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时“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的日子吗? zt |
送交者: 2018年12月18日17:53:46 于 [世界军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
|
还记得当时“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的日子吗?2018-12-18 16:00:00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票证改革开放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今天(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到,“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一番慷慨陈词激动人心,也让人们回忆起那个特殊的年代。 说起计划经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就是当时发行的各种票证。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国家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专用购买凭证。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切体会到什么叫“无粮票没饭吃,无布票没衣穿”,而各地的购销站、代购代销站就是当时老百姓们的“购物天堂”。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商品票证。据统计,全国有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过各种票证,一些较大的厂矿和学校也曾自行印发过紧俏商品的各种票证。 中国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大,都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这些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大类。 吃 粮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第一票”,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军用粮票和划拨粮票等数种。 那时,省级地方粮票只能在省内流通,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全国通用。如果有人要出差,还必须要持单位证明去粮食部门换取一定数额的全国粮票。
就算是乘坐火车、轮船,在车船中吃饭时,也要有专门的粮票才行。
除了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鸡鸭鱼肉票、鸡鸭蛋票,糖类票,豆制品票及蔬菜票等等。
1962年上海市春节票 吃饱饭都不易的年代,更加不要说有什么零嘴了。 那个时候,有些孩子会佯装胃不舒服开酵母片当零食吃,结果反倒越吃越饿。为了吃到驱虫药“宝塔糖”,有孩子经常装肚子里有蛔虫喊肚子疼。 还有网友回忆,领居家一位身体不太好的阿姨,每次开完中药,都会先把其中的红枣、麦冬、甘草等几位带一点甜味的中药挑出来,给小孩解解馋。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林仕荣收藏了很多超小面额的票证,比如河南省镇平县1965年发行的5分5厘油票(约为0.055两)。 5分5厘油到底有多少,林仕荣很形象地说:“就是拿一根筷子蘸到油桶里,再拿出来放到碗里,滴上几滴,就有5分5厘了。” 面对每天少得可怜的用油,人们用眼药水瓶来装油用油,每顿饭的“用油”就是挤上几滴。
每家每户都会拼命从牙缝里省下一些熟食票和流动粮票,以备急需。就连亲戚朋友之间包红包,除了钱还要包上几斤粮票,才是最体面的。 因为单张粮票所能领取的物质实在太过匮乏,粮票成为了作假伪造的重灾区。为此,国家对粮油票证也采取了一定的防伪措施和办法,如使用专用粮票纸、水印暗记、荧光暗记、图案文字暗记等。 同时,很多人暗中用粮票换茶油、换布票等。虽然不合法,但仍有人偷偷做这样的买卖,其中“用粮票换鸡蛋”的地下生意相当常见。 最近正在热播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中就再现了这一幕:杨巡用粮票换了面粉,做成馒头和乡里人换鸡蛋,再进城高价用鸡蛋换城里人的粮票。
穿 布票被誉为“粮票的姊妹花”,年发放量多少不一,多时每年每人一丈二尺,少时每年每人仅五尺左右。
由于受布票制约,城乡居民普遍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生活。 尤其是家里子女多的家庭,经常是一套衣服老大穿几年再给老二穿,一直向下传,连女孩子当时也穿男孩子的衣服。磨破了就打上补丁,变短了就接上一截。 布票精确到了一厘,弥足珍贵。那会儿,就连尼龙布做的尿素袋子也是奢侈品,很多人想方设法弄来做衣服和被子。 除了各种布票外,细分下来还有化纤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
用 日常生活所需的票证就更加多了,五花八门涉及方方面面。 手帕、肥皂、手纸、洗衣粉、火柴、抹布、煤油,煤……几乎什么都要用票。
20世纪50年代后, “三转一响”是开启一对新人生活的大件“奢侈品”。 “三转一响”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与收音机,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蜜蜂”牌、“蝴蝶”牌,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或者“凤凰”牌。每一“大件”的票都相当紧俏,特别是自行车。 哪家的女儿要是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去,周围的人都会羡慕不已。于是很多小伙为了娶到心仪的姑娘,削尖了脑袋都要想办法凑齐全套。
还有些票证,在现在的人们眼里会感到很“奇葩”。比如肥猪准宰证、给农田施肥所需的挑粪票、就连妇女每月所需的卫生用品也要凭票领取。
为了考核劳动好坏,当时还有一种票叫“觉悟票”。 分别印有红、绿两种票色。对劳动好、踏实、干劲大的人,发红票。对劳动差、没干劲、不能按时上下工的人,发绿票。
由于当时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票证,票证也就成了命根子。领到票证的人们要小心翼翼地收藏好,万一不小心遗失或被偷,那就意味着全家一年都吃不上肉,穿不上新衣服。 很多年轻人根本这种无法想象买布要布票、买粮食要粮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的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每个家庭必须掰着指头算计着生活。 据解放日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一位中央领导人曾对商业部负责人说:“你们商业部什么时候取消布票?什么时候取消粮票?如果两票取消了,将会震动世界。” 幸运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经济的发展,让市场商品供应有了根本性好转。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生活物资日益充足,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我国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和油票,也标志着票证时代的彻底终结。与老百姓相依为命几十年的小纸片儿终于寿终正寝,中国也从此摆脱和告别了票证所代表的物资匮乏时代。
当时的地方报纸报道 据大河网今日报道,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正在举行“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在“壮美篇章展区”,各种老票据的展柜前围满了参观者。展柜中,有猪肉票、自行车票、布票等,这些老票据勾起了参观者的回忆。大家都觉得仿佛登上了时光机,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尽在眼前。 “那时候,每到月底都盼着发粮票。”来自河南洛阳70岁的宋奶奶说,那时候都想象不到,现在的日子能过得这么好。
人民日报评论称:“从粮票、布票承载一个家庭的苦辣酸甜,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琳琅满目的展品、“双十一”18.82亿件快递,向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梦想,人们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触摸改革开放的果实。” 票证经济,是特殊历史时期的无奈之举。但五花八门的票证,成为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见证,发挥着历史的特定作用。 仅从这一个小小的角度,我们足见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生巨变。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7: | 论美舰访台与大陆武统的可能性(原创) | |
2017: | 美对朝作战计划已部署完毕(圖文) | |
2016: | 台湾“黎巴嫩化”解读:北京的打算zt | |
2016: | 中国的统一,只剩下北平方式或者天津方 | |
2015: | 印度高铁是"大坑" 幸好中国没 | |
2015: | 台天价买美派里舰 恐当了冤大头 | |
2014: | 中共史上最危险叛徒顾顺章 | |
2014: | 人民日报海外版:金融市场动荡警示中国 | |
2013: | 美国阿波罗登月造假漏洞百出-美国破烂月 | |
2013: | 外媒:日本存军国复活危险 或丧失国际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