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来去台东,交汇花莲——初识台湾(6)
送交者:  2023年07月21日13:38:43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湮灭之城

台东,一场大雨过后,清晨的空气分外清新。昨夜抵达时正值大雨倾盆,匆忙间完全没有体验358民宿的样子。早上踱步至大门,终见真面目,跨上大道,朝霞从布满浓云的天空缝隙中露出,台东乡村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宁静。

xDSC_0483.jpg

清晨台南城区边缘的大路


xDSC_0481.jpg

358民宿是一幢漂亮的house,后面带有加盖的副楼


xDSC_0485.jpg

台东日出,天空布满了金色的朝霞


xDSC_0500.jpg

358民宿早餐的地方

 

台湾歌手的一曲《来去台东》,将台东的特色尽显无疑:鲤鱼山,初鹿牧场,红头屿,三仙台,菠萝,释迦,柴鱼,红茶,……

曾经的台东,在19世纪中叶以前,还是清政府眼中的化外之地,交通不便,除少数逃犯外,多数百姓视入“后山”(台湾人称台湾东部为“后山”)为畏途,所谓“到花莲,就好像到了另一个国家;到台东,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看,说台东,还捎上了花莲,一对“难兄难弟”。

人们说,台东似乎没有什么非看不可景点,只顾逍遥自在就是,而“逍遥”与我们的时间相比显得过于奢侈,还是得选择才是。

临时动议去了丰源国民小学,动议的原因只是看到这样一句话,像是广告词:“全台最美的小学”。

台东丰源小学建校已超过50年,后因校舍年久失修,与2012年重建,成为今日模样。

一眼看去,新建筑采用十分醒目的蓝白色,故而被誉为“希腊爱琴海般浪漫的校园”,设计布局有些卡通,亦如童话世界,配合小学的风格,显得倒很贴切。

xDSC_0516.jpg

台东丰源小学主楼

 

学校除周一至周五不开放外,其余时间均对外开放。大概是时间尚早,参观的人不算太多,有不少是年轻夫妇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参观玩耍。校园内教室走廊上有着不少提示标志,也有许多学生墙报,一些稚嫩的儿童画一定是出自学生手笔。

xDSC_0506.jpg

学校墙壁上向学生指示的逃生地图


xDSC_0505.jpg


xDSC_0507.jpg

走廊上的墙报

 

让我们来看看丰源小学的愿景吧:

快乐,学习,感恩。所谓快乐,就是愉悦成长,快乐分享;而学习,则是主动探索,认真学习;最后的感恩,意为尊重包容,惜福感恩。

墙报之上“师恩难忘”的字样所表达的正合此意。

站在操场上,远处山顶上云雾缥缈,阳光透过云层照在地上,通透而明亮。

xDSC_0514.jpg

学校操场上留影的人们


xDSC_0511.jpg

漂亮的校园操场

 

从台南的安平国中到高雄的中山大学,再到台东的丰源小学,学生们得体的衣着、礼貌的语言、良好的举止,以及和谐的校园氛围,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教育成果可见一斑。

xDSC_0527.jpg

台东的街道,有的如同一个乡村小镇

 

个人认为,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是台东必去之处。

为何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会设立在台东,而不是其它地方?答案是,与卑南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密切相关。

卑南遗址为台湾地区的史前时代遗址,于1930年发现,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二战后陆续前来考察的学者不在少数,但都未曾做过发掘。由碳十四定年法推算,遗址存在的年代跨越台湾新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大约为距今53002300年前。

1980年南回铁路卑南新站(今台东站)的施工正式揭开了这个埋藏丰富史前文物的遗址,现发掘面积约1万平方米。据说,遗址不仅是台湾考古史上最具完整聚落模式的考古遗址,也是东南亚及环太平洋地区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遗址。

正是因为遗址的发掘,萌生了人们想要更好地保存文物的强烈愿望,遂于1990年筹划建设一座博物馆。为不致对地下文物造成冲击,规划人员最终没有在遗址建馆,而是选择在台东康乐车站南侧另行建设,博物馆于2002年正式开馆。由此形成了今天史前馆的两大基础:博物馆与遗址公园。

xDSC_0580.jpg

雨后的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xDSC_0532.jpg

博物馆外景


xDSC_0530.jpg

馆内大厅

xDSC_0534.jpg

别具特色的建筑布局

 

博物馆带给人的体验完全可用两个词来概括:意外加惊艳!

虽然之前对台湾艺术家的水平之高颇有耳闻,但看过此馆后依然感到震惊——倒不是对文物本身(因为对此外行),而是对艺术家高超的设计品位感到意外,对博物馆精巧的布局和现场体验感到惊艳。

我想,即使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你无法想象在台东这样一个田园乡村之地,其内部设计与布局会如此充满想象与创造力,同时兼有极高的艺术品味!看看以下这组照片吧……

xDSC_0550.jpg

馆内令人耳目一新的布局设计


xDSC_0549.jpg

布局之精巧在于细节


xDSC_0554.jpg

想象中史前人类的再现


xDSC_0545.jpg

剑齿象


xDSC_0552.jpg

颇具前沿技术的另类展现


xDSC_0563.jpg

博物馆小憩之处


jinmpndm.jpg

纪念品商店一角,此处只可拍全景,不可拍特写,因为要保护艺术家的创作版权


xDSC_0567.jpg

台湾原住民族群分布示意图

 

公东高工教堂是我们此行中唯一吃了“闭门羹”的地方,建筑虽然对外开放,但据说要事先在网站上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才可进入参观,并会由校方安排导览人员协助解说。

我们到此时,大门紧闭,没有游人,询问传达室的工作人员,解释说,今天不开放,而且无法通融进入。看看门口挂起的数面旗帜,猛然想起此时正值“双十”,是否也是因为节日的原因呢?

xDSC_0589.jpg

大门紧闭的公东高工教堂

 

这座在一间学校里的教堂有何过人之处?令我等远道而来之人想要一探究竟?

后查,1959年,有瑞士天主教神父锡质平来到台东,他认为只有教肓方能改变当地年轻人的生活,故而筹办了“公东高工”,并从欧洲请来一些各有专长的志愿者来台,以师徒制的方式教授工艺。

在楼高四层的圣堂大楼设计中,瑞士籍建筑师达兴登同时运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现代建筑理念。一至三层是实习工厂、教室及宿舍,四楼是教堂,教堂的设计手法充满了象征意义,运用两边不对称的斜面屋顶、喷上粗面水泥的墙面、贯穿教堂主轴向的天光和墙面镶彩色玻璃等方式,达到一种肃穆、充满宗教象征性、沉思静谧的圣堂空间。

也许正因为如此,该建筑已被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评选为“世界30栋重要现代建筑”!

这,或许就是它的独特之处。

2023-07-20 (2).jpg

公东高工教堂清水墙(引自网络)


x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教堂的全景.jpg

公东高工教堂内(引自网络)


2023-07-20 (1).jpg

独特的造型(引自网络)

 

路过台东滨海公园,乌云密布,能见度不佳,不知天气晴朗时能否看到绿岛和兰屿?

xDSC_0599.jpg

台东滨海公园


x89FA0B22-6B06-44BE-9352-C40D9AE04C80-210-00000032C13F5780_tmp.jpg

彤彤手机中的台东滨海公园美图


x64897CD9-14B6-488E-9921-BCCF89C71A8F-1914-0000034C41C2788E_tmp.jpg

王大嘴——台东中午吃饭之所。只是来的太早,老板娘一人下厨

 

按计划驱车沿台11线向北行进,不久即到达位于富冈渔港北方海域的小野柳,这里算是台湾东部海岸最南端的景点,因地形和岩石在种类上,与新北的野柳外貌相似,“小野柳”由此得名。

小野柳海岸系由厚层砂岩与薄层泥岩交互沉积,因为地质构造的变动,使得巨大砂叶岩上下倒置,珊瑚礁又覆盖上去,海浪长年累月的侵蚀冲刷,外貌上形成规则起伏,岩层面的节理也出现非常清晰的几何线条,呈现出造型奇特的地质现象,包括单斜脊、蜂窝岩、龟阵岩、豆腐岩、蕈状岩等各种景象绮丽的奇岩怪石,宛如天然雕刻公园,让人叹为观止。

ximage_636233840551652854.jpg

小野柳示意图


xDSC_0602.jpg

小野柳景区附近众多的“共享单车”


xDSC_0608.jpg

海洋与地壳变动交织的地景

 

巨大的珊瑚礁群曲折迷离,岩上并有蔓榕生长,天气晴朗时,从小野柳向东望去,可以清楚地看见约33公里外的绿岛,以及由富冈渔港出航前往绿岛、兰屿的交通船!

xDSC_0610.jpg

极具特色的海蚀岩,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与成岩作用生成——沉积构造


xDSC_0615.jpg

岩石受大地应力作用而破坏,形成多组节理面

 

来到台东,绿岛恐怕是一个不应绕过的话题。

距离台东仅18海里的绿岛,对台湾绝大多数走过戒严岁月的人来说,是一个神秘并兼具各种复杂心情的地方:禁忌?恐惧?犯罪?惩戒?人权?自由?等等。

这里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海面上的波浪被强风刮起,变成小雨点降落于岛上的草木之上,使其受盐分侵蚀而干枯。一眼望去,如同火灾过后,寸草不留,故又称“火烧岛”。

而初夏咸雨过后,草木重生,漫山遍野又成为绿色,故名“绿岛”。

自日据时期开始,绿岛就是专门用来放逐重大流氓犯的地方。后曾一度为“新生训导处”,主要针对因言获罪的知识分子、政治犯和其他犯人,进行思想改造之处。据说最多时约有1700多人。

不少人一听到绿岛就想到《绿岛小夜曲》这首歌,还穿凿附会、煞有介事地描绘这是当初男女政治犯互诉衷曲的歌,其实《绿岛小夜曲》里的“绿岛”指的是台湾岛,非此绿岛,只是将错就错,这首歌也就成为绿岛的代表歌曲了。

图片2.jpg

绿岛管训学员在教室听教官讲授“匪党理论批判”(引自图书)


綠島女性學員集合時的情景.jpg

绿岛女性学员集合时的情景(引自图书)


“水往上流”为台11线另一个去处,这里原是都兰部落阿美族人在1870年灌溉农田而开辟的水圳,现又名“都兰四号圳”。该水圳可说是都兰部落族人的共同生活记忆,不仅是阿美族青少年成年礼训练的基地之一,也是族人夜里溯溪采集食物和挑水的重要据点。后来人们远观此圳,发现水流会顺着斜坡往上流,从此奇观之名即远播四方。

xDSC_0631.jpg

“水往上流”水圳旁


xDSC_0638.jpg

当地人正在用电钻给椰子钻洞


xDSC_0639.jpg

偶遇319骑迹的主人公鲁瑞宁

 

从景点返回时,偶见路边一青年手持一把琴,正在弹唱间隙,简陋的介绍纸牌竖在前面,一张普通的脸,面带微笑。初以为是位“游吟歌手”,遂驻足与其攀谈:

问:你弹的琴叫什么名字?

答:乌克里里

问:明信片上的照片是你拍的?

答:是

旁边一位女士补充:他计划以骑行的方式环绕全岛,走走停停……

问:你是他太太吗?

女士笑答:不是,我只是个临时的志愿者,他太太一直陪伴他,现在只是临时离开了。

分手时,我购买了几张明信片请小伙子签名,方知他叫鲁瑞宁。

鲁瑞宁,一位采用骑行方式正在履行自己梦想的台湾“80后”。2012年,与恋人一道,带着身上仅有的179元台币,骑着单车从云林县麦寮出发,开始了“环游”旅程。近五年来沿途在台湾各小区、学校,以分享自己生命故事的方式,回报对方让他们搭帐篷借宿的方便,他们希望考察记录台湾319个乡,以作为环游世界的基础。在一千七百多个日子里,他们从恋人到夫妻,自己都无法置信地在屏东玛家乡天主堂完成婚礼(他们好像是佛教徒)。他们靠卖明信片、打工、演奏乌克里里赚取微薄旅费,甚至靠摘野菜果腹。

是什么驱使支持他们过着如苦行僧般的生活?是什么信念让他们踩遍千山万水无怨无悔?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乐于分享毫无畏惧?

前几天刚刚看过的一部电影《七十七天》,影片所要表达的、影片中的主人公所追寻的,我想应该是同样的东西。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鲁瑞宁对此问题的思考轨迹:

小时候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

成长在大台北过程中生命方向的迷失

中学时其父突然去世,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只有了解到了结束才会开始。既然人都会死,那么该如何善用生命的时光?

28岁时一本书的启发——《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原来人是可以追寻自己的生命方向的,于是开始计划“模拟环游世界”

骑行中开始发现,以前虽然十分向往国外,但今天却感到,其实还不了解自己的故乡

……

这里将鲁瑞宁明信片的话语摘录于此:

1)我什么都没有,却觉得拥有了全世界

2)日升日没,潮起潮落,前进,总会与自己一再相遇

3)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时刻警醒着我们,要坚强的去追寻生命真相

4)快乐,来自于放下对于自我的执着,以及人我的对立分别

xDSC_0661.jpg

进入成功,又见教堂

 

继续北行,是三仙台,此时乌云密布,雨下得时断时续,景色皆为黑白水墨。

xDSC_0668.jpg

浓云下的绵延海边的中央山脉


xDSC_0672.jpg

不平静的海面

 

三仙台原是一处岬角,因海水侵蚀成为离岸岛。过去,三仙台曾为军事管制区,后来由前国大代表李华栋催生为风景特定区,并力促将桥身做成八弧拱与阶梯,呼应“八仙过海”神话故事的传奇,也免除车辆进入,以及过多游客造成生态的负荷。全长320米的拱桥上共有320个台阶。在桥上观赏壮阔海景,桥下游鱼也直视无碍。岛上由壶穴、隧道型海蚀门幻化的神话故事场景,可待一一探寻。

xDSC_0680.jpg

阴云中的三仙台


xDSC_0662.jpg

阴雨蒙蒙


台东县成功镇台11线东部海岸公路107.5公里处,有一文化遗址,名为“成广澳文化地景”公园,原为“广恒发商号”遗址,曾是台湾东部第一家商号。建筑样式为“巴洛克”式的三拱式牌楼以及砖拱骑楼式的“亭仔脚”,均以石材建造,气派大方,由此可想见当时温家所拥有的雄厚财力。

成广澳又称小港,它是天然的深水港湾,很早就有戎克船的停泊。相传明末时代,便有汉人来此经商,因有港澳地区的汉人称此港湾“澳仔”,加上形状与螃蟹左右钳子相似,围抱海湾,因而又名“蟳广澳”,远方可见三仙台。

这里为清代时期汉人在东海岸重要据点。屏东内埔的客家人温泰坤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来到了成广澳,他创建了东海岸第一家商号“广恒发商号”,成为当时花东海岸线上最大的杂货商铺,贩卖米、盐等日常生活用品,并且利用港口之便,直接从西部把物资运到后山。

1996年,东部海岸公路进行拓宽工程,北侧牌楼遭到破坏,仅遗留巴洛克建筑的商行立面及亭仔脚仍清晰可辨,仅存约三分之一的断垣残壁则隐没于荒烟蔓草间,是为东海岸的汉人拓垦开发历史留下见证。

xDSC_0695.jpg

成广澳文化地景

 

散布于陡峭海崖上的八仙洞是台11线的另一处景点。原在海平面的岩层,经海浪不断冲蚀后形成海蚀洞,并随地壳抬升浮出海面。又因属质地坚硬的都峦山层火山集块岩,而能保存至今。其中,“灵岩洞”规模最大,“昆仑洞”位置最高。海蚀洞生成愈低者愈年轻,规模愈大者,停滞海平面时间愈长。

人们说,八仙洞的神奇之处是对古老的浪涛声音有着记忆功能,它在远古尚未露出海面时,就已「记录」下当时的涛声,现今可不时地在洞口重现回响。果然,未到洞口时,几乎听不到崖下远处浪涛拍打的声音,但站在洞口,的确可以听到一阵阵轰鸣之声,想来恐怕似为记忆,实为回声吧。

xDSC_0701.jpg

灵岩洞

 

1968年,有台湾大学人类学系与地质学系的专家率领的考古队在此发现了台湾第一个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台湾最具规模的洞穴遗址。“中国考古学之父”、台大考古人类学系创立者李济以长滨乡地名命名为“长滨文化”,而“长滨文化”也是台湾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文化遗址(约三万年前),并于2006年由文建会公告为国定遗址。

天黑之前,我们到达了位于台11在线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是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约在北纬23.5度。每到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直射这坐标塔的细缝,即可看到“立竿不见影”的现象。南端的三富溪出海口为“毛蟹的故乡”,是观察洄游性鱼、虾、蟹类的绝佳地点。而花东两县交界还有两座大峰峰奇岩,状似百褶裙、六角状节理的塔状安山岩,貌似火山口的顶端乃火山熔岩通道形成的火山颈。

xDSC_0708.jpg

接近“北回归线”标志塔了


xDSC_0719.jpg

xDSC_0712.jpg

阴云下的“北回归线”标志塔


xDSC_0716.jpg

北回归日落景色


xDSC_0713.jpg

“北回归线”标志塔景区一瞥


xDSC_0724.jpg

傍晚前的石梯坪,由于阴天下雨,不见石梯

 

天黑时终于进入了花莲。

花莲,古称“洄澜”。来此定居的第一批移民,见花莲溪与太平洋交界处,浪潮澎湃,波澜回旋,极为壮观,故得名。这是一个“激荡交会之地”。

在地质上,花莲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面上。两大板块经亿万年的推挤,不只创造了台湾屋脊——中央山脉,也造就了绵延于太平洋左岸的海岸山脉。两座山脉之间,也形成台湾最长的一条狭长谷地——花东纵谷,绵延花东100余里。陆地花莲,被中央山脉、海岸山脉、花东纵谷三分天下,它们站立在岛屿的东岸,一起面向地球第一大洋。

xDSC_0725.jpg

入夜后的花莲


xDSC_0727.jpg

市区五光十色的灯火辉映着此地的热闹繁华


xDSC_0735.jpg

彤彤带我们在花莲一家名店享受美食


xDSC_0740.jpg

当晚投宿“花莲七星潭灯塔民宿”


xDSC_0742.jpg

室内装饰和大床布局犹如幼儿园


xDSC_0772.jpg

民宿“大堂”一角


(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骗财敛钱“生意经”
2022: 骗子的直播就是无聊的肥皂剧
2021: 希望这金融海嘯的预测不会成真
2021: 在摒弃马列毛极端意识形态思维逻辑的语
2020: 以圣人为鉴
2020: 相信毛主席,为人民服务
2019: 毛泽东怎么搞掉蒋介石的?
2019: 达赖喇嘛出走,毛始料未及
2018: 新冷战与守住共产党的家业
2018: “中国相扑”遇到美国拳击: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