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搞“能源去俄罗斯化”,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zt |
送交者: 2022年03月30日21:12:23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欧盟搞“能源去俄罗斯化”,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这是3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拍摄的一处加油站显示的油品价格。图/新华社 伴随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在能源“去俄罗斯化”道路上越走越远,“欧洲将为此付出的代价”成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欧盟准备不惜一切代价 为打破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裁、孤立俄罗斯的统一战线,上周俄罗斯试图再次动用“天然气大棒”,宣称不接受“非友好国家”继续使用美元或欧元结算天然气,必须在一周内改用卢布结算。 表面上,俄罗斯此举目的是绕开西方的金融制裁,并迫使欧盟在购买俄罗斯天然气时不得不将美元、欧元等硬通货以俄方标价兑换成卢布,并通过俄方的金融体系支付。 而深层次地看,倘此举成功,欧盟不但会被继续牢牢绑在俄罗斯“能源战车”上,且其在继续对俄实施金融制裁时,就势必投鼠忌器,以免脆弱的“能源结算人质”遭到伤害。 也因此,欧盟对此态度较为坚决:3月28日,G7能源部长以“俄单边措施违反既定合同”为由,拒绝了“以卢布结算”的要求。 事实上这一应对几乎毫无悬念:早在3月8日,欧盟委员会就推出了名为“欧洲能源更新计划”的计划草案,希望通过寻求“天然气来源多样化”和“加快替代能源发展”,让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减少2/3,至2030年完全摆脱对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 3月25日,欧盟峰会后宣布,一致同意采取措施平抑能源价格,在自愿基础上共同购买天然气,成员国间共享能源储运终端和设施,并承诺在2022年10月1日前将所有成员国的储气装置填充满80%。 同日,到访欧洲的美国总统拜登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美国承诺在年底前增加对欧洲供应液化天然气150亿立方米,并力争在2030年实现年供货500亿立方米的目标。 正如法国能源专家所言,欧盟上述措施表明,它们“似乎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在能源领域的‘去俄罗斯化’”。 ▲2022年2月22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图/新华社 “去俄罗斯化” 代价有点大 “不惜一切代价”的措辞表明,欧盟“去俄罗斯化”的代价是不小的。 尽管冷战后期里根等人曾提醒“不要在能源方面形成对俄国人的过度依赖”,但本着“和莫斯科构建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减少摩擦风险”的想法,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仍然与日俱增。 近年来“环保减排”成为欧洲声势浩大的“政治正确”,核电、煤电被多国抛弃,甚至水电也备受质疑。而被寄托厚望的风能、光伏等新能源极不稳定,一时难以填补空白,这就造成了“欧洲越提倡环保,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越高”的怪圈。 仅2021年,欧盟就从俄罗斯进口了相当于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化石燃料,其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5%来自俄罗斯。 当然,这种依赖是不平衡的,法国由于核电、水电继续发展,对俄罗斯天然气依存度仅有17%-20%,且表示“替代不难”;而毗邻俄罗斯、气候寒冷的芬兰,对俄罗斯天然气依存度近乎100%。 对俄能源依存度更高的国家,如东欧的保加利亚则表示,自己“道义上”支持“去俄罗斯化”,但“实在做不到”。如果欧盟决定采取更严厉“去俄罗斯化”措施,它将不得不申请豁免。 和犹豫不决的欧盟不同,美英早早宣布对俄化石能源“全方位禁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早已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而英国油气也能自给有余。 法国总统马克龙虽被批判在乌克兰问题上“对俄绥靖”,但在欧盟能源“去俄罗斯化”方面反倒态度积极。如前所述,始终不舍得放弃核能优势的法国“有底气”,且濒临南地中海,可以方便使用北非阿尔及利亚提供的管道天然气。 此外,欧盟自2月以来,也紧锣密鼓接触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中东“油老板”们,力图“开源”“团购”。这也是一些欧盟小国“去俄罗斯化”的应对之策。而比利时和保加利亚已率先倡导“团购”。 最现实的“即战力”是海外油气来源:俄乌冲突以来,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纷纷表示“愿意填补欧盟‘去俄罗斯化’的市场空白”。3月25日,非洲最大油气出口国尼日利亚石油部长对来访的欧盟外交官言之凿凿“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另建输气管道无异于“望梅止渴” 然而,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前所述,美国今年即使增供15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也只能填补“俄罗斯缺口”的10%左右。而且,由于拜登访欧前和本国油气生产商沟通不足,已有多家油气生产商表示“有点为难”。 美国以外的天然气进口固然可以应急,但由于此前欧盟“优势心态”过浓,迟迟不愿和第三世界油气生产大国订立长期合同,更不愿投资帮助其修建基础设施,导致卡塔尔、尼日利亚等国,都被中、日、韩、印等亚洲国家长单“锁定”。 若要这些国家增产,也将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如尼日利亚就表示,欧盟必须加大对尼日利亚基础设施和石油生产、储运能力的投资,否则“我们有油气也没法卖给你们”。 尼日利亚“源源不断供气”的前提,是欧盟出资帮助修建全长4128公里,穿越尼日利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三国,跨越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输气管。 这条输气管一旦建成,年输气能力将至少达到300亿立方米。但“打底”就要几十个亿欧元的预算和看不到头的建设周期,不免让欧盟各国产生“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之感。 当然,俄乌冲突让欧盟产生了“能源安全不能受制于人”的危机感。总体上看,欧盟在能源方面“去俄罗斯化”,从长远看还是可以做到的,但代价也确实“有点大”。 新京报特约撰稿人|陶短房(专栏作家)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2000年前的小熊高压锅火了:古人构思精 | |
2021: | 美国模拟与解放军台海开战,东风导弹摧 | |
2020: | 《纽约时报》:世界最富有的美国,如何 | |
2020: | 戴不戴口罩这件事 西方媒体和学者终于看 | |
2019: | 中国又让步 或放宽海外数据传输限制(图 | |
2019: | 外媒:中国将建2艘003型航母 之后开工9 | |
2018: | 恐吓信从日本寄出,是谁对香港律政司司 | |
2018: | 日立探討讓中印代工生産低價白色家電 | |
2017: | 国产两栖飞机AG600五月首飞 | |
2017: | 当之无愧的手枪之王M1911:飞行员用它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