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容不下ABC? "汉语纯洁性"是道伪命题(组图) |
送交者: 2010年12月27日13:05:2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汉语容不下ABC? "汉语纯洁性"是道伪命题(组图) 网易探索
世界上的各类语言从来都是不纯洁的,一旦纯洁就会失去生命力,就成了一个表达过去的工具,而无法表达现在。拿汉语来说,谁也无法想象用几千年前先辈留下的古文如何描述今天的生活。 今天汉语中的许多常见词汇,像涅槃、一丝不挂等,来自梵语、回鹘语及突厥语等 佛教用语、英语的带入让汉语迎来融合高峰 数 据显示,汉字在甲骨文中的数量约为3500个,到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迅速增长离不开外来词的持续借入。在汉语发展史上,借入外来词存在三 次相对集中的高峰期。延续逾千年的汉唐时期,西域通商和佛教传入为汉语发展带来了第一次吸收借入外来词的高峰。西域通商为汉语借入了大量的新奇词汇,如狮 子、石榴、苜蓿、骆驼、苹果、菠菜等。而佛教传入则给汉语带来源自古印度梵语(雅语)和巴利语(俗语)及古中亚语言的佛教用语。 明末清初至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科学、知识随现代工业商品涌入中国,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词语被吸收借入汉语体系。清末到五四前后短短一百多年,汉语吸收借入外来 词的速度、数量以及范围远远的超过第一次高峰。改革开放后,伴随外来商品、事物、科学、技术、文化、观念的涌入,来自各种语言的外来词大量出现,与前几次 高峰相比,这次外来词被引进汉语体系的步伐大大加快,并在借入方式上有了突破性发展,出现了直接使用原文的现象,即将外语(多数是英语)原词直接带入汉 语,直接参与流通,例如:CPU、DJ、DNA、VCD等等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式表达,今天已经英语标准用法之一 反之,汉语也贡献5%到20%的英文词汇 目 前汉语与外来语发生关系在引进方面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音译,如幽默(humor);二是意译,如显微镜(microscope);三是直接拿来,如 GDP、WTO;四是混合式,音译一部分、意译一部分,组成整体,如X光,B超。至于对英语的输出,汉语作为外来词汇基本是直接音译,孔夫子 (Confucious)、功夫(kung fu)、麻将(mahjong)、豆腐(tofu)等自不必说。欧洲人做过精细统计,自1994年以来加入国际英语行列的词汇中,中式英语贡献5%到 20%,超过任何其他来源。 在汉语与外来语的交互中,较多引发争议的当属越来越多的音译词以及英文缩略词的产生。起初大多数词语都是意译, 若找不到准确传达意思的对应词,只能先用音译再慢慢尝试意译,很少有人知道小提琴是先译成"梵雅铃",电话先译成"德律风",激光先译成"镭射"。再到后 期,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是呈指数级上升,意译效率远远落后于民众使用需求,大量科技术语难以用意思翻译,"拿来主义"(音译或直接用缩写)就成为外来语使用 大趋势。 汉语发展史清楚说明,越不纯洁的语言越具有强大生命力。然而,语言在文化交流的同时毕竟承担着对内凝聚社会、提升发展水平,对外展示尊严及影响力的任务,如何对待母语和外语,开放与保守之间如何平衡,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的权衡选择。 语言溯源,则无纯洁一说,英语其中司空见惯的定冠词"The",来自北欧古斯堪迪纳维亚语 英、日等主要语种的"杂交"程度普遍较高 翻 开当今"霸权"语言英语的历史,其发展就是不断吸纳外族语的历史。在日尔曼人入侵不列颠之前,古英语就已经从拉丁语吸收了许多词语;公元10 世纪末以后,法语开始影响英语,到13、14世纪,法语词就像潮水般涌入英语;后来随着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以拉丁文为基础创造的科技术语大量进入英语。 因此,英语虽然属于日尔曼语族,但现代英语中日尔曼语族的成分仅占全部词汇量的1/5,来自法语和拉丁语等外来语的词汇却占到3/5。目前的英语 中,80%的词汇为外来词,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和魂洋才"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文化方针,外来语已成为现代日本一大特色。二战 后,面对滚滚而来的英语词汇,用片假名拼读相似的单词发音,无疑相对简便,这阶段日语外来语使用量大幅度增加。日语一般词汇按中型偏大辞典估计,大约在 22至25万条,以此基数统计,1983年《日本语になった外国语辞典》所收外来语占上述语词总数的14.60%至16.59%,且逐年飞速上升。据90 年代初对百货店服饰、化妆品广告用语的调查,除助词外,含有外来语的词语(词例)占40%。 2003年,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外来语 法国官方曾力推法语标准化,但民众却不买账 法国语言观相对保守,国民外语水平落后非洲国家 法 国执行单语政策,政府介入语言发展痕迹极为明显。1992年该国在宪法条文里增列法语为法国"国语";1994年通过《关于法语的使用法》(又称杜邦 法),禁止在公告、广告中,在电台、电视台播送节目中(外语节目除外)使用外语。违反规定者,自然人罚款五千法郎,法人2.5万法郎。2004年,法国文 化部还发出禁令,政府各部、官方文件、出版物或网站都不得使用"E-mail"一词。但事实上,"E-mail"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对于政府捍卫 法语纯洁的举动,民众并不买账。 法国语言政策奉行"干预主义"的矛盾在于,为捍卫其母语影响力,一方面需结合其他法语地区在国际上推广法 语,另一面又想方设法围堵英—美语的进犯。有数据显示,法国法语里英语的借用词占其总词的0.5%,这个比例在加拿大的法语里则为7%。自我设限又寻求对 外开放,绝无可能两全其美,后果只能是法国人国际沟通能力的削弱。据调查,有50%的法国人(年满15岁者)不懂任何外语,该国国民外语能力甚至落后非洲 国家(通常是三语国家:母语、阿拉伯语和一种欧洲语言)。 在如何使用语言上,公众会用脚投票 英文缩略词符合信息社会从新、从简的使用心理 英 文缩略词的形成(俗称字母词),客观上大量外文无法完全按照"信、达、雅"的标准翻译成中文,主观上,卡拉OK、AA制、IC卡、PC等代表新事物、新概 念、新信息的字母词融入生活,追求新潮的心理支配下,对字母词的熟练运用往往成为时髦、洋气的象征。另外信息化社会里,构形简捷、含义丰富的字母词语还能 满足信息载体尽可能经济的从简考虑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吴本人是汉语拼音化的大力推广者,而早在五四时期,瞿秋白、陈独秀、钱玄同等人就大力主张用音节字符代替汉字。 标点、数字逐步融入汉语体系,字母为什么不? 汉 语书写体系的发展也是逐步由单一走向丰富的。在古代,汉语书写全部由汉字来完成,从汉朝开始才有圈和点的句读。在近代,标点符号从外国引进并掺入了原有的 圈、点符号。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由胡适、周作人、钱玄同等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出的12种标点符号正式成为汉语书写体系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与标点符号情形相似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大约在13世纪到14世纪传入中国,但在当时没有得到推广运用。 20世纪初,随着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引进,阿拉伯数字才开始慢慢使用,现在已成为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字母词语的出现无疑是汉字书写体系又一重 大变革。规范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早在1978年就把"阿 Q"、" 三K党"和"X射线"等字母词语收入词典。如今许多词典的附录中都收录有字母词语,汉语书写系统已经从单一的汉字走向了汉字、字母、数字的多元化格局
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09年2月19日发布数据警告说,在过去约90年间,已经有200多种语言消失;而全世界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 绝。世界上诸多语言,就像是不同的生物种类,且语言的演变犹如生物进化,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于汉语而言,人们开始用一些英文单词,首先认定的是这些单 词有表达优势,那些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英文单词像流行的文字游戏,扩充了汉语的表现力和丰富性。以单词"fans"为例,一开始人们用fans表示某类事 物或明星的狂热爱好支持者,后来出现了一个新词"粉丝儿",这既是fans的音译,又是对这些狂热爱好者的形象描述,这些原因使得"粉丝儿"迅速流行。同 样,汉语豆腐融入英语也经历了豆腐—Beancurd—tofu的转变。这都说明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去粗存精、优胜劣汰的过程,自我净化作用不可低估。 现 实生活中,对http、WTO、CD、DVD、KTV、IT、DNA等缩略词去作注释已然没有必要。《现代汉语词典》2006年增补本共收录了182个以 英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绝大部分为英文缩略词,而像RMB(人民币)、HSK(汉语水平考试)、GB(国家标准)等由汉语拼音改造的缩略语则充分体现了汉语 本身的创新能力。目前外来语正以每年1000个词汇的速度进入汉语词汇,汉英夹杂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史上,仅仅是刚刚出现的现象而已。语词收集人黄集伟曾 指出:"从禽流感到猪流感,到墨西哥流感再到最后的H1N1,我们对语词的选择有一个自动矫正选优的过程。对尚未定型的新词进行建议是可以的,而对于已经 形成的语言习惯,硬性规定是逆潮流而动的。" 美 国语言学家H.L. Mencken称:"一个活的语言,就好比是一个血漏不止的病人,最需要的是不停接受外来语的新鲜血液。什么时候这些门关上了,这语言就开始死亡了。"包 容力强,善于对外进行信息交换是语言生命力旺盛的标志,即使DNA、GDP、NBA等等有一天在出版物中被抹去,拥有共同文化心理的民众仍然会"用嘴投 票",只有使用者才有真正的决定权。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