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造成惨重伤亡和巨大破坏令世人震惊,使得战后很多人对于杜鲁门政府做出使用原子弹的决策产生争议,有人认为使用原子弹完全没有必要,通过传统作战方式,如大规模战略轰炸或水雷封锁迫使日本投降。
1945年5月,美军B-29轰炸机在横滨上空密集投掷燃烧弹的场面。
实际上,从1944年底开始,美军就已经在使用这两种方式打击日本本土,美国陆航的B-29轰炸机群大规模空袭日本,到1945年7月,几乎所有日本大城市都被炸了遍,造成的人员伤亡不亚于原子弹,仅1945年3月9日至10日夜间,对东京的燃烧弹空袭就造成了不少于10万人丧生,美国海军也在日本周边海域实施布雷行动,展开所谓“饥饿”战役,封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让日本国内的物资匮乏状况加剧,但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依然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所以这两种方式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达到迫使日本投降的效果,而战争久拖不决也意味着更多的消耗,尤其在德国已经投降的情况下,盟国更希望尽快结束对日战争。
战争结束后东京市区的航拍照片,由于美军的大规模空袭,这座城市几乎被烧成一片白地。
依靠轰炸和海上封锁无法短时间内制服日本,那么就只能实施两栖登陆行动,美军已经制定了代号“奥林匹亚”的登陆作战计划,问题是这样做就正好给日本进行所谓“本土决战”的机会,美军必将付出重大伤亡。美军方面估计,如果在日本本土登陆,战斗很可能将持续一年,美军将有25~50万官兵阵亡,甚至更多,考虑到太平洋战场上的日美两军通常情况下的伤亡交换比,日军付出的人员损失会达百万之众,如果算上平民,这一数字要比广岛、长崎恐怖得多!缩短战争进程,减少人员伤亡,是杜鲁门做出使用原子弹决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战后面对争议时杜鲁门也坚持认为这一决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包括美国人和日本人,这倒是比较客观 。除此之外,杜鲁门和美国政府还有使用原子弹对苏联进行震慑的政治意图。
1945年8月14日(日本在8月15日宣布投降,同时西半球还是8月14日),杜鲁门在华盛顿向媒体宣布日本投降的消息,就加速战争结束而言,使用原子弹的决策无可厚非。
在战时,反对使用原子弹的声音主要来自参与“曼哈顿”计划的部分科学家,公众对于这种绝密武器是一无所知的,而在政府和军方高层尽快结束战争的意见是主流,所以杜鲁门做出决策时的阻力应该不大,指责和争议主要是战后广岛和长崎的惨状公诸于众后才出现的,毕竟原子弹可以瞬间毁灭数以万计的生命,这种威力胜过以往任何武器,给人们心理上造成的恐惧也是空前的。
广岛(左)和长崎(右)升起的蘑菇云,希望这种场面不要再次出现,如果一定要出现,最好还是在日本上空。
本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