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逐渐恢复良性互动的基本态势。继2月下旬印度外交部秘书顾凯杰访华后,莫迪政府持续释放出改善对华关系的积极信号,先是指令政府高官不得参加达赖在新德里举行的纪念活动,随后进一步要求达赖方面不将活动安排在新德里。印政府为避免出现新一波涉华消极言论,也建议观点较为激进的防务与分析研究所推迟举行相关学术研讨会。
3月20日,莫迪总理就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打来祝贺电话,并向习主席表示,印方愿同中方共同推动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取得更大进展。印度媒体透露,进入4月后,印外交部长、国家安全顾问、国防部长等将陆续访华,莫迪总理将于6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两国工作层的沟通对话机制会议也陆续密集举行。3月下旬,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十一次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中国外交部边海司易先良司长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傅鹏飞司长共同主持,就边境管控、增进互信等事宜交换了意见。
紧接着,中印经贸联合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新德里召开,中国商务部钟山部长和印度商工部普拉布部长就如何深化两国经贸务实合作进行了交流,双方还在新德里联合举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专场推介会和“中国-印度贸易项目签约仪式”,两国企业共签署101项协议,合同金额达23.68亿美元,涉及红茶、蓖麻油、薄荷油、椰壳纤维、咖啡生豆等商品。
也是在3月下旬,中印跨境河流专家级机制第十一次会议在杭州举行。中方表示,“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发展中印关系的良好意愿,继续同印方通过既有渠道开展水文报汛等合作”,这事实上等于同意恢复每年5月15日至10月15日间向印度提供雅鲁藏布江汛期水文数据。
推动双方开展以上良性互动的,是中印2017年洞朗对峙之后,两国领导人着眼大局、深思熟虑进行的直接沟通和达成的相关共识。2017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厦门会见来华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莫迪总理时指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莫迪对此深表赞同,称印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确保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中印互为“搬不走的邻国”,都面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两国关系陷在战略互疑情绪和地缘政治竞争中拔不出来,只能干扰双方发展大局,对谁都不会有利。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政策目标。莫迪政府致力于发展“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推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在印度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
固然,中印之间存在着棘手的“老问题”,也有近年冒出来的“新问题”,但两国的全球战略存在高度的利益一致性和重叠性。2008年印度总理辛格访华时,两国签署的《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对双方全球战略的共同点进行了梳理,指出,中印都倡导开放和包容的国际体系,都倡导和支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边主义,都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促进国际和平、安全和发展上的核心作用,都尊重自主选择政治经济发展道路的权利。时隔八年,这些判断不仅仍然有效,而且双方在改进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和优化国际能源秩序等方面的共同利益还在加深,在气候变化、外空、网络安全治理等议题上的立场更加靠近,彼此合作构成金砖集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兴机制的重要发展动力。同样,作为国际体系的“后起之秀”,中印在二十国集团内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而在亚洲事务当中,两国都希望维护地区和平、繁荣与稳定,都追求建立开放、透明、平等、包容的地区安全与合作架构,所谓“龙象之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南亚次区域,正如习近平主席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重要演讲中指出的,“中国是南亚最大邻国,印度是南亚最大国家,中国期待同印度一道,为本地区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让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30亿人民共享和平、友谊、稳定、繁荣”。
像中印这样两个紧邻大国,彼此关系难免有波折、有波动。好在,这一关系已经走出一个困难的年份,正借着2018年的春风再次尝试超越争端和分歧,翻开新的篇章。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