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评传 第五章 毕汝谐 (作家 纽约)
2007年按: 1988年, 毕汝谐利用暑期完成了<<周恩来评传>>(笔名方里,台湾水牛出版社,精装本, 列文史丛书第76 种),这是世上已知的第一部从双重人格角度剖析周恩来生平的著作, 比高文谦先生的“晚年周恩来”早了十几年! 兹命助理汪先生全文打字,以供网众参考. 全文较长,分多次推出. 第五章、长征至西安事变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八日傍晚, 包括周恩来在内的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人员 编在一起,代号红星部队.二者合为中央纵队,由中共要人叶剑英担任司令员. 红军主力一三五军团,及红九军共约九万人,编为野战军,以朱德为总司令、叶剑英 为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 从瑞金(苏维埃共和国之首都)出发,率部突围. ----一九四九年中共立国后,官方将长征解释为“北上抗日,打日本,救中国”.这一 近似滑稽的谬说长期统治着党史研究领域,神圣不可侵犯.直到近年,方有若干党史 秀才道出真相. 第五次围剿的南线总指挥陈济棠是广东军阀,与蒋介石素有龃龉.他为保存自家 实力,对红军持明攻暗和的态度. 周恩来派干员与之秘密联络,达成君子协定.陈济棠在红军突围的行动方向上, 撤出一条二十华里的通道. 一月二十一日,一军团在前开路,三军团殿后,五军团在右翼,红九军在左翼,保护 中央机构突围.仅五天时间,红军就通过了陈济棠的防区,突破了敌军在安远、信丰 之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 十月二十五日这天,周恩来携带贴身卫士,昂然立于信丰河边.他已摆脱了指挥 失败所带来的短时间的沮丧和不安. 这时,蒋介石在粤汉铁路沿线布置了二十万兵力,企图将红军消灭在粤汉铁路 以东、戆江以西.周恩来接报后,命令红三军团迅速前进,赶在敌军之前攻占白石渡, 掩护红军主力通过粤汉铁路,向湘西挺进. 红军新败,士气大受影响.周恩来在急行军中,与士卒同甘共苦,令他们深为感动 .他很少骑自己的那匹黄骡子,经常将骡子让给患病的战士,或是驮武器.他利用行军 小歇和防空实际,同普通士兵拉家常,讲红军打胜仗的战史.中午大休时,他也利用 吃饭的机会回答官兵们的问题.一宿营,周恩来总要看看官兵们的营地. 周恩来经常在小油灯下通宵工作---赏阅电报,批示文件,研究敌方动态,调查行军 路线.他精力过人,从未在士兵面前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倦意. 十一月十日,红军消灭了湖南军阀何键所部两个连,攻占了白石渡.白石渡虽是小镇, 却是粤汉铁路的一个车站,是蒋介石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的重要支撑点.占领该处, 对保证军主力通过粤汉铁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红军虽然采取急行军,但由于辎重太多,所行又都是羊肠小道,因而行军速度 仍然不快;国军行军皆走大道,人多势强.双方常作同一梯形前进,由两条路线向 同一点兢进;红军若先能先到,就可以顺利通过一关,若是国军先至,则红军必须 另觅路线突进.红军由于日夜奔行,衣食给养不足,普遍感到前途茫茫,部队减员现象严重. 红军主力经湘西向滇北进军.毛泽东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必须放弃各路红军在湘西 会合的意图,转向敌军设防薄弱的贵州遵义.这一主张被日后的事态演变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的主张.此后,虽有由 薛岳统率的国军第二兵团在背后追击,红军仍以破竹之势进入贵州. 贵州军阀王家烈等在乌江各个渡口设重兵严密布防,封锁了所有船只,企图利用 乌江天险阻止红军前进,然后与薛岳部队前后夹击,共同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 一九三四年岁末,周恩来与朱德、聂荣臻等共商抢渡乌江之策.周恩来认为必须 于元旦突破乌江,以便迅速占领遵义,使部队能得到短期的休整.冲过四道国军封锁线 之后,红军已是疲惫之师. 一九三五年元旦,渡江战斗打响.两天里几次强渡、偷渡均未成功. 第三天上午九时许,强渡又开始了.周恩来冒雨站在江边山坡的一块大青石板上,用 望远镜观察整个战场,不时顺手拿起身旁雨伞下面的电话机指挥渡江战斗. 红军轻装战士终于以竹筏突破乌江天险,王家烈的步枪加烟枪的双枪兵纷纷溃败. 随后,红军占领遵义城,周恩来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要角骑着高头大马入城,威风八面. 遵义是贵州省的第二座大城市,商业繁荣,是南通贵阳、北至重庆的交通要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 以及候补委员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陈云、朱德、何克全(凯丰) 、 王稼祥;中央委员有毛泽东、刘少奇、李维汉、彭德怀,候补中委有李富春、杨尚昆、 刘伯承.另外指定出席的人员有林彪、聂荣臻、蔡树藩等以及共产国际派驻中共的 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希特勒上台后逃至苏俄,又来中国充钦差大臣.是所谓“工人阶级 无祖国”也);中共闻人伍修权任其译员. 此外,还有当今中共一号强人邓小平.时任红星报主编,以记者身份列席旁听. 彭德怀起立发难,这个二十四年后在致毛泽东万言书中自称“有张飞之粗而无其细”的 职业军人,对秦邦宪、周恩来等人的军事路线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一石激起千层浪. 红军将领因深受其害,皆表示同意.朱德、刘伯承端坐无言.,持有倾向性的中立态度. 而后,毛泽东驳斥了秦邦宪为军事失利所进行的辩解,刘少奇亦支持毛泽东的立场. 毛泽东讲到激愤之处,以掌拍案,把几只茶杯都震翻了. 周恩来在中共党内斗争中素来持“风大随风,雨大随雨”的灵活态度.他随即检讨了 自己所应承当的重大责任.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开始检讨秦邦宪、周恩来、朱德三人 执行的军事路线的错误. 然后讨论改组中共中央;张闻天这位新留苏派以全票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取消秦邦宪、 朱德的最高指挥权,而由毛泽东、周恩来共同负责军事. 至此,毛泽东已成为中共中央有实无名的第一把手. 毛泽东(一八九三----一九七六),字润之.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其家庭出身为 富裕中农,其教育程度为普通师范. 毛泽东是一位起自民间的英豪,后来成为威加海内的无冕之帝王.他自幼饱读诗书, 精通历朝历代的帝王之术.他是历史上农民造反军领袖如陈涉、吴广、黄巢、李自成、 洪秀全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便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然而,马列 原著在当时多未译成中文,而毛泽东本人又不懂任何一种外语.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曾经实用主义地做过如此粗鲁明快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造反有理.” 毛泽东生长在农村,深知共产党欲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里 夺取政权,只能走历代农民造反军的老路.于是,他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战略 设想.三国演义、水浒传、孙子兵法等等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 自遵义会议后,周恩来便呕心沥血地辅佐毛泽东,甘为助手;这一方面是他对于 中共最高领袖的位置并无奢望,另一方面,是他从挫折中认识到,毛泽东的土办法 较之留欧留俄派的洋货色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九日,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上,为了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 的包围圈,红军先后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周恩来不幸患了肝脓疮.作为总政治委员和党的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有一副担架, 但他却很少使用,有时则让给其它伤病员.这与置身险境仍贪图舒适的某些中共高级 领导人适成鲜明对照. 在长征途中,为周恩来抬过担架的人当中有杨立三,后来成为负责后勤的将军.中共 立国不久,杨立三病逝,周恩来参加他的葬礼,并亲自抬棺.这说明周恩来在某些情况下 是以德报德的君子. 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共红军到达寻甸县的河渡坝子.这里离金沙江只有二百八十 多里路.经过数月来的机动作战,国军追兵已被红军甩在后面. 中央红军三万多人,靠六只小船渡过金沙江,然后将渡船全部烧毁,令国军追兵望 金沙江兴叹而莫奈其何. 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又以盟誓结拜等江湖手段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向川西方向挺进. 经过二十多天的急行军后,红军来到天险渡口----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上世纪中叶,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蒋介石欲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国军飞机曾在大渡河上空散发传单.红军派出十八勇士(中共立国后,其中一人犯有极其 严重的错误,故改称“十七勇士”),飞夺泸定铁索桥,周恩来急令红四团占领该处,红军乘胜 向西北挺进. 六月中旬,红军进抵四川边境宝兴县属的大绕碛.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 周恩来与普通士兵一样穿着单衣,踩着齐大腿深的积雪奋力爬山.高处缺氧,气候多变,、 红军爬过雪山,却损失了不少兵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曾写下如此轻松、惬意的诗句.然而, 这并非红军长征的真实写照. 中央红军翻越了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后,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四日抵达 川西懋功地区,与张国焘、徐向前所领导的由鄂豫皖突围至当地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六月二十六日,中共政治局在两河渡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 方针的决定,指出: “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 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一、四方面军共约九万余人.毛泽东与张国焘争夺最高指挥权,意见相左.周恩来等坚定地 站在毛泽东一边. 七月尾,两股红军来到四川松潘西南面的毛儿盖.中共中央决定在这里进行休整、筹粮, 准备通过草地. 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不愿居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之下,遂另立中央,召开中央全会,并被 推选为该中共中央总书记. 张国焘电告毛泽东,新中央不接受旧中央的命令,但是在军事方面仍然保持合作. 从此,中共中央一分为二.两个中央各行其是. 这时,周恩来因操劳过度病倒了.他连日发烧,昏迷不醒.当时红军药品奇缺,只有 止痛片和退烧药.贴身卫士轮流从山上搞些雪块化成冰水,浸湿毛巾给他冷敷. 草地是一个水草丛生、渺无人烟的荒凉地带.那里到处都是水,大部分的水分散出 腐草的气味,有毒,不可饮.草地上没有真正的道路,只有在侧根互相连结土质比较结实 的地方,人才可以走过去.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冰雹骤落. 国军认为红军不敢冒险横跨草地, 必将东出四川. 然毛泽东出敌不意,剑走偏锋,过草地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的中央红军排除万难,终于通过了草地,又打下了天险腊子口, 越过了六盘山,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抵达陕北吴起镇,与刘志丹、高岗、习仲勋 等人领导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初至陕北,毛泽东、周恩来部中央红军仅一万多人,与刘志丹高岗的人马相若. 强龙不压地头蛇.毛泽东等起初对刘志丹、高岗等恭敬备至,日久则另做它图. 毛泽东玩弄权术,对刘志丹等先擒后释.,使之服服帖帖. ---在毛泽东时代, “陕北救中央”是一种令毛泽东恨之入骨的论点.他对陕北出身的 中共高干始终心存警惕.一九五四年,毛泽东联合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整肃高岗, 迫其自杀身亡.一九六二年夏,毛泽东又利用一部小说“刘志丹”整肃习仲勋(国务院 副总理兼秘书长),曰: “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周恩来对习仲勋冤案未作政治上 的表态,仅于事后婉劝其“不要有一念之差”而已.
毛泽东来到陕北,收服刘志丹、高岗,又接收了由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率领的自 甘肃、新疆败退下来的红四方面军残部,苦心经营陕北根据地. 此时,陕北苏区仅剩下安定、安塞两县及延安局部,军事形势日趋恶化.但是,整个 中国的形势则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日寇侵华造成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毛泽东接见日本社会党领袖佐佐木更三、黑田寿男等人. 日本客人曾为当年日本军阀侵略中国向毛泽东致歉.毛泽东回答: “没有什么抱歉, 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使中国人民夺取了政权.没有你们的皇军, 我们不可能夺取政权.这一点,我和你们有不同意见,我们两个人有矛盾.”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遂派周恩来等来到上海与 国民党中央委员张冲洽谈,表示求和的诚意. 国民政府提出下列四项条件: 一、遵奉三民主义; 二、服从蒋委员长指挥; 三、取消红军,改编为国军. 四、取消苏维埃,改为地方政府.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又以中共中央名义上书国民党,表示愿意实行 三民主义,拥蒋抗日. 不久以后,一件震惊中外的突然事变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形势.这就是“西安事变”.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陕北剿共的国军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西北军将领
杨虎城对前来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逮捕蒋氏以及聚集在西安的几十名军政大员. 紧接着,张学良、杨虎城电邀中共中央派代表团去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处理捉蒋 的善后事宜;并表示他们的部队向西安潼关线集结,希望红军向延安及其以南地区前进, 以防国民党中央军的攻击. 西安事变的发生是由其深刻的前因的.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阀出兵东北,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毛草、鲁莽的青年将领 张学良因失去了东北家乡,且与日本军阀有杀父之仇,无时不想打回老家.而蒋介石 奉行“攘安必先安内”政策,令其开赴陕北剿共. 中共为救眼前之急,与张学良暗送秋波.周恩来曾前往国民党、东北军控制下的 延安,同张学良进行秘密会谈.他出发之前,中共中央给张学良发出密电,称: 双方会商之问题,鄙方拟为: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 二、全国红军集中河北抵御日帝迈进问题;三、组织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具体步骤 及政纲问题;四、联合苏联及先派代表团赴莫斯科问题;五、贵我双方订立互不侵犯 及经济通商初步协定问题. 一九三六年四月八日下午,周恩来、李克农等于约定时间到达延安以东二十里的 川口.当时的延安,除东北军之外还有国民党地方政府保安队以及土顽武装.因而, 周恩来此行实有一定风险. 当晚八时,周恩来于延安城内一座教堂里与张学良会面. 谈话中,周恩来以比之苏秦张仪而无愧的辩才,说服张学良停止内战.他们通过会谈 达成了一些协议:关于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张学良同意这是中国现时的唯一出路; 对于“八一宣言”(南昌暴动宣言)中提出的十大政纲,他表示加以研究后,再提出意见; 关于红军部队的集中问题,张学良承诺赞助红军集中河北;红四方面军出甘肃,东北军 可以让路;关于通商问题,普通办货可由红军设店自购,军用品由张学良代办,子弹可由 张学良供给. 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融洽愉快的气氛中彻夜长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变敌军为友军, 并为西安事变埋下了伏笔. 此后,驻守陕西的张学良军队停止了剿共的军事行动,属下官兵思乡心切,一致要求从速 抗击日寇. 一九三六年冬,蒋介石获得东北军军心动摇且与红军暗通关节的情报,以及张学良 关于东北军内部分歧的紧急报告,他决定前往西安,迫张学良、杨虎城加紧剿共的行动. 十二月四日,蒋介石由洛阳飞抵西安.西安城内抗日情绪强烈,学生请愿游行无日无之, 东北军军官要求蒋氏出兵抗日,而蒋介石则以各项准备尚不妥善,无力抗日为由,拒绝了 他们的请求. 十二月十二日清晨,蒋介石于临潼住地被张学良的部下以武力扣留。 西安事变结束后,蒋介石曾手撰“西安半月记”,谓:张学良一时冲动以武力劫持上官, 后因阅读蒋氏日记,凛于其伟大人格及抗日志向,遂幡然悔悟,亲送蒋氏返回南京。 这一说法有许多破绽和为了遮面子而做的矫饰之处。该事件比较可信的过程是: 十二月十二日近午时,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周恩来、朱德、张闻天、 秦邦宪和张国焘等陆续来到毛泽东的窑洞里。他们看了中共地下特工发来的密电以及 张学良杨虎城发来的邀请电,激动万分。 张国焘主张借张杨之手杀蒋。 毛泽东老谋深算地大笑:“让张杨打头阵,我们坐在一旁看!” 还有人提出要开公审大会处置蒋介石。 四一二事变后,国共内战已进行了十年之久,双方结下了血海深仇。初闻蒋介石 就擒的消息,中共要员有种种冲动的反应,不足为怪。 然而,苏俄大独裁者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另有主张。他们认为蒋介石是唯一能够领导 中国抗战的领袖。如果蒋介石被除掉,则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有可能倒向日本, 而造成对苏俄不利的局面。 由于有许多国际因素,所以,斯大林严令中共改变态度,并定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的基调,以图更大的国家利益。 毛泽东等接获斯大林的指示,从最初的冲动中冷静下来,共商计谋。 十二月十五日清晨,大雪纷飞。奉毛泽东之命,周恩来、秦邦宪等离开保安; 毛泽东等冒雪送行。 周恩来等换去了平时的红军军装,身穿一套东北军军官服,腰间束着武装皮带, 脚穿黑皮鞋,愈益显得英武挺拔。 周恩来一行二十多人,骑着从骑兵团挑选出来的蒙古马,每个警卫员佩带一支 二十响驳壳枪.当晚,他们到达安塞附近一个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周恩来等人挤 在两孔破窑洞里过了一夜. 次日,周恩来一行赶到延安飞机场,张学良派来的飞机已经停在那里等候了 .这架波音机是张学良的专机,开飞机的是张学良雇的美国飞行员.周恩来利用 飞行时间向张学良的特使详细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蒋介石的处境以及西安方面 的军事安排. 张学良特意把周恩来一行安置在自己的公馆里.张公馆在西安城东南隅金家巷一号, 张学良及其眷属住西边一幢楼,周恩来等中共人员住在东楼. 杨虎城热情地派他的 亲信及炊事人员负责供应伙食. ---张学良有弟名张学思.他自幼思想左倾,加入中共地下党.中共立国后,张学思 曾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要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张学思被迫害致死,周恩来对此 噤若寒蝉.党性轻易地战胜了人性.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既定方针,但是,周恩来具体执行起来 还有许多困难.这主要是由于起事后,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的态度大相径庭. 张学良与蒋介石私交甚厚,蒋氏曾协助张学良去意大利戒毒,情深意重. 张学良表示
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便可放他回南京,还拥护他当领袖. 张学良以为,这种忠心卫国、 仁至义尽的做法,不致招引蒋氏对他的仇恨. 杨虎城的看法不同.他认为蒋介石出身帮派,阴险毒辣,言而无信.一旦纵虎归山, 必将遭到残酷的打击报复.因而万万不可轻易放蒋. 至于两将军的部下,更是众说纷纷,莫衷一是. 周恩来充分发挥了他随机应变、看病下药的卓越才能,分别会见张杨两将军, 以不同的说词劝服了他们. 周恩来对张学良说:“这次事变是震惊中外的大事,但这跟革命战争和群众暴动 不同,是一次兵谏.现在的蒋介石,既不同于十月革命后的沙皇尼古拉,又不同于 滑铁卢战役后的拿破仑.沙皇尼古拉是经过群众暴动被推翻的;拿破仑是经过 战争全军覆没后,被流放的.这次捉蒋是出其不意,他的实力还原封不动地保留 在那里.如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能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 一个好的前途.如果杀蒋,则会引起更大规模的内战,给日本灭亡中国造成便利条件.” 周恩来对杨虎城说的是另一套话.杨虎城在捉蒋前曾说过:“这个摊子(指他的 部队)这样摔了,响!值!”其破釜沉舟的气概,溢于言表.但对于捉蒋后又放蒋,他 一时想不通. 杨虎城说: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敌对的政党,地位是平等的,开战可和.而我是蒋介石 的部下,如果轻易放蒋,蒋若翻脸,我的处境就和共产党不同了.” 周恩来圆滑地说: “蒋介石本人,现在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因此,促其改变 政策,实现对日作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至于蒋介石是否会报复,并不完全取决 于他个人.只要西北军团结一致,蒋介石纵有报复之心,也不可能实现.” 张学良杨虎城皆是纠纠武夫,并无高瞻远嘱的政治头脑,深为周恩来的说词所折服. 西安事变发生后,这座古城一时成为中国政治的焦点,同时也是国际列强注目的中心. 十二月十四日,蒋介石的外藉顾问端纳受蒋夫人宋美龄之托,携宋美龄的亲笔信飞抵西安. 蒋介石于事变后,曾给宋美龄写过遗嘱:“余决心殉国,余死后,余之财产全部由 汝继承,望汝善视经国、纬国两儿,有如已出.祝上帝赐福于汝.” 此时,蒋介石看了宋美龄的信,百感交集,不禁落泪. 宋美龄信的最后附言说: “南京方面是戏中有戏.”暗示国民党内何应钦正在 采取某些行动. 此后,蒋介石的态度有所转变.十二月十五日,端纳飞往洛阳,在电话里向 宋美龄汇报了蒋的安全和张杨的意图.宋央请端纳再飞西安,讨取蒋介石制止 何应钦武装进攻的手令,以确保蒋的人身安全. 十二月十六日,蒋介石在给何应钦的手令中,只限停止军事冲突三天. 十二月二十日,宋子文来到西安,同各方晤面,也曾与周恩来进行一次长谈. 十二月二十日,宋美龄、宋子文、端纳等飞来西安.在蒋介石的授意下,由 宋氏兄妹代表他与西安方面正式谈判.蒋介石提出商定的条件,他以领袖人格 保证,不作书面签字,回南京后分条逐步执行. 西安方面同意了这一点.周恩来作为中共的全权代表参加了谈判.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周恩来由宋氏兄妹陪同,会见了蒋介石.十年重逢,斯人斯地, 各有一番感慨. 周恩来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有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一些.” 蒋介石直视着周恩来,说: “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滴水不漏地应声答道:“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蒋介石无言.而后,他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 这六项条件是: 一、停战,撤兵至潼关外. 二、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 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 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在召开 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冠抗日或救国). 五、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 六、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中共秉共产国际指示,意欲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南京国民政府救蒋心切,背后 又有英美列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督促,谈判遂告成功. 十二月二十五日,蒋介石离陕返回南京.张学良随其同行.从此失去自由,直至今日. ------ 一九六四年,张学良与同居多年的红粉知己赵四小姐正式结婚.据报道,他 表示西安事变实为周恩来所导演. ------ 杨虎城于西安事变后赴欧考察,回国后即被蒋介石秘密逮捕.一九四九年, 杨氏夫妇及幼子等四人被国民党特工以匕首秘密处决.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现为 中国大陆政协副秘书长. 至此,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返回南京的消息传开后,举国欢欣 鼓舞,爆竹之声响遍各地. 周恩来在西安事变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韬略及斗争艺术,将永留史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