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哈佛教授用哈佛附近一个桥的维修和北京三元桥大改在速度上的差异做了个比较:哈佛桥修了三年多,而三元桥大改只用了48个小时。如果说哈佛桥维修和三元桥大改用工人数一样,哈佛桥的预算是三元桥的一倍,那么哈佛桥每刀解决就业是中国三元桥的270倍。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不需要更多的智慧。
再一个例子,北京大兴机场,投资一百多亿,三年多点时间完工了。同样德国柏林的机场,比大兴机场开工早,规模小很多,投资也差不太多,干了十年了,到现在还没完工呢!工人仍在场地上工作。有人也许会说:这是西方工人磨洋工,不出活,要不怎么中国发展速度这么快呢?有道理,但也隐含着巨大的问题。
当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AI时代,和机器人时代,人力资源过剩是个明显的趋势。今后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将会是每个国家和政府需要面对的最头疼的问题。欧洲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工作,所以才需要政府提供救济。如果政府投入某个项目,能拖就拖吧。要是项目完成了,还得再找投资和项目解决工人的就业。
中国这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曾经保持每年GDP增长两位数以上,这速度很恐怖,不仅西方恐怖中国自己也应该恐怖。这活早晚晚会干完的!如果把四十年的活用一百二十年干完,中国现在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社会稳定期。而GDP每年4%的增长也很不错了,可持续呀!现在呢?路基本上修得差不多了,楼也盖的差不多了,搞基建是有尽头的。那么剩下的人干什么呢?
这种发展速度,只对资本家和外资投资人有益,投入一块钱,一年后就收回两块。而工人呢?原本可以拿十年的工钱,现在三年完工了,完工就意味着没活干了,失业了,需要再找工作。对政府来说,本来投资一百亿,可以解决一万人工作十年,现在只能解决一万人三年的工作,三年后,政府需要再找项目,再找钱。俗话说:不能把地主家的田当自家的地来耕!对工人来说,他们就是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和能养家的一份收入。对政府来说,投资解决就业才能维持社会稳定,同时也需要工人能有收入养家,至于资本家能赚多少,为什么要在意?
特别是对社会来说,工程不仅仅是解决工程面对的社会需求,也是需要社会在工程中学习,提高对技术的掌握和认知。那些急功近利的高速,设计都是西方提供的,中国工人和工程师的学习机会都失去了。中国那些著名的重大的工程项目,多数都不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鸟巢,上海的高楼,中国歌剧院,。。。。 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急个什么呢?学习比完工重要多了(过程比结果重要的多),工作机会比利润重要的多(普惠大众比让少数人快速致富重要的多)。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中国速度”就是走向失业,走向过剩,走向社会不安定的噩梦。
最近中国的发展势头已现放缓,很多人把原因归于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劝这些人动点脑子,去看看中国今年的整体出口总额,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增长。说明,贸易战不是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速发展期后的萧条期来临了,各国都曾有过这种经历,高速发展期后,必然会有一个缓慢恢复的经济发展萧条期,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欧洲如此,中国也逃不掉。当没有项目可干的时候,就是经济萧条期的开始。李克强没有对习大大说实话,怕自己担责任,所以找个借口说是贸易战带来的后果。他实在是应该有勇气面对后高速发展期的萧条,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对中国比较难,因为那些打工仔们搞基建可以,改行搞别的,恐怕难)。一带一路,也许能解决点就业问题,但问题是无法保证回报,投入的钱风险太大了。
中国政府真的懂经济,就应该知道,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是提高人均劳动生产效率,这才是走出高速发展期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提高人均劳动生产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知识素质,从水平上和质量上找突破口,才能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势头。中国历史上在总量上世界第一,人均从来没有领先过,水平也一直很地,人工素质也一直很差。在劳动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提高的前提下,人均劳动效率很难持续提高,因此想要提高GDP总量会在某个发展节点上达到极限,中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遇这种极限。
因此,现在中国政府最高明的投入选项,应该是投入在那些能提高人口素质的文化项目上,比如:文字改革!那绝对是投进去一块,以后能收回几万块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投资项目。国家应该把文字改革看成是一项最好的投资项目,它的回报率比任何投资都要高,因为它将提高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并将惠及千秋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