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爆发于1950年的那场朝鲜战争距今已经有70年了,虽然仍然处于停战状态(当时签订的是停战协议,并不是和平协议),但毕竟硝烟已散,战火已经远离我们。
自停战之日起,围绕着朝鲜战争究竟谁是胜利者的问题,争议就没有停止过。本人作为史学后进,也确实没有啥真知灼见,但以笔者最朴素的逻辑来分析,在任何一次交易或者争斗中,获胜者往往并不一定是得到最大利益的一方,而是是否实现了战略意图的一方。换句话说,只要是实现了战略意图,则意味着胜利,反之,则意味着失败!
苏联是朝鲜战争最大的赢家
二战结束后,东西方阵营迅速划分为两派,对抗的中心在欧洲。综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相对比,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处于守势。
苏联最担心的是由美军把持的李承晚政权西进,牵制住苏军在远东的大批军事力量,这样就会使苏联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可随着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苏联在东方拥有了我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盟友,极大地缓解了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力,因此,苏军才会从我国东北大批量撤军,并把这批武装力量加强到欧洲与西方阵营抗衡。
但苏联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既然有了我国这么一个强大的盟友替他稳固远东地区,那么,苏联为什么不能在远东地区化被动为主动,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置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中呢?
因此,才出现了在1950年6月,朝鲜主动挑起战事,向南朝鲜发起战争的一幕。
战争初期,得到了我国加强的五万久经战阵军人的朝鲜军队势如破竹,韩美联军节节败退,在这严重不利的局面下,美国提议联合国召开会议,准备以联合国军的名义武装干涉朝鲜战事。
按照常理来说,即使美国召集联合国来开会,想要武装干涉朝鲜战事,但只要是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苏联行使否决权,那这项提议就无效。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历史上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在讨论是否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干涉朝鲜战争时,苏联代表马立克竟然缺席了,这就使得联合国通过了此项提议,联合国军由此出台。
据苏联官方给出的说法是,马立克之所以会缺席这次表决,其原因是在这之前有个关于大陆替代台湾担任常任理事国的提案被美国否决,马立克因此愤而离席。
但是,联合国大会的提案都是有日程安排的 ,马立克不会不知道,而且,这次关于是否以联合国军的名义武装干涉朝鲜战事关系到世界的重大政治格局的变化,作为苏联代表的马立克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呢?因此,马立克之所以会缺席,就是故意的!其目的就是要联合国通过此次提案。
所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苏联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我国拉入这场大战,依靠我国的力量在东方牵制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从而达到在西线抗衡北约东扩的目的。
事后证明,苏联的战略是成功的,我国在被动下卷入了朝鲜战争。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倾注了太多的战争资源,在西线扩张的能力不足,最终停下了继续东扩的脚步。
因此,苏联通过由朝鲜先行发难发起战争,进而把我国拖入战争,使美国也陷入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其战略意图得以实现,因此,朝鲜战争最大的胜利者是苏联。
我国是第二个赢家
我国是在被动条件下被卷入了朝鲜战争。这场战争的发起者朝鲜和苏联在战前并没有和我国互通消息。虽然我国领导人始终在关注朝鲜战事,也做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但是随之而来的战争及战争规模之大却出乎我国领导人的预料。
尤其是苏联代表马立克的缺席造成联合国军的出台,暴露出了苏联的战略意图,但是我国已经骑虎难下,如果不出兵,朝鲜必败,到那时,联合国军兵临鸭绿江畔,始终会对我国带来威胁。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了确保社会主义阵营不被西方击垮,我国毅然决然的出兵。
在三年的战争中,我国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锻炼了军队、完善了军工企业的建设,稳固了社会主义阵营,保住了我国的利益不受侵犯,在世界上获得了普遍的尊重,在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也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因此,也是胜利者之一。
美韩朝三国都是失败者
按照本人对胜利的定义,即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才能称之为胜利来衡量,美国、南朝鲜和朝鲜都不是胜利者。
本人认为,美国其实也不愿意在远东地区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的战争,因为他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北约积极东扩才是他的战略意图。可是,美国的战略意图被苏联洞悉,因此才出现了朝鲜主动挑起战事这一幕。
南朝鲜的军队在朝鲜军队的攻击下不堪一击,为了把自己的小兄弟兼走狗更好的拉在自己身边,保持住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美国只得亲自上阵打了一场极其不情愿的战争。
就像苏联预料的那样,随着我国的加入,牵制住了美军大量的兵力,耗费了美军大量的战争资源,其在欧洲扩张的势头自然就要受到遏制。美国在西线扩张和在东线要打赢战争的两个战略意图都没有实现,因此,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是个失败者。
至于朝鲜和南朝鲜,都是各自集团的过河卒子。本来,美国计划的很好,是想通过李承晚不断发起的战争叫嚣来牵制苏联在远东的军队无法西调加入到欧洲,可没有料到,苏联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一是和我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是朝鲜先发制人,打乱了美国的战略节奏。
随着朝鲜战事的焦灼,美国只得陆续从欧洲抽调精锐部队赴朝参战,使得自己以欧洲为重点地区的战略暂时停滞,给了苏联发展壮大的机会。
朝鲜主动挑起战事,虽然是苏联战略意图的急先锋,但也有着要统一朝鲜半岛的战略意图,但最终的结局是仍然维持在三八线附近,他的战略意图也没有实现,因此,也只能算作是失败者。
南朝鲜就更不用说,从头至尾他都是美国的走狗,他虽然在嘴上叫嚣着要占领朝鲜,但这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战略意图,因此,他也是失败者。
总结
朝鲜战争虽然是东西方阵营角力的一个主战场,但是真正的角力却是在战场之外。在三年的朝鲜战争中,总是打打停停,在这其中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只要是苏联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压力加大,朝鲜战场我方就会发动攻势;压力变小,朝鲜战场就开始和谈,场内场外,东西呼应,这场战争幕后的推手苏联始终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
美国很清楚,他在战略上已经处于极其不利的局面,如果在朝鲜地区过于和我纠缠,其全球战略势必会被苏联打破。即使后来战胜了,那他的战略重点欧洲势必会落入苏联之手,因此,为了保住欧洲,必须要在朝鲜马上停战。
可是,三年的朝鲜战争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失去了最好的时机,苏联趁着美军被牵制在朝鲜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张,成功的阻止了北约的东扩,并于1955年成立了华约,完成了能够与北约抗衡的军事集团的建设,东西方军事集团对抗的格局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