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7月8日电(记者查文晔陈君)“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永远都是一家人。”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一曲《我们都是一家人》让亿万观众记住了热情奔放的台湾少数民族演出团队,以及领唱高金素梅。
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都是一家人”对高金素梅来说不只是一句歌词,更是她对20个北川震区羌族孩子许下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这位孩子们心目中的“高妈妈”用了十年时间身体力行。
2008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神州大地,也牵动了台湾同胞的心。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高金素梅就飞赴灾区。在北川,看到满目疮痍的大地,她的心被紧紧揪住了。“我见到很多受伤的孩子,他们的眼神都非常无助,不知道未来的希望在哪里。”直到今天,谈起孩子们的痛苦,她仍感同身受。
高金素梅决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她请当地台办帮忙,助养20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羌族孩子。“我自己是少数民族,所以选择北川羌族孩子作为助养对象。20个人不多,但我尽力去做。”
高金素梅第一次见到20个孩子时,他们中最小的才6岁。孩子们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为了让孩子们平复心情,高金素梅请他们画画,她觉得这可能对疗愈心理创伤有帮助。
奥运五环、火炬、羌寨之夜、太空飞船,孩子们的想象力在纸上恣意驰骋,也见证着生命的顽强。有孩子在纸上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我想有个家!”高金素梅看了心疼不已:“我会陪伴你们,每年都来看你们。”
十年来,高金素梅通过募款向20位孩子捐助了近80万元人民币。她说,钱虽不多,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比金钱更珍贵。
与孩子们一起祈福、种连心树、包饺子、赴成都参加“四川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旅”、邀请孩子们到台湾和上海参加青少年交流活动……十年间,高金素梅每年7月都与孩子们有一个“温暖的约会”。
刚开始,孩子们和高金素梅在一起时还有些拘谨。“我比较习惯拥抱,男生有些害羞,第一次拥抱时,他们的肢体语言很僵硬。后来大家熟悉了,他们会主动拥抱我。”谈起孩子,高金素梅的眼光中满是怜爱。
2013年夏天,她邀请孩子们来到台湾桃园复兴乡的泰雅部落,体验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孩子们学用竹子做碗筷、烧竹筒饭,还为当地同胞带去了羌族歌舞。当年学的泰雅民歌,到今天还有孩子唱给高金素梅听。
现在,高金素梅的微信里有一个群“高金家”,每天用微信和孩子们交流是她的“必修课”。
“一次台湾发生地震,孩子们攒了一些零钱,寄给我让我送到灾区去。每当得知台湾有风灾、水灾,他们就会在群里关心我的安全,问我台湾民众需不需要帮助。”高金素梅说,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亲,从孩子身上就可以显现。
两年前,孩子里的“大姐”张森焱结婚。因为工作实在无法离开,高金素梅录了一段视频委托助理带到婚礼现场。张森焱说,自己最期待的是高妈妈牵着她的手,将她送到另外一个家。
张森焱、谢兰、刘仁杰、赵琪……高金素梅说到每个孩子都如数家珍。如今,20个孩子里最小的已经念高一,年纪大的几个有的升读大学;有的赴国外交流,有的顺利就业。高金素梅常叮嘱孩子们,作哥哥姐姐的一定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今年高考,准备报考清华大学的刘仁杰没能如愿,在群里几天不见动静,大家都有些担心。后来,他不好意思地回话说,高考后去做近视手术,所以没看手机。听着微信里孩子们用“川味普通话”交流,高金素梅笑得很开心。
今年5月12日,高金素梅与孩子们在北川新县城相聚。她拉着大家的手,挨个询问状况。“你怎么长这么高了啊?”“在幼儿园工作,一切都顺利吗?”孩子们为她准备了礼物,有自家酿的蜂蜜,有十年点滴汇集的相册,有亲手串的手链……
高金素梅办公室的显眼位置,放着孩子们手制的一幅羌绣,上面写着“我爱妈妈”,下面是20个孩子的名字。在孩子们制作的相册扉页上,饱含深情的话语感人肺腑:“回忆点点滴滴,幸福细水长流,感恩常怀在心,感谢一路有您。”
“两岸有非常多交流,农业、经贸交流等等,可我最珍惜的就是这段交流。”高金素梅说,不只这十年,我们一直都会是一家人,这是孩子们的承诺,也是她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