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悲情故事 zt
送交者:  2015年07月19日07:42:2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幼河

悲情故事?我还真想了一阵起什么标题。先叫这个名字吧。

在网上浏览,看到陈丽霞的故事。她是1968年去内蒙牧区插队的北京“知青”,后在当地和只上过3年小学的牧民前达门结婚,一起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辈子,生下一对儿女。2013年10月在内蒙牧区生活了45年的陈丽霞因癌症去世,享年61岁。算一算她已去世快两年,她事迹也非同寻常,可在当今中国大陆充满铜臭的社会里毫无反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陈丽霞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文翻译家,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兄弟姐妹6个,她是老四。“文革”初期父病故。

1968年北京中学生有到内蒙古牧区插队的。不过那时候她属于“老初一”(“文革”开始时上初一),还没到毕业的时候。她是跟着牧区插队的北京“知青”一起走的,后来就留在牧区“插队”了。

牧区“插队”5年后, 北京“知青”们都纷纷走了,而陈丽霞选择一个人留下,并决定嫁给当地牧民青年前达门。跟她一起“插队”的北京女“知青”很是不解。她没过多地解释,只是说“这里好”。算一算当时陈丽霞21岁。

好在哪儿?她在几十年后接受采访时说,当年她选择留下,主要认为牧民人好。牧民们朴实、互助、友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精神状态上都极其自信。在他们身上绝少看到汉族人常有的“小农意识”。另外,她也看中牧民家庭的和睦,自己也希望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在牧区5年的生活,陈丽霞当然知道当地生活的艰辛,可她是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几十年过后,陈丽霞在被电视台采访时总结了自己在草原上的生活。她说前20年自己感觉很惬意。自己全力融入牧民的社会圈子,牧民也真把她看成“自己人”,接纳她。自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大潮不可避免地冲击了内蒙古牧区的社会生活,整个牧区再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她说后来的日子让她内心矛盾。她没有用“失落”、“困惑”这些词,其实内心深处颇有感触——她追求的那个“世外桃源”变了。

就物质生活讲,1990年代以后,陈丽霞经历了赤贫到好日子被周围牧民羡慕的过程。他们家庭赤贫的具体原因是陈的丈夫生病,女儿也生病。后来陈通过“知青”朋友的帮助,凑了5千块钱(1990年代,在牧区这些钱可是很大的一笔)。陈还了欠债,用余下的钱买牲畜苦干,终于摆脱了贫困。后来他们家里有了汽车和摩托车,也雇了工。然而陈丽霞却怅然若失起来。

为什么呢?她隐隐地感到牧民们不再把她看成是自己人了;而当地牧民们的精神状态也在不自觉地改变着。她自己觉得很多思想意识“越来越退了回去”。她说自己决心变成牧民的那些年“已经走了九步”,还差一步就可以了。可后来她不由自主地越来越“不像个牧民”。她说日子好了后回北京,最初很不适应。蒙古袍不穿了,迈步都不自在。然而回去的次数多了她就又习惯了北京的都市生活,虽然让她长期闲住着还是受不了。

我知道,陈丽霞在讲自己的心路历程时是惆怅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说陈丽霞的故事有着她的悲情。她先是自认为生活中得到了她的理想境界,但后来又渐渐失去了。在她重病后,朋友们驾车带她在她的第二故乡,内蒙牧区兜了一大圈。最后她平静地在北京的一家医院中去世,走完了一生。

其实陈丽霞作为老“知青”应该算个另类。“知青”中真正有理想追求的人(并非“官迷”)少之又少。即便有的“知青” 刚到农村时还有些理想,或长或短都“现实”起来,农村不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地方。而她完全的“一根筋”,决心完全融入牧民之中。她也不那么“革命”,只追求一种成为真正牧民的精神境界。对于当地的艰苦生活,甚至有时是险恶的环境也不在乎。不但她自觉如此,她还殷切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成为无比自信的牧民。她没有把孩子送到北京读书,而是在牧区生活,甚至只让孩子说蒙语。当她觉得自己像个牧民了就不由自主的“洋洋得意”。然而这个她追求的生活竟然在商品大潮面前变质了。她感到自己的儿子,那个从小跟牧民一样的儿子也变了,以至采访者问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时说“并不是完全的失望”。

不过陈丽霞也并非“火星人”。她在牧区生活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最让她受不了的大概是在蒙古包里带着两个孩子忍受寂寞。丈夫在外牧马,就是回来也似乎不特别关爱她。陈丽霞讲,自己和丈夫后来有时也吵闹,急了还提离婚;但丈夫不干,孩子更不干;其实她自己内心深处也没真的要离开这个家。她总结,家庭中虽然也时常闹矛盾,但好的时候还是多多了。我听陈丽霞这样讲,暗中有些不可思议,她丈夫就上过三年小学的蒙古牧民,他们之间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嗯,我还真不能不能从他俩的思想认识上来寻找;她陈丽霞的精神追求就是成为一个从内心到外表,完完全全的牧民。如此说来,她又怎么能和她老实巴交的牧民丈夫离婚呢?

然而她带着汉话都说不好的儿女回北京探亲访友时,她又隐隐地感到了一种危险的来临,就是她的儿女的思想恐怕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其实是陈丽霞很排斥的商品社会的发展)。这时,她又很难过,觉得对不起儿女。当然,她明白,这是没有办法的。谁让她有自己“另类”的精神追求的呢。

想起杜甫的一句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或许不贴切,但其中有着悲情。

内蒙电视台对陈丽霞的采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33223e0101efki.html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资中筠: 对当下中国的几点看法 z
2014: 十八大前徐才厚涉嫌四度买凶暗杀刘源未
2013: 又一个摔杯子的:张德江广东气急摔杯子
2013: 落基山人:中国人蔑视法律的原因
2012: 转几条“谣诼”,真假自己判定。
2012: 光明日报告诫国人不要上骆家辉的当 z
2011: 实拍:沪杭高铁两车旅客挤一车 拥挤似春
2011: zt ; 转贴]开放or无尊严?惊闻人民公社时
2010: 所以说这个坛子还是得定个规矩,定期更
2010: 俗语还有那个大喊整天骂胡锦涛温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