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x-file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大学突遭暴徒打砸,香港科学家冒险保障火星相机交付
送交者:  2021年07月11日17:09:55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2021-07-11 15:02:21字号:A- A A+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最后更新: 2021-07-11 15:59:51
导读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多年来率领团队参与“嫦娥”、“天问”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迄今为止,已参与了探月工程嫦娥三、四、五号项目,以及中国首次火星任务“天问一号”。在“嫦娥五号”任务中,他们设计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成功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


2019年“修例风波”中,香港社会经历巨大动荡。香港理工大学一度被暴徒占据,校内不少实验室被打砸破坏。容启亮回忆,当时正是他们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研发的“火星相机”即将交付的冲刺阶段。


“但庆幸的是,我们实验室没有门牌,很少有人知道具体位置。我们混进校园,像蚂蚁搬家一样搬走设备仪器,在家中开设实验室继续专心研发。”

容启亮:我是香港科学家,愿与祖国一起逐梦深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日前顺利升空。作为一名香港航天科研工作者,我的内心兴奋不已。更让我激动的是,负责 “天问”“嫦娥”等国家重大航天项目的科学家团队随后也来港交流,分享星辰大海的科学梦想和奋斗历程,首场讲座就设立在我所供职的香港理工大学。

容启亮教授

88岁满头银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紧紧握住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容启亮的手

回想当天的场景,我完全被热情和感动包围。我感受到内地科学家对我们香港科学家的重视和关切。开讲前大合影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把我拉到他身边,然后紧紧握住我的手,直到合影结束。这种感觉非常温暖,也反映出我们之间亲密愉快的合作。

戚发轫院士在香港理工大学做讲座

随后戚发轫院士做了题为《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的讲座。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我们国家从无到有的航天奋斗史。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且全程没有用讲稿,完全说出他内心的肺腑之言。整个大会场座无虚席,我注意到不少嘉宾注意力集中,都听得入神。

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制的近摄相机

嫦娥揽月,天问奔火,筑梦天宫……近年来中国航天捷报频传,其中不乏香港元素。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们的团队就已参与到俄罗斯等国的深空探测项目,研制的航天仪器达到国际水平。后来在机缘下,我多次随校长赴北京参与提案,逐渐参与到国家航天工程中。

容启亮教授团队研制的采样器甲

2013年,我们受邀研制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随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软着陆。这是国家探月工程首次采用香港研制的航天仪器,它能协助拍摄月球图像和帮助控制中心指挥月球车的活动。嫦娥五号工程中,我们设计的“表取采样执行装置”又成功在月球表面采集月壤。

容启亮教授与科研团队合影

如今,我们的团队已参与了探月工程嫦娥三、四、五号项目,以及中国首次火星任务“天问一号”。科研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完成交付,各个环节绝不能出纰漏,否则将一切“归零”。团队曾凌晨抵达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兰州、长春,来不及休息就立即到实验室跟进度。最忙的时候,同事们通宵轮班工作,用一个个实验数据证明研制的航天仪器是没有问题的。

“修例风波”中警方在香港理工大学检获的汽油弹 武亦彬 摄

最为惊心动魄的是,2019年“修例风波”中,香港理工大学被示威者占据,校内不少实验室遭到打砸破坏。当时,正是我们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研发的“火星相机”即将交付的冲刺阶段。但庆幸的是,我们的实验室没有门牌,很少有人知道具体位置。我们混进校园,像蚂蚁搬家一样搬走设备仪器,在家中开设实验室继续专心做研发。

月壤来港展览,市民争相拍照。士心 摄

由于疫情原因,我未能去北京测控中心亲眼见证嫦娥五号采样月壤。但部分月壤已随科学家团队赴港,并于6月26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与公众见面。看到期待已久的月壤,我兴奋的心情难以用笔墨形容。接下来,由多位专业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将向国家申请对月壤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香港展出的月球样品。士心 摄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我们大学新成立的“深空探测研究中心”聚集了地质学、遥感、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物理学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未来,我们会专注于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小恒星探测、火星采样等深空探测项目。另一方面,也将开展对于月球更深入、更有影响力的研究。

在本次“时代精神耀香江”主题展中,港理工深空探测研究中心展区也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士心 摄

直到我写下这封来信时,香港掀起的“航天热”热度依旧不减。尤其是很多中小学生,看到我们国家的成就后,对航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对香港的孩子们说,航天事业是非常开阔的,里面包含了不同的专业。例如重力研究、地质研究等等,只要用心学习,在一个领域内做得好,都可以参与其中。

工作中的容启亮教授

回望过去,中国航天一路走来十分不易。我们是在西方封锁和“一穷二白”之下,走向航天强国的。这其中离不开科学家代代传承的航天精神。而我所理解的航天精神就是“稳步向前,不断奋斗”。具体到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是这样,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强不息奋斗,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这是我一直保持的想法,希望你们也认同。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容启亮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0: 中国伊朗签订25年秘密军事经济协定,
2020: 144名印度老兵实名写信要求追究中印边境
2019: 大江大河的“日下”?日本电子制造业四
2019: 学生时代哪篇文言文最难背?《离骚》《
2018: 特朗普政府又打出了两千亿美元商品的关
2018: 印度怎么就成了穷人治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