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开发了一款治疗白血病的疫苗,颇具临床潜力
2020-10-13 2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小婵 果壳
2020年10月12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上发表研究性文章,报道开发了一种治疗白血病的疫苗,可实现白血病的精准治疗。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常规化疗方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有些患者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和对化疗的不敏感。近期,免疫疗法在白血病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已有研究表明,可能通过疫苗治疗白血病,但其治疗效果远未达到临床期望。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丨图虫创意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在白血病患者上,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基因”(Eps8)显著高表达,随后使用Eps8作为制备疫苗的原型抗原,将其表位肽用于治疗。
此外,研究者还关注了白血病病人的PD-1/PD-L1通路,PD-1/PD-L1在其芽细胞(发育不成熟的血球,诊断白血病最早且最有力的证据)和T细胞上是显著高表达的。这个通路通过调节T细胞的活性,在抑制免疫反应、促进自我耐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者采用PD-1抗体阻断PD-1,提高疫苗接种的性能。
这里的具体逻辑通俗来说就是,白血病人身上Eps8分子不正常增高,所以研究人员把它为一种抗原,给机体更多这个分子,让机体产生针对Eps8的特异性抗体,专门对抗这种高表达的细胞。此外,白血病病人PD-1表达也不正常增加,说明机体免疫系统被抑制了,阻碍了抗体产生,所以研究人员把它给屏蔽了,希望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跟癌细胞斗争。
接下来,研究者用聚乳酸制备了35微米的微球,包装上述的表位肽和PD-1抗体。
当暴露于温和的红外辐射下时,温度略有升高(最高38°C),触发了聚乳酸的玻璃化转变,即其自我修复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微球表面的孔愈合,形成了微胶囊。因此,可以共包装大量的表位肽和PD-1抗体。
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微球愈合前后的尺寸分布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最后,研究者在小鼠上接种了开发的疫苗,单次接种后,微胶囊在局部注射部位的沉积和降解,导致活化的抗原递呈细胞募集,并持续释放两种“货物”,验证了其安全性。而且,研究者构建了多种白血病小鼠模型,如人源化细胞系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患者源性白血病异种移植模型等,成功证明了疫苗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效果。
这种基于微胶囊的疫苗,相比于商业化佐剂,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即使单次接种这种微胶囊疫苗,也比重复接种商业化佐剂,获得了更好的芽细胞抑制作用,并且没有观察到异常。该疫苗的安全性和高性能,再加上使用了FDA批准的聚乳酸材料,以及针对多种白血病细胞和抗原的多功能性,表明该疫苗作为一种免疫疗法用于治疗白血病,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潜力。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仅仅是一项基础研究,距离临床转化,用于治疗白血病病人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临床转化的路上,需要在大动物,如猪、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上进一步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此外,目前观察尚没有显现出明显的异常,但是该疫苗的全身施用,仍然具有潜在副作用的风险,需要更长期的研究结果验证。
最近科学家在捣鼓啥?又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科学研究?AI 开设了一个新栏目,每期推送一篇短小的论文解读。来吧,我们一起在科学的路上走远一步。
参考文献
[1]Xie, X., Hu, Y., Ye, T. et al. Therapeutic vaccination against leukaemia via the sustained release of co-encapsulated anti-PD-1 and a leukaemia-associated antigen. Nat Biomed Eng (2020). https://doi.org
作者:简小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