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8
看了郝炘《用高价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做法引起极大不满》博文只能替已经入选和想要申请千人计划们叹气。
郝炘《用高价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做法引起极大不满》博文链接: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4&do=blog&id=413972
千人计划实施目前实施得肯定是有问题的。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让海外有点成就的人真正放心地回国工作。正如报道中说:
“千 人计划”的资助机构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中组部),它为每位入选者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免税安家费。除此之外,入选者需要和引进单位协商工资待遇和启动经 费。大学和研究单位的官员们急于迎合中组部,常用1000万元人民币或更高的启动经费引诱候选人,之后却不能提供这么多的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物物理所的 许瑞明说。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市杜克大学的癌症研究者王小凡说,有些入选者“诚心想回国工作,但看到没有研究经费,不得不重新考虑”。
关门打狗的事情中国人向来拿手。有些全职回国的千人根本拿不到当初合同上写好的实验室和研究经费,只会急得干瞪眼,这才是大家应该真正关心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千人计划收入那么低,研究经费那么少,哪里有用高价从海外引进人才?另外,千人计划实施的政策,是要把人家海外终身教授引回来当成助理教授用,头脑清楚的人怎么会上钩?
俺在国内做过中科院的“百人计划”,也获得过基金委的“杰出青年”,如果跑到高校去还可以申请“长江教授”,可是俺还是觉得到美国做大学教授或者国家实验室PI在收入、经费和研究发展上更让人安心。相比之下,现在千人计划的条件和待遇对俺也没有一点吸引力。
俺 就是在国内环境中做独立研究成长起来的有点国际认可度的基础研究人才。不是想要打击青年人才的热情,事实上青年人才要想在国内做好国际水平的基础研究,其 成活率非常低。没有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有经验的好的科学家引路和做榜样,把钱拿去支持所谓的青年人才让他们胡乱做研究纯粹是浪费。就算他们是国际大牛的 学生,在国内也极难成长成为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蒲慕明和何大一在这个问题上的意见完全是搞不清状况。他们二人尽管是不错的科学家,但是 他们在中国这样政府强大而且学术基础薄弱的地方建设学术界和维护学术规范的问题上只会是一头雾水。
上 海交大引进吕克·蒙塔尼的事情,国际上赞成的人很少,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俺也觉得不应该支持。俺不支持的理由不是因为1.5亿人民币钱太多,而是人选和机 制不对。我不知道当初蒲慕明建神经所的时候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其他政府部门一共花了多少钱,后来运转又花了多少钱,不过我想数目绝对不会少。但是客观地 说神经所起码不能算是赔本的买卖。
据说美国拥有全世界70%左右的高端人才,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中国如果不想办法占到其中的25%或者更多的高端人才,学术和社会发展就不会更上一层楼。
国内学术基础和环境本来就差,学术交流又多受限制,用目前千人计划的工资、待遇和研究经费去引进人才,连我这样的人都懒得搭理,在高端人才的问题上无异于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