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许多军事爱好者都不陌生。虽然如今只有在军事博物馆才能看见这门“老爷炮”了,但是,这款火箭炮在二战时为苏联立下汗马功劳,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喀秋莎火箭炮
当时的有多牛?
1941年7月14日,德军顺利攻占了苏联的奥尔沙,指挥官古德里安和霍特立马安排人收缴苏军遗留的列车,打算用其运送物资。突然,一阵炮火打断了车站的宁静,一瞬间,整个车站化为废墟,德军死的死,伤的伤,列车和物资全毁于炮火。
由于不知道这是什么炮火,威力如此巨大,便称其为“魔鬼火炮”。后来,莫斯科战役打响,德军在一堆收缴品发现了一种新型发射器,这才揭开了这种神秘武器的身份。
原来,苏联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武器,他们集结了国内外的火器专家,终于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门火箭炮。这门火炮由当时的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共产国际”在俄文中第一个字母是“K”,所以就把“K”印在火炮上,作为生产标志。
战场上的喀秋莎火箭炮
大规模生产后,苏联培训了一批战士专门操作这种武器。但是,由于保密密级很高,战士了根本不知道武器的命名,他们便由火炮上的“K”字联想到苏联的流行歌曲《喀秋莎》,喀秋莎也是苏联姑娘们常用的名字,于是,战士们就把这款火炮亲切的叫作“喀秋莎”,久而久之,这个名字便流传下来。
这款火炮究竟有多厉害?它采用的是多种轨道定向器,点燃火箭弹尾部就能发射出去,火箭的战斗部装有烈性炸药,一旦落地就爆炸,爆炸后威力巨大。
该火炮能装备十六枚火箭弹,速度高达355米/秒,最远可到达八千米外,能在十秒内将装备的火箭弹全部发射出去,更重要的是,它的持续战斗力也很强——重新装填弹药不过才六、七分钟。因此,喀秋莎成为二战时期当之无愧的陆战“火力之王”。
喀秋莎火箭炮
自喀秋莎火箭炮问世之后,它一直是苏联红军的杀手锏。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苏军依靠喀秋莎火箭炮与德军僵持多日,多门火箭炮齐射,火光闪闪,炮声轰轰,德军的炮兵阵在它面前仿佛塑料玩具一般。
1945年的柏林战役,喀秋莎火箭炮更是大显神通,苏军想办法降低发射角度,让火箭炮能平射,用它给步兵开路,在凶猛的火力下,任何坚固的掩体都化为废墟,德军毫无还手之力。整个二战期间,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德军最害怕的就是喀秋莎火箭炮,许多德军官兵一听到战斗中要使用喀秋莎就心神俱怕,恨不得临阵脱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启了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整个战争初期,面对美军的猛烈攻击,志愿军依靠不屈不挠的意志,取得了前三次战役的胜利。第四次战役时,在苏联的帮助下,志愿军终于迎来了一百二十门喀秋莎火箭炮,这批火箭炮装备给了炮兵二十一师。
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九月的第一天,志愿军正对美军阵地展开反击,21师第203团奉命抵达战地。战斗开始后,我方24门火炮同时开火,美军阵地损失惨重。伴随着一声冲锋号令,志愿军一举夺回阵地。同年十月,第202团依靠喀秋莎火炮,成功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主力一部。
除了以上赫赫功绩,喀秋莎火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辉煌的一仗就是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十月十四日,美军在接连败退的压力下,集结了三百门大炮、四十架飞机、一百二十辆坦克,准备强攻上甘岭阵地。
这一战打得异常艰难,当时志愿军阵地上,平均每秒就有六枚炮弹落上,一天下来,美军投弹几乎三十万发,阵地上尘烟滚滚,火光不断。
喀秋莎火箭炮
在鏖战七天后,双方均损失惨重,志愿军首长决定将21师第209团投入战争,由军长秦基伟统一指挥。十月十九日,在秦军长的指挥下,全团二十四门火箭炮齐射,无数条火龙呼啸而过,整个战场被照得通红。两轮火力后,美军和韩军死伤无数,许多防御工事变成了废墟。
虽然喀秋莎火箭炮也是炮,但是,它与传统的火炮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火力覆盖面积。喀秋莎火箭炮每次发射,犹如万炮齐鸣,直接将敌人的一大片阵地覆盖。在这种情况之下,敌人即使躲入战壕也无济于事,因为,就连战壕都在喀秋莎火箭炮的覆盖打击范围之内。
正是有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协助,志愿军如虎添翼,迅速展开反攻,重新夺回战地,歼灭敌军数百人。战后,就连毛主席都表示能取得胜利,除了志愿军勇敢、指挥得当,工事坚固的原因,猛烈的炮火也是胜利的要素。
对此,国家特地授予21师第209团一面锦旗。据美方统计,上甘岭战役中,美韩联军与志愿军是伤亡比近乎二比一,美韩联军百分之七十的伤亡都是炮火造成的,这其中,喀秋莎火箭炮功不可没。也因此,如同苏联红军对喀秋莎爱不释手一样,志愿军官兵也称其为“炮兵大王”。
上甘岭战役
其实,由于喀秋莎火箭炮早在二战战场上就声名远扬,为了防止被美军知道它的存在,志愿军也想了很多办法。作战初期都是沿公路前进,后期则走小路,炮身也被人用衣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运输的车头,车身都有伪装,不少人都以为这是架桥的钢架。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喀秋莎虽然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很突出。比如,火箭炮发射时火光太大,容易暴露阵地,一旦敌方通过炮火干扰,喀秋莎便无用武之地。再比如,该火箭炮炮身缺少防护,如果敌方飞机扫射,只要一颗子弹打中,便是炮毁人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喀秋莎火箭炮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能在军事博物馆一睹风采,但人们永远无法忘记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火炮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