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六号船的厨师正在制作“水晶丸子” 陶正齐摄
远望六号船整洁干净的食堂 陶正齐 摄
新华网消息:“远望六号”的船员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边的问候从来不会缺少一个问题:“今天吃得怎么样?”民以食为天,在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吃,是一个永远也躲不及、绕不开的问题。
以远望六号船10月8日中午的菜谱来说,副食有烤鸡腿、红烧丸子、豆角炒腊肉、清炒苦瓜、炒油菜和炒苋菜;主食是米饭和面条;此外,还有菠菜鸡蛋汤和哈密瓜。有荤有素,有干有稀,有果有肉,可谓丰盛。
远望六号船的伙食是由船务部门的主食班和副食班负责的。如此众多的随船人员,如此漫长的海上航行,究竟要带多少食物才够?走进位于船尾最底层的用于储存食物的冰库,一阵寒意扑面袭来,形形色色的瓜果蔬菜几乎要压到了头顶。穿梭于各个冰库之间,仿佛走入了食物的海洋,红薯、莴笋、西瓜、玉米、莲藕、胡萝卜……甚至还有腌制的各种酱菜。在陆地上能够看到的食物,在这里基本都可以找到。
长时间的航行对食物的保存是一大考验。由于远望六号船的航线主要集中在赤道和南半球地区,所以气温较高,下雨的时间也会比较多,这就更增大了食物保存的难度。“主食和肉放在冰库里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但蔬菜就不行了。” 据船务部门负责人黄明林介绍,在航程的初期,一般会首先选择容易腐烂的绿叶菜,如菠菜、油菜等;到了后期,土豆、洋葱、莲藕等根茎类植物以及木耳、粉条等将会在我们的餐桌上占据主要地位。
此外,还有一些食物在船上是可以自行制造的,例如豆芽、豆腐。
虽然背靠大海这座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但远望六号船是不能进行捕捞作业的。“我们是科学考察船,按规定是不能随便进行捕捞的,再说海里的鱼有那么多种类,不是每一种都是可以吃的。”黄明林说。
由于这次航行是远望六号船历次任务耗时时间最长的一次,所以物资补给计划也制定得更加周密。“哪些东西需要在停靠国外港口补给?哪些需要在100天左右进行补给?哪些东西可以撑完全程?各种食物如何进行搭配?这些事情我们从上半年就已经开始计划了。”黄明林说,这对远望六号船的后勤是一次挑战。
从冰库走入操作间,厨师陶中华和他的助手正在制作肉丸子,陶中华将捏制成型的丸子往糯米堆里一滚,这个胖墩墩的肉球立刻换上了一套晶莹剔透的外衣。
为了准备午饭,陶中华和他的同事们提前三个小时就已经开始忙活了,而每次最后吃饭的,恰恰就是这些忙碌了一上午的厨师。为了给值夜班的工作人员提供方便,远望六号船实行“五餐制”,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之外,在晚上11点半和凌晨3点半,船上还特意安排了加餐。
不仅是需要值班的船员,船上一些有其他需要的船员,船务部门考虑得也很周全。在船员中,只有一名是回族,但为了尊重民族习惯,船务部门专门安排了一些清真食品供这名船员食用。
不仅要吃得可口,更要吃得健康。一日三餐中的营养搭配问题,一直是船务部门研究的重点。“我们要确保每人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或者豆浆,六菜一汤的自助餐形式也蕴含了大部分的营养元素。”黄明林说,航程后期在蔬菜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还会发放一些维生素片进行补充。(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