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火反舰是我们的“独门绝技”。
在8月26号的新闻报道中,我们解放军陆军某部,使用300毫米远程火箭弹击沉了一艘正在航行的靶舰。
而且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实弹射击中,陆军的无人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知道,这架无人机负责搜索目标,并且保持对目标的跟踪,最后还完成了引导火箭弹的任务。
可以说,这一架无人机的加入,让我们的“远火反舰”,从技术验证项目,变成了一项真正的实战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以前我们使用远火来反舰,会碰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才能找到敌方军舰?
我们的远火在陆战中使用的时候,是把远火放在纵深部署,然后依靠前沿的侦察力量发现目标,从而引导远火发起攻击。
但是在海上,陆军传统的前沿侦察力量,就没有施展的空间。
所以我们以前使用远火打靶船的时候,是依靠空军或者海军的侦察力量,来为远火提供目标的位置信息。
这就涉及一个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军种之间协调沟通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从军区改为战区?就是为了让各个军种能够在一个统一的指挥,也就是我们战区的指挥下作战,方便各个军种之间的沟通。
但即使这样,军种之间的联系,始终没有军种内部的联系来得畅通。
所以这一次陆军的无人机自己搜索目标,自己锁定跟踪目标,在联系上就更加通畅,反应速度更快!
第二个问题就是,火箭弹如何命中敌方军舰?
显然,要精确地打到军舰头上,普通的火箭弹是做不到的,需要使用制导火箭弹。
火箭弹常见的制导方法,有简易惯性制导、简易卫星制导和简易激光制导等。
之所以都是简易的制导方法,那是因为火箭弹毕竟不是导弹,成本要求比较低,要是用那些高精尖的制导模式,导致火箭弹太贵就本末倒置了!
简易制导成本低,但代价就是精度相比正儿八经的制导方法来说,精度会下降一些。
而且这些制导模式里面,简易惯性制导、简易卫星制导仅适用于打击固定目标,而我们火箭弹要打的敌方军舰,是会动的移动目标。
所以我们用来反舰的火箭弹,应该是使用激光制导模式。
激光制导模式精度非常高,高配的激光制导,可以做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制导精度!简易的激光制导,也可以达到几米的精度。
但是,激光制导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它必须要由友军提供激光照射,才能顺利引导火箭弹。
谁来为陆军的远火提供激光照射呢?以前就和侦察一样,是海空军帮忙。
当然,就和我们前面说的那样,让海空军来帮忙不是不行,可总归没有陆军自己来的高效率,流程也繁琐了些。
现在陆军出动了自己的无人机,就可以由陆军自己进行照射,减少了跨军种协调的问题,提高了作战效率!
所以在笔者看来,这一次陆军使用远火打靶,亮点就在于无人机上,无人机的参与让远火反舰效率更高,更具实战性。
不过,有些朋友可能觉得,用远火反舰是不是太麻烦、太多此一举了?
我们有性能非常先进的东风反舰弹道导弹,也有各种鹰击反舰导弹,要打击敌方军舰的手段多得很,为什么要用远火这样不专业的武器来反舰呢?
难道只是因为我们的火箭弹,价格比导弹更便宜吗?
其实,我们这些远火反舰打靶,只是对远火反舰能力的验证和测试,并不是说我们以后就一定要用远火来反舰。
正所谓有没有是一回事,用不用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的远程火箭炮,能够把火箭弹发射到几百公里以外,并且火箭弹本身尺寸大,具备非常好的升级改装条件。
这样,我们就通过一些改进,让以前只能远程打击的火箭炮,具备多用途打击能力,从而让作战部队的战术更加丰富!
而且我们反舰使用的激光制导火箭弹,其实就是用来精确打击敌方工事的火箭弹,用来反舰并不需要进行改进。
让我们的远火,具备多用途打击能力,是未来战场上“分布式杀伤”的发展方向。
“分布式杀伤”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人提出的一个想法,就是让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远程火力,都能从不同地方发射,集中打击一个或者一群目标!
这种作战方法反应非常迅速,而且灵活多变,远程火力还因为分散布置,生存性大大提高。
但是这就对整个部队的信息化指挥能力,和远程火力的多用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的远火射程几百公里,分散布置的远火可以打击很大一片区域内的任意敌方目标。
如果我们的陆军部队在海边作战,突然发现海面有敌方的漏网之鱼,就可以直接调集远火将其摧毁,而不用等海空力量前来支援。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们陆军部队的多用途作战能力,而且需要付出的成本仅仅是相应战术战法的训练,连装备都不用研制新的!
所以我们用远火反舰,火箭弹相对于导弹更低的成本,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毕竟远火要完成的任务很多,要让远火专门来反舰,那势必会影响到远火其他的任务。
我们远火具备了反舰能力,就能让陆军部队的作战能力更多样化,在未来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够更加灵活,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在我们攻台战役发起的时候,我们在福建沿海部署的远火,就可以随时摧毁台军水面舰艇的漏网之鱼。
所以,我们的远火具备反舰能力,让我们远火更加多功能,让陆军手中的打击手段更多样化,也加强了各军种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