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张图看俄罗斯的现状与前途 zt |
送交者: 2022年03月12日07:10:10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从几张图看俄罗斯的现状与前途本文通过一些图片,来一起认识下俄罗斯的困境,以及这个国家的前途问题。 俄罗斯地方虽然大,但是宜居的好地方却少,这个就天然的限制了俄罗斯的上限。 海洋与陆地—出海口被控制的俄罗斯只能在陆地上寻求发展和安全 我们首先看出海口的问题,下图中清楚的标出了俄罗斯的三个欧洲出海口,然而遗憾的是,三个出海口无一例外全部是被欧洲国家控制的。 最上方的摩尔曼斯克港口北冰洋航线,这个已经是俄罗斯最好的出海口了,但即使这样, 如果俄军军舰和潜艇要进入大西洋,则必然通过冰岛和英国,挪威相隔的水道,要通过层层拦截和监视才能进入广袤的大西洋; 而俄军如果从中间的圣彼得堡走波罗的海,则全程在丹麦,瑞典,波的三国,波兰等国的重重包围之下,这条水道也很容易被阻挡; 而走南方的黑海,则必须要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才能进入地中海,我国当年买瓦良格航母,就是走的土耳其控制的海峡,费了很大的劲和土耳其沟通。 俄罗斯本来在东方从中国手里占领了优良的不冻港口旅顺,不过被新中国想办法搞回去了。所以在争夺优良出海口方面受阻的俄罗斯,实际上只能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因此俄罗斯的主要舞台就是在陆地。 而在陆地方面,俄罗斯的基本情况是: 国土面积大,战略价值高,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可适宜居住的面积小。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不是说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就没有价值,相反可能具备很高的战略价值,以及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像我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西藏总体宜居性较差,人口承载力低,可以认为是不宜居地区,但是战略价值却极高。 查询了下俄罗斯的平均气温,下图是苏联地区的全年平均气温,简单的说,黄色和红色区域全年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上,总体更适合人类居住生活以及农作物生长。 绿色,浅蓝色和深蓝色全年平均温度在零度左右及其以下。我们都知道平均值其实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值,如果全年平均温度才零度左右,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全年确实非常寒冷了。 从上图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苏联解体带给俄罗斯的巨大损失。 苏联这些分裂出去的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地区三国+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中亚五国全部在图中的黄色和红色“温暖地区”,其结果就是苏联分裂后,作为其继承主体的俄罗斯,丧失了大部分的黄色和红色全年平均气温零度以上的“温暖领土”,丢掉了大量可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 为什么说适宜人类居住,从人口密集程度就可以看出来, 乌克兰大约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有四千多万人; 白俄罗斯二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有九百多万人。 换言之白乌两国总计大约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苏联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不过4%不到,人口却占到整个前苏联地区人口(大约两亿八千多万人)的接近五分之一。 中亚五国里面,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是最多的,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有超过三千四百万人口,塔吉克斯坦面积不过十四万平方公里多,也有九百多万人。 换言之,光是白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总面积接近140万平方公里,就有接近1亿人口。 俄罗斯西部的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是100万平方公里的宝贵宜居土地。 上图仅仅是从温度的情况看,我们再看下下面的这张图,可以看出在分裂出去的各个加盟共和国中,中亚地区总体气候比较干旱,植被较少; 而波的三国,摩尔多瓦,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则气候适宜,植被茂密,从人类居住的角度来讲,这些地区都是宝地。 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他们不只是战略位置对于俄罗斯非常重要,是俄罗斯到欧洲的必经之路,而且意味着大量的可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位于俄罗斯南方的乌克兰还是大粮仓。 跟俄罗斯对比的话,目前白乌两国的总面积只有俄罗斯的5%不到,但是目前总人口却能占到俄罗斯的38%左右。 俄罗斯面临的长期问题是,地方大,但是气候宜人的好地方却少,苏联时期的领导人都喜欢到克里米亚半岛去度假,因为那里是俄罗斯为数不多的南部温暖区域,2018年的冬奥会在索契,那里就是在南边的黑海岸边,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我把圣彼得堡和莫斯科都标出来了,原因并不复杂,俄罗斯虽然地方大,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导致目前俄罗斯其实就只有两个大城市, 莫斯科市2021年有超过1200万人(如果算大莫斯科地区,也就是把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都算上,人口则有2000万人),还有就是圣彼得堡,2021年人口超过500万人。 其他所有的俄罗斯城市,人口都没有超过170万人,俄罗斯人口第三大城市居然是新西伯利亚,2021年大约162万人。俄罗斯在欧洲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市才50万人,如果是整个加里宁格勒州总共也才100万人。 俄罗斯在远东最大的两个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2021年人口都才60多万人。 俄罗斯人的选择其实很单调,要么就在小地方,要么就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类似于中国就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一样。 换句话说,俄罗斯在莫斯科以东人口最多的城市也就是100万出头,我们印象中似乎只有乌拉尔山以东的西伯利亚才是人迹罕至,但实际上在乌拉尔山以西,大片的土地也同样寒冷,以至于从莫斯科往东就没有大城市了。 我请大家注意一下上图,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距离其西部边境有多么的近,这显示了俄罗斯的核心区战略纵深非常狭窄。 之所以莫斯科以东就没有大城市了,原因并不复杂,就是距离西伯利亚寒极的距离, 我们从下面的两张俄罗斯的气温分布图就可以看出来,西伯利亚的东部是一个世界寒极,越靠近这个寒极中心则越冷,而乌拉尔山脉并不是一个“超级分界线”,并不是说过了这个山脉往西就气温陡然升高,莫斯科在乌拉尔山脉以西超过1000公里的地方,冬季仍然非常寒冷,不管是拿破仑的法军还是希特勒的德军,都在这里遭遇了梦魇。 下图是俄罗斯全国各地的全年平均气温,可以看出也是以西伯利亚东部的寒极为中心,距离这个中心越近则温度越低。 为什么乌拉尔山脉以西也如此寒冷,我查询了下乌拉尔山脉的海拔,和我们想象的不同,作为欧亚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脉并不是那种高大的山脉,最高峰的高度才1894米左右,平均的海拔高度才500米到1200米,乌拉尔山脉最顶峰的海拔居然也才一千多米,也就是不到两千米,无怪乎根本挡不住西伯利亚寒流,并不是所有的山脉都能跟秦岭一样显著的挡住气流。 人口的聚集和气候关系很大,人有适宜的生存气温,太冷和太热都会导致死亡率提高,天气寒冷不仅是导致人类难以在户外长时间活动,食物难以寻觅,打猎是养活不了太多人口的,更重要的是大大影响农业产量,我们可以看下俄罗斯的耕地分布图,高度的集中在西南地区,这里就临近乌克兰。 下图是我在美国USDA官网下载的俄罗斯小麦产量分布,这是俄罗斯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颜色越深的地方产量越高,是主要小麦产区,颜色越浅的地方则产量越低,可以看出俄罗斯82%的小麦产量集中在欧洲部分的南部地区尤其是靠近乌克兰的西南部地区, 越往东和越往北就离西伯利亚寒极越近,则产量越低。 https://ipad.fas.usda.gov/rssiws/al/crop_production_maps/Russia/Russia_Total_Wheat.jpg 我们再看一下俄罗斯的玉米主产区,89%的产量集中在俄罗斯西南部靠近乌克兰的地区。 所以对俄罗斯来说,的确有大片土地未开发,但是这些土地没有开发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因为气候原因开发成本高,而产量很低,不具备开发价值,农民要生存必须要有稳定的粮食产量。 苏联时期在拥有乌克兰的情况下,到八十年代还需要进口不少粮食,要知道他们当时人口也不到三亿人,而中国八十年代人口都突破十亿了,苏联并不是有大量可以高产的土地只是没有人力去开发,而是因为气候原因其高产耕地高度集中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西南部地区,而这些温暖区域其实基本都已经开发了。 下图是苏联地区7月份的平均气温,可以看出在七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也才不到二十度,只有红色区域平均气温才在20度以上,而这个夏季高温区域集中在其西南部。 和中国对比一下,中国的两大粮仓,华北和东北地区,华北和辽宁省的全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像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出版的地图,辽宁省年均温度为5.2℃~11.7℃,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尽管冬天也很寒冷,但是夏天的温度却很高,这就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我记得我在中学地理教科书上学到的这句话,夏季我国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普遍高温。 我国东北地区种植的春小麦,就是三月下旬四月上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 俄罗斯特殊的气候条件,西伯利亚东部这个大寒极,导致了莫斯科以东就人迹稀少,且无法成为农业区域。再加上上面的俄罗斯耕地分布图, 我在俄罗斯地图上画了一条红线,从圣彼得堡到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边境,这条线的西边包括了俄罗斯最大的两个城市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人口密集的西南部的粮食主产区,换言之大部分人口和粮食都聚集在这里。跟俄罗斯的全国地图对比,可以看出俄罗斯真正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是多么稀少,我在地图上对比了下,总面积大约200多万平方公里,就算250万平方公里吧。 而苏联解体后分裂出去的波的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加起来面积是大约100万平方公里,其中乌克兰大约60万平方公里。 在下图看这条红线可以看得更清楚,这条红线以西集中了俄罗斯小麦产量的84%,玉米产量的97%,可以把面积和下图左边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波的三国的100万平方公里对比一下。 从人口也可以看出来, 欧洲容纳了超过5亿人口,中国和印度有超过10亿人口,美国更是大片的优质可居住土地,人口超过3亿,能够养活的人口更多。 而俄罗斯却只有一亿多人口,这和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粮食产量无法提高,直接限制了俄罗斯的人口增长。 对比下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处温带地区的中国,早在清朝时期以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就能养活四亿人,这还是当时清朝封闭东北地区的情况下做到的。 过去的十年俄罗斯大量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耕地面积,使得俄罗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从年产几千万吨提高到了1.3亿吨,成为全球主要粮食出产国, 但对比下2020年的粮食产量,中国6.7亿吨,俄罗斯只有1.33亿吨,中国仍是俄罗斯的五倍。 为什么俄罗斯的耕地集中在西南部,其远东地区(这里就说我们的外东北)没能成为俄罗斯的粮仓?俄罗斯一直试图往远东移民和实现人口增长, 一是远东地区经济和发展水平落后, 二是远东地区气候也寒冷,比我国最北的黑龙江还靠北,距离西伯利亚寒极更近气温更低,下面的俄罗斯全国全年平均温度图我们可以再重温一下,可以看出外东北地区的平均气温比俄罗斯西部和西南部是要低的,所以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口高度集中居住在中俄边境靠近我国黑龙江省的地方。 三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山区居多,平原面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下图来自我国中学地理教科书,可以看出俄罗斯平原面积最多的地方还是其中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东欧平原,尤其是其西南部的大平原由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成为其粮仓,其远东地区大部分还是山脉。 我这里再贴下俄罗斯驻华商务代表处官网的俄罗斯地形图,可以看到俄罗斯中部是全球最大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当然这里非常寒冷,人迹罕至,沼泽丛生,西部是全球第二大平原东欧平原。 而其远东地区则是以山区为主,外东北可供开发为耕地的平原只有其中一小部分。 用下面的图可以看得更清楚, 俄罗斯远东的外东北地区由于布列亚山脉和锡霍特山脉的存在, 我国黑龙江往北是布列亚山脉,我国黑龙江往东是锡霍特山脉。 远东地区的平原集中于阿穆尔河(也就是我国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黑龙江省北边就是黑龙江河,东边就是乌苏里江),加上气候原因,俄罗斯远东适合开辟为耕地的平原土地集中在中俄边境地区,其中尤其是三江平原俄罗斯侧面积最大。 下图是BBC在2019年的报道,统计了2018年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耕种地区,以及中国农民在远东开发土地的情况,统计下来总共耕地面积为2.21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农民承包了其中16%的土地。这些土地全部集中在中俄边境的平原地区,而中国农民承包最多的就是三江平原俄罗斯一侧部分,这可以显示由于气候和地形的限制, 俄罗斯远东最适合开发的土地还是集中在南部靠近中国边境的平原地区,再往北更靠近西伯利亚寒极,气候太冷了。 下图可以和我国东北地区平原的面积对比下, 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不仅面积比外东北的平原面积大得多,气候条件也因为距离西伯利亚寒极更远,温度更适宜,而比俄罗斯远东更合适耕种。 不仅如此,从土地本身来说,最适合耕种的黑土地主要也集中在我国东北境内。 上图就是世界四大黑土地的分布, 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5期发表的一篇黑土地保护的文章, 常说的世界上有“三大黑土”, 指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中国东北,但却忽略了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潘帕斯 ( Pampas) 大草原。 实际上,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软土(Molli⁃ sols) 或者按俄国早期土壤分类的黑钙土( Cherno⁃ zem),世界上都应该是四大片黑土区: 即乌克兰和俄罗斯大平原为第一片, 约 190 万 km2 ;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为第二片,约 120 万 km2 ; 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潘帕斯大草原为第三片, 约 50 万 km2 ; 中国东北为第四片, 约 27 万 km2 。 气候方面中国黑龙江省再往北的话,距离西伯利亚寒极更近,就更为寒冷了。 我们可以基本认为中俄的界河黑龙江两岸,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最北端了,黑龙江往北的俄罗斯地区,其人口就高度集中在黑龙江北岸,公路也是沿着黑龙江北岸修的。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最大的两个城市伯力和海参崴,伯力就在我国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河对岸,海参崴则更靠南,纬度和长春差不多。 两个城市都是六十多万人,已经是俄罗斯远东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了。可以看出从伯力到海参崴的公路是沿着中俄边境修的,因为路的东边就是锡霍特山脉。 不管是气候温暖程度,平原面积的大小,还是黑土地,都说明了为什么俄罗斯欧洲部分的西部和西南部才是其国土的精华,为什么那里才是俄罗斯最主要的粮食产区,能够养活和承载海量的人口。 请注意,再次强调,不是说俄罗斯的其他领土就不重要,这就跟我国新疆,西藏,青海总面积超过三百万平方公里,总共就承载三千多万人口,宜居性和人口承载能力较差,但不能说这些国土不重要。 对于俄罗斯在陆地方面面临的情况,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方面是莫斯科以东就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而没有大城市了,二战时期苏联就坚持死守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背后是因为人口密集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被攻陷了,而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是苏联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其他全部是小城市了。 这就跟中国当年抗战抵抗日本侵略,如果不仅把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丢了,而且连最后西南地区的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这些最后根据地也丢了,国土就只剩下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一样,看似还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但是再抵抗就很难了。 第二是俄罗斯全国能养活大量人口的高产土地集中在西南部靠近乌克兰的地区,从地图上很容易测量,俄罗斯在莫斯科以西的温度适宜国土+西南部的高产耕地,加起来也就是两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第三是战略空间,从地图上看,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核心的莫斯科区域距离西部的白俄罗斯边境不到500公里,再强调一次,莫斯科以东就没有大城市了,可以认为莫斯科以西就是俄罗斯的核心国土,这意味着俄罗斯的战略纵深实际上只有500公里,俄罗斯可以说已经退无可退了。 南部黑海的克里米亚则是俄罗斯的关键出海口,可以看出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略重要性。苏联的解体让俄罗斯西部的大片可适宜居住土地(大约100万平方公里)随着波的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独立而丧失了。 这些土地有多好?以2020年的粮食产量为例子,乌克兰粮食产量6800万吨,而俄罗斯粮食产量1.33亿吨,乌克兰能够达到俄罗斯的一半。 下图是苏联地区的人口密度分布图, 左边那条红线以西大约就是波的三国+白俄罗斯+乌克兰,都是苏联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已经随着苏联解体而分裂出去了。 还记得本文前面从圣彼得堡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边境的红线吗? 在下图的人口密度图上画出这条线(右边那条红线),可以看出俄罗斯大部分的人口都在这条线西边, 我们可以认为苏联时期其适宜人类居住的核心地区面积在350万平方公里左右,随着苏联解体丧失了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目前俄罗斯的核心地区就是这250万平方公里左右。 在中文网络上,说俄罗斯的可适宜居住土地面积有5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三,这个算法应该是把乌拉尔山脉以西都算成是可适宜居住土地了,实际上下图中红线和乌拉尔山脉中间的地区也是不适宜居住的,这片区域不管是耕地还是人口都很稀少,其原因本文前面已经讲过,因为西伯利亚寒极是寒流中心,平均海拔仅仅一千米,最高峰也才不到1900米的的乌拉尔山脉并不能挡住寒流,这跟我国的秦岭是不同的。 连乌拉尔山脉以西差不多1000公里的莫斯科,冬天都能到零下二三十度。 俄罗斯实际的核心可适宜居住面积也就是红线以西,大约250万平方公里,另外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的南部,也就是靠近外蒙古,中国东北的一部分也可以算成适宜居住土地, 不过,俄罗斯亚洲部分领土都在外蒙的北部,以及我国最北的黑龙江北部,在距离上更靠近西伯利亚寒极,气温更低,且多为外兴安岭,布列亚,锡霍特山脉等山区,所以承载人口有限。 看一下上面的俄罗斯人口密度图就知道了,俄罗斯亚洲部分人口高度集中在南部靠近外蒙和中国边境的地方,说起来我国当年在外东北的少量居民,也基本集中居住在这些地方,并在那里被俄� |
|
|
|
![]() |
||||||
|
![]() |
实用资讯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碳基半导体突破瓶颈!中国能否打破美国 | |
2021: | 美国前副国安顾问博明:美中未来“爆点 | |
2020: | 澄清一下:我为什么说涡轮不是中国人 | |
2020: | 华人爱中国,爱的是那片土地和人民,而 | |
2019: | 中国停飞波音737-8后 美专家妄称是为扰 | |
2019: | BBC 波音面临严峻拷问 埃航事故后中国停 | |
2018: | 罗莹雪》李登辉的有色眼镜 | |
2018: | 对岸的“经国”改名“雄鹰”:可眼瞎腿 | |
2017: | 专家评中国舰机西太演习:日本去哪找4倍 | |
2017: | 萨德果然让中国考虑改变不首先使用核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