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7月之后,最近,中俄再次组织第二次联合空中巡航,俄罗斯派出2架图95MS,而我国则派出4架轰6K,双方轰炸机编队由俄罗斯空天军苏35护航,穿过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然后再原路返回,进入东海巡航。
不过,由于航程的限制,此次我军的巡航是由两批轰6K接力完成的,首先是第一批2架轰6K,和图95MS一起,进入日本海,原路返回之后,在黄海上空,第一批轰6K归航,第二批轰6K起飞,继续陪伴图95MS南下。这体现了我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目前的窘态。虽然轰6K的作战性能相比图16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但几十年之后,航程仍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
面对这种情况,加快发展新型轰炸机是唯一的选择,可是正在研制中的轰20却并不适合执行此类任务。从航程来说,轰20无疑是胜任的,甚至绕日本飞一圈都绰绰有余,但由于它是全隐形轰炸机,浑身都是高度机密,不能允许美日韩飞机贴近“伴飞”。为了拒止敌机靠近,我们需要出动大量的护航飞机,这在远海地区并不现实。
同样,如果是轰20出动,也不能让俄罗斯飞机接近,这样的话,联合巡航也就失去了意义。隐形轰炸机真正的威慑力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悄无声息地行动,让对手毫无感觉,却又感觉无处不在,后背发凉。一旦现身,隐形轰炸机的威慑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而执行联合空中巡航,最合适的轰炸机是类似图95MS和图160这样的非隐身轰炸机,就是要让对手看见,却又无可奈何,才有威慑力,即使对手飞机靠近“拦截”,也不至于泄漏秘密。因此,除轰20之外,是时候加快发展我国非隐身的战略轰炸机了。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曾研制过一款名为轰8的战略轰炸机,它像B52一样,采用4台,甚至6台发动机,航程和载弹量远远超过今天的轰6K。当时,603所的技术人员,计划将轰6放大,配备新型发动机,发展出轰8。轰8从一开始就有多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是在放大轰6机体的基础上,在机翼根部和左右机翼中部各改装一台“斯贝”Mk. 512-5W涡扇发动机,这一型号也被命名为轰6I。
而第二种方案则更为彻底,直接在轰6基础上放大机体,采用机翼下吊挂4台发动机的方式,来提升战略轰炸机的性能。第三种方案则拥有更大的机体,并吊挂6台发动机。为了研制轰8,603所还专门改装了一架轰6I,还进行了试飞,一切都较为顺利,这证明当时我们是能力研制比轰6更大的战略轰炸机的。
不过,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为保住同时进行的运10方案,不得不放弃了轰8,而最终结果是运10也没保住,轰8也被束之高阁,澎湃的热血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过,今天已经不一样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有了巨大的进步,而航空工业的水平也非70年代可比,而且我们已经研制成功或者正在研制运20、C919和AG600,具有多种150吨级大型飞机的工程经验,今天我们如果要重启轰8的研制,并将其进行升级,再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
轰20无疑是最为优秀的隐身轰炸机,但是它也是极其昂贵的。而且和轰20配备的,无论是轰6K、还是轰6J、轰6N,都会有退役的时候,谁来接轰6的班,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次和图95MS一起联合巡航时,我们还要继续用轰6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