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80年代开始发展多管小口径速射近防炮,主要用于军舰末端反导。1985年7月,中国开始启动研制新型防空舰炮武器系统,型号为H/PJ12型7管30毫米舰炮,火炮装置使用7根炮管,口径为30毫米,俗称为85/730舰炮。该炮是中国的第二代近防炮,火炮系统部分与美国的GAU-8/A型30毫米加特林炮有一些渊源,这门威力无比的火炮同时也安装在美制A-10攻击机上。
730舰炮备弹640发,射速分为高、中、低三档可控,最大射速4200发/分钟,中等射速为2200发/分钟,低射速为1200发/分钟。具有多目标跟踪、解算能力,可同时跟踪打击多目标,拦截两马赫以下超音速导弹。对飞机目标的最大拦截距离3500米,对导弹目标最大拦截距离2500米。
730近防炮研制成功以后,迅速成为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的标准近防舰炮,广泛配备在052B/C、054A等主力水面舰上面,其优异的弹道性能和综合火控系统,全面压倒俄罗斯AK630和美国密集阵近防炮,成为一款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中国舰载武器。
国产7管30毫米近防炮的实弹射击。
有了730炮的成功,为了提高军舰拦截反舰导弹的能力,中国随后又开始1130炮的研制。该炮是在国产730近防炮基础上的改进产品,炮管数量增加到11管,采用精度更高、功率更大的火炮随动该系统,射速高达每分钟10000发,每秒能喷射166发炮弹。可有效反击超音速反舰导弹,是新世纪中国海军的最后一层防御系统。根据海军有关部门的研究,小口径炮使用动能弹打击反舰导弹,随着反舰导弹飞行速度的增加,拦截窗口所需炮弹数量也成倍增加,为增加弹幕中的炮弹数量,就必须增加火炮的射速。
国产11管30毫米近防炮的实弹射击。
1130炮与早于它装备的730近防炮相比,采用了两侧各设一个弹鼓的设计,备弹1280发。新的弹鼓布局有利于整体稳定性的改善,令1130炮能够以更为优化的攻击方式迎战来袭目标。
实验表明该炮具有极高的射击精度和多目标接战能力,在打击3马赫超音速目标时具有96%的毁伤率,从而成为新世纪世界上最好的小口径近防炮,目前已装备辽宁号航母和新型的052D驱逐舰。
1130炮拥有11根炮管,每分钟射速10000发,弹道性能优异,穿甲弹初速高精度好,火控系统精准,是当今世界最强悍的高速射近防炮,专门为反击超音速反舰导弹研制的,可将任何来袭导弹轰成筛子。
730和1130炮都使用30x165mm炮弹,主用弹药是钨芯穿甲弹,以及精心打造的高强度线膛炮管,保证了炮弹能够以超群的初速和精度发射。使用针对反舰导弹的弹药时,初速高达1150米/秒,可以保证在有效射程内弹道平直,并具备足够贯穿增强防护的反舰导弹关键部位的能力。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时,有效射程超过3000米。
不过,一分钱一分货,钨芯穿甲弹这种高大上的贵族弹药,采购价格也能吓死人,穷国根本用不起。以钨弹芯使用的钨粉原料为例,1980年中国曾以2万美元价格进口2公斤钨粉回来搞山寨研究,到1985年穿甲弹专用钨粉钴粉研究成功,出厂价7.8万元每吨。1985年一枚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厂价就高达4000元,现在已经涨到6、7万元以上。所以,目前730/1130炮的30毫米钨芯穿甲弹售价也不会低于1000元。
以730炮每分钟4200发的射速,针对典型导弹目标需要射击2~4秒,按三秒计算,大约射出200发炮弹,如按每发炮弹1000元计算,3秒射击消费20万人民币。
以1130炮每分钟10000发的射速,针对典型导弹目标需要射击2~4秒,按三秒计算大约射出500发炮弹,如按每发炮弹1000元计算,3秒射击消费50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