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送交者: x-file 2016月05月22日23:32:19 于 [世界游戏论坛] 发送悄悄话 |
回 答: 10 卢沟桥事件爆发 由 x-file 于 2016-05-22 22:20:16 |
1.7.4 实力悬殊 早在东北沦陷之后,中国南京政府就已经开始进行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第二年的1932年11月29日就成立了国防计划委员会,对国家当时的战争实力及潜力进行调查并提出建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东南沿海地区最易遭到日军的攻击,而绝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和工业、资源恰恰在这一区域。委员会提出,中国广大的内地资源都要进行开采和利用,如湖南的钢和铁,四川的铁和铜,南部和西南的煤炭等等。 为了应对肯定无法避免的战争,国民政府也开始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准备。按照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国民政府颁布国军典范令,将全国军队武器标准化,新建扩建军工厂力争弹药自给自足。为了便于军力的机动和物资运输,在全国开始大建公路、铁路。在“黄金十年”内中国的公路铁路总里程翻了差不多一番,期间“粤汉”、“浙赣”两条铁路顺利通车,铁路达到了13000公里。耗费巨资在沿海及沿江诸要点构筑了大量的国防工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工事基本上没有派上多大的用场。 国民政府对西北大后方的建设才真正称得上是未雨绸缪。蒋介石早就预料到,一旦战事全面展开,第一阶段中国军队和政府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边打边往内地跑,那么往哪里跑的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早在1934年,南京政府就组织对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了详细考察。到了1935年年底,蒋介石已经明确了建设和控制中国西南的目标。他指出,“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只要这里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强敌,恢复失地,复兴国家。从此不但三年亡不了中国,就是三十年也亡不了中国。”国民政府对战争后方基地的提前着手建设,解决了持续抗战一个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可惜在这一切都远远没有准备就绪的时候,战争已经爆发。 中国人说,必须万众一心用我们的血肉之躯和不屈斗志战胜强大的侵略者。 1.8.4 血肉磨坊——淞沪会战 8月14日,张治中所部第9集团军对上海市区之敌发动全面进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炸伤日海军旗舰“出云”号重巡洋舰。下午16:00,中国军队在炮火掩护下猛攻虹口及公大纱厂。由于兵力不足,日军在第9集团军的强攻下节节败退,被迫于16日退守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坚固据点。人数上居于劣势的日军依靠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致使中国军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仍然无法实现重大突破。 针对上海出现的危机局面,8月15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下达了经天皇批准的“临参命第73号”,即派遣军队“占领上海及其北方地区要线”。根据命令派往上海的两个师团及现有在上海的武装力量统一组建为上海派遣军,并召回已经退役的“中国通”、攻坚战专家松井石根大将担任司令官。 这个松井石根就是战后以“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责任者被判处绞刑的七名甲级战犯之一。身材矮小的松井石根作为“皇道派”的骨干在“二二六”事变之后被打入预备役。接到出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任命,已经59岁松井知道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报效天皇”的机会。踌躇满志的松井当即作汉诗一首以为明志:“汗了戎衣四十年,兴国如梦大江流。君恩未酬人将老,执戟又来四百州”。殊不知这个机会最后要了他的老命。 松井觉得两个师团的兵力太少。他向陆军大臣杉山元和海军大臣米内光政请求再拨给上海派遣军3个师团,因为“他早就对上海和南京附近的地形作过调查,已经想好了在一旦占领上海后就进攻南京。”从东京出发时,松井又在车站对前来送行的首相近卫文麿和杉山元等人宣称:“此番无论如何也要打到南京去!” 松井石根也曾经同情和支持过中国革命,和中国同盟会元老陈其美是老朋友,当年21岁的青年蒋介石就是由大哥陈其美介绍才与松井认识。在日本留学时蒋介石就住在松井石根家里,当时名字叫蒋志清。后来蒋介石到日本高田联队实习也是松井做的担保。就在一年前的1936年2月,松井还曾以私人身份对中国华南、华中地区进行了考察,期间不但见了蒋介石,还会见了党国大腕胡汉民、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张群等人,可见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之大。 一年之后,在那片他曾经呆过十三年的土地上,松井石根将率领大日本帝国皇军与蒋介石展开殊死搏杀。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