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魂不散,又见“克强指数” |
送交者: 2025年01月09日12:20:4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几句话驳李克强同窗 沙盘 李克强的北大同窗投书英国金融时报,指控中国官方经济增长数据夸大、造假,不可信。 几周过去了,似乎没人出来反驳。 这个指控是不实的。实际上,地方(乡、县 、市 地、省)政府上报经济数据时,同时存在夸大和少报两种动机(激励)。 一,经济增长数据反映政绩。中央有经济增长指标,预估达不到指标的地方,政府可能有夸大数据往多了报的动机。这是李克强同窗指出的经济数据夸大的原因。 二,经济增长数据跟税收和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经济增长率高,GDP增长快,则税收高,同时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即财政补助、返款)减少。 即,把经济增长数据报高了,地方财政会有真金白银的损失。因此,地方政府也有少报、低报经济增长数据的动机。 报低了,政绩不好,可能会挨批评,被解职; 报高了,经济很好,会有真金白银损失。如此博弈,一个能兼容两个相反激励的策略只能是:如实上报。 实际情况是,在时间和空间(地区)上有统计涨落(误差)。有的地区多报,有的少报; 有的年度多报,有的年度低报。中央汇总之后的数据,此消彼长,大致准确,不太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夸大、造假。 有人会问,那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一时盛行的浮夸风是咋回事?那是媒体始作俑者,为了哗众取宠,夸大基层粮食产量,地方政府因此被绑架而跟风,产生了系统性的浮夸。(详情在此先不表。) 至于李克强同窗重提“克强指数”就更没意义了。“克强指数”当时就不灵。事实(数据)证明,“克强指数”与经济增长指数有正相关,但不 是很强, 更能不取代国民经济增长数据。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其实《丑陋的中国人》是本等而下的书 | |
2024: | 苏联绝密文件——1944年克里米亚鞑靼人 | |
2023: | 2023年经济形势和投资展望 (1) | |
2023: | 送瘟神 | |
2022: | 忆辅导员林用三 一 四中回忆补一 | |
2022: | 讓劉亞洲惹禍上身的直接導火索: | |
2021: | 科尔特斯:共和国……还是寡头政治? | |
2021: | 老实人抗争,一事无成! | |
2020: | 没想到赌徒川普又赢了一把 | |
2020: | 2017年2018年天怒人怨 抗争不断 可是2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