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射PL10导弹CG图
武器装备发展到今天,看似是武器的,实则其更大的功能往往是平台,比如战机。那么,真正的武器是什么呢?是最终起到摧毁作用的弹药。比如PL-10E。本刊总编辑陈虎,关注PL-10E并非今日始,他与该弹设计总师梁晓庚的深入交流,相信可以让您对这款新型导弹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而且此次话题的内涵与外延已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格斗弹。
PL-10E为什么重要?
到航展来,看什么?当然是歼-20。但我的想法可能和大家略有不同。当然,能亲身感受下流传已久的“黑丝”从头上呼啸而过,甚至打开弹舱,那种感受确实是值得体验的。不过,飞行展示毕竟是飞行展示,它和静态展示不同。空中短短十几分钟的一个飞行,能看到的细部或者说核心,像雷达、火控、航电、机载武器、发动机等毕竟有限。换言之,近年看到的更多的是外形。我在航展上关注歼-20,首先关注的就是它的机载武器,这次航展中亮相的PL-10E。
为什么我要关注PL-10E?实际上,飞机只是一个作战平台,要想击落对方,必须靠机载武器。打个比方,好比飞机是一个士兵,他手里必须拿着武器,才能杀敌,至于这个武器,究竟是一个什么水平,是长矛、弓箭,还是一把手枪、一支突击步枪,对士兵作战能力的影响显然是很大的。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阿根廷的“幻影”3在英国 “海鹞”面前屡战屡败,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阿“幻影”3挂载的是二代空空导弹,而英“海鹞”挂载的AIM-9L是第三代空空导弹。所以,武器对飞机至关重要。歼-20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款“称手”的利器,它在战场上就处于一种裸奔状态。因此,要把歼-20当作一个武器系统来看,而在这个武器系统中,空空导弹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说到PL-10E,我和设计总师梁晓庚,还是有一点渊源的,或者说是缘分。N年前,也是在珠海航展上,当时来看航展,逐个展台的看,逐个展台的问。到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的展台上,PL-8和SD-10吸引了我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多问了几句。没想到,当时询问的对象正是后来PL-10E的设计总师梁晓庚。而且,当时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尚在研发中的PL-10E。那次交流,使我们结下了缘分,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这次航展上,我们又有机会待在一起,聊各自这些年的经历,但主要还是聊梁总的新导弹——PL-10E。这让我对PL-10E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很希望把这段了解的过程拿出来,跟广大读者分享。
这次,我首先问的是: PL-10E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弹,它很“牛”,可“牛”在什么地方?怎么样来概括它的先进性?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这是一个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导弹。可是说到“牛”在什么地方,或许是因为自己研发的导弹,想讲的太多,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或许是他还有点保守,梁总好像一下子被我“问住了”。倒是和我们在一起的另一位“老总”(设计师)级别的人物,给PL-10E概括了12个字、四句话——“高机动、大角度、反隐身、抗干扰”。这个概括,梁总给予了高度认可。
关键就是12个字
高机动
高机动包含的指标很多,一般来说,大家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特别是我们资深军迷和发烧友很容易接受的一个指标,就是这个导弹的过载能达到多少?另一个就是飞行攻角能飞到多大(尽管这两个数字可能太过专业,但对现在的军事爱好者和发烧友来说,都不用作过多的解释,他们都清楚)?具体到PL-10E的这两个指标,梁总介绍说,其最大攻角达到了气动设计的极限、最大过载在60个G以上。这样的指标,在世界上又是怎样的一个水平呢?梁总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像任何一种武器,不管是飞机还是导弹,在立项研发之前都要先做调研,通过调研给武器选取一个合适的技术指标,所谓合适就是既包含先进性,又包含可能性。先进性,是保证该款武器研制成功后,在作战中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可能性,是强调按指标要求武器能顺利研发出来,不至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这样的调研要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到国外的相关机构和该领域顶尖研究人员交流。梁总说,他们就曾到某国对PL-10E初步设定的一些技术指标进行探讨和咨询时,其他一些技术指标一个一个摆出来时,对方都表示,没问题,能实现,但讲到最大攻角时,对方表示有点不可思议了。他们给梁总的回答是:“我们做不到,或许只有美国人才能做到。”这个故事很清楚地说明了,PL-10E的高机动性能在世界范围内到底是怎样一个水平。有了这样一个高机动性,意味着导弹一旦瞄准目标,甭管目标怎样“玩花”,想摆脱导弹锁定,至少从机动的角度看,是没有希望了。
大角度
所谓大角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发射离轴角。离轴角对空空导弹的作战使用,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只有目标处在空空导弹离轴角这个夹角范围之内,才能发射导弹。对第三代空空导弹来说,最大离轴角能达到30度就已经很“牛”了,因为它意味着只要目标处在飞机中线左右30度的范围内,都可以发射导弹。
那么,PL-10E的离轴角究竟可以到多少呢?梁总说其最大离轴角可达第三代空空导弹的数倍。这就意味着,作战飞机前半球范围内的目标,只要进入了PL-10E的有效射程,它都可以发起攻击。这样大的离轴角,配合先进的机载火控系统,特别是配合先进的头盔瞄准具,就意味着在飞行员头部活动范围内,能够做到“看到哪,打到哪”。这明显比传统的第三代空空导弹进步了一大截。它的实战意义还在于——如果使用传统第三代空空导弹,飞机为了锁定目标,就需要调整机头指向,这个过程时间过长,而且你在动,别人也在动,真正实现锁定并不容易。但如果有了正面180度这样一个射击范围的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用改变机头指向,就可以向对方发起攻击了。
反隐身
四代机的出现,使空战进入到隐身时代,如何打隐身战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隐身战机的“隐身”,主要是针对雷达波,当然,也会有一些针对红外探测的隐身措施。但其红外隐身效果,远不如雷达隐身的效果那么好。按照梁总的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隐身战机,可以把对方雷达的探测和锁定距离缩短到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但能把红外光电探测设备的发现距离压缩三分之一就不错了。更何况,PL-10E采用的是红外成像制导,也就是所谓的凝视焦平面列阵这样一个制导方式,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隐身战机,也难逃该弹的锁定。
抗干扰
PL-10E的抗干扰性哪里来的?一来,PL-10E使用红外成像制导头,无线电干扰对其基本无效。那么,对PL-10E来说,红外干扰的效果又怎么样呢?同样,因为PL-10E是红外成像制导的,在制导头这个导弹的“眼睛”看来,目标不再是一个红外的电光源了,而是根据红外外形成像的这样一个目标,既然已经“成像”了,那么想欺骗它,就困难了许多。传统的红外干扰方式,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战机释放红外干扰弹,就像日本飞机在钓鱼岛上空逃逸时所做的那样。这种措施,对第三代空空导弹,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PL-10E这样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来说,其效果就差得多了。
凭借这四大性能,PL-10E如果挂载在歼-20上,那肯定是如虎添翼了。
PL-10E能“长大”吗?
讲到空空导弹,可能很多读者会说,现在的空空导弹,已经不仅仅是近距格斗弹了,中距弹、远程弹,甚至包括超远程的空空导弹已不断涌现。比较先进的如美国的AIM-120D、我国的PL-12、乃至PL家族更新型的中距弹,以及欧洲的“流星”等。这些导弹,可以使战机的攻击距离更远,甚至有人说,未来的空战,近距格斗的机会已经很少了,中距空战,将成为未来空战的主要样式。那么,既然中距空战将成为未来空战的主要样式,近距格斗弹的地位是不是在下降?换言之,就像现在的步兵,虽然还要配备刺刀,但真正到战场杀敌时却主要用步枪,刺刀仅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使用。那么,近距格斗弹,在未来空战当中,是不是也会沦落到刺刀这样的一个地位呢?
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尽管梁总研发的是一款近距格斗弹,我也毫不客气的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对此,梁总给我两个解释。一是,在强电磁干扰下,中距弹、远距弹到底能不能有效的使用?我发现,像梁总这样的专业人士,对电子干扰的认识,比我,以及大多数军事爱好者的认识要严峻得多。
在梁总看来,能够搞出四代机的国家,电子干扰能力必然无比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四代机之间的空战,战机雷达能不能有效的工作、捕获目标、跟踪目标,能不能制导中远程空空导弹锁定目标,包括导弹自身的雷达导引头能不能有效的工作等,恐怕都还是一个问号。在这样一个问号存在的情况下,近距格斗弹的地位,以及其未来使用的频度和广度,显然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地位下降”来概括。
二是,对于四代机,也就是隐身战机之间的空战,无论是机载雷达,还是使用雷达导引头的空空导弹,其雷达探测范围都会极大的压缩。经过这样的压缩后,中距弹、远距弹在实战中使用的距离还能称得上中距、远距吗?在一些极端情况下,中距弹的有效使用距离,可能比近距格斗弹远不了多少,甚至无法使用,最终仍只能靠近距格斗弹来进行最后的肉搏。综上两点所述,近距格斗弹还远不是走向衰落的武器。
既然红外近距弹这么好用,自然而然又引出另一个话题:它能不能改成中距弹?我曾就这个问题问梁总,既然新一代格斗弹的红外导引头有这么多的优势,那么能不能把它的射程延伸一下,让其具备中距弹的射程呢?梁总给我的答案是,所谓中距弹的最大射程,在实际作战中,几乎很少能用上。实战中,中距弹有效的发射距离,也就是三四十公里。而PL-10E这样的格斗弹,其最大射程,实际上已经接近这一距离了。换句话说,像PL-10E这样的近距格斗弹,它不仅仅涵盖了传统近距格斗弹的有效射程,还可以覆盖中距弹的相当一部分射程。
梁总还告诉我,像PL-10E这样的成像制导头,应该具备发展成中距弹的潜力。当然,要想让红外制导的空空导弹有更大的射程,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改变目前先锁定后发射的使用模式,通过先发射后锁定来实现。这里包含两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一是,红外导引头的自主锁定,这就需要一部分智能化的设计,比如说,这个红外导引头要有一定的记忆功能,把目标可能的红外成像特征记忆下来,发射后,一旦有这样的目标进入视野,就能随时锁定。这与发射前由飞行员锁定目标相比,技术难度增加了不少。二是,要有有效的弹载数据链。换句话说,导弹发射时,基本处于盲射的状态,在导弹红外导引头锁定目标之前,需要靠飞机向它传送目标的速度、方位等诸多信息。简言之,要由飞机的火控雷达跟踪目标,并把相关数据,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导弹,然后导弹根据这一数据调整飞行方向、飞行姿态,逼近目标,直到锁定目标。其实,同样的原理,还可以实现PL-10E的后向发射。从理论上说,如果PL-10E的载机具备后向搜索能力的话,实现这一功能,并不算困难。
它能“千变万化”
既然PL-10E这个格斗弹这么好,那么它是不是仅仅只能为歼-20服务呢?它是不是还有一个更大的拓展空间呢?我和梁总的聊天自然地延伸到这一领域。梁总表示,因为所有的空空导弹,特别是近距格斗弹,就载机来说,向下延伸是很方便的。因为红外导引头的近距格斗弹不同于雷达制导的中距弹,它对机上火控系统的依赖,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也就是说,不用四代机,即使是三代机,只要机上的火控系统与PL-10E发射的“语言相通”,也可以有效挂载和使用像PL-10E这样的第四代空空导弹。
那么,如果我们现在的国产三代机,加挂像PL-10E这样的近距格斗弹,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梁总的回答很直接:同代飞机空战,如果一方挂载PL-10E这样的第四代空空导弹,另一方挂载第三代空空导弹,挂载PL-10E的一方将具备压倒性优势。讲到这个问题,我又往下追问:三代机如果挂载PL-10E这样的导弹,能和四代机进行对等的PK吗?梁总的第一个回答是,还是要吃亏的。但梁总另外一个回答又给我打开了另一个窗口:如果三代机进行适度改进,比如将原来的雷达反射截面积降低一个数量级,达到一个准隐身的状态再加挂PL-10E这样的四代弹,和F-35这样的低端四代机PK时,至少是可以一较短长的。
说到第四代空空格斗弹未来发展的问题,梁总介绍说,还不仅仅是三代机挂第四代格斗弹的问题。第四代格斗弹具备良好的性能,对其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甚至可以发展出性能优越的近程地空导弹、舰空导弹。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种将第四代格斗弹改进为“红旗”-10一类的近防导弹,那么其作战效能比“海拉姆”、“红旗”-10恐怕要厉害得多。如果给这类导弹加一个助推器的话,其防空范围还可以进一步加大,进而发展出具备抗干扰、反隐身能力的地空、舰空导弹。由此可见,随着PL-10E研发的成功,其产生的附带效应,是极为可观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军事爱好者,我肯定也非常关心另外一个问题:有了PL-10E了,我们和世界最先进的空空格斗弹,还有多大差距?单从技术指标上看,这种技术差距已经缩小到微乎其微了。但我也问梁总,我们的PL-10E比AIM-9X要更粗、更长、更重,这是不是缺陷呢?他回答道,是缺陷,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呢,也未必是没收益,比如这样是不是可以打得更远一点,战斗部更重一点?
我关注PL-10E时间不短了,其最初的形态,和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似乎在外形上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PL-10E复杂的弹翼,和美国的AIM-9X好像差别很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梁总告诉我,空空导弹是一个取舍的艺术,通常来说要想保证导弹射的远,弹体越干净越好,但要保证弹的高机动性,就需要相对复杂的气动设计,PL-10E现在的样子,也是取舍后的结果。(作战署名:陈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