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中国是瓷器,欧美是玻璃
送交者:  2018年02月25日12:35:1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中国是瓷器,欧美是玻璃

 

“China”,即瓷器是中国的形象代言人,其实,历史上,丝绸贸易远早于瓷器。因为,瓷器既沉重,又易碎,并不适合长途贩运,只有丝绸这种质轻价昂的物品,才是远洋贸易的首选。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在于联合“西方国家”,对威胁汉朝北方的匈奴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张骞打通了经过大漠流沙和冰雪戈壁的“丝绸之路”,使轻薄柔软却价值连城的丝绸,成为罗马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古罗马市场上的丝绸价格,曾上扬至每磅12两黄金的天价。丝绸之大量涌入,一方面,造成罗马帝国黄金大量外流。另一方面,薄如蝉翼的丝绸,也使罗马社会陷入了道德沦丧的境地。为此,罗马元老院的道学家们,不得不制定法律禁止人们穿着丝绸,理由是:“这也能叫做衣服——我所看到的丝绸衣服,如果它不能遮掩人的躯体,也不能令人显得庄重,这也能叫衣服?少女们没有注意到她们放浪的举止,以至于春光乍泄;男人们为此想入非非,以至于无心恋战”。

 

西罗马帝国之消亡,也许是丝绸惹得祸。

 

古罗马人看见丝绸,和上个世纪的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比基尼泳装一样。丝绸,让罗马人大开眼界。他们想象不出来,盛产丝绸的中国该有多么富有——西方人探索东方的兴趣,由此而起。他们设想一个国民能穿得起丝绸的国家,必定遍地是黄金,富得流橄榄油。

 

所以,中国人留给西方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的。这时,罗马人把中国人称为“賽利斯”人,也就是制造丝绸的人。不过,罗马人不相信丝绸是一种手工织品,而是一种植物纤维。“赛利斯人将从树上摘下的丝绸,泡在水里,再将绿色的树叶一一梳落。

 

当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人,将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并成为中国征服西方世界的软黄金时,瓷器还没有上场。原因很简单,第一,瓷器这种笨重易碎的商品,不适合陆路运输;第二,瓷器制作技术,火候未到。

 

瓷器的机会,缘于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宋元时期,尤其是南宋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海路运输的低成本、大运量,将数百年来奄奄一息的陆上“丝绸之路”彻底埋葬了。可是,海上运输遇到了一个陆路运输相反的问题,即:满载丝绸的货船,太轻;要是没有压舱物,货船在大海中很容易被吹翻,沉入海底。

 

怎么办?瓷器登场了。瓷器最初的角色,是丝绸“伴侣”,是作为丝绸的压舱物前往欧洲的。丝绸和瓷器,天作之合。瓷器之间,和“空空如也”的腹腔之内,塞满了轻薄细软的丝绸。丝绸防止了瓷器的碰撞和破碎,瓷器避免了货船在水面上“打漂”,使货船可以更加安全和平稳地航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瓷器一上岸,就大放异彩。本来是“伴娘”的角色,却抢了“新娘子”的风头。中国瓷器,器形硕大(为了压舱,都是挑体积大、有分量的瓷器),造型美观,色彩艳丽,质地细腻,与欧洲人追求视觉冲击的美学观,不谋而合;与刚刚富裕起来的欧洲人的炫耀心态,正好合拍。一时间,中国瓷器风靡欧洲,欧洲上流社会均以陈设中国瓷器为荣。瓷器在欧洲获得了无上的崇高地位,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代言人。“China”,从此叫响了。

 

有一个历史事实,需要注意。丝绸在欧洲流行的时候,意大利和罗马是世界的中心。意大利是一个狭长的半岛,自西北向东南斜插入地中海。北部高耸的阿尔贝斯山,阻挡了来自欧洲北部的严寒。三面环海,典型的地中海气象。温暖的气候,灿烂的阳光,鲜花盛开,四季宜人。罗马城雄伟庄严,宏伟的大理石雕塑,传达着一种恺撒式的英雄气概和男人气息。在这样的氛围里,来自遥远东方的丝绸,其柔软、飘逸、性感和浪漫,既可以成为意大利女人展现其美妙身材的古代“比基尼”,也可以调和大理石僵硬而沉重的男性倾向——意大利人对丝绸的狂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

 

瓷器进入欧洲的时候,意大利衰落了,英国人取而代之——英国的自然地理与意大利不同。英国三岛孤悬北海,地势低平,温和湿润,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伦敦更是被称作“雾都”,长年雾气腾腾,好像“冷桑那”一样。见到阳光,比翻身解放都高兴。瓷器耀眼的色彩、细腻的光泽,对英国人而言,犹如漫漫迷雾中透进来的一缕光芒,霎那间,屋宇生辉,流光溢彩——英国人迷恋瓷器,奥妙在此。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英国人爱好瓷器,欧洲人也跟着起哄;就像意大利人喜欢丝绸,全欧洲人也都叫好一样。英国,是欧洲乃至世界的榜样,英国人的爱好,也就是全欧洲和全世界的爱好。跟风、随大流,不光是中国人的专利,世界各国,莫不如此。

 

瓷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所以说,瓷器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因为,瓷器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瓷器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  不透明;瓷器是看不透的,这一点,与含蓄、内敛、神秘的中国文化是一致的。如果用器物来表征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中国人就是“瓷器”,西方人,则是“玻璃”。玻璃是透明的,由外及里,一目了然。瓷器和玻璃之发明制造和使用,都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可是,它们能盛行于一个国家的所有历史时期,就不能不说,它暗合了这个民族的内在气质。琢磨不透,正是瓷器的特点,也是我们的民族性格所在。

 

还是要多费一句口舌——玻璃透明,只是相对于瓷器而言。也就是说,欧洲人不是完全透明,中国人也不是完全不透明,仅仅是欧洲人的透明度,高于中国而已,类似西方之比基尼,并没有全裸;中国之长衫,也没有密不透风,一样。

 

第二,   “两面派”,内外不一;瓷器的外观,光彩照人,如花似玉;里面,就无所谓了。反正,没人看见,弄成啥样算啥样。不光是里面,即便是底足,也是敷衍潦草的。能慎重其事地题款,就了不得了。玻璃器,就不是这样。它是内外一致、上下一致的,或者说,玻璃器皿本来就没有内外上下之别。因为透明,所以一致;因为不透明,所以,才有“两面派”。

 

第三,   制造过程,难以控制,也难以重复。一件好的瓷器,需要天时地利以及人工之绝妙配合,稍有疏忽,就将前功尽弃。即使成功了,也难以重复。这就使得瓷器佳品,奇货可居,价格居高不下。中国瓷器,在世界古董市场上,屡创新高,就是这个原因。有些“爱国者”,狗屁不懂。以为价格高,就是前人的技术高超,进而,由衷地感慨,中国的瓷器技术是如何了不起。恰恰相反,价格越高,说明中国古代烧造瓷器的技术,还没有过关。没有能力制作出品质可控的瓷器精品,才使得某些瓷器成为稀世珍品,天价难求。

 

玻璃器的制造过程,也是透明的、可控的,这就使得,玻璃器皿的成品率大大提高;即便出了次品,也可以马上回炉,再制造,不会浪费原料,也就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可是,瓷器要是烧坏了,就彻底完了,无法补救,因此,当成品率很低的时候,价格也就扶摇直上了。

 

 

 

 

2017115日星期日;

北京,望京家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7: 薛鸿毅:印尼地方选举,西方比当地人还
2017: 后沙月光:香港现在最需要的是这件法宝
2016: “倒梁”人士的五大误区 zt
2016: 阶级斗争!偶上当了!zt
2015: 高铁——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5: 春晚——一个低智民族的盛宴 z
2014: 惊人一幕:乌克兰防暴警察齐刷刷跪下道歉
2014: 薄熙来一判,小红不见了,方便面要倒,
2013: 虽然十分不赞成隔壁黑板的霸道,但也不
2013: 军坛所有被封ID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