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中國正在內蒙古建立的第二座天波超視距雷達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98期】近日,據俄羅斯軍事科技網站發表文章稱,有衛星圖片顯示,中國在內蒙古建立了第二座天波超視距雷達。從其探測方向和距離來看,有可能將覆蓋整個東亞地區,包括日本和韓國。作為中國反導預警監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天波超視距雷達越來越受到重視。而且可以預期,今後還將有更多更先進的超視距雷達出現在中國境內。
因此,有軍迷表示,看到中國天波雷達正在加速建設,其巨大戰略意義足以讓國人感到徹底振奮了。超視距雷達是當今世界各型雷達家族中名副其實的“巨無霸”,它主要工作原理就是藉助電磁波在傳播中的折射和繞射現象探測地平線以下的目標。目前,世界各國研發和使用的超視距雷達一般分為3種,即天波超視距雷達、地波超視距雷達和微波超視距雷達。

ADVERTISEMENT
圖為天波雷達工作示意圖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98期】其中,天波超視距雷達就是利用空間電離層對短波的反射和折射來工作的。地波超視距雷達是利用短波中更低的頻段沿地面有較好的繞射作用,以便使電波沿曲線傳播來工作的。微波超視距雷達是利用大氣對微波傳播時構成的超折射現象而進行工作的。目前,應用比較多的就是天波超視距雷達。
天波超視距雷達從佈局上又分為前向散射和後向散射兩類,前者的發射站和接收站相距數千千米,利用目標對電離層的擾動來實現探測,必須多站配置才能求得目標距離,現在已經很少有國家採用這一類型的超視距雷達。天波後向散射雷達的發射站及接收站均位於鄰近地點,利用目標後向散射原理探測目標,可提供目標方位、距離和徑向速度,最大探測距離可達3500千米。

圖為中國天波雷達探測距離和範圍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298期】中國研發天波超視距雷達並不算晚,而且起點很高。早在1982年,由包養浩、焦培南主持研製的中國第一部脈衝體制天波超視距試驗雷達,即112-1雷達便成功實現了在900-1500千米距離上探測飛機目標的能力。由此,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通過獨立自主研發從而掌握天波超視距雷達技術的國家。此後,1998年,中國還研製成功了第一部調頻連續波體制天波超視距雷達,成功探測到2000千米距離上的飛機目標並實現了多批次目標航跡跟蹤能力。
ADVERTISEMENT
目前,中國已經建成兩座大型天波超視距雷達,第一部設在東南沿海地區,主要覆蓋西南太平洋,包括關島和澳大利亞。第二座設在內蒙古,除了與第一座雷達有部分重疊探測區外,主要針對東亞地區,包括朝鮮、日本、韓國等。與其他類型的雷達相比,天波超視距雷達天然就具備抗低空突防、抗隱身、抗反輻射導彈和抗電子幹擾這四大優勢。因此,在中國對空預警監視體系中,這兩座大型天波超視距雷達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