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乡客
成语和谚语用简单的字词表述某种现象甚至哲理,言简意赅。譬如“未雨绸缪”、“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好天斩埋落雨柴”等等都是叫人做事要有计划,有前瞻性。这些话语虽然很有概括性,但一个好的故事却更加能够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念小学的时候,读过一个民间故事《寒号鸟》,听说 2017 年秋季被人教部选中,放到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里。全文记不住了,但是故事结尾时,寒号鸟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却是记了几十年。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各项制裁,俄罗斯掣出能源杀手锏,以减少对欧洲供应燃油和天然气为筹码,试图阻止欧洲人与美国的深度结盟。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把希望寄托于造成西欧能源危机的策略,直到 2022 年的耶诞节,俄罗斯官媒“今日俄罗斯”还发放了一则广告短片,暗示到了 2023 年,“反俄罗斯”的欧洲人只能吃仓鼠过节。
没想到“冬风不与普京便,燃油燃气价下调”,使得欧洲“这个冬天不太冷”。聪明的地方是,视频预告的是 2023 年的耶诞节,俄罗斯人至少还有一整年的盼头。不过,欧洲人并不是束手待毙,他们学习寒号鸟的邻居喜鹊,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努力做窝,准备过冬。下面的视频讲的就是德国人如何做好过冬的准备。而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捷克一些私人花园里的树木已经开花;法国和西班牙部分城市的气温攀升至 25℃;往年此时熙熙攘攘的欧洲滑雪胜地却因缺雪而空无一人……
德国人的应对计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DLGBtMx7I
但是,中国部分地区民众却无意中被迫当了“寒号鸟”,再一次陷入类似去年同时期山西煤都朔州因为“煤改电”政策引发的“发煤票”,“烧粉煤”的境况。不过情况略有不同,今年河北省多个农村地区民众所要面对的却是,由于“煤改气”工程的衔接不顺畅,出现了隆冬腊月天然气限购、断供的窘况。这种情况发生在河北的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辖下的多个县。有村民说,晚上 12 点到早上 6 点,燃气公司会停气,白天偶尔也会断气,到饭点才能供上气。村民说:“现在河北省夜间气温零下 13、14度,老人孩子怎么挨得过去?”
邢台南宫市委办公室回复记者问,指出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燃公司在全省范围内气源合同量不足,供气量与需求量间存在缺口。“财新网”引述一名地方燃气公司负责人说:“上游气源单位并未提供足够的管制气资源,除了中石油在天津市、河北省供应的部分管制气外,余下的以及包括中石化、中海油在内供应的全部为高价气。2020-2021年采暖季,河北省农村‘煤改气’居民用气量中只有 29.6 亿方执行居民门站价格,其余 37 亿方全部为高价气,‘三桶油’供气价格高于城燃公司终端居民气价 0.85 元人民币/方。”此外,进口气价也在飙涨。上述地方城燃企业负责人还透露:“今冬,城燃公司要求上游气源单位按照居民价格结算农村‘煤改气’用户气价,但是中石油不同意,没能给足城燃公司农村“煤改气”的居民用气量,导致下游城燃断供。”
由此可见,天然气限购、断供现象都是钱闹的。问题是,城市燃气关乎国计民生,上游供气单位和下游城燃公司有什么纠葛,都不该扯上终端用户。
“做窝”的资源掌握在“有关部门”及“授权经营”的人手中,凭什么教民众当“寒号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