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布了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空天飞机、快舟火箭、“幸福之星”等计划纷纷浮出。
据《科技日报》13日报道,中航科工集团将重点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五大商业航天工程,持续构建快舟、开拓、羽舟、巧舟、轻舟五大系列运载系统,开发天信系列空间信息应用产品,在“空、临、天”多层次着力构建全域信息网络。
据悉,飞云工程对应无人机载区域云网项目,将以长航时高空无人机为平台,重点瞄准应急通信、遥感监测等应用方向,兼顾科学试验等应用需求,构建的空中信息局域增强网。 该工程中无人机的应用,是对传统卫星应用的有益补充,最大的优点是能以跟随“凝视”的方式进行通信中继,实现信息保障。三院凭借雄厚技术实力,将该款无人机指标定位于可携带50公斤载荷,在20公里以上高空连续飞行5天。
该无人机目前处于研制阶段,按计划将于2017年试飞。另外今年要完成基于长航时高空无人机的网络信息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原理验证,2017年建立第一代长航时高空无人机空中局域网系统。
快云工程对应临近空间飞艇载局域云网项目,将以快速发射的浮空器为平台,构建临近空间局域网,可快速助推发射至平流层,实现艇载局域信息增强。2017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完成原理验证;2018年形成第一代商业应用系统,具备应急信息支援服务能力。
快舟快速响应运载火箭(图源:中航科工集团官网) 行云工程对应星载窄带全球移动物联网项目,是面向物联网、大数据等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研制的低轨微小卫星通信系统。该项目将采取“星地微波通信+星间激光通信”方案,实现空间窄带信息的无缝获取、传输与共享。 该项目计划采用48颗低轨接入卫星和9颗低轨中继卫星组网的方式,对南北纬55度范围内地区进行实时覆盖,应用行业领域包括野外数据采集、物流运输、安全监测、救灾应急等。
该工程计划在年内进行总体方案论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2018年3月前开展初级系统试运营;2020年年底完成全系统构建,随后投入常态化运行。 2015年,航天科工提出“幸福之星”计划,于今年3月正式立项。如今,这项计划被命名为“虹云工程”正式公布。与行云工程的窄带不同,虹云工程对应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项目,面向全球移动互联和网络高速接入需求,研制Ka波段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让用户随时随地实现互联网接入。
该项目一期工程将发射156颗卫星,单星数据吞吐量达4个G,在1,000公里轨道上组网,基本实现覆盖全球的宽带互联网接入。同时在地面段建设服务半径为2,500公里的信关站,以及数据吞吐量达40兆的用户站。
按计划,2017年前将发射首颗技术验证星;2019年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建造2个信关站,形成初步网络;2021年前完成一期工程系统构建。未来还将增加更多卫星,建立星间链路,实现更全面的覆盖。
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中,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A,对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千克,计划于年内完成总体优化;快舟十一号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吨,计划于2017年完成研制并首飞;直径3米的快舟二十一号火箭预计2025年完成研制。 中国首家商业火箭公司——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已成立,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年产50发快舟系列火箭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