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刊文:“生娃发钱”上升为国家行动,好! zt |
送交者: 2025年03月08日05:18:09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中青报刊文:“生娃发钱”上升为国家行动,好!来源:杨鑫宇/中国青年报 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年轻人愿意生育、敢于生育,是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3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透露: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相关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 关心生育议题的人们不难发现,此前,不少地方已通过不同形式探索生育补贴制度。这些“真金白银”的补贴,降低了生儿育女家庭的经济负担。如今,“生娃发钱”从地方试点升级为国家行动,将进一步扩大育儿补贴政策的覆盖面,让更多家庭增强生育意愿。 对育龄青年而言,生育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也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还包括难以被量化的机会成本。不论是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确保年轻人不因生育遭受不公平待遇,还是大力发展托育服务,帮忙碌的“新晋父母”解放双手,抑或是进一步减轻家长的“鸡娃”负担,都能在年轻人的“决策天平”上,增加让人倾向于孕育新生命的“砝码”。 对此,不乏有代表委员发表务实的建言。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张强建议,企业应对“妈妈岗”给予专项补贴,构建覆盖“生、养、育、住”全周期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焦红则提出,鼓励生育率过低的超大城市给予育儿家庭在积分落户、住房保障等方面更大的支持力度。 当然,具体到各个家庭,生不生孩子、生几个孩子终究是其自主决策。我们可以做的,是携手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更加精准地化解年轻人面临的“痛点”,使每个人都能作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4: | 其实对付欧美放弃电动车仍然发展油车的 | |
2024: | 别被所谓发达国家的高大上给骗了,这才 | |
2023: | 清风:美国的台湾牌 | |
2023: | 从俄乌冲突中的实例看武统台湾的几个问 | |
2022: | ​翟东升 我对俄乌战争若干问 | |
2022: | 这哪是制裁俄罗斯,“是美国在制裁欧盟 | |
2021: | 呵呵,轮子改名搬运工了,还不如叫狗粮 | |
2021: | 军坛搬运工:你贴的都打不开。 这坛子好 | |
2020: | 中共中央关于习近平同志在作为党和国家 | |
2020: | 看大家的发言,仍然把中美关系的冲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