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成人不宜的“黄继光堵枪眼” zt
送交者:  2015年04月23日09:39:54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穆正新

一、让我们“善搞”黄继光事迹。

本文对“黄继光堵枪眼”事件进行查证剖析,力求剥去伪装,还历史真相。本文决不属于“恶搞”。要说“搞”,只能算“善搞”。求真与尽善是一致的。还原历史真相,无论对于受骗的民众还是被利用的黄继光本人来说,均属善举。

本人在近几年里不断思考过“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真伪。见到一些资料也随手存下来阅读对照。越读越发现这个故事破绽很多,作假嫌疑很重。开始时,本人曾觉得自己的怀疑或许有错。毕竟这个故事如雷贯耳地教育了我们几代中国人,其“神圣”地位在心目中相当牢固。即使到了后来本人已经确信该故事为假时,也还觉得这看法只能属于自己,说给别人听时不易被接受。那么多人从幼年起就敬仰的英雄竟是个骗局,这对多数中国人来讲无疑是很残酷的嘲弄。要人们接受下来又谈何容易?

近来多次在国内论坛上见到网民对“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的议论。众多网民的态度让本人感到意外。每当有人提起这类话题,比如“堵枪眼在军事上是否有意义?”的时候,跟帖总是十分踊跃。其中多半为质疑其真实性的帖子。神圣了几十年的“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现在几乎处处遭到网民的非议。这类话题引起的“颠覆性”评论如此之多,总是迫使版主在很短的时间里删帖锁题强行中止讨论。见此现象本人深受鼓舞。这真是天理昭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拙劣炮制的革命英雄事迹只能愚弄贫乏自卑的思想。以往那些“高大”英雄形象在见多识广的中国人面前徒显虚假与滑稽。

要看出“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其实很简单。多找几篇中共出版的黄继光故事来读一读就行了。看过几篇后,你也会为中共作假时的“粗放”态度感到吃惊。你很难想象正常国家的政府胆敢如此马虎潦草地蒙骗大众。他们明摆着以“老子就不怕你看穿”的态度编造“黄继光堵枪眼”故事。这个故事粗暴侵犯人类基本常识,经不起哪怕是最轻微的推敲,在一般国家里早被揭得无地自容了。仅由于中国人长期受中共严厉压制而无法进行挑剔追究,才让它得以存活至今。但也正是这超级顺心随意的造假环境,使党的各部门在造假工作中严重忽略了质量把关。他们往往连最起码的圆和协调工作也懒得做。全党努力大造英雄几十年,留下无穷后患。如今堆积如山的“英模事迹” 已成一幅“危如垒卵”的景象。朝其任何地方踹一脚,都是黄汤稀水泻满地的结果。

下面我对“黄继光堵枪眼”进行分析。文中所依据的资料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出版物。读者可自行查阅对照。欢迎读者指出疏漏错误之处,也欢迎各位提出不同看法。

开始之前,让我先引入一个简短的美军士兵堵枪眼的事迹。我认为阅读外军的事迹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辨识能力。美国《纽约日报》1952年11月21日发表了题为“牛比 洛索夫震撼中国人”的报道:

“F 连攻至三角山前,遇到了中国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连长问:‘谁去干掉它?’年青的牛比 洛索夫答道:‘我去!’。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牛比摇晃了一下,又向前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牛比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枪眼。后面的士兵见状即发起冲锋。但敌人的另外两挺机枪又开火了。在这紧急时刻,牛比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牛比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连长带着深厚的感情连声地说:‘牛比,我们为你骄傲啊!’”

难以置信吧?这牛B洛索夫故事是我现编的。我知道稍有常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毛病。我用这个假故事来调出读者的挑剔目光。当人们审视外军或敌军事迹时,挑剔的目光会比较敏锐。而我要的就是这敏锐。好,请保持敏锐。我这就从美国“牛B”转入中国“马T”。

二、英雄缘起假新闻——

新华社朝鲜前线二十日电 本社前线通讯员报道:在战火纷飞的上甘岭附近的山岭上,出现了一位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通讯员黄继光。他是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伟大的战士。

在一次反击战中,我军的冲锋道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敌人的火力点,三挺机关枪疯狂地扫射着,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指挥员对突击队员们说:“谁去干掉它?”一个年青的通讯员黄继光答道:“我去!”黄继光知道祖国人民慰问团到了朝鲜前线,他满怀信心地向战友们说:“告诉祖国人民慰问团,听我胜利的消息吧!”接着他又说了一声:“同志们准备冲!”便提着手雷向前冲去。敌人的机枪扫射得十分猛烈,他刚冲过去不多远,身上就中了几颗子弹;后面的战友们只见他摇晃了一下,又向着敌人地堡扑去。当敌人的子弹再次射中了黄继光的身体的时候,他已经扑到敌人的工事上,并用身体堵住了一个正在发射的敌人的枪眼。接着,他的战友们便发起了冲锋。这时敌人的火力点上另外两挺机枪又叫起来,正在这个紧急的时候,黄继光伸出了一只手臂,把一颗手雷塞进敌人的火力点里,轰然一声,敌人的火力点被完全炸毁了。

战斗结束以后,战友们在黄继光的身上找到九个机枪子弹射透的洞口。一个指挥员带着深厚的感情连声地说道:“马特洛索夫,中国的马特洛索夫!”

以上就是“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首版。载于195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读者可看出,前面那个美国牛比洛索夫故事,实际取材于此。各位若无法相信那美国牛B的话,自然也吞不下这中国马T。这故事假得让人无法辩护。作者硬要让黄继光的功夫超人类:枪弹穿身而过并无大碍。连中数弹才不过“摇晃了一下”。再往下功夫更绝:堵住连续发射的机枪口竟如同足球队员胸部停球一样轻松。边堵着枪眼还能边忙里偷闲地观察敌情。及时发现敌人阴谋立刻采取措施把它解决掉。先前故意保留手雷而用肉身堵枪眼,更显英雄深谋远虑,早料准了阶级斗争新动向。连串超人神功太精彩,激励学龄前儿童没问题。只可惜成人不宜。

在正常国家里,军队爆出全国性假新闻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可以从美军“拯救大兵林奇”事件被美国媒体抽丝剥茧无情讨伐的过程看出其后果的严重性。设想当年在朝作战的美八军胆敢通过美国大报吹出牛B洛索夫故事的话,美国各界也同样饶不了美军。当局不但不要指望在全美出现“各条战线学习牛B洛索夫的热潮”,更要准备应付各界讨伐的声浪。人们可能怀疑美军指挥参谋机构里存在滥用毒品和酒精的情况。军方不得不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国会和其他方面也可能展开对美军当局进行调查。最后总要搞到造假的军方信誉扫地,说不定还有将领丢官的结局。想往美国人眼里揉沙子,可没有那么容易。

然而,往中国大陆几亿人的眼里揉沙子,却可能是世间最容易的事。解放军、志愿军在中国是豁免批评的。没有哪家中国媒体胆敢在这支中共党卫军的“太岁”头上动土。当年的中国人甚至在私下议论政治都不安全,哪里还能公开发表批驳党军的宣传的文章?解放军造出什么英雄,全国人民就老老实实地学什么。头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那样明显,全国媒体上却没有一句批评质疑的言论。实际上各报刊仍在继续加油宣传该假新闻。《人民日报》在其后一个月中至少两次重提提起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一挺敌人的机枪,并且用手雷消灭了另外两挺机枪”的说法。

三、频频升起的“马特洛索夫”卫星。

新华社滥造而出的首版“黄继光堵枪眼”,多少反映出当年共产党政权急迫征用资源以支撑战争的现实。当年朝鲜战场大量消耗着中朝两国青年的生命。为了维持这场战争,共产党政权不但依靠权力量强行征集兵员,也把愚弄百姓的宣传机器开至最高速,把鼓吹舍命献身英雄的宣传推向高潮。虽然人造卫星是1958年后才有的事物,但是共产党们“放卫星”的精神远早于它。编造和宣扬“马特洛索夫”式英雄也是一种“争放卫星”的局面。

那年代中朝两国的各行业都全面学习苏联,国内英模也设法和苏联英雄挂钩。赵一曼曾被称为“中国的丹娘”;刘胡兰是“中国的卓娅”;吴运铎是“中国的保尔 柯察金”;当局给中国工人树立的榜样是一个叫做“斯达哈诺夫”的苏联师傅;还向中国农民介绍了一个叫做“白尔西叶夫”的苏联增产能手。志愿军各部也“归口”地学习苏联英模。飞行员们学苏联空军英雄阔日杜布。步兵们则以马特洛索夫为榜样。马特洛索夫是苏联1948年拍摄的一部故事影片里的主角。他的事迹就是肉身堵枪眼。

学先进,见行动。朝鲜人行动较快,“马特洛索夫”式卫星先从朝鲜人民军中冉冉升起。从1951年起,朝鲜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法:

枪炮基本不用,

炸药基本失灵,

全军趴着不动,

围观一人玩命。

很难说是这种战法导致了英雄的产生还是为了塑造英雄而发明了这种战法。反正其结果是“朝鲜的马特洛索夫”成批涌现。仅中国《人民日报》报道过的就有:金昌杰、黄淳福、申甲新、朴石峰、金明哲、李寿福、申基哲、李亨焕、金仁焕、金圣镇等十余位。各英雄事迹细节处略有差异,但“肉身堵枪眼”一举是共同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圣镇(金成振)英雄。该英雄出得较晚(1953年),但功夫却是端地了得。朝鲜干部告诉《人民日报》说:“英雄金圣镇以自己无限热爱祖国的胸膛挡住了吐着火舌的敌人火力口。他没有牺牲,又向敌人发射着歼敌的枪弹。他的辉煌功勋,已成为全世界人民传颂的英雄事迹”。“全世界人民传颂”,应该也包括中国人民。但我没有听到哪个中国人“传颂”过金圣镇英雄的事迹。我更相信很多中国人听到他的绝技后会目瞪口呆。他堵了一阵枪眼后居然还能继续作战。看来该同志能使机枪子弹拐弯,否则难以解释他的神迹。我想起王朔小说里某组织兴师动众寻找当年义和团里一位“能改变子弹飞行方向”的大梦拳师兄的故事。说不定该师兄就是这位人民军英雄的前辈。想来大师兄移民去了高丽,致使朔爷遍寻不获。遗憾的是金圣镇同志未将他的功夫传授给战友们。否则全体人民军加上志愿军指战员都练就这手绝活的话,别说解放全朝鲜,打到华盛顿实现世界一片红也不成问题。天下早就不是目前这种格局了。

“英雄辈出”的环境下,志愿军不甘落后,终于也放出了一颗国产的“马特洛索夫”卫星。这颗卫星放得比较晚。但不放是不放,一放就很精彩。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就难度系数而言,一举盖过了人民军的卫星。或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人民军方面几个月后放出金圣镇这种堵完枪眼还能继续作战的超绝卫星。

四、“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第二版。

不幸的是,精彩的首颗“中国马特洛索夫”卫星只运行了一个月就被废止了。原因显然是这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假度太高。估计管宣传的领导读了后也忍不住起鸡皮疙瘩。党固然不怕民众公开批评假新闻,但也得顾忌太假太滥的故事会在人民心中产生反效果。新华社不得不返工重做。第二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把首版中的荒谬情节全部删除。这等于承认首版里讲了假话。按理说,出了影响全国的假新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应向读者道歉,还应该向志愿军方面了解造假原因和过程,给读者一个说法。但这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党的喉舌本来就以蒙骗大众为己任。第一次没蒙好,加加油接着蒙就是了。

《人民日报》于1952年12月20日刊登由新华社记者石峰、王玉章重写的“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一文。文中“堵枪眼”过程被改写成下面这个样子:

敌人火力点里的七挺机关枪撒开一个稠密的扇形的火网,越打越疯狂,子弹象大雨一样地打在被炮弹炸起的山坡上的虚土里。在照明弹的光亮下,黄继光提着手雷,带领着两个战友跳跃地前进。当冲到离敌人的火力点三、四十公尺的时候,忽然吴三羊仆倒了,接着萧德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跌倒在地上了。

倒下的黄继光并没有牺牲。他的左臂和左肩被射穿了两个洞。他回过头来望了望,看见他的两个战友都一声不响地躺在那里,爆破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他的身上了。于是他忍着痛,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机枪子弹成群地落在他的头前、脚后和身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但是他不顾这些,他继续慢慢地向火力点爬去,直爬到离火力点只有八九公尺的地方,他就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准备把手雷仍向敌人。正在这时,一梭子机枪子弹又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他的握着手雷的右手,向前伸着平放在地上,他胸膛上被射穿了五个洞,鲜血汨汨地流着,他昏迷过去了……。

一阵阵的冷雨落在黄继光的脖颈上,敌人的机枪仍然嘶叫着,他从极度的疼痛中醒来了。他每一次轻微的呼吸都会引起胸膛剧烈的疼痛。他四肢无力地瘫痪在地上。他挣扎着用负伤的左臂半支起身体,然后用最后的力气举起右臂,把手雷向火力点扔过去。轰然一声,手雷在距离火力点不远的地方爆炸了。火光夹着黑烟冲天而起,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黄继光也被这巨大的爆炸震得昏迷过去。

在一刹那的寂静之后,忽然火力点里的机枪又叫了起来。那里的地堡是被打塌了,但没有被炸坏的两挺机枪还在一个枪眼里发射着,虽然火力没有以前那么猛,但刚刚发起冲锋的反击部队又被它压在山坡上。在这时候,黄继光又醒过来了,这不是敌人的机枪把他吵醒的,而是为了胜利而战斗的强烈意志把他唤醒了。黄继光向火力点望了一眼,捏了捏右手的拳头。他带来的两个手雷,有一个已经扔掉了,另一个也在左臂负伤时失掉了。现在他已经没有一件武器,只剩下一个对敌人充满了仇恨的有了七个枪洞的身体。这时天快亮了,四十分钟的期限快到了,而我们的突击队还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之下冲不上来。后面坑道里营参谋长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他的母亲也在望着他,马特洛索夫的英雄行为在鼓舞着他。这时,战友们看见黄继光突然从地上一跃而起,他像一支离弦的箭,向着火力点猛扑过去。用自己的胸膛抵住了正在喷吐着火焰的两挺机关枪……。

我军的反击部队像海涛一样地卷上山头,很快就占领了阵地。在激烈的近战中,守在上面的敌人的两个营–一千二百多人被全部歼灭了。

新华社在该文后加了一个编者按:“十一月二十日发《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与实际战斗情节略有出入。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

五、是个人失误出假,还是系统性鼓励造假?

首版出假,奠定了“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赝品“基因”。依人类常识,一个故事的首次叙述不实,再次叙述时它的可信性就要打折扣。因为故事叙述人的诚信出了问题。这比其他事情更严重。人们需要重新检验叙述人的诚信。如果叙述人能坦然无保留地说明出假的原因,再加上态度诚恳,表示歉意并保证采取防范措施等等的话,那么人们多半会原谅叙述人,并愿意接受其更正后的叙述。但新华社对“黄继光堵枪眼”假新闻的处置完全不及格。该社的编者按很不象话。首版故事明显地虚假,仅被说成“略有出入”。其态度满不在乎,没有丝毫歉意。更拒绝说明出假的过程原因。也不保证将来要加强防范。这种态度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机构并不在乎诚信。它轻易说谎,说过后没有愧意。因此它缺乏保障其新闻真实性的起码能力。这个叙述人无论怎样更正,其故事的可信性不会高。这是我们判定黄继光故事真伪的基本出发点。

1、新华社的编者按说第一版故事出错的原因“系前线通讯员在战斗中仓卒写成”。但这借口站不住脚,新华社还是没说实话。

该文作者是志愿军十五军四十五师宣传科新闻干事刘云魁。他不参加战斗。绝无“战斗中” 仓卒可言。根据《军事记者》杂志2002年第二期的《最先报道黄继光的新闻干事刘云魁》一文介绍,刘云魁于1952年10月20日凌晨5时半接到有关黄继光事迹的通知,于上午7时前往黄继光所在连的坑道采访。他在坑道里呆了20多小时,于21日凌晨4时返回师部。然后他“燃上了蜡烛,铺开稿纸,用自己的心血和泪水很快完成了一篇500多字的人物通讯”。这就是首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产生的全过程。容易看出这是个慢节奏的写作过程。写作时并未受敌情险情干扰。500多字不过占一页多稿纸。花一天时间采访构思,最后写出一篇相当于小学五年级作文分量的报道,对于一个专职新闻干部来讲属于工作量不足,怎么还敢称“仓卒”?

再说,“边堵枪眼边兼顾其他工作”也不是人一“仓卒”就能写出来的情节。它应该属于吃错药喝醉酒或者思想受到特别操控后才能犯的错误。“仓卒”即忙乱所造成的报道错误不会逾越人类能力范围。你会把张三混为李四,但不会把神功混同人活。报道人类活动的新闻一旦出神闹鬼,八成涉嫌虚构。而刘云魁写出的东西正是“神迹”:机枪子弹连续穿胸而过,其效果却与蚊虫叮咬无大差异?这不是人的本事,而是神的专长。普通不识字的人也懂得这一点。何况一个身处战地的师部新闻干事?你搞科幻文学创作无所谓,写成新闻报道就是大大的问题。

2、即便刘云魁本人精神“仓卒”到失常。但志愿军政治部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审稿编辑部门都在做什么?按照中共军队的规矩,所有稿件必须经由政治部门审查后再转交通讯社或者报社。而通讯社报社还有自己一套审核校阅制度。难道这些在后方甚至国内工作的政工干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的审稿编辑人员全都“仓卒”到精神错乱?为何无一人能指出该故事显然荒谬之处?究竟是没有能力发现虚假情节,还是本来就憋着要造假?

3、最要紧的是,新华社以至整个中共宣传系统的审稿标准定在何处?明明是严重不实的报道,新华社却轻描淡写地说它是“略有出入”。这态度清楚地表明该社并不把新闻的真实性作为审稿的重要标准,而是把别的标准,也就是党的宣传需要放在了首位。只要符合党的宣传需要,编造假新闻也可以。一次没编好,咱们再编一次就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满不在乎的态度所反映出的问题的严重性超过假新闻本身。因为它显示整个系统内的干部处在良知失效的状态。各级各部门把关人员不可能看不出故事中的假情节。问题在于他们更清楚党需要那些情节。革命事业需要蒙人民。志愿军各级政工部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重重审查关卡只审核文章是否符合党的需求,不审核它是否符合事实。

六、“只看立场而不论真假”的审稿标准

观察中共的出版物,可以看到这种特别的审稿标准是一贯的。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请看另一个实例。1990年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湘潮》杂志刊登了一篇采访“黄继光生前战友”陈发华的报道。陈发华这样说:

“我亲眼看见黄继光象猛虎下山似地,抱着炸药包,‘腾’地跃出战壕,迅速向敌人暗堡冲去。…”

“当他冲到离暗堡只有十几米远地方的时候,五六架‘山狗’机沿着山谷超低空迎面扫射过来。忽然,他的左腿挂了花,由于伤势过重他昏迷了。但不一会他又抱起炸药包。…”

“黄继光凭着对中朝人民的挚爱,凭着对侵略者的仇恨,用惊人的毅力,爬到了暗堡的右侧。这时,透过烟雾,我见他一边高呼‘中国人民万岁!’‘毛主席万岁!’‘金日成主席万岁’……,一边扑向暗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眼。”

黄继光故事是进了中国小学课本的。人人都知道故事里根本没有什么飞机“扫射”和三呼口号再堵枪眼的情节。《湘潮》杂志的编辑有足够知识看出这个“黄继光生前战友”在胡说。但文章却登出来了。为什么?就是那个只看立场而不问真假的审核标准在起作用。在中共喉舌的编辑人员看来,该同志立场正确,胡诌几句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确定地说,首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是中共宣传系统各部门清醒工作、默契配合的产物。它是一次有意造假而不是意外事故。该系统中的每个审核人员都有足够的知识看出该故事有假。但每个人也都有更强的决心把故事刊出以完成党的宣传任务。是“改造人民思想以保证党的事业成功”这个大目标,使得虚假荒谬的故事在中共宣传体系中显得“合情合理”,得以畅行无阻。

第二版“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命运又如何呢?从新华社那言之凿凿的“此稿是经各方仔细核查最后判明的情节”的编者按来看,这版故事应该无懈可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各方仔细核查”的版本依然不堪推敲。先天性“赝品基因”注定它终生脆弱。新华社记者功夫再好也难以回天。该版虽然靠着中共当局的保护勉强维持到2000年前后,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再遭否定的命运。读者如果把它与目前官方版本的“黄继光堵枪眼”事迹相对照的话,可以看到这个“各方仔细核查”版中的大部分情节已被抛弃改写。一个真实的故事不可能这样屡次地被否定改写。“各方仔细核查”版故事再遭否定的事实,再次证明了“黄继光堵枪眼”故事的虚假性。也证明当年新华社改写重发该故事并非为了纠正假新闻,而是要更认真更细致地造假。

0%(0)
0%(0)
    不仅无聊,而且下贱。  /无内容 - x-file 04/24/15 (349)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环球时报是香港街头小便事件的扩大器 z
2014: 胡耀邦下台:薄一波习仲勋作用有限 zt
2013: 文件,下面有个谜语,跟38线有关的,快
2013: 中国红十字会已收到捐款2亿3579万(组图
2012: 把话放这里,哪怕习近平是隐藏的毛左,
2012: 直投是联赛,间投是杯赛,数学上类似穷
2011: 千人计划工资低,研究经费少,中国哪里
2011: 别说老子忽幽,4月11日晚杭州白鹿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