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酱缸里的臭咸菜:毛泽东和鲁迅 z |
送交者: 2015年09月28日12:53:07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溪谷闲人 中国特色是个大酱缸,有酱缸理论、酱缸文学、酱缸文艺、酱缸历史、酱缸……甚至酱缸人。 毛泽东和鲁迅就是大酱缸里的两块儿臭的酱咸菜,有人硬要吃,也就是凑合着吃,别嫌臭。 毛泽东、鲁迅是分不开的,至于为什么,地球人都知道。他们是一对儿捆绑销售的“处理品”,玩玩儿还行,不能认真。 开始,有位“芹泥”博主,介绍了一下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苏雪林”。那在当时,批判、批评鲁应该算是比较尖利的。苏雪林有段“散文”,写得很好,摘录如下: “他上工去后,我就把自己关闭在一个又深又窄的天井底,沉沉寂寂,度过我水样的年华。偶然出门在马路上散散步,眼睛里所见的无非工厂烟囱袅袅上升的黑烟,耳朵里所听的无非是隆隆轧轧的电车和摩托卡。我渴想着我从前所爱的花、鸟、云、阳光、绿野……但这些事物不但闪躲着,不和我的实际相接触,连我的梦境里都不来现一现,于是我的心灵,便渐渐陷于枯寂和烦闷之中了。 ……… “你又痴痴儿地在想什么呢?我们的屋子还没有收拾妥帖,进去吧。”石心用手在我肩上一拍,啊,一切的幻象都消失了,我们依然置身于这红尘世界里! 但是,世上哪有什么真的幸福,我们又何妨就把这个庭院当做我们的地上乐园呢? 一切我们过去心灵上的创痕,一切时代的烦闷,一切将来世途上不可避免的苦恼,都请不要闯进这个乐园来,让我们暂时做个和和平平的好梦。这不是什 过奢的愿望,我想命运之神是可以垂允的吧?” 虽然年代久远,现在读来也亲切、真实、感人。文中的“他”大概指“苏雪林”的丈夫。 做为三十年代的同期“文人”也好,“文学家”也好,或者用现在话说是带有浓厚“政治取向”的文学爱好者也好,互相批评、指责、甚至谩骂都很正常。所以,要看待鲁迅,还原鲁迅,只能以同时代人的眼光,或努力以同时代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 所谓“鲁迅”的名声和声望,离开了毛老土匪,不怎么值钱。那90%以上都是共党刻意宣传、教化的结果。 要说鲁迅一文不值,是一堆臭狗屎,大概也有点儿儿过份,但如果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去看待鲁迅的作品,让人讨厌、不爱看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当然,鲁迅笔下“创造”、“凝练”的人物“典型”,还是不错的,甭管作者本意是批判还是嘲讽。要说鲁迅对中国历史、中国所谓的“现代文明”、“现代文化”有什么贡献…………那不又回到大酱缸里去啦? 比如阿Q,这个人物就不错,现在不仅中国人更像阿Q,国家就是个阿Q国家。太有代表性啦!不由得让人想喊一句:“阿Q精神万岁!”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一周回复热帖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4: | 当下中国是混合主义国家 | |
2014: | 阶级的历史大搏斗:围剿中国 | |
2013: | 中国为什么不能实现左右和解? z | |
2013: | 只有胡耀邦能救薄熙来 z | |
2012: | 谁是薄熙来?唱红歌、受贿、玩女人一个 | |
2012: | 薄粉呐喊的结果?看中纪委的用词,这是 | |
2011: | 南京彭宇案主审法官被调离法院去了街道 | |
2011: | Meet China's Most-Hated Reality | |
2010: | 根本不存在把日本推向美国的问题 | |
2010: | 沪杭高铁试运行时速达416.6公里 刷新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