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娥眉又曝光了T50进行外挂武器测试的图片。说实话,我看了颇感失望。
一向乐观的毛粉会认为这代表着T50又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甚至服役在即。一般来说,新机试飞分原型机试飞、定型试飞和武器试验等几个主要阶段,所以你乐观地认定这东西进展快也不无根据。但问题是,最后的武器试验只是早晚的事,比早晚几个月更重要的是,它的水平究竟有多高。而上图恰恰暴露出T50在这方面差强人意。
对T50有两大传说备受关注:
一是说它采用独立的串列内置弹舱,因此可以从容地塞进超远程空空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等重型弹药。我对此始终怀疑。刚看到说它带反舰导弹的新闻标题,还以为是内置的,结果却是外挂的,后者连三代机甚至二代机都能做到,毫无技术含量,所以大失所望。
二是说它翼身结合部的那个茧状物是红外格斗弹的隐身弹舱。可我们从未得到印证。从上图虽然不能断定它不是,但外挂红外弹的图肯定会进一步加深人们对此的怀疑。如果T50真的不能内置红外弹,它的空战能力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因为这样的话,它要么没有格斗能力,要么就是为了拥有格斗能力而牺牲隐身性能,两者任一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结果。
上图还有两点令人失望:
翼下内侧按理应是重型挂架,承载两吨应该是可以期待的。但只挂了只有区区几百公斤重的K31反舰导弹。至少不能证明它的外挂能力达到了普通四代重型机的水平,恐怕它的机翼承载结构强度是令人怀疑的。
图中还外挂了铁壳炸弹,而且还是最原始的高阻炸弹。这又让人怀疑它的作战方式和能力是否适应未来高科技战场的需要。拿这么金贵的五代机外挂无制导高阻炸弹遂行临空轰炸任务,是性价比很差的原始做法。
五代机以隐身为安身立命之本。它不是不能外挂武器,这个拓展功能的能力肯定是要有的,无论F22、35还是歼20都肯定会做同样的外挂武器试验的。但这毕竟是种不能影响主要作战任务的拓展功能,因此在武器试验阶段,大家都是优先进行内置弹舱的武器试验,然后才顺便做下外挂武器试验,前者技术含量很高,而后者其实很简单。
外挂武器试验,一是测试挂载承重能力和对飞行的气动影响,二是测试机上火控设备与弹药的结合。无论上述哪个因素,都需要挂载未来真实使用的武器,而不是随便拿个重量相等的来对付。因此本图意味着,T50未来就是打算以这个德性去作战的。
五代机不是不追求对地攻击能力,但主流做法是采取小直径精确制导弹药。像美国的GBU39,土鳖也早搞出来类似的产品,据说毛子也在研发,但远不及美中两国的成熟和精巧。五代机也只有采用这种可以内置的弹药,才有可能成功突防和安全返航,像图中T50这种搞法,随便哪种现成的防空武器都能把它敲下来。
从进度上看,T50早于歼20试飞,但后者开弹舱配内挂的图却更早曝光,而后者的我也只是去年才看到一张。因此,我并不认为T50在武器试验方面进展多么神速,在内置弹药测试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进行外挂测试,未必是种脚踏实地的做法。你可以理解为它进展快,也可以理解为测试工作做得粗糙。
歼20问世时,世人多认为它与T50水平差不多。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显示,前者比后者要强出不少。比如说,歼20的电光瞄准系统越强于T50,说明两者的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试飞至今,我们早看到歼20加装龙博透镜的图片,但T50却从没有,说明两者的隐身性能恐怕是有明显差别的。
T50是俄大力外销的项目,所以极尽宣传曝光之能事,这点从它试飞中就频频参加航展就能看出来。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它有某种功能却没被外界发现。作为合作方的阿三再三流露出的不满,也从侧面印证了人们对其真实性能的担忧。毛子吹的东西未必是真,但我们看到的缺点却未必有假。
俄官方已经说了,首批采购量从150架猛降到区区12架。对个大国来说,12架叫装备部队吗?差钱只是部分因素,毕竟这对俄来说是仅次于核潜艇的优先项目。不规模化量化,恐怕也有毛军对其性能并不满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