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位初中历史老师说过,“最近有些学生把安重根义士(의사)当做医师(의사)”。开始觉得不大可能,但可能确有其事。几天前一位电视台的播音员问路过的学生“知道靖国神社吗”。学生反问道“靖国绅士?您是指绅士淑女的‘绅士’吗?”他把供奉日本战犯牌位的“神社(신사)”以为是“绅士( 신사)”。
去年在KBS电视台的高中生竞答节目《金铃铛》中,有一个问题是“耳鼻咽喉科(이비인후과)是得什么病的人去的地方?”这是50道题中的第10道题,说明节目制作组认为不是太难的题。但是一大批学生答错出局。只要知道耳(이)、鼻(비)、咽喉(인후)等韩文与汉字的对应关系,就应该容易答对。
实际上最近闹笑话的不只是孩子们。我们在小学时对于假分数、带分数,到了中学学习交集、因数分解等数学名词时也不知道这次名词包含的意思。这些数学概念对应的汉字,长大以后才知道。如果刚学的时候,老师就能把对应的汉字所包含的意思解释给学生,也许在数学课上少了不少困惑。在科学课上,在不知道对应汉字的情况下去想象파충류(爬虫类)、양서류(两栖类)、갑각류(甲壳类)或 화성암(火成岩)、변성암(变成岩)、퇴적암(堆积岩)这些概念,实属不易。如果知道对应的汉字,会容易理解得多。
在韩国《国语辞典》中,韩语词汇有70%是汉字词。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教科书用语中,汉字词汇用语达到90%。如果能把汉字词转化为易于理解的韩语,固然很好,但是韩国的语文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不懂汉字的新一代去学习只有韩文但到处是汉字词的教科书,谈何容易。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还会发生完全理解不了的情况。类似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国语科目。
首尔市教育厅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以小学和初中教科书语汇为中心进行汉字教育。据说,首先召集有意愿的学生在放学后,教授国语、数学、科学、社会课本中的汉字。没有语汇基础的学习如同无砖盖房、没子弹上战场一样。汉字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正规科目,但是在不能马上实现的情况下,以这种方式起步,仍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