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装电视剧多了,总会听到一句话,叫做“皇上圣明”!
可是,皇上就一定“圣明”吗?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做《曹刿论战》,曹刿说要帮大领导收拾收拾国家大事,朋友就嘲笑他:
【“肉食者考虑的事情,你操什么心?”】
曹刿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叫做“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换成骂人的话就是——大领导吃肉吃多了,把心眼儿都堵死了,看不远。
毛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叫做:
【“高贵者最愚蠢,低贱者最聪明”。】
很多人反感这种话,私下里吹牛,总会说:
【“XX领导做到这么高位置了,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个不是人中之龙?他们考虑的不比你周全?他们身边那么多专家顾问智囊团,哪个不比你看得远?不比你看得清楚?”】
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身居高位的人,一般都是精明强干之辈。你看《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唐玄宗、李林甫、高力士.....哪一个不是才智过人?手段高超?他们辩论起来滔滔不绝,光靠言辞就能折服反对派,打动敌人,三言两语,就能让对手眼泪汪汪跪下来大喊“喏”!
平时我们对单位的领导,对企业的老板,也是这么想的。领导能不厉害?不厉害他能当领导?老板能不厉害?不厉害他能做这么大事业吗?在单位,在公司,有挤兑同事的,绝对没有人敢批评领导、指责老板的。
你要多说一句,就有人嘲讽你:
【“买拼多多的命,操杰克马的心”。】
领导到底高明不高明?那一定是高明的,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本身可能就是技术专家,身边又有着最顶级的智囊团,比起普通人来说,他们确实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能力出众。而且,那么多资源堆上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普通人要了老命都解决不了的大问题,领导一个电话就能搞定。那是真厉害,真有本事。
皇上有时候确实是圣明的,领导有时候确实是高明的,老板有时候也是很厉害的。
但有个小小的问题,“皇上”、领导、老板做久了,厉害时间长了,自己也会以为自己了不起,基层群众、普通员工看领导,也觉得领导和老板了不起,当全世界都觉得一个人了不起的事情,你觉得这个人会怎么看自己?会不会觉得——老子就是神?
肉食者或许很聪明,但有时候肉吃多了,不知民间疾苦,不知世事艰难,就会“何不食肉糜”!所以,确实会“鄙”。高贵者或许也很聪明,但高贵久了,聪明都花在“保持高贵”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对于事情真相的把握,可能还真的不如“卑贱者”。
《长安十二时辰》的时代,是封建王朝最强盛繁华的时代,也是一个开启中央集权的时代。我从来不反对中央集权,因为开明专制会带来高效的执行力,中央集权会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国家机器一开动,什么事都能做成,户籍调查、改革税制、修建水利工程、统筹产业升级、赢得对外战争,高效、迅速、无往不利。高明的统治者,优秀的官僚集团,忠诚的军人,如臂使指的国家机器,充满荣誉感的国民。如果中间信息沟通顺畅,这个体系是很强大的。
这个国家就是伟大的“大唐”,老百姓就是骄傲的“唐人”,底层军人和小吏,也是充满荣誉感的大唐螺丝钉,宰相就是鞠躬尽瘁的“贤相”,那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也就是“圣人”。
但有个问题,“圣人”站得太高了,信息渠道错综复杂,中间转了无数道弯,如果他精力不够了,懈怠了,贪图安逸了,深居简出,不再爱上班了,不再深入民间、军队和基层了,地方和中央,基层和高层,中间开始隔了无数层,每一道指令和消息,都会被不断歪曲和包装,那么,哪怕这个圣人还是那么英明神武,还是那么精明强干,他获取的信息都是不完整的,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是不理智的,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行轨迹自然会越来越歪。
身居高位久了,就会把一切都看得理所当然,觉得国土是充话费送的,士兵是地里长出来的,万里宫阙都是祖宗打个响指变出来的,山珍海味都是太监们随手捡来的,百官臣子对自己敬畏是应该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崇拜爱戴是理所当然的。
身居高位久了,会不知道一个最基层的公务员怎么工作,会不知道一个底层家庭一年花多少钱,会不知道发生灾害了一个县饿死多少人,会不知道官僚体系里的那些官儿,都是怎么上来的。无论你多么“圣人”,只要失去了实事求是的作风,放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那就会变得比猪还蠢。自以为统治固若金汤,其实千疮百孔,自以为满朝都是自己的铁杆和嫡系,其实满朝都是敌人。唯一爱戴你、尊敬你、愿意保护你的,只剩下那几个底层士兵、小吏、平民,可是他们没有力量啊,你也不爱他们啊。
圣人很重要,领导很重要,但是蚍蜉也很重要啊,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基层公务员,每一个小商贩,每一个小兵小卒,都是构成这个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他们比“圣人”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能够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呼吸和脉搏,所以,圣人更该看到他们所看到的,听到他们所听到的,了解他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感。
《十二时辰》中的徐宾曾经说过:“所有的失望,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唐朝盛世的基础,在于基层小吏的案牍管理,讲白了,就是对基层的掌控。这是个统计调查+档案管理的事情,再说明白一点,就是“大数据”。通过统计调查+档案管理,政府可以如实了解地方上的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老百姓的民生水平,掌握人口、户籍、田亩、赋税。
只有政府能够完全掌控基层,清查人口和土地,才能杜绝土地兼并、藏匿人口,富人豪强才能不逃避赋税,底层人民才能减轻负担,国库才能有收入,基础建设才能有钱,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然而呢,唐朝从天宝年间开始,基层控制就已经失效,租庸调开始崩溃,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募兵制也开始取代府兵制,《长安十二时辰》给出了一个理由——徐宾说:搞统计调查,搞档案管理,搞大数据,得有纸,唐朝地方上的纸供不应求了,小吏们没有纸了,这是小事情,但长官们不解决小事情,小吏们就会失望,失望了就会懈怠,懈怠了就不会好好搞数据,中央得到的反馈就不真实,长此以往,这大唐盛世的基础,就不结实,就是建筑在流沙上。
基层的小吏得不到纸,安西的士卒得不到支援,靖安司的小官办案被百般阻挠,一个不良帅不能保护自己辖下的亲人兄弟.....这就叫——“所有的失望,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然而圣人却看不到这些失望,他以为他依旧明察秋毫,他的宰相、将军、百官群僚们,都在他的注视下努力办事,都在效忠于他,他以为他们虽然斗来斗去,但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可惜,他脱离实际工作太久了,他忘了,“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不知道奸相排斥异己草菅人命;他不知道节度使拥兵自重,早已割据地方,不尊中央;他不知道地主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截留赋税;他不知道有人卖官鬻爵,整个系统早已腐朽糜烂,千疮百孔。
他闭塞言路,闭上眼睛,捂上耳朵,把权柄交给了他人,早已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泥塑木偶,一座“神像”。
所以,他眼中那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天宝盛世,只是用杯碗碟子堆起来的漂亮“江山”,只是外面精致好看,内里虚得很,野心家挟裹着蚍蜉一怒,那就轰然倒塌了。
所以剧中何老才会哭着喊着,吼出了那么一段话:
【“后世万代将记得,煌煌大唐是由你四郎而衰,此罪名你就自担吧,别再遗祸子嗣!”
“皇帝不做好皇帝的事......你是怎么了?你是老了吗?四郎?!我们要二十五岁的四郎回来!你做了皇帝,就要一直训练自己留在二十五岁,一直往前冲,不能自得,不能贪图享乐,不能对政务不耐烦,不能借口该做的事情年轻时都做了,就无须再用功,这是你的责任!你不是别人,你是有过丰功伟业的帝王啊!你是老臣这一生都崇敬的圣人啊!”】
剧中的唐玄宗已经开始甩锅,话说得冠冕堂皇,说这天下不是李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他要把守护天下的职责,交给宰相和百官群僚,看似这很先进,很民主,很共和,其实这是推卸责任。他把自己神格化,不承担任何责任,却享受至高无上的权力,把责任甩给百官,其实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圣人”的地位。他知道自己不年轻了,没办法亲历亲为管理国家了,所以就卸下担子。但不做事,就不会犯错,只有做事,才会犯错。所以,你们去做事,我来做神,我来当一尘不染的白莲花。
讲实话,这样的“贵族共和”,还不如“开明专制”呢,三公九卿百官都为天下负责,等于都不负责,争权的时候打出狗脑子,做事的时候又互相推诿,这种制度,还不如有个皇帝可以做决定,也可以背锅。
实际上,真的呼啦啦大厦倾的时候,圣人没有负责,百官也没有负责,他们有的逃向了四川,有的逃向了灵武,留下来用血肉承受历史的车轮的,只有张小敬、徐宾、以及无数的大唐子民。
【申鹏,察网专栏作家。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平原公子”,授权察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