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推出采用突破性2D材料的12英寸晶圆 |
送交者: 2023年08月29日09:28:2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彻底改变半导体行业:中国科学家推出采用突破性2D材料的12英寸晶圆
张同在北京 中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新型半导体材料生产12英寸晶圆。这一里程碑可以让它们补充传统的硅芯片。 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刘开慧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表示,他的团队的工作为业界提供了二维材料实际应用的保证。 他的团队与中国人民大学刘灿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张光宇教授合作,在北京制定了制造策略,并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进行了验证。他们于 7 月 30 日在同行评审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研究结果论文。 尽管硅非常适合半导体加工,但随着器件尺寸不断减小,当前的硅芯片遇到了困难。 “当硅晶体管变得更薄时,它们对电压的控制就会变得更差。即使设备不工作,电流也会存在。这会带来额外的能源成本和热量产生,”刘说。 二维材料由具有一层至多层原子的晶体固体组成。由于其天然的原子级厚度,晶圆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可能在许多高性能电子设备中得到应用。 “由单层 MoS2(一种典型的二维材料)制成的晶体管,厚度约为一纳米,其性能比用相同厚度的硅制成的晶体管好很多倍,”刘说。 这导致焦点转向二维材料。 在每一层中,二维材料可以单独存在,允许它们逐层堆叠,例如石墨烯或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包括二硫化钼、二硫化钨、二硒化钼和二硒化钨。 然而,制造具有高均匀性和器件性能的2D材料晶圆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与传统半导体一样,2D 技术工业化的挑战首先在于晶圆制造。 “现有芯片市场超过 60%依赖于 12 英寸晶圆,这些晶圆是直径约 30 厘米的圆形片。但制作如此大而均匀的扁平圆圈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刘说。 传统上,晶圆通常使用一种称为点到面的方法在熔炉中生长,其中需求源通过上方的喷嘴以粉末形式提供。当晶圆很小时,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随着尺寸的增大,炉内源的扩散变得不均匀,导致晶圆质量下降。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薛国栋说:“我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利用面对面的供给方法来确保均匀生长。” “在制造MoS2晶片时,硫族化物晶体板(ZnS)与溶液分散的熔盐(Na2MoO4)配合用作元素源,”他说。 刘补充道,新方法意味着晶圆尺寸不再受到限制。 “该策略确保了炉内原料的均匀和充足供应,并解决了之前晶圆尺寸的限制。我们也可以做更大的,但12英寸是最常用的尺寸,”刘说。 一旦尺寸问题得到解决,团队就必须制定批量生产策略。所提出的增长系统被模块化,然后打包成一根柱子,就像建造一座摩天大楼一样。由于地板之间的间隙充满了需求源,因此晶圆生长非常均匀。 这种堆叠方法意味着可以同时生长多层2D材料,从而实现无与伦比的效率和低廉的生产成本。 “我们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工程团队根据这种方法设计了设备。现在我们的设备每台机器每年可以生产 10,000 片 2D 晶圆。”刘说。 虽然晶圆已经成功制造,但将它们转变为可用的芯片仍然需要复杂的设计和雕刻,例如光刻和沉积。不过,刘对未来充满信心。 “正如半导体行业的历史所表明的那样,迭代是关键,一些障碍可能会通过工业改进来克服,”他说。 “但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等领先的半导体公司正在大力投资研发。二维半导体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有一个过渡阶段,”他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高度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业界相信这种新材料将在未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采用的时机取决于硅的局限性何时成为一个重大痛点。”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解放军300毫米远火反舰,无人机加持,比 | |
2022: | 中美的巨大差距 世界工厂,不是开玩笑的 | |
2021: | 吴昊阳、李平:中国真的是全世界唯一拥 | |
2021: | 今天江南航母:三弹射器直线电机已经安 | |
2020: | 出大事了!中铁建重工出口3台盾构机给印 | |
2020: | 华为已经剩官子了,习近平一块石头落地 | |
2019: | 98岁的文革造反派五大领袖之一北大聂元 | |
2019: | 这个是谁的问题? | |
2018: | 中美合作搞倒欧洲,中欧合作又搞倒美国 | |
2018: | 深圳警察登门请年轻姑娘喝茶,没想被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