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此役必胜,红军可算是下了血本,全军总动员,划分出主作战军、支作战军和机动部队3个集团。
主作战军由红三军团、红四军2支绝对主力组成,总指挥彭大将军,担负攻取赣州的重任。
支作战军由江西军区的6个独立师组成,军区司令兼政委陈诗人出任总指挥。所谓独立师,就是从游击队、赤卫队升级而来的地方红军,大多以梭镖、砍刀等冷兵器为主要装备。攻坚是不行滴,只能起个警戒、扰敌、报信、救护的作用。
另外,红三军、红十二军(位于闽西)、红十六军(远在湘鄂赣)、红五军团(由宁都暴动的二十六路军部队改编而成、正在后方整训中)组成机动部队,归属中革军委直接掌控。
从账面上看,红军参战兵力多达6——7万,用于直接攻城的主作战军共有2万余众。相比之下,防守赣州的国军34旅,下辖67、68团和1个独立团,仅仅3000余人而已。
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对比数字,看来赣州城注定是难逃此劫了。
当然,国军也有地方武装。赣南诸县的地主靖卫团1万余人尽多逃难于此,这些都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受害者,极端仇共,打起仗来也肯玩命。但其军事素养,又岂能和正规军相提并论?
唯一的依仗也就是地利了。
贡水、章水两条大河分从东面、西南奔流而来,在此汇合形成赣江、滔滔北去。赣州正座落于三江交汇点上,除了南面是陆地,其余三面均被江水围绕,成为天然屏障。
而且其城墙高达2丈、坚固难催。那种在这边挖出一坑来,那边房子、墙壁什么的自动哗啦啦垮塌的奇事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所以又有铁赣州之称。
对此,彭大将军倒根本没放在心上:长沙打下了、吉安打下了,那个所谓的铁上杭不也让朱老总轻易给占了?轮到赣州,又怎能叫它例外?
可能出现的援军才是必须要提防的。北面吉安、万安一带驻有国军5个师,由老蒋铁杆嫡系陈诚统帅。这时候老蒋正赋闲在家呢,想必陈诚也没心思趟这浑水。所以对这一路,彭大将军并不担心,只从支作战军中派出2个独立师布防于泰和,完全就是做做样子、敷衍了事嘛。
而赣南地区,向来都是粤系势力范围。此间的钨砂矿藏更是粤方的聚宝盆,绝不容他人染指。红军这次的大动作,纯属砸人饭碗,驻扎在南雄、大余地区的粤军定然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出兵北上。
于是,彭大将军特地从主作战军中把红四军给抽了出来,派往赣州以南的南康、新城、扬眉镇等地,给小林哥的命令是:坚决阻击来援粤军,保障攻城作战的顺利进行。
一切安排就绪,红三军团所辖1、2、3师以及七军共计1.4万人齐刷刷进逼赣州。34旅长马琨被如此浩大阵容吓坏了,哪敢出马迎战?一溜烟跑进城内,闭门不出,高挂免战牌,拼了命地发电,到处求爷爷告奶奶讨援兵。
就在赣州上空乌云重重,大战一触即发的当口,千里之外炮声骤响,骄狂至极的日本人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悍然进攻上海。
驻防于此的正是不久前在高兴圩血战红军的十九路军。这里是上海,并非他们的家乡,但就因为是中国的地方,军人守土有责,蒋光鼐、蔡廷锴率领着数万名广东子弟兵毫不畏惧、奋起反击,丢他妈,顶硬上,誓与强寇敌拼杀到底。
比起他们来,那位民族英雄真该把脑袋塞进裤裆离去才是。
总看到那些影视剧里出现某某国军将领语重心长地表白:打了这么多年内战,不该啊。然后就做出满脸悔恨交加状。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国军固然打的是内战,共军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在淞沪前线打成一片火海时,红军也开始向赣州大举进攻。
2月3日,彭大将军顺利占领南门外制高点——天竺山,在此开设指挥部。三军团众将士们开始作着攻城前最后的准备工作。
毛伟人关于不占大城市,要在广阔农村抢地盘的策略无疑是正确的,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次以红军之强势来袭,如果部署得当、指挥适宜,完全可将陷入孤立的赣州一举拿下。至于日后守得住守不住,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惜,彭大将军从一开始就犯错了,随着战事的发展,这种错误始终没能改正,知道最后以惨败收场。
我不敢说彭大将军怀着私心,认定赣州必破,才不要小林哥来抢功呢。我只能说彭大将军对粤军来援的决心和规模估计过高,非但把红四军从主作战军中抽离出来,和随后调上来的红三军一起用于阻援。
如此一来,攻城力量大伟削弱,整整一个月的血战,全是三军团的3个师、1个军在哪里唱独角戏,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也累的精疲力尽。而不远处的红三、红四军都等同闲置,完全成了看客。
攻坚作战,向来讲究以一支偏师作为佯攻,示形于敌,使其产生误判,并牵制、分散其守备力量。而集中主要兵力、火力于一点,以迅猛动作打开突破口,不惜一切代价向内猛突,并且有足够的预备队将这一股势头保持到最终获胜。
然而彭大将军却来了个平均分配。除了了赣州北门紧挨贡水,难以用兵外,其余东南西三面分别交给了红七军、红2师、红1师,搞得跟工程承包似的,完全没有主次之分,又怎能形成一个有力的铁拳?
2月13日,红七军率先进攻东门,酝酿了许久的攻城战终于打响。
随后,七军、1师、2师于17日、23日两次分别从三面同时发起猛攻,赣州之战进入了最为激烈的阶段。
红军可怜啊,炮火支援是指望不上的。(先前缴获的迫击炮应该还在,炮弹应该早打光了,自己又造不出来,只能当摆设)。那如何攻城呢,一方面架设云梯、蚁附攀爬。另一方面就是挖坑道,把装满黑火药的棺材直送到城墙下引爆。
彭大将军靠着这两样法宝,指挥红军上下其手,就想把赣州给收入囊中,他未免想的太容易了。
守卫赣州的是滇军34旅,属于12师金汉鼎的部队,很荣幸地也列入不受老蒋待见的杂牌军行列。它的两支兄弟部队35、36旅早叫老蒋给拆解出来,打发到苏北去了。自己个就孤零零独自待在了赣州。
在遭遇到如此强悍攻击的时候,这支陷入重围的部队竟然变成了异类,完全不按杂牌军的套路出演,非但没有弃城逃命,反而在旅长马琨的率领下,表现得英勇非凡,硬是一次次地挫败红军的攻势,在孤立无援、岌岌可危的局面下力保城池不失。
红军已经血流成河,赣州城看上起还是那样地坚不可摧。
网上总看到一句顺口溜,叫做什么“滇军黔军两只羊”什么“广西桂军恶如狼”,据称原创就是彭大将军。是真是假,我总打个大大的问号?至少,经历了赣州之战的彭大将军起码是很不好意思地说出前一句的。
在23日第三次总攻失利后,面对伤亡惨重、久攻不下的困境,老右倾黄克诚又一次找到彭大将军,要求撤围,并且大骂:“你是半立三路线。”
估计彭大将军的火爆脾气早在艰难苦战中被磨得差不多了,居然来了个不理睬应付过去。
面对残酷的事实,彭大将军也终于清醒过来,这仗打不下去了。当晚,硬着头皮给中革军委发电:“攻取赣州希望甚少。”
接到电文,周圣人他们集体傻眼。费了这么大的劲,搞了这么大的阵仗,到头来却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完全成了一出闹剧。且不说辜负了毛子师傅的教诲,中央领导的期望,光自家的威信和脸面都保不住了,日后还好意思在地头上跟人打招呼吗?那个老毛指不定偷着乐成什么样呢?
且慢,再看看,“希望甚少”。有门哪,这么说至少还是有点希望的。革命者就应该迎难而上嘛,变不可能为可能。
于是下令,继续进攻,不得后退。五军团所辖十三、十四、十五军也奉命出动,于27日全部赶到赣州增援。
红军出援,国军也没闲着,分成南北两路也开了过来。
南路粤军出动了2个师6个团,由南雄北上。兵力虽说不少,却是一副打探虚实、见机行事的架势,结果才到新城就被小林哥毫不客气地敲掉了1个团。吃了这个闷亏后,粤军大队立即缩了回去,任凭马琨自生自灭去了。
南线危机解除,北线却是险象环生。
驻守吉安的十八军军长陈诚完全是动真格的,命令其所属最精锐的11、14师共2万余人于21日迅速南下解围。红军独立师实在有心无力,拦不住啊。3月1日,援军已经抵达赣州西北。
红十四军和红十五军分别被调到赣江西岸的储潭地区和章水南岸的,以防国军渡河迂回,包抄后路。而红十三军则位于三军团后方,为全军总预备队。
国军直接就在章水上架设浮桥,连通北门。3月2日,11师33旅在旅长黄维带领下进入城中,接替了南、西、北三面防务。随后,11师长罗卓英又亲率1个团入城。到这个时候,千疮百孔、危在旦夕的赣州城终于转危为安,再也难以撼动了。
红1师几次三番想摧毁浮桥、截断敌援,甚至不惜出动了火船阵。但在国军凶猛火力的拦阻下,终归失利。
也就在1日这天,朱老总也带着中革军委上前线督战来了,根本不顾形势逆转,自身已经成了过江泥菩萨,仍旧不依不饶地要求坚决夺取赣州。
3月4日,彭大将军再次下令进攻。还是那三支打得半残的部队,还是三面攻击,大概习惯成自然,老套路反正要熟门熟路,也懒得动脑经修改了。
红军确实是英勇的,黑火药也还是有威力的。红七军楞是把东门及两侧城墙给炸塌了60多米,守城的200多国军全给炸飞,七军突击队猛冲入城中。
哪知道马琨这家伙真是顽强,索性拆了一条铁匠街,在东门内用沙包垒起一道新防线。七军后继乏力,攻入城的部队伤亡殆尽,又给打了回去。
这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攻势又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国军可不单单就想着守城了,平时满世界划拉都找不到赤匪,如今全都聚集在面前呢,成了强弩之末,正是一鼓聚歼的大好时机。
3月7日的深夜,赣州城被笼罩在浓浓的夜幕中,枪炮声全都平息下来,天地间呈现出难得的安宁景象。
三军团各部依然坚守在各自阵地上。连日来血战不止,将士们都累惨了,不知不觉间,全军都似进入了梦乡。
他们不知道,危险正在步步进逼。
凌晨2时,赣州城头突然间灯光大作,国军终于大举出击。
赣州各城门早都给炸毁了,但人家国军也有工兵,照样挖好坑道,部队从内一拥而出,杀向睡梦中的红军。与此同时,章水对岸的国军主力也开始渡河,抄袭三军团侧后。内外夹击的合围之势已经形成。
马琨也上阵了,率领他的68团由东门坑道出击,扑奔天竺山,直接就冲着彭大将军去了。这家伙抗了一个月的揍,到现在还活蹦乱跳的,真乃猛人哪。
红军久顿城下,气竭而衰,手忙脚乱地仓促应战,哪里还抵挡得住?红1、2师全被包围,勉强支撑到天明,全军大乱,再也掌控不住了。
担任攻城预备队的红3师上前解围,结果自己都被死死缠住。千钧一发之际,红十三军似从天而降般赶上来。这支由西北大汉组成的生力军勇猛无比,清一色光膀子抡大刀,一通猛砍猛杀,总算把被困部队给救了出来,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赣州战役到此划上了句号。红三军团溃不成军,一直退到赣州以北50里外的江口镇才算稳住了阵脚。盘点之下,共计伤亡3000多人(强烈质疑这个数字被大为缩水),团级干部损失了10多名,红1师师长侯中英被俘,后遭残酷杀害。
彭大将军牛皮吹爆,其一贯骁勇善战的光辉形象在周圣人等的眼里自然免不了就被打了折扣。
3月12日,中革军委再度整编全军,重新设立红一军团指挥部,25岁的小林哥当仁不让,执掌大旗,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
总有这么一说,当年小林哥,伍中豪、黄公略合称红军三骁将,这多少有点希望之星的意思吧。沙场无情,伍、黄先后战殁,唯有小林哥在枪林弹雨中闯了过来,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如今终于和有着红军之狮美称的彭大将军并驾齐驱。
25岁,多么美好的年华,红军之鹰雄姿英发、气概昂扬,一剑在手,问天下英雄为何?
顺便说一句,提拔小林哥的是周圣人和朱老总,跟毛伟人没啥关系。他老人家连个军职都没有,在这问题上根本就没发言权。
这也就是说,虽然小林哥跟“右倾保守、消极避战”的毛伟人关系密切,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上级对他杰出的军事才华的欣赏和看重。是金子必定闪光,是人才注定不会被埋没。
而原红四军政委罗荣桓就没这么幸运了,作为毛伟人的亲信,没有随着小林哥一同顺理成章地担当军团政委,而仅仅当了个政治部主任。
才到苏区2个多月、寸功未立的聂总脱颖而出,走马出任红一军团政委之职。
此后,在小林哥的指挥下,红一军团南征北战,屡立奇功,战绩超越红三军团,成为中央苏区的绝对主力,头一块金子招牌。
聂总算是跟对了人,所有该沾的光是一点都没落下。也正凭籍于此,这位打仗纯外行的政委也幸运地挤进了开国元帅的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