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113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7日00:22:33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112 x-file 于 2016-05-07 00:21:37
中亚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如今,这里的人们虽说生活在亚洲中部,却也有欧罗巴人的基因存在。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国扩张至此。波斯亡于马其顿后,亚历山大帝国占据中亚。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逝世。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希腊人的政权、波斯人的政权与中亚本地的部落政权在中亚纷争不断。公元6世纪,中亚整体纳入突厥汗国版图,公元659年,唐王朝灭西突厥,占据中亚。就在这时,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向东扩张,伊斯兰教随之传入中亚。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退出中亚,阿拉伯帝国取而代之。
从此以后,中亚的历史呈现出一些发展特征延续至今。首先,伊斯兰教逐渐超越其他当地宗教,成为主流宗教;其次,波斯、突厥、阿拉伯等民族和当地土著民族不断融合,出现了很多新的部落、政权、民族乃至汗国;再次,本地土著民族的力量越来越小,新兴民族的力量越来越强,外来政权总是“后来居上”。
13世纪上半叶,蒙古铁骑占领中亚,中亚被分属于蒙古帝国西部三大汗国。蒙古人的存在一直影响着中亚的历史发展,直到中亚并入沙皇俄国。在14世纪至15世纪,蒙古帝国进一步分化瓦解,中亚南北出现两个蒙古人统治的国家,北方是白帐汗国、南方是帖木儿帝国。15世纪下半叶,白帐汗国发生内讧,帖木儿帝国日渐衰落。
1500年前后,白帐汗国出现内讧,胜利的一方在中亚北部地区建立“哈萨克汗国”,将汗国内部行政区划分为“三玉兹”——西部的小玉兹、东北部的中玉兹和东南部的大玉兹,三个“玉兹”后来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失败的一方向南迁徙,在中亚南部地区建立“布哈拉汗国”。1512年,花剌子模故土(中亚西南部)农牧民推举贵族建立“希瓦汗国”。1710年,布哈拉汗国东部地区(中亚东南部)的部落首领宣布独立,成立“浩罕汗国”。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中国西北的准噶尔部多次叛乱,并向哈萨克汗国扩张,哈萨克汗国的中玉兹和大玉兹先后向准噶尔称臣纳贡。18世纪50年代,清王朝平定准噶尔部,中玉兹(1757年)和大玉兹(1758年)又向清王朝称臣,并遣使入朝纳贡。几乎同一时间,浩罕汗国向清王朝称臣,承认中国为其宗主国。
以上这些故事发生在清王朝初期,乾隆皇帝还有机会建立他的赫赫武功。那时候的沙皇俄国仅能在中亚步步蚕食,无力大步前进。不幸的是,清王朝在乾隆时期盛极而衰。更不幸的是,沙皇俄国在凯瑟琳大帝的领导下再度强盛,1801年,她亲自教导的孙儿亚历山大一世沙皇即位,在位期间打败了拿破仑,建立了欧洲霸主地位,同时向东、向南扩张,于1918年灭亡中玉兹、1824年灭亡小玉兹。
清王朝的霉运要来了,换了沙俄当邻居,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浩罕汗国在1800年后日渐强大起来,于1809年灭亡了大玉兹。此后的数十年里,中国的天山南路不再消停。1800年前后,伊朗国力日衰,阿夫沙尔王朝灭亡,恺加王朝建立。通过两次俄伊战争,伊朗势力退出里海东岸,今土库曼斯坦南部领土出现政治真空。
沙皇俄国正式吞并中亚南部的扩张持续了半个世纪,最终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扩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占领里海东岸,从那进攻希瓦汗国,侵占其大量领土后于1873年将其纳为保护国;二是侵占布哈拉汗国北方大量领土,于1873年将其纳为保护国;三是于1876年灭亡浩罕汗国。此外,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沙皇俄国通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西北领土50余万平方公里。
以上这些土地和哈萨克三玉兹故土在1900年前后构成了帝俄中亚地区。沙皇分别设立“草原总督区”和“突厥斯坦总督区”分管中亚北部和南部,直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1917年的中亚有四个行政区域,分别是“草原”、“突厥斯坦”、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
1917年沙皇逊位后,中亚地区没有像波罗的海东岸和高加索南部那样出现民族独立运动。无论是当地新政权还是工兵代表苏维埃,都明确宣布接受彼得格勒的领导。十月革命后,中亚的布尔什维克果断在四大行政区组织新政权,初具雏形时,立即宣布接受莫斯科的领导。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21 20:31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22 18:01
@园晟 2016-03-11 16:27:28
1987年5月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共有11名委员,分别是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第二书记利加乔夫、总理雷日科夫、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葛罗米柯、第一副总理阿利耶夫、外交部长谢瓦尔德纳泽、外交部长切布里科夫、俄罗斯总理沃罗特尼科夫、监察委员会主席索洛缅采夫、负责国防工业的中央书记扎伊科夫和乌克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
其中,三位勃列日涅夫时代的政治局委员葛罗米柯、阿利耶夫和谢尔比茨基已经靠边站,失去话语权。其他人除了沃罗特尼科夫和索洛缅采夫是安德罗波夫所提拔,都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亲手提拔之人。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六月全会经济报告草案顺利通过,只有利加乔夫和雷日科夫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在5月14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大家还商定要草拟一个《经济管理改革基本条例》文件,连同先前制定的《国营企业法》提交即将召开的六月全会讨论。在草拟基本条例时,以雷日科夫为首的政府各部再次对大规模变更经济管理体制表示反对。他们担心,全面更改管理模式会产生经济困难,影响十二五计划的完成。
高层经济干部们的担忧情绪很快传染给高层的党务干部们。大家都清楚地记得,戈尔巴乔夫在1987年的一月全会上提议在1988年召开苏共的第19次党代表会议,并将在这次会议上检查二十七大决议和十二五计划前半期的执行情况。如果十二五计划没有按进度完成,领袖就有更换干部的借口,到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保不住乌纱帽。
他们现在还不知道,戈尔巴乔夫和当年的斯大林一样,想动干部根本不需要借口,就算没有借口也可以制造借口。斯大林从来不会怀疑自己提出的政策口号有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是找部下们背黑锅,把责任推到下面,怪部下们执行的不好。斯大林啥时候在意过国民经济的好坏?啥时候在意过人民群众的温饱?他在意的是他那伟大光荣正确的政策和理想不容置疑、不可动摇。什么饿死人、受政治迫害都是不用在意的细节。
对于戈尔巴乔夫来说,二十七大决议落实的实不实、十二五计划完成的好不好都不重要。干好了,是他领导有方;干不好,是以雷日科夫为首的政府部门没有执行好领袖的英明决策,只会进一步证明改革的阻力太大。面对高层党务干部和经济干部对他新经济方针的质疑,戈尔巴乔夫在5月30日借果断处理“红场事件”,大量更换军方高级将领,形成对全党、全国新的威慑力。所有六月全会的上会文件都在6月中旬获得通过。
6月25日至26日,苏共召开中央全会。会上,戈尔巴乔夫作了《关于党的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任务》的报告,雷日科夫作了《关于改革现阶段国民经济管理工作》的报告。两篇报告表达了同一个主题,要把党和国家对经济的领导方式从政治领导转变为经济领导。
戈尔巴乔夫在报告中谈了1987年初的经济困难,批评了国家计委、国家物资技术供应委员会、黑色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畜牧和饲料生产机器制造部、轻工业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话锋直指部长会议工作不力,雷日科夫领导无方。报告提出,要“正确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改变经济的集中管理”、“改革经济管理机关的组织结构”、“推进职工对企业的民主化管理”。
全会审议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基本准则》,基本准则的大部分内容是对戈尔巴乔夫所做报告提出的最新经济方针的重复,此外,关于“根本改革计划工作、价格形成和财政信贷机制,向生产资料的批发贸易过渡”的提法最具改革意味,吹响了苏联改变价格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的号角,卸下了斯大林关于“生产资料不能进入流通领域”的紧箍咒。
1987年苏共中央六月全会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以来在经济改革领域取得的最大胜利,苏联经济终于走出了迈向市场经济的第一步。在这次全会上,戈尔巴乔夫甚至学着当时中国领导人的口气,说出了类似的话——在经济领域,应当“允许做法律不禁止做的一切事情”。遗憾的是,当时的他忽视了雷日科夫关于计划经济解体太快会引发经济崩溃的提醒,把雷日科夫视为保守派。仅仅一两年的时间过去,苏联经济发生了两种经济体制交替过程中的动荡危机。同一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经济危机。不同的是,中国挺过去了,苏联没有挺过去。
-----------------------------
@haplinder1130 2016-04-22 16:35:53
切布里科夫也是外交部长吗 印象中他好像一直是克格勃
-----------------------------
谢谢您的指正。这一楼的第一段关于切布里科夫的职务出现笔误,他一直是克格勃主席。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23 21:21
帝俄末期,中亚爆发民众起义,抗议帝俄对中亚的经济压榨和沉重赋税兵役。起义中未出现民族独立运动,与本地区悠久的历史有关。纵观中亚近3000年的历史发展,当地居民以游牧迁徙生活方式为主,农业定居生活方式占比很小,聚居点多为部落性质,少有民族性质。在此基础上,既没有形成过民族疆界国家,也缺少其他国家认同,现代意义的民族很晚才形成。
占据中亚政权的主导力量始终是外来者(波斯、马其顿、突厥、唐、阿拉伯、蒙古),本地土著居民始终处于被统治地位。在近代史最后阶段出现的哈萨克汗国以及乌兹别克三汗国(布哈拉、希瓦、浩罕)也是外来民族占据主导政权(钦察蒙古人与月即别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的融合从未停止。即使在某一阶段形成所谓的新民族,也立即与新的流入民族继续融合成更新的民族,民族状态很不稳定。正因为有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惯性,中亚居民在18世纪和19世纪并不排斥接纳俄罗斯移民。在以游牧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背景下,俄罗斯人的驻军和定居很容易获得地理空间。
按照民族学的观点,中亚各民族与希腊、伊朗、阿富汗、蒙古和中国都有历史渊源。除希腊外,其他国家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民族解放运动仅限于本国境内。中亚民族成分和聚居区域时刻发生变化,当地居民很难与渊源国家形成互助关系,在没有民族疆界历史的前提下,缺少外力支持的现实独立希望相对渺茫。
即使到了1917年二月革命前后,中亚仅剩的两个帝俄保护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也没有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倒是本地革命者受彼得格勒影响,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在草原地区和突厥斯坦,士绅官民成立了临时行政机构,宣布效忠彼得格勒临时政府。此外,两个地区也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十月革命后,中亚四大行政区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发起革命,成立苏维埃政权,意图推翻两地区临时政府和两个汗国政府。1918年的《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后,莫斯科的布尔什维克政府调集兵力支援中亚布尔什维克。经过近两年的内战,先后于1918年4月成立“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1920年8月在草原地区成立“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后来的哈萨克斯坦主体)。两个“共和国”成立后都立即宣布,加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4月和10月,在俄罗斯红军的支持下,希瓦汗国境内成立“花剌子模人民共和国”,布哈拉汗国境内成立“布哈拉人民共和国”。
中亚没有出现民族分离运动,对布尔什维克新政权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不过,帝俄还是给布尔什维克留下了两大难题。一个是兴起于帝国高加索山区鞑靼民族的“泛突厥主义”,要求帝国境内突厥语系民族实现“联合”,并与境外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共同推动“大突厥”的成立;另一个是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传入帝俄的“泛伊斯兰主义”。这两个主义分别与帝俄传统中的泛斯拉夫主义和东正教弥赛亚意识形成矛盾,都传入了持突厥语系、穆斯林聚居的中亚。
布尔什维克对于帝俄遗留下来的这两组矛盾的处理方式是“众建诸侯少其力”,在中亚地区按照民族现状尤其是各民族主要聚集区域进行国界划分,成立新的共和国加入苏维埃联盟,给予中亚各民族与俄罗斯族同等的行政地位。这个方案是列宁的理想,具体实施在列宁病休之后的1923年就开始了。
1925年3月,乌兹别克共和国和土库曼共和国加入苏联。1929年6月,塔吉克自治共和国脱离乌兹别克共和国,加入苏联。1925年12月,俄联邦“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改名为“哈萨克自治共和国”。1926年,将哈萨克自治共和国辖下的吉尔吉斯自治州升格为“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加入俄联邦。1936年12月,哈萨克共和国和吉尔吉斯共和国加入苏联。
列宁及其战友们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在后世评价中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苏联解体前夕,中亚五大民族正是按照布尔什维克划分的疆界追求独立。1936年12月,和哈萨克与吉尔吉斯同时加入苏联的,还有外高加索的三个共和国。接下来,我们说外高加索。
0%(0)
0%(0)
  114 - x-file 05/07/16 (619)
    115 - x-file 05/07/16 (629)
      116 - x-file 05/07/16 (657)
        117 - x-file 05/07/16 (638)
          118 - x-file 05/07/16 (604)
            119 - x-file 05/07/16 (684)
              120 - x-file 05/07/16 (645)
                121 - x-file 05/07/16 (671)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六四有感
2014: ​李大钊狱中“供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