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9日,世界各主要国政要集聚德国柏林,纪念20年前被德国人民推倒的“柏林墙”,在这样的集会上,就连俄罗斯总体梅德韦杰夫都前去参加了,当然,这样的聚会还不会看到中国政治家们的身影。
在亚洲,中国还有海峡两岸这堵墙,而在朝鲜半岛则有三八线。亚洲历史上就是一个缺乏团结精神的大洲,但是,在21世纪,亚洲必须成为一个团结的大洲,否则,在社会的发展方面就将仍然落后于西方。而目前看,亚洲走向团结的道路既漫长又艰难,而且亚洲的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是公开地站在美国的旗帜下,自觉不自觉地向美国靠拢和示好。显然,亚洲还深陷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历史的影响下,亚洲需要拆除的“心墙”很多很多。
我认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与心理的实物是——墙。在中国,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国家,墙的历史悠久。《说文》中就有“墙,垣蔽也。”《诗·郑风·将仲子》讲“无逾我墙。”《论语·公冶长》则言“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杜甫《石壕吏》诗中有“老翁逾墙走”的描述。
天长日久,墙便成为影响生活在黄土地上的汉民族的最具体而显著的东西。而且中国的统治者们还制造了一道世界上最长的墙——我们把它叫做长城。这道墙从战国起就开始修建,齐、楚、魏、燕、赵、秦等国都筑有长城。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贵族集团的侵扰,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为一。后来的许多朝代都为它添砖加瓦,首先是汉代长城,汉朝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到汉宣帝,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鸭绿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北朝及隋代长城: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其中以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隋文帝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隋炀帝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金代长城:金朝为防御蒙古,开始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明代长城:到了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长城无疑是世界历史上的浩大工程之一。
在中国,除了蜿蜒于中国北部的“万里长城”外,还有南长城。南长城位于中国湘黔边界,又称湘西古长城,是2000年4月才被“发现”的苗族疆防。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北起湘西古丈县的喜鹊营,南到贵州铜仁境内的黄会营,全长190公里。
无论在教科书中还是在国家的宣传中,我们都可以读到如下的话语:“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这是多么富于诱惑力的语言呀,但是,如果我们还仍然歌颂长城、天安门、兵马俑等这些为统治者们生前和死后服务的东西,并且把这些说成是所谓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就不能得到普遍的进步。固然,这些东西的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但是,这些却都是统治者们强迫劳动人民为其建造的,决不是劳动人民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自觉自愿的创造。
关于长城,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被中国人赞美着。但是,只要我们去深思长城的建筑史及其结果,我们就会对于这样的建筑进行批判。因为那是无数个劳动者在强权的奴役下的结果,即使它为我们今人留下了一个无比自豪的旅游景点,但是却不足以弥补建造过程的罪恶。
孙中山先生写于1917—1919年的《建国方略》中,讲到长城有如下的论述:“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当秦之时代,科学未发明也,机器未创造也,人工无今日之多也,物力无今日之宏也,工程之学不及今日之深造也,然竟能成此伟大之建筑者,其道安在?曰:为需要所迫不得不行而已。西谚有云:“需要者,创造之母也。”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彼自度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而设边戍以防飘忽无定之游骑,又有不胜其烦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之时代矣。如是则中国民族必无汉唐之发展昌大而同化南方之种族也。及我民族同化力强固之后,虽一亡于蒙古,而蒙古为我所同化;再亡于满洲,而满洲亦为我所同化。其初能保存孳大此同化之力,不为北狄之侵凌夭折者,长城之功为不少也。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彼迫于需要,只有毅然力行以成之耳,初固不计其工程之大、费力之多也,殆亦行之而不知其道也。而今日科 学虽明,机器虽备,人工物力亦超越往昔,工程之学皆远驾当 时矣,然试就一积学经验之工师,叩以万里长城之计划:材料几 何?人工几何?所需经费若干?时间若干可以造成?吾思彼之 所答,必曰:“此非易知之事也。”即使有不惮烦之工师费数年之 力,为一详细测量而定有精确计划,而呈之今之人,今之人必 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今欲效秦始皇而再筑一万里长城,为 必不可能之事也。吾今欲请学者一观近日欧洲之战场。当德军 第一次攻巴黎之失败也,立即反攻为守,为需要所迫,数月之间 筑就长壕,由北海之滨至于瑞士山麓,长一千五百余里。有第 一、第二、第三线各重之防御,每重之工程,有阴沟,有地窖,有甬 道,有栈房。工程之巩固繁复,每线每里比较,当过于万里长城之。工程也。三线合计,长约不下五千余里。而英法联军方面所筑 长壕亦如之。二者合计,长约万余里。比之中国之长城,其长倍之。此万余里之工程,其初并未预定计划,皆要临时随地施工,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而欧洲东方之战线,由波罗的海横亘欧洲大陆,而至于黑海,长约三倍于西方战场,彼此各筑长壕以抵御亦若西方,其工程时间皆相等。此等浩大迅速之工程,倘无事实当前,则言之殊难见信。然欧洲东西两战场合计约有四万里之战壕,今已成为历史之陈迹矣。而专门之工程家,恐亦尚难测其涯略也。由此观之,“行之非艰,知之惟艰”,始皇之长城、欧洲之战壕可为铁证者六也。”
引用有些太长,是为了让人读到思想的原貌。显然,孙中山先生歌颂了长城与京杭大运河,但是,我却认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是都江堰。孙中山对长城的歌颂,只是反映了孙中山在20世纪初对长城的认识水平。
但是,在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诅咒长城的,这位思想家便是鲁迅。1925年5月15日在《莽原》周刊第四期上鲁迅先生发表《伟大的长城》的短文——这工程,虽在地图上也还有它的小像,凡是世界上稍有知识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的罢。/其实,从来不过徒然役死许多工人而已,胡人何尝挡得住。现在不过一种古迹了,但一时也不会灭尽,或者还要保存它。/我总觉得周围有长城围绕。这长城的构成材料,是旧有的古砖和补添的新砖。两种东西联为一气造成了城壁,将人们包围。/何时才不给长城添新砖呢?/这伟大而可诅咒的长城!/五月十一日。
鲁迅先生是一个孤独的思想家。我相信,直到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即使是许多人文知识分子们,也很难全面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尤其是先生关于长城的议论。
田汉的歌词中有一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田汉的这首歌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定为国歌的,但是,田汉先生心目中的“新的长城”究竟是什么?却始终缺乏全面的阐述。
我无论如何是不会为长城唱赞歌的。相反,直到如今,长城始终就想一道缠绕在中华民族心灵上的绳索,束缚着人们的思维、禁锢着人们的观念、并且不断地使我们接受许多落后的意识。因此,从现在开始,中华民族必须打开这道沉重的绳索,才能够真正开放自己的心身。中华民族只有拆掉自己心中的那道墙,才能够真正的拥抱世界,并且成为人类最文明的组成部分。
让长城倒掉吧!中华民族需要在自己的心灵中树立起崭新的文明丰碑。
徐国进
20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