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几乎所有科技领域全面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但正如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中国现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跟进有余而创新不足。但笔者认为,也许这不只是一种结果,而是中国有意为之的战略设计使然。不管你多么不耻于此,它正是中国科技飞速进步的原因。因此,我们难以得出跟随战略一定比超越战略更差的结论。
创新令人推崇拜,借鉴令人不屑,以至于后者被嘲笑为山寨,但这只是一般常识。一个国家当然应该鼓励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领先。但你得知道,创新是要有成本的,而且是极其高昂的成本,往往需要你花掉海量的时间、资金和成本去一个试错。比如发明电灯泡、二极管这些故事大家都熟悉,几乎把地球上看着像点样子的材料全试遍了。不是最发达国家,你很难有闲情逸致干这种挟山超海般的麻烦事。而跟随战略就简单多了,大方向和基本手段已经明确,你投入的每一分钱和每一分钟时间几乎都有真金白银般的回报。
任何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都会不可避免地选择跟随战略。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你连现有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都千窗百孔急需恶补呢,哪有余力去创新呢?新中国成立时,科技领域不是百废待兴,而是几乎一无所有,在那个打基础的阶段,跟随都是件吃力的事,只能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及至改革开放,中国依然发现自己跟国际先进水平差着十万八千里,于是又是走出去请进来一通恶补,那时报章上最常见的新闻就是某某又“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激动得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彻夜难眠。这些空白一直填补到今天,我们也只能说,中国在多数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主流水平,不少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个别领域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弱势和短板依然存在而且为数不少。
中国跟随较多而创新较少,这当然是机制体制原因造成的,国家过去的科技政策本来就是这么设计和引导的。但你不能不承认,这个跟随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功,使中国在绝大多数科技领域迎头赶上,并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建设。比如八六三计划,基本上就是瞄准核心领域国外先进技术的跟随战略(准确地讲,是战略上跟随而战术上还是有创新的)。跟随,显然是一种低投入、低风险、高产出、高速度的实用性发展战略。
当然,中国科技发展到今天,肯定是已经到了该转变发展模式的时候,在我们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领域,前面已经无人可跟,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只有靠自己创新了。但我前面说了,中国科技发展各领域间存在不均衡性,在依然存在大量弱项和短板,国外的许多先进科技我们还没有完全学会和掌握的情况下,一夜之间转变为创新型发展模式并非易事,而且也未必明智。还是要实事求是,有条件的领域可以鼓励创新,不成熟的方面依然要埋头借鉴追赶。向创新型国家转变,肯定是中国的大势所趋,只是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这需要一个不短的过渡过程。
创新需要体制激励,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和科研体制改革等,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拿生物医药来说,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几乎所有西药都是“山寨”国外的,如果你都支付知识产权费用,或者没得到授权就下令停产,制药行业就垮了,亿万百姓的健康和生存就会蒙受重大损失,这是中国难以承受的。那时你要拿知识产权来说这事儿,那跟为维护外国人利益上而在国内杀人害命的性质相不多。所以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是在不断加强改善,你就不能说它的方向是错的。现在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较前极大地改进,这是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熟度已经能承受这一代价使然,这个节奏中国基本上还是把握得的较好的。我们不能因今天强调向创新转变,而否定过去的跟随战略,没有后者,哪有今天创新的本钱!
我对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毫不担忧。一方面,中国已经明确了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鼓励和发展政策;另一方面,我相信一个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从跟随到创新已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社会发展规律,即使国家不强力介入,中国也终会走向创新。比如今天中国民营企业也有无数创新,比如华为、腾讯等等,这里并无多少国家强力支持,但人家已经做到那个份儿上,别的潜力都挖尽了,能学的都学会了,也只有向创新要生产力了。
可能有看官会说驭风你好无耻,大家都像中国这样低成本跟随,谁还去费劲巴拉地创新突破,人类社会还如何发展?但我坚持认为,国家利益是金字塔结构,最底层是生存,再往上是发展,最顶尖才是为人类做贡献,你自己还没解决好生存发展问题,谈何人类前途命运。而中国尚处第二阶段,还是要少说大话空话,踏踏实实先把自己国家搞好。所以,人类发展暂时不关我P事,中国发展好自己就是目前对人类最大贡献!
综上所述,从跟随到创新有其自然规律,你可以推动加速这一过程,但不可能跨越。过去,跟随战略最适合中国国情;将来,创新战略是必由之路;而在目前从跟随到创新的转轨过程中,中国既要克服国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惰性,也要避免国外拔苗助长过高要价的干扰声音,保持定力,把握节奏,实事求是,不图虚名。我们的科技发展不是给外国人炫耀的,而是要踏踏实实为国家的发展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