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到底有何战略意图? zt |
送交者: 2024年10月04日04:59:33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重磅|中国对印到底有何战略意图?印学者们想破头结果想出了这个…作者 | 阿比纳夫·潘迪亚 编译 | 沈欣 姜波 审核 | 王娇杨 编辑 | 单敏敏 范家菀 编者按 今年4月,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印中关系“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但在看似积极的态度背后,是印度在审视中国时始终躲不开的借助边界问题“管中窥豹”的狭隘视野。如何理解印度这种执拗的态度?政策分析师阿比纳夫·潘迪亚(Abhinav Pandya)近日在《第一邮报》(First post)的撰文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潘迪亚认为,加勒万河谷冲突等一系列边界冲突已使中印关系处于1962年边境战争以来的最低点。从印度的视角出发,中印关系改善的前景受制于印度国内各界对于中国意图的误判,其国内鸽派人士认为,印中两国间紧密的经贸往来是中印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压舱石”;但占据多数的鹰派人士则认为,中国在战略层面的全球计划以及实践层面的在边界地区“大兴土木”与“切香肠策略”缩小了中印关系得到有效改善的可能。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潘迪亚则将其所认为的中国对印决策时间基点前移至元朝甚至唐朝,并基于所谓的历史证据认为中国总是喜爱“敲打印度”,其具体路径在现阶段则可能包括网络战攻击、“既成事实”战术运用以及中巴联动“两面夹击”等。潘迪亚最后指出,面对此类情形的印度应紧密倚靠美西方盟友,以设法将中国拖入持久的边界防御战。很显然,潘迪亚的文章亦是印度学者对华执拗与偏见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始终奉行和平主义的“和合文化”与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本文作者对于中国战略文化与偏好的判断是错误且十分荒谬的。与此同时,潘迪亚还极力煽动印美进一步结盟。那么我们也大可基于印度历史发问,中印两国究竟谁代表着阿育王?而谁又是这个时代的考底利耶呢?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2024年4月10日,在印度即将举行、气氛高涨且两极化严重的竞选活动中,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接受了美国《新闻周刊》的重要采访。通常,莫迪所属的印度人民党(BJP)对竞选活动中涉及安全问题的强烈民族主义言论会采取高度重视和极为谨慎的态度。然而,在这次采访中,莫迪在处理印中关系问题上的发言中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柔和态度。 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莫迪表示:“通过在外交和军事层面的积极和建设性双边接触,两国将能够恢复并维持边界的和平与安宁。”他强调印中关系“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并补充说:“我相信我们需要尽快解决边界上的长期问题,以便在未来避免双边互动中的异常现象历史重演。印中关系的稳定与和平不仅对两国,而且对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都至关重要。”对此,中国也作出积极回应,表示“良好且稳定”的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在外交界,莫迪最近关于中国的言论被视为一个潜在的突破,可能缓解两国之间紧张和疏远的双边关系。然而,当前的局势还不足以使喜马拉雅山边界实现持久的和平。尽管21轮核心指挥官级别的会议和29次中印边界事务工作机制(WMCC)会议已经如期举办,印中边界事务方面仍未取得任何突破。 自2020年6月的加勒万冲突以来,印中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在此次冲突中,双方都出现了人员伤亡。此后,两国在拉达克地区各自部署了5万人规模的部队,形成镜像式对峙。尽管在加勒万河谷(Galwan Valley)、班公湖(Pangong Tso)、戈格拉温泉地区(Gogra)的17A巡逻点(PP-17A)和15号巡逻点(PP-15)进行了四轮脱离接触,但德普桑(Depsang)和典角(Demchok)的局势仍然持续紧张,大批部队仍驻扎在边界两侧。可以说,如今的中印双边关系处于1962年战争以来的最低点。 然而,正如莫迪总理所强调的那样,印度无法承担与中国进行重大冲突的代价。尤其考虑到当下印度力求成为5万亿美元经济体,因此印并没有打算进一步升级与中国之间矛盾冲突。然而,中国占领印度部分拉达克领土的报告以及印度在某些地区放弃巡逻权的问题,使得印度仍然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此外,印度政府绝不愿看到和对抗可能形成的中巴联合阵线。那么,印度应该如何应对中国问题呢? 一、印度的考量与困境 困扰印度安全高层的最大问题,以及当前印度外交政策困境的基础,便是正确理解中国的意图。在与几位著名印度地缘战略专家的交流中,我发现几乎没有人对中国的意图有明确的认识——中方究竟是想通过友好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并在贸易和文化关系上取得进一步进展,还是意图继续蚕食印度的领土?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战略界将边界问题视为改善双边关系的根本障碍。许多专家认为,一旦边界问题取得突破,印中关系将显著改善。然而,关于中国的意图,许多印度学者和外交官认为,印度可以通过双边外交倡议与中国接触并解决边界问题。 他们认为,从1988年,到2020年加勒万危机爆发前,两国在1993年、1996年和2005年签署的双边协议将1962年停火线确认为实际控制线(LAC),以维持边界的和平与安宁,同时更加注重建立强有力的贸易关系。因此,尽管由于地面上缺乏明确划界,实际控制线存在一个灰色区域,但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没有产生重大分歧。两国的巡逻队有时会根据各自对实际控制线的理解进入相关地区。此外,专家们还认为,在加勒万事件发生之前的三十年里,印度和中国已经找到了和平共处的方式,作为邻国加强了商业联系,并将长期存在的边界问题从商贸领域中剥离出来。 然而,反对上述观点的人则认为,如果中国真正希望和平,就不会发生加勒万冲突,因为该冲突破坏并摧毁了过去三十年中建立起的信任机制。而且即便在加勒万事件之前,对印方来说,中国的意图也既不透明也不公平。 2009年,中国修建了一条从森杜(Sumdo)到德普桑平原(Depsang plains)13号巡逻点的道路。2011年和201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德普桑平原,与印度军队形成对峙。2014年,解放军进入楚马尔(Chumar,拉达克东部),随后与印方在印度、不丹和中国的三国交界处多克拉姆发生了长期对峙。其中,只有2011年的事件在军事领导层面得到解决,其余事件均需要更高层级的政治干预。此外,中国在多个场合与印度发生观念冲突,例如向克什米尔(Kashmir)和伪阿鲁那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Arunachal)的公民发放另纸签证,或阻止联合国将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头目列为全球恐怖分子。 此外,尽管加勒万僵局后已进行了21轮核心指挥官级别的会谈,但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强硬和不妥协态度,以及其在边境地区大量投资的军民双用途基础设施,令印度对中国的长期意图产生了强烈怀疑。 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有更广范围的全球计划,对中国来说,印中边界问题与此相比微不足道。即便是1962年的战争,其目的也是削弱当时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威信,因为当时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正逐渐成为不结盟国家中的全球领导者。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由于中国认为印度有可能通过马六甲海峡封锁中国的航线,为了应对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强大海军力量,中国的目标是通过与其全方位战略伙伴巴基斯坦及其在克什米尔和印度腹地的代理恐怖组织网络扶持克什米尔问题,或者通过在中印边界的“切香肠策略(salami-slicing incursions)”,来限制印度。中国还可能在此阶段保持边界模糊,利用偶尔的边界摩擦制造混乱和不确定性,最终在一个更有利的时机解决边界问题。例如,当中国在军事和技术上对印度取得决定性优势、印度在全球政治中被孤立,或西方国家支持印度对抗中国的能力和意图出现显著削弱时。 对印方来说,中国在喜马拉雅边界的长期意图有不确定性,令印度不安和担忧,而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的匮乏。中国的体制不如其他民主国家透明。此外,据报道,印度情报工作在过去几十年里主要关注巴基斯坦及其反印度的代理恐怖组织,在中国决策机构和圈子内没有像在巴基斯坦方面那样强大的情报网络或可靠的线人。印度主要依赖美国的卫星图像来获取中国在边境地区的部队部署、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战略发展情报。学术研究人员大多依赖中国政府公开的官方文件以及在知名中国报纸和媒体门户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此外,中国复杂且模糊的行动及其影响也加剧了印度方面的不确定感和焦虑。 二、潜在的冲突升级场景 1962年,当印度和中国军队因边界问题在喜马拉雅边界对峙时,中国领导人从中国古代历史中追本溯源,告诉军官们,中国和印度只打过“一场半战争”;这使得中国可以从其历史中寻找战略方向。他向将领们讲述了中国对印度采取军事行动的两个实例。第一场战争发生在1300年前的唐朝(公元618-907年),当时中国朝廷派军队支持一位合法的印度国王,与挑战其王位的非法侵略者作战。在这场战争之后,中印之间享受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以及充满活力的文化、经济和宗教交流。中国领导人所说的“半场战争”则发生在1398年,蒙古统治者帖木儿洗劫并袭击德里,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 因此,在中国领导人的理解中,从上述两次历史事件中汲取的关键教训是,中印并非“注定要永远敌对”,他们可以再次享有持续的和平与繁荣;然而,要实现这一点,中国必须强力“敲打印度”,将其带上外交谈判桌。 在中国历史古代先例的总框架下,中国领导人为1962年的战争制定了现代战略方向。数周后,中方军队进入印度,并给予了毁灭性打击,几乎占领了现今伪阿鲁那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的全境,然后撤回到先前的控制线,甚至归还了俘获的重型武器。1962年的失败仍然是印度的重大耻辱,深深烙印在印度的集体心理中。 从上述事件中,我们可以解释中国战略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坚定植根于其文明话语的前提和智慧。这构成了中国现代外交、战争和战略思想的基础。因此,如果历史事件是理解中国地缘战略姿态、背后哲学以及预测其未来行动的一个重要标尺,那么在某些地区发生类似1962年那样的迅速行动,而在其他地区发生重大冲突的可能性极大。 根据一些可靠的西方出版物和智库的最新报告,印中双方之间可能在2025年至2030年爆发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排除中国军队迅速向印度领土推进7到8公里的可能性。此外,巴基斯坦可能激活实际控制线(LoC),并在克什米尔和印度境内制造恐怖事件及暴力事件,作为分散印度注意力的策略,以加大对后者的压力,并帮助迅速推动中国的计划执行。 在另一种情况下,中国可能继续通过周期性的“切香肠”来让印度难堪,并对其施压。再加上这些军事行动,印度还可能不得不应对针对其关键基础设施、军事和民用设施、金融机构和股市的网络攻击,以及中国的宣传战和经济战。 以上这几项关键因素,伴随着非对称和网络攻击,加强了这种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这很可能发生在东部地区,即伪阿鲁那恰尔邦(我国藏南地区)。尽管最近的大多数摩擦和冲突发生在拉达克地区,但鉴于中国的战术,不能因此认为大规模入亲会发生在西部地区。这些小规模和周期性的入亲可能是心理战行动,作为分散注意力的策略,掩盖中国在中印边界东部地区采取军事行动的真实计划。 为了进一步复杂化局势,中国可能会在中部地区发起军事行动,鼓励尼泊尔在印尼边界采取更具攻击性的立场,并主张对卡拉帕尼的领土要求,同时通过增加军队部署、在争议地区巡逻或建设基础设施,向不丹施加更大压力。据报道,中国认为,这种快速且中等规模的行动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是可行的。 首先,这次行动很可能非常迅速,给印度方面留下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在当前心理战、战略和战术模糊性以及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当印度完全意识到冲突的规模、强度和中国的意图时,中方军队可能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目标。其次,虽然印度在喜马拉雅地区的通信和道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与中国的能力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阐述了中国如何在边境地区构建了一条复杂的纵向道路网络,以使得中国军队和设备的移动比印度方面更加轻松快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只能通过提供情报、少量通信设备和技术支持来帮助,以保证顺利的后勤保障。然而,他们不太可能派遣地面部队,因为地形严酷,连美国军队甚至都没有在这种环境中进行作战训练的经验。至于高质量设备,采购和流程复杂且耗时,因此也不太可能出现在行动中。 鉴于印美之间的持续摩擦,双方不太可能在重大防务协议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外,部队调动、训练、气候和地形适应,以及熟悉先进美国设备,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最重要的是,由于地形和天气的限制,许多地区甚至不需要重型设备。只有少数几个地区,如德普桑平原,可能会用到坦克。喜马拉雅地区的战斗很可能以步兵和炮兵为主,公路基础设施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中国还可以利用其无人机和火箭部队。 最后,在这种情况下,印度的可靠盟友俄罗斯在冲突开始后也无法对中国施加太大压力。由于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增加,其影响力将受到限制。等到俄方有暇顾及时,中国很可能已经实现了其目标,之后全球大国可能会介入,呼吁克制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 此类快速、令人措手不及且破坏稳定的攻击,以及周期性的偶然或故意冲突升级为全面常规战争,进而发展成核战可能性极其微小——至少在现阶段仍较低。如果冲突显著升级并拖延下去,中国将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在艰难的喜马拉雅地形中的漫长持久战。 而另一方面,印度也早已走出了1962年的局面。今天,印度是一个核大国,并在先进的航天计划中处于领导地位。除了强大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外,印度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和第五大GDP,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占据了更强大和更具信誉的地位。因此,如果中国军事行动中的突袭和快速攻击元素被化解,印度可以进行强有力的防御和反击,给中国带来重大的打击。这样的情景将是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并与美国竞争的长期野心的重大挫折。 此外,印度可能会因此放弃其中立立场,转而与美国方面更加紧密地结盟,加强与四方安全对话国家和西方阵营的关系,并通过其在印度洋的强大海军存在,在马六甲海峡为中国的补给线制造障碍。印度可能在原则上拒绝“一个中国”政策,通过与越南、日本、菲律宾和印尼结盟,采取强硬的反华立场,并扩大其在中东、阿富汗和南高加索等地区的战略布置。印度还可能在南海和东海与四方安全对话国家更加活跃。 作者简介:阿比纳夫·潘迪亚(Abhinav Pandya),政策分析师,专门研究反恐、印度外交政策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地缘政治,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公共事务专业,拥有德里圣斯蒂芬学院的学士学位,并在博士论文中研究了巴基斯坦激进组织“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ad)”。 本文编译自“First post”网站2024年9月3日文章,原标题为:India’s China challenge: The stakes are higher than ever before,原链接为:https://www.firstpost.com/opinion/indias-china-challenge-the-stakes-are-higher-than-ever-before-13811215.html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3: | 过去的五年中国经济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 | |
2023: | 许家印的二万亿中国必须还给美国,相当 | |
2022: | 运十没出事故确实是个奇迹 zt | |
2022: | 上半年美国GDP12万亿排名世界第一,中国 | |
2021: | 中国科学家用CO₂人工合成淀粉 | |
2021: | 所谓的第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就是垃圾;那有 | |
2020: | 白宫医生:特朗普已退烧24小时 zt | |
2020: | 揭秘特朗普“御医” zt | |
2019: | 现在是等包入瓮,只是个程序而已,结果 | |
2019: | 美元贬值多少可以救全家?至少要对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