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07日00:26:4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114 由 x-file 于 2016-05-07 00:25:35 |
芬兰独立之后一直奉行中立外交,均衡处理与大国的外交关系。1920年10月,芬兰与苏俄签订《多尔帕特和约》,两国第一次从法定意义划定了边界,苏联在条约中接受芬兰提出的“卡累利阿民族拥有自治地位”。当时,苏俄正在与波兰打仗,本国内战也尚未完全结束,与芬兰接壤的苏俄卡累利阿地区仍有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动,并出现了数千名芬兰志愿兵。 芬兰舆论认为,卡累利阿民族本就与芬兰民族同宗同源,因瑞典在北方战争时期吃了败仗,才割让给俄国。对于“志愿兵”问题,两国官方存在分歧,苏俄认为志愿兵有芬兰政府背景,芬兰政府则声明没有。卡累利阿暴动被平息后,列宁没再跟芬兰计较。这事也被芬兰政府看成了一件小事,只有退隐江湖的曼纳海姆将军记在心上,时刻堤防苏俄。 波兰结束与俄国的战争后,受到法国政府唆使,意图在波罗的海地区构建包括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五国在内共同防范苏俄的联盟。1922年3月17日,五国签订《华沙协定》,时任芬兰外交部长鲁道夫?霍尔斯提签完协议带回本国,被芬兰议会搁置讨论,反对他的职务进行投票,通过了不信任案,罢免了他的职务,以示对他违背国家中立外交政策的不满。 这一事件被苏俄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两国关系逐渐好转。1932年1月,两国签订《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933年,希特勒上台,受其影响,芬兰国内出现纳粹主义政党——爱国人民运动党。该党连年参加议会选举,始终占据着少数席位。对此,斯大林颇为紧张,十分担心芬兰与德国结盟。事实上,芬兰一直在疏远纳粹德国,并在1939年4月明确拒绝希特勒关于签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的建议。 在斯大林心中,还有另一个心结,即担心卡累利阿的分离运动会与芬兰的民族主义合流。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芬兰人那么关心卡累利阿人的命运,那就让他们和卡累利阿在莫斯科的领导下组成一个加盟国,反正芬兰在沙皇时代也是俄国的一部分。希特勒被芬兰政府拒绝后,直接和苏联政府讨论签订两国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一看机会来了,就在条约基础上加了一个附件——划分苏德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希特勒大手一挥,把芬兰圈给了苏联。 1939年9、10月间,苏联武力吞并波罗的海三国。10月12日,苏联向芬兰提出置换国土,遭到芬兰拒绝。11月30日,苏军借口“遭受芬兰炮击”,对芬兰展开大规模进攻。12月1日,苏联扶持芬兰共产党人库西宁在芬兰边境城市泰里约基成立“芬兰民主共和国”,准备接管芬兰。 出乎苏联和全世界预料的是,芬兰军队以较小的代价扛住了苏军的进攻。相反,苏军损失惨重、寸步难行。鉴于两国军力对比毕竟十分悬殊,芬兰最后还是选择接受苏联条件,与之议和。1940年3月12日,芬兰与苏联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割让十分之一的国土给苏联,使两国边界恢复到1721年北方战争结束时的状态。 这场战争被称为“冬季战争”,苏联在这场战争似乎赢得了面子,却无法掩盖被打败的实质。苏联将新占领的国土划入“芬兰民主共和国”,于1940年3月31日将其与俄罗斯联邦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合并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升格为苏联的加盟国。库西宁成为这个加盟国的领导人,在他的领导和栽培下,一位名叫安德罗波夫的年轻人在这个加盟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后来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战争结束后,苏联仍然没有停止对芬兰的各种干涉。与此同时,纳粹德国开始秘密筹划对苏联的入侵,其中包括向芬兰“借道”的内容。芬兰人同意了,在1941年6月,芬兰军队和德军一起攻向苏联。在芬兰,这场战争史称“继续战争”,被视为冬季战争的继续。 这场战争结束于1944年9月,芬兰与苏联签订停战协议和临时和约,退回到1940年4月的边界,并驱逐德国军队。此战过后,苏联不再觊觎芬兰领土。1956年7月16日,苏联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制,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重新划入俄罗斯联邦。这一看似不重要的举动,无意中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减了一份热闹。由此,在1991年,苏联解体为15个国家,而没有成为16个。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30 17:29 1940年8月2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当时苏联的第13个加盟国。苏联解体前夕,这个国家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 摩尔多瓦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叫“达契亚国”,成立于公元前70年,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105年,该国亡于罗马。公元271年,罗马国力衰微,将军队和行政机构撤出达契亚。大部分罗马移民没有随军撤出,两百年后,他们和陆续迁徙到此的斯拉夫人产生融合,形成了现代摩尔多瓦人的起源民族——瓦洛赫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瓦洛赫人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12世纪前后,基辅罗斯占领了原达契亚国部分地区。13世纪初,蒙古铁骑占领达契亚。在反抗蒙古人的斗争中,当地人民在奥哈拉公爵的领导下,组建了军政机构,出现了民族和国家意识。后世不少史家认为,这一时期为摩尔多瓦民族的形成时期。 14世纪上半叶,匈牙利王国打败钦察汗国(西方称金帐汗国),占领达契亚。摩尔多瓦人民追求独立的愿望一刻也没有停止,经过十五年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359年打败匈牙利,建立起独立的摩尔多瓦公国。其领土不仅包括今摩尔多瓦,还包括今罗马尼亚东北部。1387年,独立仅20余年的摩尔多瓦又被迫臣服于波兰,成为波兰附属国。 摩尔多瓦独立以后的安全形势很不乐观,北面有虎视眈眈的波兰,西面是仇敌匈牙利,东面是好战的克里米亚汗国,南面是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经过80余年的战争,摩尔多瓦公国在1526年正式沦为奥斯曼土耳其的保护国。 1710年,因奥斯曼土耳其收留敌国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带领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开战。1711年,摩尔多瓦公国主动与沙皇俄国结盟,加入与土耳其的战事。此后,俄国与土耳其先后打了三场战争,终于在1774年迫使土耳其承认摩尔多瓦公国的独立地位。 在摩尔多瓦公国的东北部有个叫比萨拉比亚的地区,这个地方位于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16世纪中叶,土耳其进入极盛扩张时期,将此地纳入本国版图。由于此地气候温和,适宜耕种,摩尔多瓦公国的民众从16世纪末开始向此移民。18世纪,俄国与土耳其又爆发了好几场战争,除了在摩尔多瓦和其他一些地区,比萨拉比亚成为俄土交战的一个重要战场。 1806年至1812年的第七次俄土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再度取胜,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此后,俄国正式与摩尔多瓦接壤。1853年至1856年,俄国在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割让比萨拉比亚南部给土耳其,并将比萨拉比亚的卡胡尔、伊兹梅尔、博耳格勒三县归还摩尔多瓦公国。土耳其在英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持下再度获得对摩尔多瓦的宗主权。 1858年,摩尔多瓦公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另一个附属国瓦拉几亚公国(今罗马尼亚南部)成立“联合公国”。1862年,联合公国改国名为罗马尼亚。土耳其对新成立的罗马尼亚国继续拥有宗主权。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土耳其战败,被迫承认罗马尼亚独立,并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俄国割让的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俄国。 帝俄在摩尔多瓦人聚居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设置了“比萨拉比亚州”,对当地的摩尔多瓦等民族进行统治。摩尔多瓦的俄语音译为“摩尔达维亚”,沙皇政府一直用摩尔达维亚称呼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人,以示与罗马尼亚境内摩尔多瓦人的区别。这种做法在19世纪中后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将帝俄在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统治维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人宣布独立,成立“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宣布退出战争。对于苏俄与德国的单独媾和行为,同属协约国阵营的罗马尼亚作出反应,出兵占领了比萨拉比亚,乘机将这块摩尔多瓦人聚居地纳入本国版图。1918年1月26日,苏俄政权宣布与罗马尼亚断交,并准备出兵比萨拉比亚。 事实上,苏俄纯属虚张声势。这时候,别说收回比萨拉比亚巴掌大的地方,东欧地区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俄都守不住了。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4-30 17:58 以此为准: 1940年8月2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成为当时苏联的第13个加盟国。苏联解体前夕,这个国家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 摩尔多瓦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国家叫“达契亚国”,成立于公元前70年,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105年,该国亡于罗马。公元271年,罗马国力衰微,将军队和行政机构撤出达契亚。大部分罗马移民没有随军撤出,两百年后,他们和陆续迁徙到此的斯拉夫人产生融合,形成了现代摩尔多瓦人的起源民族——瓦洛赫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瓦洛赫人都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12世纪前后,基辅罗斯占领了原达契亚国部分地区。13世纪初,蒙古铁骑占领达契亚。在反抗蒙古人的斗争中,当地人民在奥哈拉公爵的领导下,组建了军政机构,出现了民族和国家意识。后世不少史家认为,这一时期为摩尔多瓦民族的形成时期。 14世纪上半叶,匈牙利王国打败钦察汗国(西方称金帐汗国),占领达契亚。摩尔多瓦人民追求独立的愿望一刻也没有停止,经过十五年的武装斗争,终于在1359年打败匈牙利,建立起独立的摩尔多瓦公国。其领土不仅包括今摩尔多瓦,还包括今罗马尼亚东北部。1387年,独立仅20余年的摩尔多瓦又被迫臣服于波兰,成为波兰附属国。 摩尔多瓦独立以后的安全形势很不乐观,北面有虎视眈眈的波兰,西面是仇敌匈牙利,东面是好战的克里米亚汗国,南面是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奥斯曼土耳其。经过80余年的战争,摩尔多瓦公国在1526年正式沦为奥斯曼土耳其的保护国。 摩尔多瓦公国东部有个叫比萨拉比亚的地区,这个地方位于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摩尔多瓦丧失独立地位后,被迫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土耳其。1710年,因奥斯曼土耳其收留敌国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彼得大帝带领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开战。1711年,摩尔多瓦公国主动与沙皇俄国结盟,加入与土耳其的战事。此后,俄国与土耳其先后打了三场战争,终于在1774年迫使土耳其承认摩尔多瓦公国的独立地位。 在18世纪的四次俄土战争中,比萨拉比亚和摩尔多瓦一样,成为俄土交战的一个重要战场。1806年至1812年的第七次俄土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再度取胜,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将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此后,俄国正式与摩尔多瓦接壤。1853年至1856年,俄国在第九次俄土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败,割让比萨拉比亚南部给土耳其,并将比萨拉比亚的卡胡尔、伊兹梅尔、博耳格勒三县归还摩尔多瓦公国。土耳其在英法等西方大国的支持下再度获得对摩尔多瓦的宗主权。 1858年,摩尔多瓦公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另一个附属国瓦拉几亚公国(今罗马尼亚南部)成立“联合公国”。1862年,联合公国改国名为罗马尼亚。土耳其对新成立的罗马尼亚国继续拥有宗主权。1877年,第十次俄土战争爆发,土耳其战败,被迫承认罗马尼亚独立,并将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俄国割让的比萨拉比亚南部归还俄国。 帝俄在摩尔多瓦人聚居的比萨拉比亚地区设置了“比萨拉比亚州”,对当地的摩尔多瓦等民族进行统治。摩尔多瓦的俄语音译为“摩尔达维亚”,沙皇政府一直用摩尔达维亚称呼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人,以示与罗马尼亚境内摩尔多瓦人的区别。这种做法在19世纪中后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将帝俄在比萨拉比亚地区的统治维持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比萨拉比亚的摩尔多瓦人成立“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宣布退出战争,单独与德国议和。对于苏俄与德国的单独媾和行为,同属协约国阵营的罗马尼亚在1917年12月作出反应,出兵占领比萨拉比亚这块摩尔多瓦人聚居地。1918年1月24日,“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宣布独立。1月26日,苏俄政权宣布与罗马尼亚断交,并准备出兵比萨拉比亚。 事实上,苏俄纯属虚张声势。这时候,别说收回比萨拉比亚巴掌大的地方,东欧地区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俄都守不住了。 作者:园晟 时间:2016-05-02 11:55 罗马尼亚出兵比萨拉比亚在苏俄看来是入侵,于罗马尼亚人却是重新实现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一个正义行动。在古代,达契亚国境不仅包括摩尔多瓦的土地,还包括后来的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两公国的土地。达契亚被罗马帝国吞并后,在原有国境线内成立“达契亚省”。公元271年,罗马军队和行政机构撤出。留居的大量罗马移民和后来几个世纪陆续迁徙来此的斯拉夫人融合成了新民族“罗马尼亚”,摩尔多瓦的瓦洛赫人便是该民族的一个分支。 10世纪后,罗马尼亚(古达契亚)一直没有独立。内因是摩尔多瓦、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三公国鼎立、无力统一,外因是基辅罗斯、蒙古帝国、匈牙利、波兰、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先后干涉。到了近代的19世纪,三公国分别被不同的宗主国(匈牙利、土耳其)控制,民族主义意识和运动空前高涨,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 罗马尼亚在一战加入协约国,有从奥匈帝国收回特兰西瓦尼亚,追求统一的目的。恰逢苏俄建政后单独媾和,罗马尼亚多了一个收回比萨拉比亚的机会。眼瞅着德奥集团意图吞并俄国东欧领土,协约国的英法两国更愿意苏俄把原属于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交给罗马尼亚,以此鼓动罗马尼亚继续向奥匈帝国进攻。 由于苏俄自行解散旧俄军队,加之列宁主张割让西部领土。所以,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收复比萨拉比亚的实际行动。在英法两国的调停下,苏俄“面对现实”,在1918年3月9日与罗马尼亚签订“雅西(罗马尼亚东部边境城市)协定”,罗马尼亚同意撤军,苏俄承认比萨拉比亚有权“自行决定本民族事务”。在此之前的3月3日,苏俄已在《布列斯特和约》中将包括比萨拉比亚在内的大片西部领土割让给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 1918年3月27日,罗马尼亚尚未完全撤军,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国民议会投票决定加入罗马尼亚。1918年11月,同盟国战败,苏俄废除《布列斯特和约》,开始谋求收回西部领土。1919年5月,布尔什维克在德涅斯特河左岸(俄罗斯族居民聚集区)的蒂拉斯波尔成立苏维埃政权,建立“比萨拉比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与罗马尼亚开战。 至1920年2月,苏俄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取胜。就在这时,波兰军队攻入乌克兰,俄军再无力继续向罗马尼亚方向进攻。1920年10月12日,苏俄向波兰求和,宣告战败。10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与罗马尼亚在巴黎签订《比萨拉比亚条约》,承认罗马尼亚对比萨拉比亚拥有主权。这就意味着比萨拉比亚归属罗马尼亚获得国际承认,受到大国保证。 苏俄一直不承认该条约,当然,也对波兰人的强势介入记了仇。1924年10月,苏俄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成立“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隶属乌克兰加盟国管辖。当时,列宁已经逝世,斯大林上台执政。像惦记着割让给波兰的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一样,斯大林对比萨拉比亚念念不忘,一直决心要收回此地。十五年后,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划分东欧势力范围。斯大林终于有机会变理想为现实了。 1940年6月18日,德军在法国取得胜利,法军战败,英军败逃本土。6月26日,苏联向罗马尼亚发出照会,要求罗马尼亚“归还”比萨拉比亚,并要求罗马尼亚对“非法占有”俄国土地进行“赔偿”,将北布科维纳割让给苏联。苏联的要求遭到罗马尼亚拒绝。6月30日,苏联出兵占领上述地区。这一回,轮到罗马尼亚“承认现实”,该国军队没有抵抗便撤出了。毕竟,20年前保证罗马尼亚主权的大国已经一半成为轴心国集团,另一半自身难保。 1940年8月2日,苏联将从罗马尼亚吞并的领土并入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将其升格为加盟国。1941年,罗马尼亚加入轴心国集团,随德军入侵苏联。1944年,苏军反攻至此,于当年9月迫使罗马尼亚停战,并承认1940年6月的苏罗边界合法。从此以后,罗马尼亚再也没有提出过对比萨拉比亚的主权要求。战后,尽管苏罗两国在冷战时期成为盟国,两国关系却像苏波关系一样,充满心结与隔阂。到了齐奥塞斯库时期,罗马尼亚的独立离心倾向仅次于南斯拉夫。 苏联在建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国的过程中,为后来的少数民族独立运动、苏联解体和如今的地区和平埋下了重大隐患,遗留下两大问题。 一个是德涅斯特河左岸的俄罗斯族聚居区。该地区在1920年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却被纳入乌克兰加盟国管辖,又在1940年被并入以摩尔多瓦族为主体的摩尔达维亚加盟国,导致当地俄罗斯人一直感觉处于弱势地位。1990年9月,当地成立“德涅斯特河东岸苏维埃共和国”,要求脱离摩尔达维亚加盟国加入苏联成为加盟国。苏联解体后,当地一直不承认自己是摩尔多瓦国的一部分,反而成立“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要求独立,并于1992年引发内战。对于德涅斯特河左岸问题,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等国至今无法达成共识。该地区安全形势一直难以完全稳定。 另一个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问题。从17世纪至一战时期,帝俄在摩尔多瓦一直是帮助罗马尼亚人反抗匈牙利人和土耳其人的解放者形象,英法等国则是扶持土耳其对抗俄国、纵容土耳其殖民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的“出卖者”形象。自1918年3月苏俄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放弃该地给德奥土保同盟国集团后,无论是摩尔多瓦人还是整体罗马尼亚人,都对俄罗斯彻底失望,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希望转向英法等西方国家。苏联于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0年破坏罗马尼亚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前,冷战时期裹挟罗马尼亚成立独裁政权在后,令罗马尼亚人对俄罗斯非常反感。冷战结束后,罗马尼亚一直不顾俄罗斯反对,强烈要求加入北约,最终在2004年被接纳。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