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5日23:38:04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亡国之路 27 由 x-file 于 2016-05-05 23:34:57 |
“护卫”号军舰隶属苏联海军波罗的海舰队。该舰队驻扎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几处军港(最有名的是喀琅施塔得港)中。说起这支舰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要讲。 在帝国时代,波罗的海舰队为俄罗斯开疆拓土,参加了几乎俄罗斯在欧洲的所有对外战争,还曾远征黑海和太平洋,战绩胜多败少。连英国海军都一度当过它的手下败将。另一方面,这支舰队的官兵十分追求民主,多次参加革命运动,几乎贯穿整个俄罗斯近代史。 俄国1905年革命期间,波罗的海舰队辖下多处军港和舰船发生兵变。虽然均未成功,但却给近在咫尺的帝俄首都圣彼得堡予以强大的精神冲击,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中,波罗的海舰队都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国内社会评价一直很高。 按道理说,这样一直又红又专的队伍,应该是绝对忠于布尔什维克的吧?可惜不是,俄共掌权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波罗的海舰队里就有人造反了。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港的水兵发动起义,声援列宁格勒工人运动,抗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无产阶级专政,要求恢复二月革命后的政治自由。参加起义的士兵达到28000余人,声势浩大。 列宁当即派出最骁勇善战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领兵出征,同时派出红军最高统帅托洛茨基亲自督战。起义军顽强抵抗,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战败,8000多人流亡芬兰,其余被俘,或杀头、或关入集中营、只有1000多人被释放。 这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传统:“肉食者”施政得当,他们就为“肉食者”打天下;“肉食者”施政不当,他们都要打碎“肉食者”的天下。 1975年11月的“护卫”号兵变延续了这个传统。 1975年11月8日,也就是“十月革命”庆典阅兵式结束第二天,“护卫”号军舰的政治副司令(相当于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委员)萨布林拘禁军舰司令,并召集全舰官兵集合,发表讲话。称要发起新的革命,清除国家机关的腐败、改革选举制度,限制党内高级官员的权力。 萨布林的讲话赢得了全舰官兵的一致拥护。他随即宣布,将舰船开进喀琅施塔得港,与港内其他舰船汇合后,进军列宁格勒,与列宁格勒的工人取得联络,照着十月革命的方法再来一次十月革命。 11月9日深夜,“护卫”号的团委书记寻机游到一艘浮出水面的潜艇上,在那里向上级报告了兵变的消息。很快,海军、空军、空降兵都派出人马,三军协同作战,海军负责围堵,空军负责轰炸,空军的轰炸机飞行员技术很好,只是打坏了“护卫”号的前进动力机械,没有伤着人。“护卫”号的水兵见到自己的船动不了了,基本上就放弃了抵抗。随后,空降兵直接登舰,叛乱士兵被逮捕。 兵变被镇压后,国防部和克格勃展开联合调查。调查完,安德罗波夫的处置意见是,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只枪毙祸首萨布林,军官们要么降职要么解职,士兵们写检讨和保证书(不将这一事件泄露到社会上去)。 政治局开会同意了安德罗波夫的意见。 补充一句,“护卫”号的士兵里面有一个叫舍因的人,他不肯悔改,坚持认为自己参加的不是兵变是革命。最后,他被判了两年监禁。 这件事在当时对全国保密。因为党内高层谁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时隔54年,在苏共治下,波罗的海舰队又出现了一次兵变。况且,发动兵变的还是军队的政工干部,自己的政治觉悟都只是想着造反,还怎么给官兵上政治课? 这个问题党内高层想不明白,也懒得去想。他们也就知道粉饰太平,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谁去挽救动摇的军心?没人知道?但是所有人都将在四年后知道,一支曾经威震四方的军队正在走向崩溃。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8-28 23:44 安全事故、军心浮动、影子经济、黑手党复活和腐败问题,构成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表面依然强大的苏联的五个阴暗面。宣传工作的乏力、经济改革的停滞、行政管理的懈怠和军队战力的虚弱只有少数高层人士才心知肚明其中奥妙。 宣传工作乏力是因为日渐老迈的苏斯洛夫依旧坚持教条主义,不肯面对苏联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不愿意直面人民群众的呼声,继续粉饰太平;经济改革停滞是因为“改革总理”柯西金的权力越来越小,勃列日涅夫和苏斯洛夫极力阻挠改革;行政管理懈怠是由于从苏共23大到苏共25大,勃列日涅夫恢复了事实上的领导干部终身制,从上到下官员们普遍求稳而不思进取,对上敷衍情绪日渐浓郁;军队战力虚弱是因为军工专家出身乌斯季诺夫没有过带兵打仗的经历,对苏联军队了解不深,无法进一步苏军战斗力。 于是乎,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救火队长”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同志身上。 对他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解决上述问题给了他培养自己队伍的机会。安德罗波夫把目光投向了外高加索,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俄罗斯联邦的西南部,那里有他可爱的家乡斯塔夫罗波尔。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在苏联西南地区拉起了一支干部队伍,调进中央来,支撑他在未来实施改革。 首先被他提携起来的是他的嫡系部下阿利耶夫(此人是克格勃)。1976年,阿塞拜疆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耶夫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进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第二梯队”。 阿利耶夫全名盖达尔?阿利耶维奇?阿利耶夫,1923年出生在阿塞拜疆共和国纳希切万,从18岁起,就参加内务部的工作,直到26年后当上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克格勃主席。 一看这位同志的工作经历就是老契卡,除了为克格勃事业艰苦奋斗之外,就是协助共和国内务部的同志打击黑手党和影子经济。 那时候还是1967年。那时候,天还是蓝的,水也是绿的,鸡鸭是没有禽流感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欠债是需要还钱的,丈母娘家闺女是不图你房子的…… 错了,错了。打错台词了。那时候还是1967年。那时候,国家领导人都是搞改革的,宣传部是不会乱吹牛的,军队是不敢荒废训练的,内务部还是狠抓社会治安的。 最后这一句是重点,那时候的内务部还没有驸马爷副部长丘尔巴诺夫同志,谢洛科夫部长还没有和他同流合污。整个内务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严肃整治社会治安秩序。面对这一大好形势,阿利耶夫积极协助内务部的同志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共和国的内部稳定。 但是,随着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深入,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高层腐败问题浮出水面。在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和内务部长谢洛科夫的支持下,1969年,阿利耶夫当选阿塞拜疆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 上台后,阿利耶夫出人意料地将剑锋指向共和国的党内高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对贪污公款和盗窃国家财产的官员们予以严厉制裁,同时对黑手党分子展开严打。他在共和国内部的一些不同寻常的讲话不仅得到了党组织和国内民众的好评,在西方国家都造成了很大的反响。甚至一些欧洲和美国的几家大型报业集团都报道了在他治下的阿塞拜疆新闻。 既然该同志赢得了党组织的好评,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又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连外国友人都对他赞不绝口。那么,综上所述,应该提拔,继续重点培养。 1976年,阿塞拜疆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耶夫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列席中央最高决策会议。 作者:园晟 时间:2014-08-30 12:28 高加索有三个苏联加盟国,分别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安德罗波夫在阿塞拜疆选中了阿利耶夫,他的目光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格鲁吉亚,那里的共和国第一书记的名字叫谢瓦尔德纳泽。 格鲁吉亚共和国的土地仅占苏联总面积的0.31%,但是在七十多年的苏联历史中,三位极其重要的政治人物都出生在格鲁吉亚,每一位都改变了苏联历史的进程。他们分别是斯大林、贝利亚和谢瓦尔德纳泽。 谢瓦尔德纳泽1928年出生于格鲁吉亚西部一个州的农村里。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教授俄语和文学,但是工资不高,家里还要种植玉米、葡萄等农作物补贴生活。谢瓦尔德纳泽10岁时就开始勤工俭学,给公家当邮差,在一段十二公里的道路上往返递送报纸和书信。 谢瓦尔德纳泽的邮差工作没干多久就出事了。三十年代末,他的父亲上了“大清洗”的黑名单。多亏父亲以前的学生在内务部工作,及时提醒老师去逃亡才躲过一劫。全家人最终得以保全,唯一受到损失的是少先队员谢瓦尔德纳泽同学被学校取消了参加少先队夏令营活动的资格。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谢瓦尔德纳泽的哥哥在保卫布列斯特要塞的战斗中牺牲。全家人的政治立场再度得到肯定。几年之后,谢瓦尔德纳泽考上了第比利斯中等医科技术学校,并在这所学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以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去医学院深造,另一条是去团委工作。谢瓦尔德纳泽选了后者。自此,谢瓦尔德纳泽走上了仕途,而且走上了仕途的快车道。1948年,谢瓦尔德纳泽入党。第二年,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培养他,派他去共和国中央党校学习。1951年,谢瓦尔德纳泽在党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共和国团中央工作。这一年,他23岁,前程似锦。这一年,他也遇上了人生的重大选择。 这一年的年假,谢瓦尔德纳泽在休假地邂逅了纳努莉姑娘,一位中校军官的女儿。与众不同的是,她的父亲是“人民公敌”(相当于在我国建国初期被打成反革命)。两人接触一段时间之后,女方迟迟不肯表态,怕影响谢瓦尔德纳泽的前程。 那时候还是斯大林时代,谈恋爱讲究双方的阶级成分和政治立场。这时候,领导、同事、朋友都来劝谢瓦尔德纳泽,劝他别和纳努莉结婚,如果岳父大人是“人民公敌”,政治前途就完了,23岁就能进共和国团中央是多么不容易啊。 谢瓦尔德纳泽可不管那么多,撇开政治前途不要,也要和纳努莉结婚。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写下过这样的句子——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莎翁都这么说了,所以我相信谢瓦尔德纳泽与纳努莉是真爱。历史也证明了他俩是真爱,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苏联解体以后,政治对手们有攻击谢瓦尔德纳泽卖国的,也有攻击他腐败的,还有攻击他操纵民主的,就是没有攻击他对家庭不忠的。 在苏联,像他这样的人还真不少。34年之后,另一位和他一样,为了真爱宁可放弃政治前途的党员干部进入了中央政治局。两人为了各自的政治理想,展开了疯狂的路线斗争和权力斗争,把国家都斗解体了。 言归正传,谢瓦尔德纳泽与纳努莉结婚之后,政治仕途并没有止步,反而凭着自己的聪明能干、精力充沛、善于言辞的优点,于1956年当上团市委第一书记。这一年,他25岁。这一年,国家出了大事,共和国内部也出了大事,这一切将给谢瓦尔德纳泽带来机遇还是挑战呢?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