个接替谢米恰斯内的克格勃主席。 安德罗波夫全名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1914年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安德罗波夫年轻时也享受过大清洗的“红利”,1938年,24岁的安德罗波夫就已经当上了州团委第一书记。第二年入党,第三年当选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团中央第一书记。 苏德战争初期,安德罗波夫以共和国团委第一书记的身份参加领导卡累利阿敌占区的游击队抵抗运动。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政治局委员中,安德罗波夫是除军方人士外,为数不多的在卫国战争期间,亲临前线领导抵抗斗争的高官。 1947年,安德罗波夫当选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党中央第二书记,1951年又进入苏共中央工作。不久,调入外交部,并于1954年担任驻匈牙利大使。两年后,让他赶上了“匈牙利事件”。 这里简单说说匈牙利事件。 1953年7月,匈牙利总理纳吉趁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对东欧国家放松控制,进行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并开始追求对苏联的平等外交。1955年4月,纳吉被匈共第一书记拉科西?马加什罢免。随后改革中止,引起匈牙利人民广泛不满。 拉克西是一位斯大林式的匈牙利领导人,这一点大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1956年3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被通报到匈牙利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党内不满情绪和人民群众期待改革与独立自主的情绪与日俱增,到处都是示威游行,要求纳吉复出,改革继续。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06 20:31 根据“苏联同志的意见”,拉克西下台,匈共中央选举格雷同志出任匈共中央第一书记。这也不奇怪,苏共不喜欢追求“匈苏平等”而且又会搞经济的前任匈牙利总理纳吉。 可问题是,匈牙利人民只拥护纳吉。这下可好,示威游行规模更大了,还出现了骚乱。 正所谓民心不可违,骚乱很快变成了人民起义。紧接着,军队倒戈站在人民一边,警察也“不作为”。苏共眼瞅着匈共镇不住了,匈牙利要变颜色,赶紧派兵镇压。 最后镇压成功,苏联囚禁了纳吉,扶持另一位改革派同志卡达尔上台。 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 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安德罗波夫面对紧张形势,头脑冷静。对当时匈牙利的混乱局势做出完整而客观的分析,写出了内容详实分析严谨的工作汇报。得到时任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的好评。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安德罗波夫在1955年反对纳吉下台,在给莫斯科的汇报中称“这是一大错误”。但是大使同志人微言轻,当时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们又忙于权力斗争,根本顾不上匈牙利的国内局势。 另一件事是,当苏共中央选中格雷出任第一书记时,安德罗波夫随后就向莫斯科汇报:“格雷为人态度生硬,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并不是那么受欢迎”。结果这份报告又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考虑到苏共党内组织生活的传统,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对负面事件一贯采取的是委婉的表达。大家就能明白“一大错误”和“不那么受欢迎”这两句话有多么重的分量。 匈牙利事件给安德罗波夫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一方面,匈牙利领导人的保守与不作为让他意识到,政治家如果不改革,不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执政党和国家必将走向垮台。另一方面,匈牙利起义者对苏联和国内“民族叛徒”表现出来的凶狠与残忍,让他对维护稳定有着异常坚定的信念,必要的时候不惜依赖秘密警察和军队。 所以,他坚决主张镇压布拉格之春。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07 11:29 @义薄云天刘玄德 2014-05-07 08:52:06 不升大校直接少将了? ————————————————— 确实是火箭提拔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07 19:02 @snowium 2014-05-07 18:48:27 楼主还更新吗 ————————————————— 会一直写到苏联解体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1 13:29 1957年,安德罗波夫卸任大使职务回国,赫鲁晓夫看重其才华,让他掌管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负责与社会主义国家兄弟党的联络工作。不久,安德罗波夫升任中央书记,在任期间参加“中苏论战”,受苏斯洛夫领导。和刚愎自用的苏斯洛夫不同,安德罗波夫对当时中共高深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中国知识分子悠久的文学历史沉淀有着清醒的认识。 为此,安德罗波夫广邀社会知名学者参加自己部门的工作,构建自己的理论队伍和外交团队,其中就包括闻名于当时和后世的布尔拉茨基和阿尔巴托夫。 安德罗波夫有着礼贤下士的工作作风,特别能包容不同意见。在他身边聚集了大量主张改革的知识分子。安德罗波夫本人十分好学,担任苏联驻匈牙利大使时他已经40岁,仍然静下心来,学会了匈牙利语。很快,虚怀若谷的安德罗波夫就和知识分子们打成一片。 然而,1964年的十月政变扼杀了苏联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政治改革氛围。布尔拉茨基和阿尔巴托夫后来都在回忆录中有提到安德罗波夫此时情绪的不快。但是,安德罗波夫特别老练,从未在工作中表现出对改革停滞的不满。相反,他和正在搞经济改革的柯西金集团、力主反特权的谢列平集团都保持着距离。 在尚未结束的中苏论战中,安德罗波夫作为党务机构对外联络部门的负责人,与主管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和政府部门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也保持着等距离。 总之,羽翼未丰的安德罗波夫不加入任何人的小团体,与总书记保持着高度一致。 当然,他也害怕勃列日涅夫的总书记当不了多久,再来一次政变被搞下台。所以,安德罗波夫仅限于埋头苦干本职工作,从不越级汇报去和总书记套近乎。 蛰伏了三年之后,勃列日涅夫安排安德罗波夫去当克格勃主席。 官场上最怕什么?当然是怕站错队。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站队么? 勃列日涅夫给出的答案是不能。 勃列日涅夫给安德罗波夫配了四位助手,分别是茨维贡、齐涅夫、费尔多丘克和切布里科夫。 除了茨维贡,另外三位都和前任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是老乡,来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而谢米恰斯内又和另一位同志是老乡,那就是他们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1 15:02 今天开始,每天更新2500字。一般情况下中午一次,傍晚一次,睡前一次。节假日若停更一定提前和大家打招呼。 另外,五月六日更新了一次,是关于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的内容。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1 17:40 @1250501141 2213楼 2014-05-11 17:22:12 楼主说好的今天更新呢!!! ----------------------------- 中午更新了一篇,晚上还会继续,没有看到?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5-11 19:24 在苏联历史的六、七十年代,苏共中央出现了一些新人。他们要么来自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要么就是在摩尔达维亚或者哈萨克斯坦工作过。 这几伙人和驸马爷丘尔巴诺夫算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苏共党内第一大帮派,史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摩尔达维亚帮”,简称第聂伯帮。他们的人员构成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勃列日涅夫的同学和老乡。比如齐涅夫、费尔多丘克和切布里科夫,比如接替谢列斯特出任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谢尔比茨基; 二是他在摩尔达维亚和哈萨克斯坦的部下。比如他在摩尔达维亚的部下、时任苏共中央总务部部长契尔年科,比如他在哈萨克斯坦的部下、时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的库纳耶夫; 三是他的亲属,比如女婿丘尔巴诺夫,比如连襟茨维贡。 很多历史学家用“第聂伯帮”来证明勃列日涅夫选拔干部任人唯亲,这个观点很值得思考。无论是从历史现象还是从政治制度上来说,都很值得思考。 勃列日涅夫安排这四个人来当克格勃的副主席,可见他对安德罗波夫有多么的不放心。 朋友,你遇到过小心眼的领导吗?你遇到过不善于业务却极其擅长权力斗争的领导吗?朋友,你是不是常常苦恼和领导没有私交而空有一身才华与抱负?是不是经常愤愤不平公司里有一帮凭着和老板关系好的同事吃香喝辣? 不要担心,不要着急,请你跟随我的脚步去品读安德罗波夫同志的奋斗史。读懂他,你就能学到一系列反败为胜的绝招。 因为,你遇到的倒霉情况他都遇到了,你没遇到的倒霉情况他也遇到了。 最后,他却让他的老板心甘情愿地命令所有的亲信靠边站,并把公司交到他手上。这样的同志不是人才,什么样的是人才? 安德罗波夫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应对逃亡美国的斯大林女儿斯维特兰娜。 斯维特兰娜在逃亡美国前不久写下了一本书,叫做《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书稿已被她随身带往美国,据说书中有些内容是揭露斯大林时期克林姆林宫的秘密。如果说当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露了苏共“朝廷”的秘密,那么这位前朝公主将要揭密的就是“宫廷”的秘密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