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图说军事 海外评中国栏目第49期】2015年5月,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让一些导弹更具威力》的文章称,中国正重新设计和制造一系列新型远程弹道导弹,同时给这些导弹都装备上更多的分导式核弹头,报道援引五角大楼的《中国军力报告》称,这种新型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北京所有新型核武器——东风-5、东风-31、东风-41以及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上,美国媒体称,中国在近五年来,通过老型号导弹升级和新导弹挂载等手段,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在大幅度提高,一些分析数据认为,中国可以射到美国本土的核弹头数量已经达到200枚以上,这远远超过了此前各方的预计。
一、中国早就拥有分导式多弹头技术 美视这项技术为眼中钉肉中刺另据美国《华盛顿自由灯塔报》称,2014年12月,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东风-41”洲际导弹试射。报道称,这次非同寻常的试射中测试了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意味着“中国首次完成洲际导弹多弹头战斗部试验”。报道还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多弹头技术。12月13日发射的“东风-41”导弹使用了数目不明的机动假弹头,美国情报部门将此视为中国战略核武器技术的重大进步,有可能影响地区的战略平衡。《纽约时报》文章披露,“弹头小型化和在一枚导弹上安装三枚以上弹头,是中国几十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技术。中国刻意让这一技术闲置,是他们不想卷入冷战时期美苏核竞争那种军备竞赛。然而,现在中国大规模使用分导多弹头技术,似乎证明其战略政策已经改弦易辙,中国正在增强自身应对美军反导武器的能力”。上世纪50年代正值冷战初期,美苏为洲际弹道导弹展开军备竞赛。当时洲际弹道技术受到技术所限,每枚导弹只能携带1颗弹头,投送效率有限。自然也有多枚弹头的设想,但由于导弹载荷和多载荷分离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无法实现。随着苏联和美国陆续成功发射卫星,这方面的技术问题得以初步解决,多弹头(MRV)和分导式多弹头(MIRV)的发展有了技术基础。军事专家称,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就是在有制导装置的母舱内装多个弹头,由母舱按预定程序逐个释放,使其分别导向各自目标的导弹弹头。母舱由整流罩、末助推发动机、制导装置和释放装置等组成。分导式多弹头能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数个目标,也能集中攻击一个面目标,从而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二、美国《考克斯报告》曾诬陷中国窃取美军多种分导式多弹头分导式多弹头是继集束式多弹头之后,在精确制导系统、高比威力核弹头和小型火箭发动机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的基础上研制的,1999年,美国的《考克斯报告》危言耸听地攻击中国“偷窃”美国所有最先进的分导式多弹头技术机密情报,包括W-88、W-87、W-78、W-76、W-70、W-62、W-56等七种热核弹头,并称“中国在70年代末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窃取’了美国核弹头W-70(增强辐射弹,又名中子弹)的设计机密,于是才在1988年试验了它的中子弹”。这是毫无根据的恶意中伤,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家的极大诬蔑。实际上,70年代和80年代,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美国、苏联两国空前的核军备竞赛,数万枚核弹头的阴云笼罩在世界人民头上,也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不得不继续研究发展核武器技术和改善自己的核武器系统,并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军事专家指出,分导式多弹头的技术核心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核弹头的小型化,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早在2005年就能够研制生产实际上最先进的小型核弹头,其性能与美军W-88弹头相当。另一方面就是飞行器的姿控、弹头分离的姿态控制技术和末助推舱的多次启动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方面其实都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在我国的“一箭多星”发射、商业发射的过程中,已经有所展现。图片为分导式核弹头重返大气层时划破天空的情景,每一条白色线代表一枚核弹头。根据相关的官方报道等信息来看,我国的分导式多弹头的实用化,是本世纪在东风-5上展开的。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掌握分导式多弹头,并在1999年开始在东风-5导弹上加装分导式核弹头,这个型号被称为东风-5B。相对于机动发射的东风-31系列,固定发射的东风-5系列,由于隐蔽性的要求,可选择的发射阵地有限,部署的规模也就有限。若仍采用单弹头,则突防能力更是有限。所以在投送能力较大的东风-5系列上采用多弹头的采用,是效能提升明显且成本风险较低的选择。那么,在东风-5系列上分导式多弹头的成熟,转而继续在机动发射的东风-31特别是新一代的东风-41上的应用是稳步推进的必然。三、分导式多弹头技术让中国的核导弹变成霰弹枪 弹头太多美国没法拦军事专家称,分导式多弹头在相同核导弹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打击效率,增强了打击效能。在突防中多个弹头飞行轨道各不相同,且弹头数量较多。当子弹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使敌方的防御系统处于“饱和”状态,而无法拦截或全部拦截来袭弹头。比如说,当中国向美国多座城市发射大量核导弹时,美国启动导弹防御系统实施拦截,但多导式多弹头和多种诱饵让美军反导系统疲于奔命,美军最终只能”超负荷运转“勉强击落一些核弹头,但仍然有大量的核弹头成功突破美军的反导系统,进而摧毁目标。军事专家雷泽进一步指出,在打击效能上,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根据作战意图不同,在广域大纵深数百千米范围内选择要打击的独立目标,并可调节打击次序和一定的时间间隔,满足不同的战术需要。从核威慑战略角度来看,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可以使国家决策者根据战略需要在现有导弹上分别部署不同数量的子弹头,从而使战略核力量的威慑能力变得更加灵活。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将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推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大幅提高了突防能力和打击效能。分导式多弹头的军事效益的显著和技术难度,自然成为战略导弹的核心技术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