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度坚信,和西方充分接触后,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但如今,中国年轻人自豪地认为,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 李晓鹏有一阵子很“崇洋”。学生时代,他翻墙读海外新闻,敬慕美国宪法,认为中国的专制政权必将衰亡。 如今,这位曾访学剑桥和哈佛的34岁城市发展顾问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崛起,美国则受收入不平等、分权政府和社会两极化影响,沦为明日黄花。他在社交媒体上对逾8万粉丝如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李晓鹏在新浪微博上写道:“中国终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在美国领导人迟疑不决的衬托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将中国塑造为自信的世界强国形象。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让中国政府越来越有底气。 30年前,中国已故改革派领导人邓小平曾教导国民“韬光养晦”。30年后,中国例外论蔚然成风。虽然有些中国人仍认为,神州大地需要通过民主来实现全部潜力,但也有很多人深信,中国已经步入这个阶段,且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但没有受制于1989年政府对亲民主抗议的镇压,而且正是拜镇压所赐。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0年以来的年度调查显示,超过80%的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感到满意。去年,75%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比10年前更为重要,6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是积极的。 在李晓鹏的新浪博客上,从苏格拉底到明朝经济政策,他几乎无所不谈。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他也花了不少笔墨。他认为,中国与美国不同──在美国,个人魅力比专业素养重要,赢得总统大选需要钱作支撑,而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管理大城市和政府机构时,则是任人唯贤。 李晓鹏说:“我们这一代人里,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并不多。对这些人而言,中国已然是个伟大的国家。” 中国人觉得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个想法挑战着美国奉行了几十年的外交政策信条:和西方充分接触后,中国人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 在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上台以及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忧心忡忡的背景下,李晓鹏这一代爱国人士信誓旦旦地认为,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中国是力量和稳定的灯塔。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吸引着渴望过上中产生活的中国人,也迎合了为中国恢复国际威望而摇旗呐喊的人。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把中国塑造成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大国形象,具有绝无仅有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对抗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领导者。 非营利组织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Orville Schell)说:“中国人现在开始自豪起来,这是一种你说话有人听、或必须有人听的自豪。因为中国孱弱过,所以在这里伟大这个概念的核心是权力。” 在教育、媒体和互联网领域,中国政府实行的是近乎绝对的专制。再加上对异见分子绝不姑息的镇压,中共在塑造公共讨论方面的权力可谓无与伦比。因此,爱国主义和亲政府主义的声音被放大了,批评声被淹没。 新闻传播学教授邓相超去年12月在新浪微博发帖,对死于毛泽东政治运动的数百万人感到痛心。帖子发出后,他在网上作为“公敌”被围攻,微博账户被删,并因发表“错误言论”被山东建筑大学停职。 作家鲁扬在网上发声,抗议邓相超被“一群无知的网络暴徒”攻击。随后,鲁扬的新浪微博也被销号。他说:“中国言论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新浪微博发言人称,不清楚邓相超和鲁扬账号被销的情况。 形式更激进的爱国主义瞄准的通常是被认为妨碍到中国的国家。韩国为防范朝鲜同意部署美国弹道导弹,此举遭到北京方面的谴责,后者称此举危及中国国家安全。随后,从网上公布的视频可以看到,一些中国人将超市里的韩国商品扔在地上,肆意踩踏。北京一家牛肉面馆公然宣称,恕不接待韩国顾客。 中国企业、留学生和游客正以前所未有的数量遍布世界各地,关于中国的新闻见诸媒体显赫版面。中国人的说法是,他们现在的爱国情怀不是别的,而是建立在自豪之上,而自豪是因为中国快速脱贫致富,因为中国经济的傲然于世。 皮尤研究中心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10个欧洲国家里有七个(包括英国和德国)认为,中国现在是引领世界的经济强国。近年来美国和中国在全球受欢迎度的差距显著缩小,47%的人对中国持正面看法,对美国持正面看法的人为49%。 受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吸引,同时也为了避开中国残酷的高考,2015-2016学年,中国赴美国留学人数总计328,547人,创历史记录,较六年前增加了160%。以前,大多数中国人完成学业后会留在美国。如今,约80%的中国人选择回国,很多人觉得国内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中国青年研究》杂志2014年发表了一项小型调查,涉及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131名中国留学生。调查发现,他们在离开中国前并没有明显的爱国激情,但近80%说在出国后反而感觉更爱国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说,他们认可习近平的“中国梦”。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陈荷声(音)2014年在南加州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项目。2012年两名中国研究生坐在宝马车里被枪杀就发生在该校园附近。陈荷声晚上不敢出门,对美国糟糕的公共安全感到震惊。 他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鼓吹的民主和人权觉得反感:“年轻人并不相信西方做得更好,为什么你们要对我们说西方更好?” 像陈荷声这样具有爱国热情的年轻一代网民被称为“小粉红”,粉红是某论坛的背景色,该论坛因激情澎湃的爱国政治讨论而知名。 跟其他多为千禧一代的“小粉红”一样,陈荷声说,互联网和“周游列国”让他们更准确地认识了中国。他一般会翻墙看YouTube上未经审查的视频,偶尔在Facebook上驳斥他认为关于中国的不准确看法。 2016年,他两次加入大陆爱国人士,在台湾领导人和支持“台独”媒体的Facebook页面上发表上万条留言支持中国。“台独”对中国大陆爱国人士来说一直属于热点问题。 对留学西方的中国人来说,如果他们表达的立场得罪了祖国同胞,可能立刻会引发平地炸雷般的反响。今年5月,马里兰州大学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毕业演讲里赞美言论自由和美国的空气质量,立即招致网上愤怒的批评声浪。就连中国外交部也对这个颇受争议的演讲发表了看法,称“任何中国公民、对于任何事的表态都应该负责任”。后来这位留学生公开道歉,说她对祖国并无贬低之意。 对李晓鹏而言,他的海外经历塑造了他现在的价值观。 李晓鹏幼时在四川农村长大,家里不通自来水,大米限量供应。农忙时,学校停课,学生可以回家帮忙干活。走亲戚要在田间地头步行四个小时。 尽管如此,在成长过程中,他仍被教导要感激中国共产党。李晓鹏的父母一个是学校老师,一个是商店职员,他们让他读《毛泽东选集》以培养爱国情操。 高考时,他的政治得了高分,为他赢得了去人民大学学习法律的机会。此后,他的世界观开始发生改变。 那些自由派的老师把他们的思想观点带进课堂,和学生们讨论。据李晓鹏回忆,“他们会说,中国没有法治,没有人权。”他宿舍里可以上网,可以通过翻墙软件上国外的网站,看未经审查的新闻和留言。他说:“那些言论认为毛泽东是暴君,中国古代史是独裁史。” 他了解得越多,以前坚信不疑的东西动摇得就越厉害,也就越崇拜西方,崇拜西方的富有、对公民自由的尊重及其政治制度的相互制衡。他如饥似渴地阅读美国司法制度著作。尼克松(Richard Nixon)因水门事件倒台一事令他印象深刻。 李晓鹏说:“我们当时认为,西方政治制度真好,我们应该学以致用,改变中国。”这个改变一定会到来,他说:“我们觉得只是时间问题。” 读经济学博士时,他在剑桥大学呆了半年,对于西方的疑虑在那时从他心里悄然升起。和中国崭新的基础设施相比,英国大多数城市的建筑显得破旧。办一张银行卡要花数天之久。 2010年,李晓鹏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他思想上的转变开始加速。他惊骇于地铁站里有那么多的行乞者,也为糟糕的社会治安感到惊愕。 那时美国刚刚开始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而中国基本毫发无伤。蔡美儿(Amy Chua)在她的畅销书《虎妈的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中,盛赞中国家长强硬作风的好处。李晓鹏想:“如果美国人这么佩服中国,或许我们看待中国的方式并不那么准确。” 他在网上找到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数据进行了筛选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平等现象正在削弱美国国力。此外,他认为美国分权而治的政治制度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束缚,而没能服务于广大民众。 去年12月他在博客文章里写道:“在这几十年间,美国的政治家换了一拨又一拨,上台之前口号都喊得很动听,要如何如何振兴中产阶级、促进社会公平等等。但基本都是空头支票。”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大力称赞中国的科学成就,包括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拔得头筹等,认为这是中国日益壮大的证据。他写道:“中国震了全世界!” 李晓鹏表示,近距离观察西方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他很喜欢引用中国年轻人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出国才知爱国。他说:“不出国,就无法真正明白中国有多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