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全国合宪化十周年
送交者:  2025年06月28日05:22:5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2015年4月28日早上九点,举世瞩目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在华盛顿美国最高法院开庭听证。

笔者在开庭前四个小时,发表了《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长文,论述了此案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并作出了案件的预测。

2015年6月25日---十年前的今天---美国最高法院颁布了5票同意4票反对的划时代裁决,自此同性婚姻在美国大地上全面合宪化。

《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的裁决推翻了美国最高法院1971年10月15日裁决的《贝克 诉 尼尔森案(Baker v. Nelson)》。

这是一件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的裁定说,将婚姻法解释为限制向异性颁发结婚证“并不违反”美国宪法的案件。

案件上诉到了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书只有一句话:“上诉被驳回是由于缺乏实质性的联邦问题(The appeal is dismissed for want of a substantial federal question)”。

如果把这句荒唐的裁决辞就是直接表示厌恶说:“别没事就来找事!”。

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院长是沃伦.伯格(Warren Earl Burger),他是在美国最高法院历来的十七位院长中,最龌龊最种族歧视也是最仇恨五性权利的院长,没有之一。

沃伦.伯格曾恶毒地公开地评论同性恋说 :

“同性恋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反自然犯罪,比强奸更严重,而且是一种无法命名的犯罪。如果认为同性恋鸡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受到保护,那就等于抛弃了数千年的道德教义。”

《贝克 诉 尼尔森案》另一个大看点,就是权力的傲慢。

迈克.麦康奈尔(Mike McConnell) 与杰克.贝克(Jack Baker)的结婚申请被明尼苏达州亨内平郡(Hennepin)民事部主管杰拉尔德.尼尔森(Gerald Nelson)拒绝后,立即向明尼苏达州地区法院检控,要求下令强制杰拉尔德.尼尔森签发结婚证书。

明尼苏达州地区法院法官是向杰拉尔德.尼尔森下令了,不过不是命令他签发结婚证书,而是命令他不得向迈克.麦康奈尔与杰克.贝克签发结婚证书。

案件到了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就更加的丑陋和恶劣。

当迈克.麦康奈尔与杰克.贝克的律师刚开始陈述案件法理时,坐在黑皮高椅的上的大法官莱昂.凯利(Leon Fallon Kelly),突然把座椅来个大旋转,用椅背对着律师,来表示他的人格高尚,与及直接的羞辱那位民权律师。

丑剧并没有到此为止。整个上诉,七位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大法官,没有一位提问题,也没有一位发表意见,由头到尾,就像七尊木偶或话死人,双眉低垂,嘴唇紧闭,眼睛半合,难辨是否进入了睡眠状态。

《贝克 诉 尼尔森案》不是一件正规的调卷令(certiorari)上诉案,而是属于强制上诉审查(mandatory appellate review),裁决结果有同等的判例效力。

此案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否定同性婚姻的重要判例,一直到2015年6月25日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裁决,腰斩美国五性权利群体的宪法权利长达四十四年。

在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言论与思想,都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但不是绝对的。比如说政府公务员,就没有将自己个人的主观强加于人民百姓。

政府公务员应该以法律规则而不是个人主观尤其是宗教信仰来工作。如果觉得工作与自己的信仰有冲突,大可转换工作,而不是强迫他人适应自己的宗教信仰,何况,《美国宪法》与《美国法典》都不允许将特定的宗教带进政府场所。

很不幸,往往就有这种脑袋灌水的蠢货,偏偏认为她个人的信仰,就是全宇宙的标准。肯塔基州莫尔黑德市(Morehead)罗文县(Rowan County Courthouse)民事部主管金伯利.戴维斯(Kimberly Jean Davis)就是这种典型的人物。

2015年9月1日,当大卫.摩尔(David Moore)与大卫.埃尔莫尔德(David Ermold)到金伯利.戴维斯办公室申请结婚执照时,她悍然拒绝,理由不是肯塔基州的法律是否允许,而是她个人的宗教信仰不允许。

美国最高法院已经裁决同性婚姻全国合法化了,但是金伯利.戴维斯却视若无睹,她的上帝远比美国最高法院还要厉害,结果被美国联邦法官以藐视法庭刑事重罪关进监狱。

金伯利.戴维斯的厄运并没有因为蹲牢房而停止。大卫.摩尔与大卫.埃尔莫尔德将她一状告进了法院,2023年59月14日,陪审团裁决她侵犯了两人的宪法权利,必须赔偿十万美元。

法官裁决,金伯利.戴维斯的行为,就像军人执行了上级的非法命令一样,是一种个人行为,那么就与政府无关,个人就必须负起所有的赔偿责任。

戏剧性的故事刚刚开始。大卫.埃尔莫尔德在取得结婚证书后,决定要一民主党身份出马竞选共和党金伯利.戴维斯的位子。在依法登记那天,为大卫.埃尔莫尔德办理候选人手续的,正是金伯利.戴维斯

两人在一张桌子对面坐下,开始大眼看小眼,怒目而视但谁也不敢发作,因为他的律师就站在后面。竞选是竞选了,开出来的结果却使人啼笑皆非---两人都没有当选。

2020年,美国最高法院曾拒绝了金伯利.戴维斯的上诉。如今,它的律师马特.斯塔弗(Mat Staver)公开宣布:

“我们将根据《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以及其他州和联邦法律,就宗教包容问题进行辩论。我们还将辩称,《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的判决是错误的,应该被推翻。“

美国最高法院的保守势力已经占多数,而接受立案的标准只需要四票,其中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与塞缪尔.阿利托(Samuel Anthony Alito)两位在《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投下反对票的大法官,一直在寻找机会摧毁掉《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判例。

克拉伦斯.托马斯有着坚定的基本教义派法理信仰的大法官,他有四十次5比4投反对票,和三十五次8比1投反对票的记录---那一票就是来自克拉伦斯.托马斯。

在历来的美国最高法院案例中,很少见如此激烈的反对意见炮火。安东尼.斯卡利亚安东尼.斯卡利亚(Antonin Gregory Scalia)大法官直接将五位投支持票的大法官称为“傲慢的司法叛乱”与“自命不凡的愚蠢裁决”。

代表美国最高法院撰写裁决意见书的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McLeod Kennedy),共有洋洋洒洒的二十八页纸,但是约翰·罗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院长的反对意见书,却有二十九页之多。其结尾词说:

“如果你是这些美国人中的一份子的话---姑且不论是什么性取向---对那些愿意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总的来说,今天的裁决是值得庆祝的,庆祝达到目的的成就,庆祝可以向伴侣公开许诺,庆祝新来的各种福利,但是不要庆祝美国宪法,因为美国宪法与此没有任何的丝毫关系。”

如果金伯利.戴维斯的上诉案能够挤进美国最高法院的话,将如无证移民的出生公民权一样,是值得担忧的。

                                                                                      高胜寒  2025年6月25日

 

 




美国最高法院同性婚姻全面合宪化的最佳划时代裁决

--《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 --

 

世俗国度(secular state)是普世价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文明社会不是世俗国度。

在美国,最能彰显世俗国度精神的,就是头十条宪法修正案《权力法案》,尤其是《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规范美国不得建立国教,也不得偏袒任何宗教,这就是常言的政教分离

政教分离宗教自由是世俗国度的先决条件。现代文明国家不见得就是世俗国度,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主体天主教国家,依然以天主教节日为国家假日,放宗教的节日假,却领取国家的薪水,因而不是世俗国度

假借世俗国度名义屠杀异教徒的史实处处皆是。越南吴廷琰是天主教徒,假传神意,不仅大量屠杀佛教徒,也屠杀出家人比丘,导致多件以释广德等高憎自焚抗议,震惊世界。

吴廷琰误以为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也是天主教徒,当然会支持自己,但是这种误判,招来了《243号电报事件(Cable 243)》--- 美国国务院发密报给驻越南大使亨利.洛奇(Henry Cabot Lodge),撤销对吴廷琰的支持,导致1963年的杨文明政变和吴廷琰的死亡。 

世俗国度的主要指标有四:

第一是:没有国教;

第二是:尊重人权;

第三是:民主宪政;

第四是:依法治国。

基本人权的范畴,涵盖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集会自由、迁徙自由与包括同性婚姻在内的婚姻自由等。

在现代文明社会下,世俗国度的另外一个指标是议会制度、政府民选、司法独立、三权分立、依法治国。

这些是世俗国度的先决基本硬件,也是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实行的先决基本条件,欠缺这些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基本诉求,无法称之为世俗国度。

自由选择是人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纲领。一部《美国宪法》发展史,就是一部追求世俗国度与普世价值的发展史。

三十三次通过、二十七次实施的美国宪法修正案,无一不是围绕着这个主题的奋斗升华。随着二十七次的全民共识,二十七次的疼定思疼,二十七次的浴火重生,一个崭新而闪亮的世俗国度美利坚,骄傲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世俗国度中占无可替代的司法独立机制,保障了人民权利的伸张。二十七次的修宪功勋,正是世俗国度制度灵活性与自我纠错功能的证明,司法独立机制有效地减少社会矛盾和消除暴戾,为不公不义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合理渠道。

世俗主义(secularism)的概念虽然来自法国,但在美国有着历史性的辉煌记录,自建国开始,前贤们就朝着世俗主义的大方向不停地努力。

世俗主义的主要诉求是政教分离:主要地彰显在宗教自由、政治不得操纵宗教、宗教不得操纵政治、不得宗教特权、不得公款用于宗教、宗教远离教育与最为重要的是,允许任何宗教信仰者出任全国人民的领袖。

《美国宪法》头十条修正案,俗称《权利法案》原始概念,就是来自世俗主义的冲击和洗礼。任何文明社会不会自绝于世俗国度之外。

就像民主自由的冠冕一样,由于普世价值的荣耀光环,许多独裁而专制的国家,也公开宣称自己是世俗国度,这恰好说明世俗国度的强大魅力。

就像举世潮流一样,中国社会无法回避世俗国度的冲击:或者自绝于文明世界而堕落沉沦,或者顺流而下而迎头赶上,台湾就是最佳的案例。

2017年5月24日,台湾司法院大法官通过《第748号宪法解释》裁定 :

“现行《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权利,已属违宪。行政和立法机关在两年内,必须完成相关法律之修正或制定。”

《台湾同性婚姻法》将于2019年5月24日全面合法化,因为有了这个亚洲首例的裁决,使中国人不至于在普世价值与世俗国度中缺席,台湾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世俗国度。

浩浩荡荡的美国五性维权运动,为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写下了辉煌而傲人的史诗篇章。

从1969年6月28日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石墙暴动(Stonewall Riot),到2015年6月25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Obergefell v. Hodge)》中裁决同性婚姻全面合宪化,美国五性维护权利运动,经历了四十六个苦涩的艰辛年头。

奥贝格费尔指的是原告詹姆斯.奥伯格菲尔(James Obergefell)等人,被告理查德.霍奇斯(Richard Hodges)是俄亥俄州卫生局局长等人。

同性恋权利是美国近代民权的主流之一。其诉求现在已被主流媒体与社会学家认可为普世价值之一。在整个同性恋民权运动中,英雄辈出,指引风骚。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在保守的社会风气与法律禁止的威慑下,美国的同性恋都不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公开歧视同性恋被默认为一种美国社会维护道德价值的普遍伪善现象。

关于同性婚姻权利的背景,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迈克尔.克拉尔曼(Michael John Klarman),在他名著《从衣柜到圣坛(From the Closet to the Altar)》序言中说:

“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往往是演变中的社会重建运动,使人无所适从。有的时候,美国最高法院主宰着社会运动,将之宪法化,然后用之于强制那些顽强反抗的州。

当美国最高法院在1965年裁决婚姻中的配偶,有权在自己的卧房里隐私地采用避孕药物时,美国只有两个州---大部分是天主教徒---拥有禁止避孕的压迫法律。

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各州有关同性恋与自愿者,禁止《鸡奸法》有违宪法权利时,美国有十三个州拥有视鸡奸行为是刑事犯罪的法律,其中有四个州的该条法律,是专以同性恋者为惩罚的对象,但没有任何州依然在执行该等歧视法律。

大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裁决,俱拥有主流民意的支持,故很少会引起政治上的反抗。有些对宪法解释的司法裁决,将这个民族撕裂成均等的两半。

美国最高法院在1954年宣布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精神时,在全国四十八个州中有二十一个州的法律,允许或硬性规定,必须执行那些种族隔离条款,而民意调查显示,支持与反对的意见几乎持平。

同样地美国最高法院在1973年,裁决妇女有决定是否堕胎宪法权利时,对于这种争议性的大众意见,亦是各占一半。也有偶然的案例,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裁决与大众意见相悖而行。

六十年代,当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在公立学校里的宗教祷告仪式,有违宪法中政教分离原则时,当时有高达70%甚至于80%的大众持反对意见。

美国最高法院在1989年与1990年裁决人民在游行时,有权以和平方式焚烧国旗作为泄愤与抗议行为,亦是受到绝大部分人民的反对。

虽然美国最高法院经常妄视民意地悍然裁决,但很少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愿意成为社会重建运动的先锋。

在大多数的时间,他们依照美国文化与历史的原则做出与民意背道而驰的决定。”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法律在变,美国的司法体系也在变,美国最高法院就是最佳的例证。美国有73%的人民是基督教徒,从而被认为是基督教国家。

自开国以来的一百五十余年间,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几乎清一色的是基督徒,但是目前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有六位天主教徒,三位犹太教徒,就是没有一位是基督教徒,从几乎是清一色到一个都没有,其中的变化,能说是偶然吗?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上,总共有十三位天主教徒大法官,有一半是现任的,能说是巧合吗?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上,总共有七位犹太教徒,有三位是现任的,能说是巧合吗?

美国最高法院的主要任务是就各类矛盾解释宪法观点的定义,但在近代美国民权运动发展史上,美国最高法院却变成了一个改造社会、创造潮流的先锋角色,虽然没有任何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自己承认这个无可辩解的事实。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混合的国家,多元民族的现代文明国家特点是法治与包容,在两者之间,包容更重于法治。

就像所有极具争议性的案件一样,自从2015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奥伯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立案以来,反对与支持同性婚姻的声浪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必然现象。

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主要法理有四:

第一:宗教信仰不允许;

第二: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将导致多妻主义和乱伦法律的崩溃与合法化;

第三:颠覆传统道德伦理;

第四:白人至上傲慢心态。

支持者的法理,几乎千篇一律的指出,《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公平保障,不得忽视。

在同性恋民权运动史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突破禁忌的年代,是一个走出衣柜的年代,也是一个公开抵抗性别歧视暴政的年代。

这得从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石墙起义(Stonewall uprising)事件说起。石墙是美国同性恋运动者心中的圣地,指的是纽约市的石墙酒店,一间专为同性恋提供娱乐的小酒店,内部设有酒吧和饭店。

实际上,这是一家由黑社会暗地开设的犯罪场所,主要的目的是暗中非法收集同性恋客人,尤其是同性恋名流和政客的黑材料和证据,作为敲诈勒索的道具。

被害者因为所谓的名誉和面子,往往委屈求存,强吞苦果,不敢报警处理。

纽约市警局多次故意以调查酒牌为理由,对石墙酒店尽骚扰之能事,使警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到达沸点。

1969年6月28日凌晨1:20分,纽约警方预早安排的探子,从石墙酒店里面发出了行动的信号,外面的警察因为后援部队未到,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在犹豫一会后,还是采取了行动:突然发动攻击,冲到酒店里面,不分男女,全部拘捕。

由于运输被拘捕的后勤警车依然未到,遂将被拘捕者排列在马路边上,加以看管。警察带着羞辱性的呵斥,使被拘捕的同性恋者的不满情绪已在爆发边缘,交叉谩骂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在这种气氛下,一位警察正在粗暴地拘捕女同性恋者斯托姆.德拉维里(Storme DeLarverie),遭到她的反抗,尖叫与骂声弥漫在宁静的夜空里,显得格外的恐怖。

斯托姆.德拉维里是一位黑白混血儿,于1920年12月24日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New Orleans)出生。她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白人,母亲是黑人,因为在她父亲家里担任清洁工而怀孕,她的父亲承担她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大部分的童年是与疼爱自己的祖父度过。

按照她自己的说法,因为是有一张白脸的黑鬼,所以经常受到白人和黑人同学的双重霸凌和骚扰。十八岁时发现自己是一位女同性恋。

斯托姆.德拉维里有着混血儿和雌雄同体的生理特征,很难断定是男性还是女性,是白人还是黑人,导致她有多次被拘捕公诉的记录。1969年6月28日凌晨发生石墙起义事件时,斯托姆.德拉维里正在里面喝酒娱乐。

斯托姆.德拉维里被拘捕后,凌辱性地被拖拉着,数次穿过被拘捕的人群。斯托姆.德拉维里忍无可忍时,向一位白人警察挥出了改变美国民权历史的一拳!

接着是斯托姆.德拉维里与四个白人警察当众扭打,毕竟斯托姆.德拉维里是女流之辈,敌不过四个身强力壮而且受过特殊训练的警察之手。

当警察给斯托姆.德拉维里带上手铐时,故意扭紧,使她痛苦难忍。要求松一点,不仅被拒绝,还因为她咒骂警察过度使用警力,而被警棍敲砸她头颅,一条鲜血痕迹,一直挂在她脸上。

斯托姆.德拉维里继续反抗拘捕,拒绝上车,拉拉扯扯,长达十分钟。在拖拉着押上警车时,经过被命令站在寒冷街边的其他被拘捕者时,斯托姆.德拉维里朝着一排排敢怒不敢言的同性恋者大声哭喊道 :“难道你们这些家伙就没有一点行动吗?”

这是一句改变美国民族面貌的呐喊!凄厉的午夜哭喊,就像一根丢进火药桶的火柴,警民冲突爆发,一发不可收。男女同性恋们,突然狂暴地冲击警察,混战加混乱,乱成一片,到处是鲜血,到处是暴乱。大量的治安警察,终于在凌晨四点时控制住了局面。

纽约市格林威治村的石墙起义事件,掀开了美国近代五性权力民权运动的序幕,史学家们美誉斯托姆.德拉维里的反抗,是挥向解放五性权利的第一拳!

斯托姆.德拉维里的敢于反抗,受到了现代文明社会的肯定,在一次自豪大游行时,拉出来一幅醒目的彩色大横幅,上面写着 :“每个人都知道黑人女同性恋者斯托姆.德拉维里是石墙起义的发动者!(Everybody knows Black lesbian female homosexual Storme started Stonewall)”

石墙起义事件以后,斯托姆.德拉维里受雇于几家女同性恋酒吧为保镖,也是格林威治村的义工巡逻,她也全程参与每一次的自豪大游行,备受尊重。她持续这些工作,一直到八十五岁体力不继为止。

2010年至2014年,由于得了严重地失智症(dementia),从居住了数十年的切尔西酒店(Hotel Chelsea)搬进了布鲁克林疗养院。2014年5月24日因心脏病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多位史学家美誉斯托姆.德拉维里,为美国女同性恋族权的罗莎.帕克斯(Rosa Park)。

石墙起义事件导致美国同性恋运动的正面化,民权律师与民权领袖在法庭和街头并进,联手缔造美国新层次的道德观与普世价值。

1970年6月28日,美国同性恋运动者首次大胆的走出阴暗,在洛杉矶、三藩市、芝加哥和纽约,首次举行声势浩大的自豪大游行。和平的纽约游行队伍,从格林威治村出发,一路高喊口号,直到中央花园。

半个世纪过去了,每年六月的同性恋自豪大游行,除了穆斯林国家外,已经席卷全球,浩浩荡荡,成为全人类提升普世价值的最新动力和标兵。

在美国近代民权司法史上,《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是美国最高法院继1954年5月17日击破种族隔离的《布朗 诉 托皮卡教育委员会》、1966年6月13日刑事嫌疑犯权利的《米兰达 诉 亚利桑那州案》、1973年1月22日妇女堕胎权利的《罗伊 诉 华德案》后,彻底改变美国社会制度的划时代裁决。

在2017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报告指出,在全美国人口中,有4.5%的成年人、5.1%的女性、3.9%的男性自认是五性团体成员。

在多国间的普查总结论指出,全球大约有1.2%至6.8%的人口,承认自己是五性团体。美国变性者占总人口的0.05%,多达一百五十万之众。

将如此庞大的族群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任其宪法权利被恶意剥夺,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道德问题,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公义问题。

美国社会上有65%的人知道自己家中成员或好友是同性恋,但只有9%的人认识变性者。变性者多是穷苦族群,生活在范围狭窄的二元世界里,不仅在工作、学校、服役、福利、社交方面被歧视,有时连在公用洗手间都被不受欢迎。

最著名的变性者事件发生在1952年。美国陆军退伍军人克里斯汀.乔根森(Christine Jorgensen),这位在乔治亚州出生的男士,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远赴丹麦变性,那时尚没有变性者一词,只用易装癖者(transvestite)称之。

克里斯汀.乔根森在写信给《纽约新闻日报》时说 :“是自然界弄错了,我现在已经改正过来了,现在我是你们的女儿了。”

克里斯汀.乔根森于1926年5月30日在纽约布朗克斯出生,她的父亲乔治.威廉.乔根森(George William Jorgensen)是一位木匠,母亲弗洛伦斯.汉森(Florence Davis Hansen)是家庭主妇,两人都是来自丹麦的移民,全家都是路德教会派基督徒。

克里斯汀.乔根森出生时的名字叫乔治.威廉.乔根森,改变性别后取名为克里斯汀.乔根森。

1945年中学毕业后,被征入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服役归来后,计划着学习摄影为职业。1952年,埋藏内心多年的女性定位,使他决定前往丹麦哥本哈根从事变性手术。

在行程前,意志坚定的克里斯汀.乔根森,只给她双亲一个选择:接受自己或失去自己,她的父母选择了前者。

在丹麦哥本哈根,克里斯汀.乔根森得到了远房亲戚内分泌学家(endocrinologist)克里斯汀.汉堡格医生(Christian Hamburger)的支持和照顾,因而在变性手术后,为了感激克里斯汀.汉堡格医生的恩情,取其名字纪念之。

克里斯汀.汉堡格医生介绍变性手术前,长达一年的炔雌醇(ethinylestradiol)激素药物调整 :

“第一个迹象是乳腺增大,然后患者太阳穴上有秃斑的地方开始长出毛发,最后整个身体从男性变成了女性形状。”

1953年情人节前夕,在经过四次变性手术和最终的睾丸切除术和阴道成形术后,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的变性人,还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性人,勇敢的呈现在新闻媒体前。

1952年12月1日《纽约新闻日报》头版刊出克里斯汀.乔根森后,开始引起美国社会对变性者权利的关注。六十余年来,变性者群体一直是美国社会的弃儿,无法挺起胸膛,迈进主流社会。

一夜成名的克里斯汀.乔根森,决定成为变性者权利代言人,开始在任何的机会宣传变性者群体的宪法权利。

1953年在二月份的《美国周刊(The American Weekly)》上,克里斯汀.乔根森用真名实姓发表了《我的人生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引起了全国性对变性者群体不公平对待的检讨。

1967年,在父母逝世后,克里斯汀.乔根森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定居洛杉矶,同时出版了《克里斯汀.乔根森 : 个人自传(Christine Jorgensen: A Personal Autobiography)》,一纸风行,狂卖四十五万册。

自此无人不知克里斯汀.乔根森大名。克里斯汀.乔根森彻底地反对新闻界或记者使用变性人(transsexual)这个辞藻来称呼变性者群体,她宣布说 :

          “我是跨性别者,因为性别指的是你作为一个人的身份。(I am a transgender because                   gender refers to who you are as a human)。"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依然陷在在种族歧视的泥泞里打滚,五性权利尚在萌芽阶段,政客们的公开嘲笑与歧视五性群体的反动语言,被认为是正常而恰当的政治笑谈,美国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Spiro Theodore Agnew)就是最佳的例子。

斯皮罗.阿格纽攻击他的政敌、纽约州美国联邦参议员查尔斯.古德尔(Charles Ellsworth Goodell),说他是共和党里面的克里斯汀.乔根森,极具侮辱人性之能事。

克里斯汀.乔根森写信给斯皮罗.阿格纽,除了教训他之外,还要求他公开道歉。

傲慢成性的斯皮罗.阿格纽,眼见被水门事件快要搞垮的理查德.尼克松已经块走投无路,正满心欢喜地在幕后加劲,推动尽快搞垮理查德.尼克松的阴谋诡计,以便接任美国总统的宝座。

人算不如天算,理查德.尼克松还没有下台,斯皮罗.阿格纽在出任马里兰州州长期间的贪污腐败丑闻爆发,在美国联邦检察官的人证物证铁证下,无法抵赖,为了避免进监狱,只好乖乖的与美国联邦检察官达成认罪协议,条件是除了补缴罚款,还需要辞去美国副总统职位,自我卷包袱回家。

面对着克里斯汀.乔根森的公开指责,斯皮罗.阿格纽连礼貌性的回信都懒的写,就此不了了之。

1989年5月3日,克里斯汀.乔根森因因膀胱癌和肺癌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她的骨灰撒在加利福尼亚州达纳角(Dana Point)海湾里。

引起更大争议的是美国国民军在2013年12月,把杰米.尤因(Jamie Ewing)开除军籍,因为她的上司,发现了“她”原来是“他”变性过来的。

杰米.尤因总共在美国陆军五年半时间。杰米.尤因从十二岁开始,就觉得自己的生理有着归向和定性的问题,在二十四岁时决定不再自我保守秘密,公开了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并进行变性手术。

2013 年 11 月,杰米.尤因因变性而被强迫退伍。尤因的遭遇不是孤立事件,在美国每四位变性者中,就有一位因同样原因而丢掉工作,这是为什么变性者的自杀率,远远超出正常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5年美国最高法院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是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文明面貌的划时代大案。

《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于2015年4月28日开庭听证,一开始充满了立场鲜明的意识形态和不同法理的冲突。

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就是九座司法大山,九个独立机构,也是九条蝎子,即使是院长亦只有一票之权。

在美国的司法史上,尚没有任何一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可以操控其余大法官的先例。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的几乎全是有争议性的案件,无论怎么裁决,都会有不同的反对或异议声音,是为常态。

由于美国最高法院是一个庄严的司法机构,不像对待美国总统或国会政客无日无之的冷讽热刺一样,很少有舆论给予美国最高法院刻薄而严厉的批评。

美国最高法院是政治外号最少的机构。唯独奥利弗.霍姆斯大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的戏称美国最高法院,为“一个瓶子里装着九只蝎子(Nine scorpions in a bottle)”,成为绝世佳话。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形容美国最高法院九位法官之间可能出现的紧张关系和意见冲突。

奥利弗.霍姆斯大法官留有大量的司法和哲学名言,但他不是幽默家,在一百一十六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最有幽默感和最会使用俏皮话的是班杰明.卡多佐

大卫.达林博士(David Dalin)在他的代表作《美国最高法院的犹太大法官:从布兰代斯到卡根,他们的生活和遗产(Jewish Justices of the Supreme Court: From Brandeis to Kagan, Their Lives and Legacies)中指出,在一百一十六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共有八位犹太裔美国人大法官,班杰明.卡多佐是其中之一。其余的七位:

第一位是:露丝.金斯伯格(Joan Ruth Bader Ginsburg)

第二位是: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Gerald Breyer)

第三位是:本杰明.卡多佐(Benjamin Nathan Cardozo)

第四位是: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

第五位是:阿贝.福塔斯(Abraham Fortas);

第六位是:路易斯.布兰迪斯(Louis Dembitz Brandeis)

第七位是:菲利克斯.法兰克福(Felix Frankfurter);

第八位是:阿瑟.戈德堡(Arthur Joseph Goldberg) 

参与《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的九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四位属于保守派,四位属于自由派,一位属于摇摆派。

四位属于保守派的大法官:

第一位是: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第二位是:安东尼.斯卡利亚(Antonin Gregory Scalia);

第三位是:克拉伦斯.托马斯(Clarence Thomas);

第四位是:塞缪尔.阿利托(Samuel Anthony Alito)。

四位属于自由派的大法官:

第一位是:露丝.金斯伯格;

第二位是:史蒂芬.布雷耶;

第三位是:埃琳娜.卡根;

第四位是: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Maria Sotomayor)。

属于摇摆派的大法官是: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McLeod Kennedy)。

当时美国最高法院的政治生态,是四位保守派和四位自由派大法官,泾渭分明,是毫无异议的均等。

一瓶九蝎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几乎是习惯性地依照意识形态裁决案件的,所以很容易观察出案件的命运。

因此《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一开庭,所有的媒体的聚焦点,无不放在摇摆派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对案情的态度上。

每一次美国最高法院审理具有争议性案件时,新闻媒体就会强调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投票风格的重要性,2012年6月18日《时代周刊》将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作为封面人物,更加重了世人关注美国最高法院的动态。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不定,不是临时起意的匆忙决定,而是历年来都是如此的乐此不疲。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毫无原则的任性投票,就会造成社会公义的沦丧,司法制度的萎缩。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不定票,并没有与任何其他的大法官勾结串联,完全是个人风格的独行其事,论者认为,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不定票,对保守派和自由派形成了一种权力制衡的效果。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票功过,极难定论,无法得到结论。美国最高法院有两个案例,最足显示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不定票,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个是2018年的唐纳德.川普 诉 夏威夷案(Trump v. Hawaii)》,一个是2015年的《奥伯格费尔 诉 霍奇斯案》。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在唐纳德.川普 诉 夏威夷案》中支持共和党,允许唐纳德.川普在白宫合法地放毒,在美国总统行政特权的画皮下,肆无忌惮的干出仇恨穆斯林、宗教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勾当。

2018年的唐纳德.川普 诉 夏威夷案》是一件5票同意4票反对的裁决。

2018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唐纳德.川普那恶名昭彰的《美国总统第13769号行政命令》和《美国总统第13780号行政命令》,即是不允许包括无证难民在内的六个穆斯林国家人民进入美国,这两道充满了宗教仇恨和种族歧视的非法乱命,居然在美国最高法院院长蝎子头约翰.罗伯茨的生化妙笔歪理下说成是 :

“第 9645 号美国总统公告,并未因暂停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入境而违反《移民法》或《政教分离条款(Establishment Clause)》,在处理外交事务和排除外国人方面,必须充分尊重行政部门。”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提到的政教分离条款,指的是《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硬性规定:美国政府不允许建立国教,也不允许偏袒任何宗教。

政教分离条款是双赢立法,不仅禁止美国政府建立或偏袒任何宗教,也不允许任何宗教干涉美国政府事务。

《政教分离条款》法理辐射下,已经涵盖到美国五十州、华盛顿特区与所有的美国海外领土与属地,严肃执行《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政教分离条款》。

《政教分离条款》来自《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自从1791年12月15日开始生效以来,经过了两百三十年的考验,已经成为美国价值和美国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却被美国最高法院的五条蝎子否定了。

《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政教分离条款法理,源自1786年1月16日维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并执行的《维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规(Virginia Statute for Establishing Religious Freedom)》。这条由托马斯.杰斐逊独自完成的划时代立法有两大主题:

第一:维吉尼亚州政府必须政教分离,政府不得建立和偏袒任何宗教,任何宗教也不得干涉政府事务;

第二:维吉尼亚州人民享有绝对的宗教自由。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一票赞成下,唐纳德.川普上台不到七天,就可以合法的去施行宗教仇恨,合法的推动种族歧视 。语云: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则是一票丧民权。

唐纳德.川普 诉 夏威夷案》是美国最高法院近二十年来,最恶劣最糟糕的裁决之一。唐纳德.川普 诉 夏威夷案》不是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唯一的一票定乾坤,随便检查,就可以见到十一件美国最高法院重大的案例,全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摇摆一票下,出现了预期的改观裁决:

第一件案例:1992年的《计划生育联合会 诉 凯西案(Planned Parenthood v. Casey)》;

第二件案例:2000年的《布什 诉 戈尔案(Bush v. Gore)》;

第三件案例:2005年的《罗珀 诉 西蒙斯案(Roper v. Simmons)》;

第四件案例:2008年的哥伦比亚特区 诉 迪克.海勒案(District of Columbia v. Dick                                      Anthony Heller)》;

第五件案例:2008年的《肯尼迪 诉 路易斯安那州(Kennedy v. Louisiana)》;

第六件案例:2010年的《公民联合 诉 联邦选举委员会案(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第七件案例:2013年的《谢尔比县 诉 霍尔德案 (Shelby County v. Holder)》;

第八件案例:2013年的《美国 诉 温莎案(United States v. Windsor)》;

第九件案例:2014内的《霍尔 诉 佛罗里达州案(Hall v. Florida)》;

第十件案例:2018年的《雅努斯 诉 美国州县和市政雇员联合会(Janus v. American                                       Federation of State, County, and Municipal Employees)》

第十一件案例:1992年的《计划生育联合会 诉 凯西案。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                           确保美国妇女堕胎合宪无误。

原告计划生育联合会指的是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计划生育协会等(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被告凯西是罗伯特.凯西(Robert Patrick Casey),时任宾夕法尼亚州第四十二任州长。

 《计划生育联合会 诉 凯西案》在1992年4月22日开庭听证,于1992年6月29日颁布5票同意4票反对的结果,裁决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计划生育协会,维护了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7票同意2票反对的《罗伊 诉 韦德案(Roe v. Wade)》。

《计划生育联合会 诉 凯西案》维护了《罗伊 诉 韦德案》主要的妇女堕胎权,推翻了局部怀孕头三个月的时限权、通知配偶权与及将恢复不当负担标准作为其关键判决法理为合宪。

第二件案例:2000年的《布什 诉 戈尔案》。在4票同意4票反对下,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保送了乔治.小布什进了白宫。

2000年美国大选,共和党的乔治.小布什和民主党的阿尔伯特.戈尔势均力敌,阿尔伯特.戈尔得了两百六十六张选举团票票,乔治.小布什得了两百四十六张选举团票票,两位总统候选人都没有达到自1963年开始实施必须的两百七十张胜选票。

在胜者通吃的传统法理下,最后佛罗里达州的二十五张选举团票去向,将成为谁是下任白宫主人的关键票。

最后还是将矛盾诉诸美国最高法院,是为影响全球政治生态的《布什 诉 戈尔案》,全案名称是《乔治.小布什和理查德.切尼 诉 阿尔伯特.戈尔和约瑟夫.利伯曼案》。

理查德.切尼与约瑟夫.利伯曼是两造的副总统候选人。《布什 诉 戈尔案》在2000年12月11日开庭听证,于次日的2000年12月12日宣布5票同意4票反对的票数,裁决佛罗里达州的二十五张选举团票归于乔治.小布什。

乔治.小布什共得了两百七十一张选举团票,依法成为下任美国总统。美国普遍舆论认为,不是乔治.小布什胜选,也不是阿尔伯特.戈尔败选,而是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保送了乔治.小布什进白宫。

第三件案例:2005年的《罗珀 诉 西蒙斯案》。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确认了美国法律处决十八岁以下的罪犯是违反《美国宪第八条》不得残酷惩罚权利,废除了美国二十五个州的处决未成年罪犯州法律。

第四件案例:2008年的哥伦比亚特区 诉 迪克.海勒案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确保了首都人民在《美国宪法第2条》有权持枪

也就是因为这种极具争议性的持枪权,导致2023年的哥伦比亚特区,每十万人中有四十人被谋杀,90% 的受害者是死在抢下,在美国六十个最高犯罪城市中排行第五。

第五件案例:2008年的《肯尼迪 诉 路易斯安那州》。裁决了死刑违反《美国宪法第八条》残酷惩罚原则。美国有六个州的法律,允许对强奸幼女者处予死刑,本案上诉的路易斯安那州就是其中之一。

强奸与鸡奸自己八岁继女的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 O'Neal Kennedy)被判死刑,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下,帕特里克.肯尼迪被改判终身监禁。

第六件案例:2010年的《公民联合 诉 联邦选举委员会案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下,美国的工会和企业可以无上限的为政客募捐,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开启了美国纯金钱选举政治的新纪元。

巴拉克.欧巴马在连任竞选时,准备好了十亿美元,摆平了对手威拉德.罗姆尼的挑战。

第七件案例:2013年的《谢尔比县 诉 霍尔德》。霍尔德被告指的是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Eric Himpton Holder)。

埃里克.霍尔德于1951年1月21日在纽约州布朗克斯出生,在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历史系毕业,再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进修,毕业后服务于美国司法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与刑事部。1976年开始加入美国司法部公共诚信廉洁科(Public Integrity Section),专职查办联邦公务员贪污腐败业务。

1988年,罗纳德.里根提名埃里克.霍尔德出任哥伦比亚特区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他在这个位置上直到1993年,被威廉.克林顿总统提名他出任哥伦比亚特区司法部长,成为哥伦比亚特区司法史上第一位黑人司法部长。

2008年12月1日,巴拉克.欧巴马提名埃里克.霍尔德出任美国司法部长,2009年2月3日,由副总统约瑟夫.拜登主持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司法史上第一位黑人美国司法部长。在位六年,誉满天下,急流勇退,退休辞职。

 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下,《1965年投票法第4条》违宪,不得执行,其公式不能再用作对司法管辖区进行预先许可的依据。

《1965年投票法第4条》本来就是一条形同虚设向历史救赎的法律,政治意义远多于司法意义,从来没有联邦检察官引用这条法律,美国最高法院将之废止乃早晚之事。

第八件案例:2013年的《美国 诉 温莎案。此案在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下,将《婚姻保护法(Defense of Marriage Act)》第三款裁决为违宪,为同性婚姻全面合宪化铺垫了康庄大道,清除了法理上的障碍。

鉴于美国联邦政府支持同性婚姻的滚滚浪潮,以乔治亚州美国联邦众议员罗伯特.巴尔(Robert Laurence Barr)为首的保守派,为了阻止这股民权狂澜,提出新版本的《婚姻保护法》。.

美国众议院1996年7月12日通过,美国参议院在在1996年9月10日通过,威廉.克林顿总统在1996年9月21日将之签署成《美国法典》。

《婚姻保护法第三款》为婚姻下的司法定义说 :“在确定任何国会法案或美国各行政局和机构的任何裁决、条例或解释的含义时,婚姻一词仅指一男一女作为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合法结合。

  配偶一词仅指作为丈夫或妻子的异性。”在《美国 诉 温莎案》中,美国最高法院下令废止这条联邦法律的法理是:违反了《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与《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公平保护原则。

第九件案例:2014内的《霍尔 诉 佛罗里达州案》。此案是2002年美国最高法院《阿特金斯 诉 维吉尼亚州案(Atkins v. Virginia)》6票同意3票反对裁决的延续案例。

1996年8月16日午夜,十八岁的达里尔.阿特金斯(Daryl Renard Atkins)和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在维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Langley Air Force Base)附近的便宜商店,绑架了埃里克.内斯比特(Eric Nesbitt)到僻静处洗劫

两个土匪对于埃里克.内斯比特身上只有六十元的结果很不满意,威胁埃里克.内斯比特说,他们的底线最少也要两百元!

于是两个土匪用手枪押着埃里克.内斯比特到附近的银行自动提款机,提出了两百元,为了自我保护,两个土匪将埃里克.内斯比特押到荒野,连开八枪将之残酷处决。

问题是两个土匪没有想到的是,自动提款机上面的清清楚楚录影,正是把他们送上了断头台的铁证。 两个凶手在检察官面前互咬是对方开的枪与自己无关。

检察官觉得威廉.琼斯的说辞比较合理,与他达成充当污点证人换取终身监禁条件,结果达里尔.阿特金斯被处死刑。

在审判时,达里尔.阿特金斯的律师递交了一份著名心理医生埃文.纳尔逊(Evan Nelson)的报告指出,达里尔.阿特金斯的智商只有五十九分,属于轻度弱智(mildly mentally retarded),但还是被宣判了死刑。

维吉尼亚州法官拥有裁决死刑的权力,但没有执行死刑的权力,所有的死刑裁决会自动上诉至维吉尼亚州最高法院,维吉尼亚州州长拥有最终特赦权。

维吉尼亚州最高法院认可了达里尔.阿特金斯的死刑裁决合宪无误,案件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

2002年6月20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票同意3票反对,以处死一位裁决轻度弱智死囚,违反《美国宪法第8条修正案》不得残酷惩罚原则。里尔.阿特金斯案子返回维吉尼亚州从新开庭审理,以宣判达里尔.阿特金斯终身监禁为最后结局。

维吉尼亚州议会在2021年2月,通过了废除死刑的动议,拉尔夫.诺瑟姆州长(Ralph Sherer Northam),在2021年3月24日将之签署成州法,于2021年7月1日开始生效,成为美国第二十三个废除死刑州,也是美国南方第一个废除死刑州。

2003年,担任维吉尼亚州死囚办事处首席牧师十八年的拉斯.福特牧师(Russ Ford) 、维吉尼亚州罗阿诺克学院(Roanoke College)托德.佩珀斯教授(Todd Christopher Peppers)与查尔斯.佩珀斯(Charles Peppers)合著的《穿越冥河: 死囚牢房牧师的回忆录(Crossing the River Styx: The Memoir of a Death Row Chaplain)》指出:

维吉尼亚州在2021年废除死刑前,已经残酷地处死了一千三百名死囚,在美国境内,排名仅次于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而名列第三。

从1985年至1997年,拉斯.福特牧师在死刑执行前,造访了每一位死囚,在执行死刑前,他陪伴着死囚一齐走向刑场,为每一位行刑前用宗教仪式祷告和祈福,送死囚们人生的最后一程。

《霍尔 诉 佛罗里达州案》不像十二年前的《阿特金斯 诉 维吉尼亚州案》一样,这是一件保守派与自由派意识形态对决。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安东尼.斯卡利亚、克拉伦斯.托马斯和塞缪尔.阿利托投同意票,露丝.金斯伯格、史蒂芬.布雷耶、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和埃琳娜.卡根投反对票,打成平手,摇摆派的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一票定乾坤。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美国法院也没有完美的裁决,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由三位法官连席听证,以少数服从多数作出裁决。

《阿特金斯 诉 维吉尼亚州案》裁决处决轻度弱智死囚,违反《美国宪法第8条修正案》不得残酷惩罚原则,但是没有在法理指出,什么是轻度弱智?轻度弱智的司法认定标准是什么?

《霍尔 诉 佛罗里达州案》是一件惨绝人寰的残忍凶杀案。二十一岁的卡罗尔.赫斯特(Karol Hurst)已经怀孕七个月,1978年2月21日,被弗雷迪.霍尔(Freddie Lee Hall)和马克.鲁斐(Mark Ruffin)两个暴徒先轮奸再谋杀,一尸两命,震惊全国,人神共愤。

1978年2月21日,在佛罗里达州埃尔南多郡50号公路,二十五岁的埃尔南多郡(Hernando County)副警长朗尼·科伯恩(Lonnie Coburn) ,截停了一辆超速车子。

司机和乘客是通缉在案的弗雷迪.霍尔和马克.鲁斐,在朗尼·科伯恩走近前,两名通缉犯为了不被拘捕,决定了要暴力反抗对策:马克.鲁斐从后面死命抱住了朗尼·科伯恩,弗雷迪.霍尔抢了朗尼·科伯恩的警枪,对着朗尼·科伯恩连开两枪,立时殒命。

弗雷迪.霍尔是一名罪案累累的惯犯,他的学校档案和法庭文件,都有智力残疾(intellectual disability)与整个人生智障(mentally retarded his entire life)的记录,这给他的律师攒空子的机会。

佛罗里达州检察官威廉.琼斯堵住这个空子,在弗雷迪.霍尔拘捕后到出庭期间,为他做了九次智商测验,数据从60到80不等,弗雷迪.霍尔的律师呈交给法庭的智商测验数据是71。

佛罗里达州的法定智力残疾指数是70,在法理上,虽然是边缘地界,但法律允许执行死刑。

案件缠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摇摆派的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一票,将弗雷迪.霍尔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改判终身监禁。

第十件案例:2018年的《雅努斯 诉 美国州县和市政雇员联合会 。美国工会历史源远流长,1636年引自英国老家,从殖民地时期开始萌芽,至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代达到最高峰.

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由所谓的第五党系统(Fifth Party System),从1938年至1964年,北方的共和党联盟南方的民主党形成的保守联盟(Conservative coalition),掌控美国国会政治三十余年。

1636年,缅因领地码头的渔夫和工人,就在工会的领导下发动美国历史第一次的罢工。

1842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院长雷米尔.肖(Lemuel Shaw),在《联邦 诉 约翰.亨特及其他人案(Commonwealth v. John Hunt & Others)》中裁决:工会没有不合法的地方,间接承认了工会的法律地位。

强大的工会操纵着从美国联邦到州级的国会,任意指定图利工会的法律,甚至于连非工会会员,也要缴纳会员会。

美国最高法院在1977年的《路易斯·阿布德 诉 底特律教育委员会案(Louis Abood v. Detroit Board of Education)》中,以6票同意3票反对裁决:即使不是会员也要交费用,因为非会员在实际上,也享受到了工会为会员争取回来的各种利益和权利。

到了2018年的《雅努斯 诉 美国州县和市政雇员联合会案》,在摇摆派的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的一票,推翻了四十一年前的《路易斯.阿布德 诉 底特律教育委员会案》判例

公共部门收取此类工会费用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言论自由权,包括根据适用于私营部门的 1947 年《塔夫脱-哈特利法案》,州法律可以允许签订工会保障协议,与及以前一直合法的代理店铺条款(Agency shop clause),全部作废。

2015年的《奥伯格费尔 诉 霍奇斯是一件彻底改变美国文明面貌的划时代的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美国最高法院的组合,注定了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势均力敌,平分天下,也就是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一张摇摆票,造就了美国民权的丰功伟绩,为他赢得了美国民权护法神的美誉。

美国最高法院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是由四个州的六件上诉案件合并而成的地标式大 :

第一:是来自密歇根州一件上诉案件 :《德波尔 诉 斯奈德案(DeBoer v. Snyder)》;

第二件:是来自俄亥俄州两件上诉案件 :《奥伯格费尔 诉 卡西奇案(Obergefell v. Kasich)》与                   《亨利 诉 威米斯洛案(Henry v. Wymyslo)》;

第三件:是来自俄亥俄州两件上诉案件 :《布尔克 诉 贝希尔案Bourke v. Beshear》与《富兰克林                 诉 贝希尔案(Franklin v. Beshear)》;

第四件: 是来自田纳西州一件上诉案件 :《坦科 诉 哈斯拉姆案(Tanco v. Haslam)》。        

第一件上诉案是来自密歇根州的《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斯奈德指的是当时的密歇根州长理查德.斯奈德(Richard Dale Snyder)。

两位原告都是职业护士的阿普里尔.德波尔(April DeBoer)与杰恩.罗斯(Jayne Rowse),是一对同居的女同性恋人,2007年2月,两人公开邀请亲朋戚友共聚一堂,宣布成亲结为夫妇---虽然密歇根州依法,并不认可这段事实婚姻。

2011年4月,阿普里尔.德波尔领养了两个孩子,一个是2009年1月25日出生的小男孩,一个是2010年1月1日出生的小女孩。

2011年10月,杰恩.罗斯领养了2009年11月9日出生的小男孩,她们与三个领养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组成家庭。

融洽而快乐的家庭生活,很快就被一件意外交通事件惊碎。一个寒冷的冰雪之夜,全家乘坐的车子,几乎翻倒在滑路上。

这个意外迫使阿普里尔.德波尔和杰恩.罗斯面临一个现实而苦涩的难题: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去世,这个家庭将立即面临灾难性的破裂后果。

由于密歇根州的法律不仅不承认同性婚姻,也禁止同性婚姻者领养孩子。要达到保护孩子和家庭之目的,采取司法行动是唯一的选择。

2012年1月23日,阿普里尔.德波尔与杰恩.罗斯联名,入禀密歇根东区美国联邦法院寻求帮助。

2012年8月,密歇根东区美国联邦法院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Bernard Alvin Friedman),把阿普里尔.德波尔与杰恩.罗斯邀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提议她们修改动议,直接挑战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

一场推翻现有司法体系、建立崭新家庭伦理的划时代司法大戏,就此拉开了序幕。

伯纳德.弗里德曼是一位充满了人文主义的优秀法官,他于1943年9月3日在密歇根州底特律出生,1968年在底特律法学院取得法学博士学位,美国陆军服役后,在底特律从事律师业务,专长于刑事重罪辩护。

1982年至1988年出任密歇根州第四十八区法官。1988年2月2日,罗纳德.里根总统提名他出任密歇根东区美国联邦法院法官,美国参议院在1988年4月19日认可,次日颁发美国联邦三款法官证书。

阿普里尔.德波尔与杰恩.罗斯的案件,由民权律师达纳.尼塞特(Dana Michelle Nesset)、卡罗尔.斯坦亚(Carol Stanya)、肯尼思.莫吉尔(Kenneth Michael Mogill)连同德高望重、韦恩州立大学法学院教学四十年的罗伯特.塞德勒教授(Robert Sedler)共同操办。

2014年1月,百年老店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与拥护同性恋后援联盟(Gay & Lesbian Advocates & Defenders)同时宣布加入原告阵营,挑战不公不义的密歇根州性别歧视恶法。

密歇根州副司法部长克里斯汀.海斯(Kristin Heyse)、助理司法部长约瑟夫.波特钦(Joseph Potchen)、检察官米歇尔.布莱亚(Michelle Brya)为助理,代表被告密歇根州出庭辩护。

在2013年10月16日的初步庭审时,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厘定了日程:从2014年2月25日至3月7日开庭听证。

两造票传了十余名医生、宗教家、社会学家、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儿童学家、性行为学专家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专家意见。

加州洛杉矶大学法学院加里.盖茨博士(Gary Gates),在2014年2月27日法庭作证说 :

“现在美国有八百三十万人次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包括密歇根州在内的二十八万七千人,这些人群大多数的年龄是在三十岁以下。根据普调报告,有43%的美国人已经不认为同性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这个现象在1990年时只有13%而已。”

加里.盖茨曾在美国最高法院的《美国 诉 温莎案》和美国参议院的废除不问不说军事政策等案件中充任专家证人,他的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的观点,有着无可异议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2014年2月28日,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南希.科特(Nancy Falik Cott),在法庭作证说 :

“许多充满了种族歧视的婚姻案例告诉我们,这些早就不能被我们社会所接受的了。平等婚姻的潮流正汹涌澎湃地朝着同性婚姻奔放。

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严重地妨碍了这种潮流的发展。1967年时,在美国实行了三百余年的禁止异族通婚法律,不是在美国最高法院的《洛文 诉 维吉尼亚案》判例下,彻底的解体了吗?

在那个禁止异族通婚的时代,任何美国妇女如果与外国的有色人种结婚的话,将导致公民权和财产继承权的损失,虽然那个时期的美国政府,压根就不知道美洲土著或日本民族的任何婚姻状况。

婚姻是一种民事合约,只有法院才有处理的合法裁决权。宗教团体虽然被法律授权操作结婚仪式,但是并没有任何关于婚姻的管辖权。

在美国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反对同性婚姻的成文法律。密歇根州之拥有和执行《禁止同性婚姻法》,是基于人口和经济问题,而不是道德或法律诉求。”

2014年2月25日,曾在数件全国婚姻大案中作证,在三藩市执业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大卫.布罗津斯基(David Brodzinsky)法庭作证说 :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指出,异性婚姻和同性婚姻领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或长大成人后,会有任何的分别。在婚龄来说,异性婚姻并没有比同性婚姻来得长久。”

2014年2月26日,以研究家庭与伦理驰名于世的史丹福大学社会学教授迈克尔.罗森菲尔德(Michael Gary Rosenfeld)作证说 :

“没有任何的研究可以指出,异性婚姻抚养大的孩子会比同性婚姻抚养大的孩子来得优秀。十年前在公投中,没有显著的支持结果,纯是因为美国政府禁止同性婚姻政策的反射。”

罗伯特.塞德勒代表原告发表结案陈词。他直接说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赋予的公平保证权利。

克里斯汀.海斯代表密歇根州说 :“无论基于法律还是基于伦理,密歇根州绝对有权制定符合自己利益的婚姻法律。”

两星期后的3月21日下午5点过后,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在颁布的裁决书里说 :

“无需强调的宏观是司法中的正当程序条款,要比周密的检查制度重要。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的法理。密歇根州认为同性婚姻有违州的利益。

许多密歇根州居民因为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而形成自己对于婚姻观的看法,尽管如此在法律面前,这些观点不能成为剥夺其他公民宪法公平保障权利的理由。

同一个宪法在保障行使自己有信仰自由的同时,也得允许他人庄严地举行同等权利的婚姻,何况宪法并不允许任何政府缔造国教或州教。

个人道德与宗教信仰不得成为世俗的法典。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的法理。

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立即矫正,个人的宪法权利必须尊重。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立即废止。”

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的裁决,震撼着整个美国社会,从根基上动摇了旧社会的婚姻价值观。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只要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为合宪,将无条件地承认并会强制执行。

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颁布裁决的次日,立即有三百二十三对同性恋者,在不同的郡民事局领取了结婚执照。

2014年3月21日,在美国最高法院裁决美国各州禁止同性婚姻为违宪后,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亲自为数对同性婚姻者证婚,传为一时的美谈。

三藩市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出身的密歇根州司法部长威廉.舒特(William Duncan Schuette),为了制止这种犹如高山滚石式的潮流,立即向美国第六巡回上诉法院递出紧急临时制止令。

2014年3月22日,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批准了临时冻结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裁决的紧急动议,直到2014年3月26日为止。

阿普里尔.德波尔与杰恩.罗斯不服,立即向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2014年8月6日《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开庭聆讯。两造的法理依据与在美国联邦法庭上的说法几乎一致,没有任何新的亮点。

2014年11月6日,美国第六巡回联邦上诉法院颁布2比1的裁决:推翻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的裁决,维持密歇根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与《禁止同性领养法》依旧。

美国第六巡回联邦上诉法院的五大否决法理是:

第一: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颁布裁决是一种没有宪法基础的改变;

第二:推翻伯纳德.弗里德曼法官法官颁布裁决的法理,是引用1972年美国最高法院的《贝克 诉 纳尔逊案(Baker v. Nelson)》;

第三:裁决的法理来自肯塔基州的《布尔克 诉 贝舍尔案(Bourke v. Besher)》、俄亥俄州的《亨利 诉 海姆斯案(Henry v. Himes)》,田纳西州的《谭寇 诉 哈斯拉姆案(Tanco v. Haslam)》等案的判例;

第四:每个州有权透过立法执行自己的婚姻法;

第五:美国第六巡回法院没有责任担负改变社会风气的道德义务。

2015年1月16日,达纳.尼塞特将《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成为推动同性婚姻全国合法化的第一先锋与功臣。

1972年的《贝克 诉 尼尔逊案》,不是美国最高法院挑选入围的特殊而没有判例的大案,而是不具庭审资格的司法复审案之一。

1972年10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对此案颁布的裁决书只有轻浮的一句话 :“这件上诉案是因想制造一个联邦问题而驳回”。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被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经常引用,在《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庭审时,安东尼.肯尼迪与四位投反对票的大法官,都曾连续引用。

这句裁决书司法语言的直接意思是:不要来我这里无事找事制造麻烦。

来自俄亥俄州的上诉案中,有两件案件牵涉到男同性恋跨州婚姻的鳏夫权利与殡仪馆主管责任。

第一件案例是发生在美国最高法院颁布《美国 诉 温沙案(United States v. Windsor)》裁决后。2013年6月23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比4的微差票,摧毁了《婚姻保护法》第3章“婚姻是由一男一女所组成”的《联邦法典》定义,为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奠定了扎实的法理基础。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在裁决书上说 :

“在美国宪法的正当程序条款与《美国宪法第5条修正案》原则下 ,《婚姻保护法》第3章,没有正当的法理去藐视那些保护人格与尊严、允许同性婚姻的州法,因而这条联邦法令无效。”

俄亥俄州同性恋居民詹姆斯.奥伯格费尔(James Obergefell)与约翰.亚瑟(John Arthur),于2013年7月11日到马里兰州登记成为合法配偶。

在得悉俄亥俄州依然不遵守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时,遂以俄亥俄州长约翰.卡西奇(John Richard Kasich)为被告,以非法歧视外州同性婚姻为法理,向俄亥俄南区美国联邦法院提出诉讼,是为《奥贝格费尔 诉 卡西奇案》。

由于案情充满了挑战性和时代性,两造律师俱全力以赴,为美国司法史留下精彩的一页记录。

为原告起诉俄亥俄州的律师团是阿尔方斯.格哈德斯坦(Alphonse Gerhardstein)、杰克琳·马丁(Jacklyn Martin)、詹妮弗.布兰奇(Jennifer Branch)和丽莎.米克斯(Lisa Meeks),这些都是民权案件的大将。

为俄亥俄州政府辩护的,有来自辛辛那提市政府的律师亚伦.赫齐格(Aaron Herzig)、特伦斯.内斯特(Terrance Nestor)、来自首府哥伦布市的布里奇特.孔茨(Bridget Coontz)和扎克里.凯勒(Zachery Keller)。

2013年7月22日,美国联邦法官蒂莫西.布莱克(Timothy Seymour Black)下令:俄亥俄州必须承认詹姆斯.奥伯格费尔与约翰.亚瑟婚姻的合法资格。

不幸的是,约翰.亚瑟因身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病毒而面临死亡。他们希望死后,能在死亡证书上表明两人的合法配偶关系,但被俄亥俄州拒绝,又一场涉及不同领域的宪法大战于是爆发。

在案发时,年仅六十岁、目前依然在任的蒂莫西.布莱克法官,在马萨诸塞州布鲁克兰市(Brookline)出生,是北肯达基大学赛蒙柴斯法学院(Salmon Chase)法学博士,担任律师时即以处理民权案件著名于世。

俄亥俄州的法官是民选而不是提名或委任,蒂莫西.布莱克曾数度当选州级地区法官,2004年被俄亥俄州南区美国联邦法院委任为地方法官。

2009年俄亥俄州跨党派委员会向巴拉克.欧巴马总统推荐他出任该区美国联邦法官空缺。

2009年12月24日,巴拉克.欧巴马总统向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提名蒂莫西.布莱克,出任美国俄亥俄州南区美国地区法院三款法官,2010年5月11日,美国参议院以全票通过蒂莫西.布莱克的提名,三天后,美国国务院发出美国联邦三款法官委任书。

俄亥俄州民政厅职员,认为歧视同性婚姻是违反《美国宪法》原则,但是俄亥俄州司法部长迈克.德温(Mike DeWine)横加阻拦,下令不得签发同性恋配偶死亡证书。

2013年7月22日,美国联邦法官蒂莫西.布莱克临时命令俄亥俄州民政厅书记官,如果没有注明詹姆斯.奥伯格费尔是约翰.亚瑟(的未亡配偶外,不得签发任何形式的死亡证书。

蒂莫西.布莱克法官解释说 : 近亲与未成年的婚姻在俄亥俄州为非法,但在外州庄重地举行婚礼的话,就像普通婚姻一样,俄亥俄州一律予以承认其合法化。

由于法律不允许初步的裁决依法上诉,因而只得静待2013年12月18日的法庭辩论。

2013年7月22日,一对俄亥俄州男性同性恋居民大卫.米切纳(David Michener)和威廉.艾夫斯(William Ives),也在特拉华州登记为配偶,取得了结婚证书,他们收养了三个孩子。

2013年8月27日,威廉.艾夫斯突然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意外死亡。由于没有死亡证书不得火化的法律规定,而同性恋不得列入死亡证书中的未亡配偶,因而悬在那里,无法走出下一步。

2013年9月3日加入詹姆斯.奥伯格费尔诉讼阵容,成为共同原告。

2013年9月25日,原告律师改变诉讼策略,剔除州长与司法部长为被告,而以俄亥俄州卫生局局长西奥多.维米斯洛(Theodore Edward Wymyslo)为第一被告,殡仪馆主任罗伯特.格朗德(Robert Grunn)为第二被告,这样可以一举解决死亡证书中未亡配偶难题,是为著名的《奥贝格费尔 诉 威姆斯洛案》。

罗伯特.格朗德本身也是一位同性恋,他平均每年办理四十余件死亡证书,也经办过外州的同性恋婚姻死亡证书,但是鉴于俄亥俄州刑事追究罪的威胁,不敢贸然造次,静待法庭裁决。

当约翰.亚瑟在2013年10月22日死亡后,按照法律追诉及身而止的法理原则,俄亥俄州司法部入禀美国联邦法院要求依法未审结案,但被蒂莫西.布莱克法官在2013年11月1日,下令拒绝结案。

2013年12月23日,蒂莫西.布莱克法官裁决说 :“当一个州政府有效地拒绝了在别州取得的同性婚姻执照时,这已经是在侵犯公民的家庭和谐、婚姻隐私与亲密关系,这些正是美国最高法院所重点保护的。

鉴于《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与正当程序条款原则,俄亥俄州的拒绝同性婚姻与拒绝签发同性婚姻死亡证书,俱属性别歧视的违反宪法行为,必须立即矫正。”

2014年1月16日,俄亥俄州司法部代表卫生局局长西奥多.维米斯洛提出上诉,要求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推翻蒂莫西.布莱克法官的裁决。

来自俄亥俄州第二件集体诉讼案是《亨利 诉 维米斯洛案(Henry v. Wymyslo)》。此案牵涉到四对同性恋、小孩子、领养经纪人的法律权限:

第一件:乔治亚.约克史密斯(Georgia Yorksmith)和帕梅拉.约克史密斯(Pamela Yorksmith)是一对女同性恋,2008年10月14日,两人在加州领取了合法的婚姻执照,两人已经有了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也即将诞生;

第二件是:凯莉.诺伊(Kelly Noe)和凯莉.麦克拉肯(Kelly McCraken)是一对女同性恋,2011年4月8日,两人在马萨诸塞州领取了合法的婚姻执照,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即将诞生;

第三件是:约瑟夫.维塔莱(Joseph Vitale)与罗伯特.塔尔马斯(Robert Talmas)是一对男同性恋,2011年9月20日,两人在纽约州领取了合法的婚姻执照,2014年1月17日,两人领养了一个小男孩;

第四件是:布列塔尼.亨利(Brittani Henry)与布列塔尼.罗杰斯(Brittni Rogers)是一对男同性恋,2014年1月17日,两人在纽约州领取了合法的婚姻执照。

2014年2月10日,由于俄亥俄州不认可外州颁发的合法结婚执照,于是联合起来向俄亥俄州南区美国联邦法院,以俄亥俄州卫生局局长西奥多.维米斯洛为第一被告,指控违反《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赋予的公平保障与性别歧视为法理,提起集体诉讼。

随后再追加动议,要求美国联邦法院宣布俄亥俄州不承认同性婚姻违宪,应立即废除。

2014年4月4日,美国联邦法官蒂莫西.布莱克明白宣示,允许俄亥俄州额外时间准备上诉材料,他将在十天后下令:俄亥俄州必须立即承认外州签发的同性婚姻执照。

西奥多.维米斯洛意识到自己这份赚钱不多的差事,已经为自己捅了马蜂窝,于是辞职不干。新接任的临时部长兰斯.海姆斯(Lance Himes)成为新的被告,诉讼改名为《亨利 诉 海姆斯案》。

2014年4月14日,蒂莫西.布莱克法官签署命令 :“由即日开始,俄亥俄州必须立即承认外州签发的同性婚姻执照”。两天后再度下令,确认自己的裁决命令合宪无误。

2014年5月9日,俄亥俄州司法部将案件上诉至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两件来自肯塔基州的同性婚姻案,牵涉到四对同性恋婚姻与六个孩子,因而引起举世瞩目。

第一件是:格雷戈里.约翰逊(Gregory Johnson)和迈克尔.德莱恩(Michael Deleon)是一对男同性恋,2004年3月29日,两人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结婚,取得合法婚姻执照,两人有两个孩子,十四岁的女孩与十五岁的男孩,在诉讼中加入为原告之一;

第二件是:兰德尔·约翰逊(Randell Johnson)和保罗.坎皮恩(Paul Campion)是一对男同性恋,2004年7月3日,两人在加利福尼亚州结婚,取得合法婚姻执照,两人共有四个孩子,八岁的双胞胎男孩,十四岁的男孩和十岁的女孩;

第三件是:吉米.米德(Jimmy Meade)和路德.巴洛(Luther Barlowe)是一对男同性恋,2009年7月30日,两人在爱荷华州结婚,取得合法婚姻执照;

第四件是:金伯利.富兰克林(Kimberly Franklin)和塔梅拉.博伊德(Tamera Boyd)是一对女同性恋,2010年7月15日两人在康涅狄格州结婚,取得合法婚姻执照。

2013年7月26日,基于拒绝同性婚姻违反《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以肯塔基州长史蒂夫.贝希尔(Steve Lynn Beshear)为第一被告,向肯塔基州西区美国联邦法院提出民事控诉,要求宣布接受外州同性婚姻执照,禁止同性婚姻为违宪,就是极其复杂而著名的《伯克 诉 贝希尔案(Bourke v. Beshear)》。

2013年8月16日,兰德尔·约翰逊和保罗.坎皮恩、吉米.米德和路德.巴洛案合并成为集体诉讼。

2013年11月1日再与金伯利.富兰克林和塔梅拉.博伊德联盟,精简战略,缩小目标,放弃要求法庭宣布肯塔基州禁止同性婚姻为违宪,全力攻打一个焦点:要求宣布肯塔基州长史蒂夫.贝希尔,必须接受外州同性婚姻执照。

2014年2月12日,美国联邦法官约翰.海伯恩(John Gilpin Heyburn)裁决肯塔基州败诉。

裁决书说 :“最后时,本庭的总结是肯塔基州之拒绝承认同性婚姻,甚至在平凡的观点来看都是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赋予的公平保障原则。因此所有肯塔基州为此而修改的州宪法,因为违反《美国宪法》而失效。”

第二件案子是两件有关同性婚姻的诉讼。

第一件是:莫里斯.布兰查德(Maurice Blanchard)与多米尼克.詹姆斯(Dominique James)是一对男同性恋,2006年6月3日两人在肯塔基州结婚,采用极为庄重的宗教仪式全程录影存证。

但是肯塔基州民政厅,却屡次拒绝签发同性婚姻证书,被逼走向法庭,争取自己的宪法权利;

第二件是:蒂莫西.洛夫(Timothy Love)和 劳伦斯.伊桑扎(Lawrence Ysunza)是一对男同性恋,两人同居在一起已经超过三十年。

2014年2月13日,肯塔基州杰斐逊郡民政厅,拒绝为他们签发同性婚姻证书。次日,两人加入《伯克 诉 贝沙尔案》,挑战肯塔基州禁止同性婚姻法律。

2014年2月28日,约翰.海伯恩法官裁决肯塔基州败诉时,附加评论说 :“那些根本不是些严肃的辩论。肯塔基州的禁止同性婚姻法律,不承认外州同性婚姻证书,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立即撤销,不得继续实施。”

2014年3月18日,肯塔基州司法部向美国第六巡回联邦上诉法院递状,提起《伯克 诉 贝沙尔案》上诉。2014年7月8日,再将《拉夫 诉 贝沙尔案》 提起上诉。

田纳西州的《谭科 诉 哈斯拉姆案(Tanco v. Haslam)》牵涉到四对同性婚姻司法缠诉。

第一件是:乔伊.埃斯佩霍(Joy Espejo)与马修.曼塞尔(Matthew Mansell)是一对男同性恋,2008年5月5日,两人在加州结婚,领取了同性婚姻证书,并领养了两个孩子,2012年五月由于工作关系,全家搬到田纳西州法兰克林市定居。

第二件是:凯莉.米勒(Kellie Miller)和凡妮莎.德维尔兹(Vanessa DeVillez)是一对女同性恋,2011年7月24日,两人在纽约结婚,领取了同性婚姻证书,由于工作关系,搬到了田纳西州定居。

第三件是:美国陆军后备军人中士伊佩.德科(Ijpe DeKoe)和托马斯.科斯图拉(Thomas Kostura)是一对男同性恋,2011年8月4日,两人在纽约结婚,领取了同性婚姻证书。

2012年5月,在阿富汗服役归来后,被调防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驻扎,次年的2013年9月3日,美国国防部开始承认他们的合法婚姻,但是田纳西州却不承认同性婚姻,拒绝了他们应有的权利,诸多矛盾,无法解决。

第四件是:两人都是大学教授的瓦莱里娅.坦科(Valeria Tanco)和索菲亚.杰斯蒂(Sophia Jesty)是一对女同性恋,2011年9月9日,两人在纽约结婚,领取了同性婚姻证书后,由于工作关系,搬到田纳西州定居,计划着在2014年时迎接她们的第一个孩子。

这四对同性婚姻者的共同点,是全在外州得到合法的婚姻证书,但田纳西州却不承认,于是联合起来,采取法律行动维权,保护自己的宪法权利。

2013年10月21日,联名向田纳西州中区美国联邦法院,以田纳西州长威廉.哈斯拉姆(William Edward Haslam)为第一被告,提起集体诉讼,要求废除同性婚姻禁制令。

2014年3月10日,极度失望的凯莉.米勒和凡妮莎.德维尔兹宣布退出诉讼。

2014年3月14日,女美国联邦法官阿莱塔.特劳格(Aleta Arthur Trauger)颁发初步制止令:田纳西州必须接受三对原告的诉求。阿莱塔.特劳格法官在裁决书上,写下了流传甚广的几句名言 :

“到现在为止,所有的讯号都在指出,在美国宪法的眼里,同性婚姻应该与异性婚姻同样公平对待。再用放逐式的方式来剥夺同性婚姻者的公民权利,很快就会成为美国历史年鉴里的注脚。”

令人遗憾的是,田纳西州司法部立即提出动议,要求阿莱塔.特劳格法官将初步制止令,改为永久制止令,以便全州执行,但却被阿莱塔.特劳格法官拒绝,其法理居然是“本庭的命令不是同性婚姻在田纳西州泛滥结婚的闸门,此令只对三位本案原告有效。”

2014年3月18日,田纳西州司法部将《谭科 诉 哈斯拉姆案》向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四个美国联邦法院的六个裁决,在涌进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2014年7月16日,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将四件性质相同的案件合并处理,成为最新的《奥贝格费尔 诉 海姆斯案》。

2014年8月6日,两位乔治.小布什总统提名的杰弗里.萨顿(Jeffrey Stuart Sutton)、黛博拉.库克(Deborah Louise Cook)、威廉.克林顿总统提名的玛莎.杜特里(Matha Ctaig Daughtrey)三位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联席开庭聆讯。

三位美国联邦法官全是资深的法学博士出身。杰弗里.萨顿于1960年10月31日,在沙特阿拉伯达兰出生,是俄亥俄州立大学莫里茨法学院1983年度法学博士,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刘易斯.鲍威尔大法官(Lewis Thomton Powell)与安东尼.斯卡利亚(Antonin Gregory Scalia)大法官的司法助理、俄亥俄州副司法部长等要职。

2001年5月9日,被乔治.小布什总统提名为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法官时,因党派斗争的政治原因,直到2003年4月29日,才被美国参议院些微票数通过。

杰弗里.萨顿是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里典型的保守派法官,著名于推动美国司法的保守主义。他在《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投下反对票,毫无使人惊讶之处。

裁决书是由杰弗里.萨顿法官撰写的,主要所谓法理依据有二 :

第一所谓法理:居然是引用1972年10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的《贝克 诉 尼尔逊案》裁决,问题的焦点是那份裁决只有一句话:这件上诉案是因想制造一个联邦问题而驳回;

第二所谓法理:杰弗里.萨顿更加牵强附会说 :在全民公投的结论下,没有任何原告的法理,可以说明婚姻的定义是违宪。

就是因为如此轻浮的裁决,刺激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良知底线,决定接受这件美国最高法院曾经拒绝过许多次动议的上诉,最后演变成改变整个美国社会的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判例。

1952年2月8日出生的黛博拉.库克,是俄亥俄州阿克伦(Akron)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阿克伦法学院法学博士,1994年当选为俄亥俄州最高法院大法官时,是该州司法史上第一位女性大法官,六年任期满后又再当选一任,直到2001年5月9日被乔治.小布什总统提名出任美国第六联邦巡回联上诉法院法官。

黛博拉.库克的提名运气和杰弗里.萨顿一样,被雪藏长达两年,才于2003年5月5日被美国参议院以66票赞同22票反对通过,成分为乔治.小布什总统在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第四位提名法官。

黛博拉.库克有着极高的公正司法声誉,尤其是在2005年桑德拉.奥康纳女大法官(Sandra Day O'Connor)宣布退休时,她即将成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选人的呼声,不停地飘摇在华府政界里。

黛博拉.库克在《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里投下反对票,造成了美国最高法院颁发诉状移送令,给予立案的大环境。

玛莎.杜特里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1942年7月21日在肯塔基州科文顿(Covington)出生,不到一岁她父亲因拔智慧齿而感染谢世,五岁时随母亲再婚,跟着继父成长。

1964年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四年后在该法学院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玛莎.杜特里曾出任律田纳西州联邦助理检察官、田纳西州地区检察官、范德比尔特法学院教授、田纳西州刑事上诉法院法官、田纳西州最高法院法官。

1993年8月6日,威廉.克林顿总统提名她出任她出任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三款法官,同年11月20号美国参议院通过。在《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中她是唯一的投票支持者。

拥有十六位美国联邦法官、位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十三座联邦上诉法院中一直是极具争议性的上诉法院。

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6月的五年间,被复查的二十五件裁决中,被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二十四件,在十三座巡回上诉联邦法院中史无前例。

院长是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出身、被威廉.克林顿总统于1995年提名的兰西.科尔(Ransey Guy Cole)。

从2007到目前,美国最高法院共推翻了八百四十七件来自十三座美国巡回上诉法院的案子,其中有八十五件是来自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的美国第九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百六十四件,排行第二。

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分别监管着十三座美国巡回上诉联邦法院。美国第六巡回联邦上诉法院的监管者,是美国司法史上首位西班牙裔女大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管辖区是四个州的十座美国联邦法院。四个州是田纳西、俄亥俄、密歇根与肯塔基州。

十座美国联邦法院是田纳西州东区、中区与西区美国联邦法院、俄亥俄州南区和北区美国联邦法院、密歇根州东区和西区美国联邦法院、肯塔基州西区和东区美国联邦法院。

在美国近代司法史上,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出了几位非凡人物,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一百一十四位大法官中,有四位曾任职于此。

在美国近代司法史上,唯一出任过美国最高法院院长和美国总统的威廉.塔夫脱,也是出身于此。

美国民权律师们,不会因为在美国巡回联邦上诉法院的挫败,而停止了朝着普世价值、世俗国度大步迈进的努力。

1988年,《美国最高法院接受案件选择法(Supreme Court Case Selections Act)》规定和诉状移送令的批准,就是接受案件的上诉,并开始命令美国巡回联邦上诉法院递交有关材料。

诉状移送令又有四人规则(rule of four)之别称,因为在九位大法官中,最少要有四位同意始可立案。

在美国最高法院极难立案的大环境下,每年有接近一万件左右的上诉案件涌进美国最高法院,但仅有七、八十件被接纳,凡不被接纳的案件,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庭的裁决为最后定谳

2014年11月24日,六个不同的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同性婚姻案件,以密歇根州的《迪布尔 诉 斯奈德案》、俄亥俄州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肯塔基州的《伯克 诉 贝希尔案》、田纳西州的《谭科 诉 哈斯拉姆案》为代表,涌进了美国最高法院申请诉状移送令。

2015年1月6日,杰弗里.萨顿法官的近乎荒谬裁决书确有刺眼之处,美国最高法院已经没有回避或忽视的余地,只得接受,宣布将四案合并审理,是为改变美国社会面貌与司法观念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

美国最高法院将复杂的法理争议,浓缩并局限在三大法理范围之内:

第一个法理是:《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是否要求各州必须签发同性婚姻证书?

第二个法理是:《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是否要求各州必须承认外州颁发的合法同性婚姻证书?

第三个法理是: 四个上诉案件各案律师,只能在自己案件里面涉及的法理进行辩论,不得介入其他的议题。《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是一件广受关注的美国最高法院划时代大案,并史无前例的收到一百四十八份法庭之友意见书。拥有历史渊源的法庭之友制度,不是美国司法体系的独创。

法庭之友制度源自第九世纪的《罗马法》,英国司法家将之融进自己的大陆法体系,再传至美国,然后推广为国际法。

目前最为常见的是在有关人权迫害的案件中。美国司法体系源自英国大陆法和《罗马法》体系,法庭之友制度的介入是自然之事。

在某些独特的案件中,与案件没有利益冲突的民间个体学者或集体团队,向法庭递交其案情观点或法理分析,在司法独立的文明社会里,法庭之友的影响力是巨大而重要的。

《美国最高法院行政法规第37条》规定了法庭之友意见书的范畴:

 第一个规定:在法庭之友意见书的封面,必须注明支持两造中的哪一方,或支持撤销或认可;

第二个规定:内页必须说明,此法庭之友意见书,是否接受过金钱收益?是否为某特定团体利益服务?

第三个规定:美国政府或州政府,有权呈递政府立场的法庭之友意见书;

美国最高法院有权自己物色法庭之友提供参考的意见,但不常见,在美国近代司法史上,仅有四十三次的案例。

允许法庭之友意见书出庭作证或现场讲演的案例是有,但是不多。美国最高法院于1939年首次颁布了《法庭之友意见书提交规则》,并先后进行了三次修订。

最后一次的修改是在2010年2月16日,其《第37条》严格规定,除了要递交四十分拷贝外,对于字体、纸质、格式等,逐一厘定,凡是不符合规则的,一律拒收。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有两个半小时的口头辩论时间,开始九十分钟用作听取两造律师关于同性婚姻是否在宪法保护权利范畴之内的正反意见,剩余的时间用作州政府是否有拒绝承认外州合法婚姻的法律权力辩论。

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将于2015年6月,为长年以来的各种同性婚姻争议作出划时代的裁决。美国最高法院介入同性婚姻的矛盾是必然而需要的,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州法各异,许多州因为州法的解释相异而造成极大的矛盾。比如密苏里州承认外州与本州圣路易斯市的同性婚姻结婚执照,但州议会拒绝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议案。

在堪萨斯,绝大多数的郡政府均颁发同性婚姻执照,但州政府依然拒绝承认之;

第二个原因是:各管辖区美国联邦法院,对同性婚姻的裁决不同,形成矛盾与混乱。

美国联邦法院已经有超过六十次的裁决州政府拒绝承认外州是违宪判例,但管辖田纳西、肯塔基、密西根与俄亥俄四个州的美国第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却以2比1的票数,裁决州政府有权拒绝或不承认外州的合法婚姻。

在不接纳立案就默认美国联邦上诉法院的裁决为最终定案的法理下,美国最高法院没有任何选择而必须介入,以便解决裁决矛盾带来的无法调和困局,更需要为美国联邦法院处理五性团体案件建立一个统一裁决标准。

著名民权女律师玛丽.博诺特(Mary Lynn Bonauto)代表支持同性婚姻团队出庭辩论,第一个极具争议的议题 :各州是否应该依据平等婚姻法理批准同性婚姻?玛丽.博诺特素以维护四性团体的民权利益闻名于世。

罗马天主教家庭背景,她于1961年6月8日在纽约州纽伯格(Newburgh)出生,毕业自东北大学法学院,1987年开始在缅因州为执业律师,在当时她是该州三位公开自己是同性恋的律师之一,她的配偶詹妮弗.瑞金斯博士(Jennifer Barbara Wriggins)是缅因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3年11月18日,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在《古德里奇 诉 公共卫生局案(Goodridge v.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中裁决,州政府拒绝签发同性婚姻执照的行为,违反《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障精神,是为非法。

2004年5月17日,在这个正义的裁决下,马萨诸塞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先锋州。

2013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在《美国 诉 温莎案》中裁决‚《婚姻保护法案》中指定婚姻乃由一男一女组成的法律,因违反《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而违宪失效,拉开了美国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的序幕,而该案主要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玛丽.博诺特。

1990年开始,玛丽.博诺特成为以马萨诸塞州为总部的男女同性恋提倡与后卫组织(Gay & Lesbian Advocates & Defenders)全职律师,声誉渐隆。

2010年耶鲁大学为肯定玛丽.博诺特对五性团体的民权贡献,特颁发她该年的布鲁德纳奖(Brudner Prize)。2011年《波士顿杂志》誉玛丽.博诺特为五十名波士顿最有权势的女士之一。

2011年,代表麻省第四选区的美国联邦众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尊誉玛丽.博诺特是 “我们时代的瑟谷德.马歇尔!”

瑟谷德.马歇尔在种族平等与黑白混校的盖世功勋,无人可及,他本人也实至名归的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国最高法院黑人大法官。

玛丽.博诺特二十五年的民权努力,因在美国最高法院为同性婚姻权利的雄辩而流传千古。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Douglas Hallward-Driemeier)是代表同性婚姻出庭辩护的两位主要律师之一。

才华四射的道格拉斯.德雷迈尔背景辉煌,1994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91年罗德斯奖学金得主、美国司法部助理部长、曾在美国最高法院辩论过十八件上诉案件,在十三座美国巡回联邦上诉法院辩论过一百件案子,曾以法庭之友的身份向美国最高法院递交超过两百余件意见书。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的妻子是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教授玛丽.霍尔沃德(Mary Hallward),两人同是罗德斯奖学金得主。

十九年前,两人在加拿大结婚,婚后把两人的姓连在一起,返回马萨诸塞州定居后,就计划着如何在法庭上争取正当的宪法权益,玛丽.霍尔沃德拿着加拿大颁发的合法结婚证书到交通部要求改名,马萨诸塞州交通部的官员研究一番后,并没有刁难,照办不误。

曾有十二次美国最高法院辩论经验的前密西根州司法部长约翰.布尔什(John James Bursh)代表密西根与肯塔基两州为禁止同性婚姻辩护。

现任田纳西州副司法部长约瑟夫.惠伦(Joseph Whalen)代表田纳西、肯塔基、俄亥俄三州,负责向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解释为什么不承认外州婚姻的法理性与重要性。

一般来说,除了宗教信仰、州权独立、传统道德外,恐怕拿不出什么新鲜的法理,而这些陈旧的法理已经在美国联邦法院碰了六十余次钉子了,到美国最高法院去炒冷饭的结果将会是什么,一目了然。

巴拉克.欧巴马政府在同性婚姻方面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2015年1月6日,美国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就这个议题发表官方新闻稿说 :

“在美国司法部宣布不再派遣律师到美国法院为《婚姻保护法第3节》辩护后,美国最高法院向美国人民发出了同性婚姻应该拥有平等权利与平等保护的强烈讯号。

这个里程碑式的决定为美国人民家庭的平等迈出了历史性的步骤。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宣布将为与同性婚姻的宪法核心立场议题开庭听证。在此之际,美国司法部将就同性婚姻的权力和利益做出最大范围之内的保障:

“我们将努力不懈地追求所有社会团体的平等待遇---不问性别。基于此,我们会以法庭之友的身份,向美国最高法院呈递如何达到全体美国人平等婚姻事实的建议。

现在是我们国家在根基上朝着确保全美人们公平、踏出重要步骤的时候了---且不论此人是谁,来自哪里与谁爱谁。”

2015年2月19日,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有高达63%的公民,认为同性恋者有权选择自己结婚对象的宪法权利。巴拉克.欧巴马在竞选连任时即公开宣布他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场,连任后即透过美国司法部长宣布,美国政府将不再派律师出庭为同性婚姻案件辩护。

军中的不问不说半允许同性恋存在政策早被废弃,美国陆军已经为在职军人进行变性手术,并支付全部的医药费用,美国公民服务部早就开始签发外国的同性婚姻配偶绿卡,美国联邦税务局已经允许同性婚姻的税务优待.

从民意到法庭,从被公众排斥的衣柜到公开牵手走向结婚的圣坛,再次说明了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已经是一件大江东流挡不住的时代潮流。

美国最高法院一直有历史性敌视同性恋传统的习惯,但在近年来却有着戏剧性的变化。第十五任院长沃伦.伯格(Warren Earl Burger)在1986年时,曾恶毒地公开地评论同性恋说 :

“同性恋是一种臭名昭著的反自然犯罪,比强奸更严重,而且是一种无法命名的犯罪。如果认为同性恋鸡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项基本权利受到保护,那就等于抛弃了数千年的道德教义。”

当然,这种高调反五性团体的美国最高法院院长已经不复存在,人性的光辉与理性的文明社会意识形态,逐渐取代了违反了普世价值的性别偏见、种族歧视和权力傲慢。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标准在变,美国最高法院也在变。

1971年,当第一件关于同性婚姻的《贝克 诉 尼尔逊案(Baker v. Nelson)》抵达美国最高法院时,被“意图建立一种联邦问题“为法理丢出法院的大门,四十三年后,现在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已经演变成一件举世瞩目的划时代大案。

《贝克 诉 尼尔逊案》是一件探测五性权利的试金石,结果踢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钢板,案子被丢了出美国最高法院的大门外的法理,只有斜眼歪脖的一句话:你们是故意来找茬找麻烦的吗?

詹姆斯.麦康奈尔(James Michael McConnell)是民权运动活动家,理查德.贝克(Richard John Baker)是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法学院学生,两人都是公开的同性恋。

1970年5月18日,詹姆斯.麦康奈尔和理查德.贝克到明尼苏达州亨尼平郡(Hennepin County)市政府申请结婚执照,被市政府官员杰拉德.纳尔逊(Gerald Nelson)所拒绝,法理是两位申请者是同性。

理查德.贝克向杰拉德.纳尔逊解释说,明尼苏达州的法律并没有禁止同性结婚的明文规定,拒绝签发同性婚姻则是违反了公民的:

第一: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言论和结社自由自由权;

第二:违反了《美国宪法第8条修正案》的不得残酷和不寻常的惩罚权利;

第三:违反了《美国宪法第9条修正案》的隐私保护权;

第四: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正当程序条款规定的基本结婚权利和违反平等保护条款的性别歧视。

在杰拉德.纳尔逊拒绝签发同行结婚执照后,理查德.贝克与詹姆斯.麦康奈尔采取法理行动维权,明尼苏达州最高法院裁决亨尼平郡官员杰拉德.纳尔逊的行为,没有违反任何人的宪法权利。

在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又被讽刺为找茬找麻烦,全案只得就此不了了之。

万众瞩目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于2015年4月28日早上10.02分在美国最高法院开庭听证。

在第一个议题上,玛丽.博诺特代表同性婚姻立场出庭辩护。就像绝大都分的民权案件一样,玛丽.博诺特全程不停地再三强调与引用《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公平保护原则来支持她的法理。

玛丽.博诺特首先表明立场说 :“各州有权制定自己的婚姻法律,但必须以不触犯美国宪法原则为先决条件。”

约翰.罗伯茨院长打断她的话说 :“你说是在融入家庭婚姻体制,对方辩护的论点,正是维护这种传统的家庭婚姻体制。数十年来,我看到的婚姻定义就是由一男一女所组成。如果你成功了,这种婚姻核心定义将不复再存在。”

玛丽.博诺特说 :“我希望如此。在一些州法的局限下,我们现在有一大批人被排除在外,不得融入这个家庭婚姻体制之内。”

约翰.罗伯茨反驳玛丽.博诺特说 :“不是的。你现在要的不是在融入这个家庭婚姻体制,而是去改变这个家庭婚姻体制。你整个的核心议题就是把同性关系改为同性婚姻。”约翰.罗伯茨所指的论点其实是整案的核心问题所在。

安东尼.斯卡利亚大法官提出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如果美国最高法院同意她的看法后,是否在执行上发生技术性问题?比如神职人员拒绝为同性婚姻提供结婚仪式的话,是否触犯了《反歧视法案》?

州法范围之内尚有斡旋余地,各州的州法均赋予神职人员拥有法定结婚的权力,一旦同性婚姻宪法化后,神职人员就没有选择余地了。”

埃琳娜.卡根大法官为玛丽.博诺特解围说 :“这个问题使我有些不明白。姑且不论法律是否允许,比如说有些犹太教法师(rabbis),就不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执行结婚仪式,至今依然如故。”

玛丽.博诺特辩论说 :“《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已经保障神职人员的自由行使权。”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答案。新墨西哥州摄影师拒绝为同性婚姻婚礼服务被告败诉的案例,使玛丽.博诺特的法理有点动摇。

前密西根州司法部长约翰.布尔什,代表密西根与肯塔基两州出庭为反对同性婚姻辩护。

四十三岁的约翰.布尔什是美国少壮派的拔尖律师,法学丰富,见识渊博,尤其是有着十余次美国最高法院的办案经验,过去的两年,他在美国最高法院辩论过八件性质完全不同的案件。

2001年在约翰.布尔什出任密西根州副司法部长期间,独自辩论着美国最高法院6%的上诉案件。

这位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是密西根州一百大律师之一,虽然代表同性婚姻出庭权的竞争激烈,但是无论资历与声望,皆使他成为出使美国最高法院的不二人选。

但是在本案上,约翰.布尔什的辩词显得有气无力,空空洞洞,不着边际,大部分的时间消耗在回答大法官们的疑问上,没有机会发挥他应有的潜力,犯了律师在美国最高法院办案,要尽量避免与大法官们辩论的兵家大忌。

约翰.布尔什在开场白中说 :“这里不是在辩论结婚的定义是什么,而是在辩论谁有权利决定结婚是什么。是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结果?还是法庭的裁决?”

冷饭还未炒完,就被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女大法官抢白了一顿 :“对不起!没有人从任何人那里夺走什么,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人人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性别的权利,选择与谁结婚的权利。

即使我们允许了同性婚姻,还是会有许多异性婚姻者选择不结婚,所以我们是不会拿走这些自由选择权利的。”

约翰.布尔什辩论说 :“但是我们现在辩论的--- ”

史蒂芬.布雷耶大法官打断他的话题说 :“我不知道。我看你还是把这个议题放在一边吧。我听到的全是什么要尊重两千年来的传统,什么民主公投的结果,那就是结婚的基本定义等等等的。

是啊,是一千多年了,由政府作主替一部分人结婚,没有孩子的允许他们领养。但是有一部分不在这些范围的人,比如说同性婚姻者,他们没有承担这些基本婚姻责任的义务。

所以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呢?他们的答案是: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果真如此,这个答案也可以套在种族隔离议题上用了。

也许有些宗教团体认为同性婚姻是罪恶,他们是出自真诚的,我也相信他们是出自真诚的,但是一个纯宗教信念就应该足以产生实际的法律效用吗?”

约翰.布尔什采用伦理道德观点来支持他的反对法理 :“比正常婚姻还要重要的是孩子问题。如果脱离了生物学上的父母血缘关系,是有后果的,比如说合理的---。”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用警告的语气打断他的话 :“你不可以那样做!”

约翰.布尔什 :“如果我---。”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那是问题所在。”

约翰.布尔什 :“如果我---。”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几乎用训斥的语气说 :“婚姻在这个层面上不起任何的作用,还不是有多少正常婚姻下的父亲,依然是丢下孩子不顾而去?”

约翰.布尔什 :“大法官---。”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婚姻体制并没有使他留下来,是他自己的选择。”

约翰.布尔什 :“大法官---。”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继续教训他说 :“在这个议题上,性别是中立的,有许多母亲亦是如此。我就不明白史蒂芬.布雷耶大法官的说法,同性婚姻就怎么就会增加了异性婚姻的价值?”

约翰.布尔什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大法官,有许多不同的社会压力已经是各州要远离同性婚姻的原因,他们尽可能使孩子与父母有血缘关系。”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对不起,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约翰.布尔什 :“在理性的基础上,没有。”

安东尼.斯卡利亚 :“婚姻就应该是一男一女所组而成,反之,同性婚姻将成为社会的负担。”

约翰.布尔什被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的咄咄逼人气势压得狼狈不堪,听到.安东尼.斯卡利亚大法官的认同,立即顺杆子说:“那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胜利的原因。

约翰.布尔什 :“埃琳娜.卡根说 :“对了,约翰.布尔先生,我不相信那是对的,婚姻在社会与个人的基础来说,如果要将这些同性婚姻排除在外,各州就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

约翰.布尔什 :“这就是我要回答的。”

埃琳娜.卡根的语气异常地不友善:“我现在给你一个真正的机会来告诉我,排除同性婚姻在外的法理是什么。”

约翰.布尔什 :“是的。我---我---。”

埃琳娜.卡根说 :“不排除的法理就不用说了,你只说为什么要排除的法理就好了。”

约翰.布尔什 :“第一,这不是谁排除谁在外的议题。这是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理由是如果你改变婚姻的定义的话那会造成伤害,在人们的思想里,如果婚姻与孩子互不相干的话,那么还能预期什么呢?只能是婚外关系的孩子了,假设有两对 ---。”

假设的例子还未说完,埃琳娜.卡根就打断他的话说 :“你在想些什么---约翰.布尔什先生,你是否在想一对同性婚姻结婚了,另一对就向全世界宣布说他们与孩子是互不相干了?”

约翰.布尔什 :“样板不是那样抽象的,大法官阁下。”

孩子问题成为全案辩论的焦点。安东尼.斯卡利亚说 :“姑且无论州法承认或不承认同性与异性婚姻,照样会有孩子,会照顾孩子,孩子们认知的是双亲而不是同性或异性婚姻,领养的孩子就是例证。”

埃琳娜.卡根问道 :“比如有些州是着重生育能力的---无论谁来申请结婚执照,书记官问 : 你们能生孩子吗?回答说不能的话,就不发结婚执照,回答说可以的话,就签发结婚执照---你认为这样是合乎宪法要求的吗?”

约翰.布尔什回答说 :“如果事情如你所描述那样的话,那并不符合各州的利益。”

埃琳娜.卡根说 :“如果把婚姻局限在生育作为州法标准的话,这样做不是最好的推销方法吗?你认为这样是合乎美国宪法要求的吗?”

约翰.布尔什说 :“有些不要孩子的夫妇最后也有了孩子,州法并没有这种禁止。”

安东尼.肯尼迪不允许约翰.布尔什回避这个问题,插话追问说 :“你的答案是什么?”

约翰.罗伯茨意图阻止这种辩论 :“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

但是安东尼.肯尼迪坚持要约翰.布尔什回答 :“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约翰.布尔什反问 :“是否合符宪法?”

安东尼.肯尼迪说 :“是的。“

约翰.布尔什回答说 :“这会因为侵犯了个人隐私,因而不符合美国宪法原则。”

埃琳娜.卡根语带讽刺地追问 :“问问你要不要孩子,就是侵犯个人隐私,就是违反了宪法原则吗?”

约翰.布尔什说 :“我想---我想,那是违反宪法原则的。”

露丝.金斯伯格的插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假设一对七十岁的人进来申请结婚执照,你还要问他们有关孩子的事情吗?你知道那是不会生育的了。”

约翰.布尔什正色回答说 :“只要是结婚状态的话,七十岁还是可以有孩子的。”

埃琳娜.卡根讽刺约翰.布尔什说 :“如果州法可以根据特定情况来立法的话,那么以是否要孩子作为是否颁发结婚执照的标准,这与你的法理一样,看来是可以认可为合乎宪法原则的了。”

按照美国最高法院既定程序,约翰.布尔什与玛丽.博诺特各有三十分钟的时间,美国副司法部长有十五分钟的时间,来表达主要的法理和依据,时间一到,毫无通融。

约翰.布尔什这次的法庭咂芳眩蟛糠值氖奔溆迷诨卮鸫蠓ü倜堑闹室珊吞嵛噬稀�

约翰.罗伯茨看见约翰.布尔什的时间快要用光了,于是提醒他说 :“律师,你是否该结案陈情了?”

约翰.布尔什回答说 :“是的,院长先生,我该结案陈情了。很明显的这是一件非常情绪化的案件,即使一位理性的人亦会有所不能全部同意。

本庭对于经过民主程序产生的政策不会持有敌意。密西根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从来没有要去取走任何人的尊严的意图,我们尊重所有的双亲,希望他们能够爱护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个法庭在取走一件经过民主程序的结果,影响巨大,我要求本庭确认这点。”

这段结论陈词正说明了约翰.布尔什的理亏:大法官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与法理,是案件是否合乎宪法要求而不是民主程序,民主程序在这件上诉的同性婚姻案件中,显然地并没有任何有力的分量位置。

玛丽.博诺特利用仅余的三分钟,做出了她在美国最高法院的第一次,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结案陈情演讲 :

“第一,我要指出的是,现代的婚姻概念是一种错误的两分法。现在只要向对方立下许诺,可以在七十岁或九十岁才结婚。我们尊重这种婚姻体系,但是同性婚姻却被排除在婚姻家庭体制之外。

第二,我们同意根据官方的分类,这些婚姻是以性别为主要法理的,它确认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或什么才是真正的女人,明显地不是同性婚姻。

我听说密西根人很喜欢领养孩子,但是密西根的领养法律制度,难使孩子们健康成长,甚至于造成伤害;设想一下,密西根会因为领养孩子的问题而允许两位同性结婚吗?不会的。

姑且不论有着多少抗议,只因为不批准这种成年人的关系,密西根画下了一条以性别为大前提的界线。

另外这是一种无法尊重的法理,这条线是按照生物学标准来画的。我必须要说的有些诉讼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生物学上是否能够繁殖后代为标准的法理。

整个密西根州的先决条件法理是,如果批准了同性婚姻,那么异性婚姻就会没有了婚姻内的孩子,这两种概念永远是分开的。

拒绝了同性婚姻,拒绝的不仅是两位成年人的关系,还是拒绝了因为合法婚姻为家庭带来的法律权利保护。”

2015年4月28日下午2.29分,《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开庭,辩论有关各州是否有权拒绝承认外州的合法同性婚姻。代表同性婚姻的道格拉斯.德雷迈尔开场就说 :

“这些人已经结了婚并且已经建立了持久的关系,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孩子来说,应该拥有基本的自由权利。一个州在没有恰当的司法程序下,无权拆散这些婚姻和家庭。

       就像异性的婚姻一样,诉讼人用婚姻来建设自己的生活,包括把孩子带进家庭来的权利。

虽然号称支持家庭的稳定但却不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实际上是在暗中损害这些家庭的稳定关系 --- 美国法庭的裁决必须落实结婚的自由,更重要的是继续落实任何婚姻效力的权利。”

安东尼.斯卡利亚大法官显然不同意道格拉斯.德雷迈尔的法理 :“假设有些国家允许一夫多妻制度,那么这些个别州是否也应该去承认这种婚姻呢?”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说 :“我们的州没有也不允许这种制度,是不应该接受的。”

安东尼.斯卡利亚说 :“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法理来解释,拒绝同性婚姻的个别州法呢?”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说 :“我要指出的是,当一个法庭允许同性结婚时必须受到尊重与认可。州法必须在婚姻登记上更改登记者的性别,换之以中性词语,大多数的州法没有这种多元化婚姻制度。”

安东尼.斯卡利亚说 :“在多元化体制下,比如说一个州允许一位十二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其余的州是否必须也要接受呢?”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说 :“可能不行。多元化制度是保护自愿的成年人婚姻,多数州法都不承认未成年人有决定自愿的能力。”

现任田纳西州副司法部长约瑟夫.惠伦代表田纳西、肯塔基与俄亥俄三州,向九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解释,为什么不承认外地婚姻的法理性与重要性。

毕业自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的约瑟夫.惠伦,没有出类拔萃的资历,也没有值得表扬的功勋,大部分的法庭经验是在地方法院。

因为他是田纳西州副司法部长,身居其位,责无旁贷,只得硬着头皮出庭迎战,在美国最高法院的表现,既无使人称赏的口才,也欠叫人信服的法理,官腔十足,未辩先败。

约瑟夫.惠伦一开口就遇到了麻烦。他在开庭时就全盘否定同性婚姻的宪法权利说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并没有要求各州必须承认外州的同性婚姻。”                                       

安东尼.斯卡利亚立即反驳他说 :“那么《美国宪法第4条款》呢?我很高兴你引用与本案有关的美国宪法条例。它说每个州对于他州的公共法律、案卷和司法程序,应给予充分信任和尊重。现在怎么就不能用了?”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因为各州拥有独立自主的立法权。”

东尼.斯卡利亚不表同意 :“我觉得公共法律应该涵盖婚姻法律在内。”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我的理解是庭所指美国宪法中的公共法律是各州自己的法律。”

安东尼.斯卡利亚说 :“照此说,美国宪法中并没有要求承认包括婚姻在内的外州法律了?”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基本上来说,是的。”

安东尼.斯卡利亚挑战地说 :“是吗?那么我们只能说,在纽约结婚就只能被纽约州承认了?”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假如我---假如我明白你意思的话---。”

安东尼.斯卡利亚说 :“你引用的是哪些案例?”

约瑟夫.惠伦含含糊糊地说 :“我不能确定明白你的意思---。”

史蒂芬.布雷耶大法官插言讽刺约瑟夫.惠伦说 :“ 安东尼.斯卡利亚大法官,是说---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又有一件新的案例可以参考了。”

在哄堂大笑后,史蒂芬.布雷耶正色说 :“哪是什么案例可以证明说,在纽约州结婚就只能被纽约州承认?如果你在维吉尼亚州结婚,那纽约州就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给予承认,不论你是谁。”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我已经---我现在已经明白你的问题了。根据我的理解,纽约州有权拒绝承认不适合自己的外州法律。”

史蒂芬.布雷耶又讽刺他道 :“那可不是我说的。”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问约瑟夫.惠伦说 :“你认为一个州,可以有权拒绝另外一个特定州的出生证明吗?”

约瑟夫.惠伦不知道,这位历史上第一位西班牙裔美国最高法院女大法官的下一步是什么,所以不敢轻易回答 :“我不能确定---。”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继续问道 :“很简单,你觉得美国宪法上所写的案卷是否应该包括出生证明在内?”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是的。”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的真正问题来了 :“ 加利福尼亚州在没有任何理由、没有怀疑出生证明真假的情况下,你认为加利福尼亚州可以拒绝承认那张别州的出生证明吗?”

约瑟夫.惠伦不愿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说 :“我无法明智地为他们回答这个问题。”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的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 :“案卷在我来说是有一定的意思的。如果出生证明是一份案卷的话,难道同是政府行为的结婚证明不也是一份案卷吗?

对不起,难道你看不清楚缔造婚姻与承认婚姻之间的基本不同吗?难道你不觉得在权利上有什么分别吗?

关于各州说违反公共政策并不是同性婚姻的先决条件,现在又拿年龄来说事,或拿其他的理由来说事,为什么?为什么承认同性婚姻成为那么多人的被排除在外的基本理由?”

约瑟夫.惠伦解释说 :“那是我的基本观念,事实也是这样,今天法庭上的两个主题更是如此:婚姻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如果允许的话,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种比较可以看出各州的承认或不承认同性婚姻的差别。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论者多次指出,在没有同性婚姻这种怪事之前,各州的看法是一致的,定义是一致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各州自由地互相承认其婚姻制度,因为---”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打断他的话语说 :“裁决更接近法律?”

约瑟夫.惠伦说 :“我不明白这个意思。”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说 :“你认为法庭的裁决是否更接近法律?”

约瑟夫.惠伦听明白了 :“是的。”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说,在法律上离婚就需要法庭的裁决一样。”

约瑟夫.惠伦说 :“我想合法结婚更接近法律,因为一旦成为配偶,所有州法赋予的权利立即生效,根据判例法理,这种婚姻与法庭裁决的婚姻不同,所以无权拥有同等的权利待遇。”

露丝.金斯伯格插言说 :“这不是怪事吗?如果离婚是法庭裁决的话,这种国家的裁决又被其他的州承认,为何婚姻就不行呢?”

约瑟夫.惠伦说 :“当你要求一个州违背公共政策去承认一件外州的同性婚姻时,那会产生许多影响的。尤其是当地的法律,一直认可婚姻就是由一女一男所组而成。

让我举一个结实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对小孩子要结婚,双方的父母都同意并出席其婚礼,有如同性婚姻一样,当要求其他州去承认这种婚姻的话是有困难的,因为当地的法律不允许---。”

约翰.罗伯茨打断她的话说 :“我不明白你辩论的是什么---我看不出来,依照当地的法律,视这些伴侣为婚姻关系的困难在哪里?”

约瑟夫.惠伦说 :“大部分的请愿人持有的理论是有关孩子们的福利,并将之为要求法庭裁决的法理。我可以告诉你的事,在田纳西州双亲的定义,指的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血缘关系,婚姻的孩子亦是基于生物学的基础,也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基础。要求州法承认这些婚姻,只有在改变称呼和术语后再来申请。”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反对他的说法 :“ 啊!但是你在领养上却非如此,问题是什么?”

约瑟夫.惠伦说 :“因为---。”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打断他的话说:“就真的是那么不得了吗?”

约瑟夫.惠伦说 :“这是事关重大的事情,因为你在改变各州对双亲的定义。在领养的文义上,你必须要明白在传统上婚姻的定义,两件事是串联在一起运作的。”

埃琳娜.卡根说 :“律师,你是理解到的,如果你在第一个问题上输了,那就不用说了,你在第二个问题上也是要输掉的。”

约瑟夫.惠伦回答说 :“我明白。”

时间到了,不需约翰.罗伯茨院长提醒,约瑟夫.惠伦自觉地做出最后结案陈情 :

“联邦主义已经容纳这方面的情况。关于我们辩论悠久的同性婚姻议题,美国联邦政府已经适应地做出适合世界潮流的调整。

我们尊重并容纳这些观点相异的政策,允许美国联邦政府去做他们认为是恰当的事情。基于各州自己的公共政策,我们要求《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不得进来打搅各州的平衡,强逼着互相承认外州的同性婚姻合法化。如果没有其他问题的话,就请法庭亦予确认。”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利用剩余的五分钟时间,作出了他自己第十五次在美国最高法院雄辩的记录 :

“田纳西州的婚姻法律是以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田纳西州法典》第36.1.1条说,如果已婚的妇女在她丈夫同意下,用人工助孕的方法产下的孩子,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亦必须承认其正当性与合法性。

田纳西的领养法亦是如此,不管是否血缘关系,一律给予承认---只要是在异性婚姻的大前提之下。即使在反对种族混合婚姻年代,这些法律依然有效地运作。

在同性婚姻的议题上则相反,田纳西州在没有法理的情况下,完全拒绝之。在詹姆斯.奥贝格费丈夫的死亡证书上,没有注明他们是已婚状态,这在田纳西州来说,拒绝一位逝世者人生最后面临的尊严,并没有任何实际而合理的利益。

我相信田纳西州最重要的辩论,是他们认为当一对同性者结婚时并不是真正的结婚,只是为宪法权利而结婚而已。即使美国宪法规定不得歧视异性婚姻,但是他们认为自己依然有权歧视同性婚姻。

我敦促美国最高法院为这些被歧视为二等公民的同性婚姻,伸张其美国宪法的神圣权利。”

四位当代著名的大律师与九位大法官,在两个小时的辩论中,全力以赴地进行法理辩论。

整个过程没有使人惊讶的突破法理,也看不到任何超越的见解。实际上本案与所有的民权案件一样,完全定点在一个法理上:拒绝同性婚姻是否违反《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公平保护原则?

在辩论的两大主题中,如果第一个主题成立了,那么第二个主题就顺理成章地不再存在。

人性的考虑固然是重要,但不会是决定案件成败的主要法理基础。

全案在2015年4月28日下午12.29分结束,静待美国最高法院大概在六月底的裁决。

现代文明与世俗国度社会特点是民主、自由、法治的政治体系;而且包容性特大,而包容比前者更为重要。

一个没有包容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充满了暴戾气息的社会,也绝对不会是一个世俗国度社会,包容性越大,预见性即随之越小,社会和谐性则越强。

道格拉斯.德雷迈尔在结案陈词中说 :“这在田纳西州来说,拒绝一位逝世者人生最后面临的尊严,并没有任何实际而合理的利益。”正是此意。

包容是鉴定文明的试金石,没有包容的社会不会是文明的国度。与文明社会背道而驰的独裁专制政权,最缺乏的就是包容,如果说寡头政治也有包容的话,那就是包容了贪污、腐败、独裁、专制、残民自肥、公私不分、一党专政。

2015年6月26日早上10点,美国最高法院颁布《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5票同意4票反对的险胜裁决结果,自此,同性婚姻在美国大地上全面合法化,开启了美国民族婚姻的新纪元。

随着全美各地四性权利团体的雷声欢呼,这个划时代的《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裁决轰动全球,在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这是一件极具教育意义的重要案例。

美国最高法院的议事规矩是依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但是《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的两极法理与释法观点,与四位反对派大法官的刻薄反对意见为美国最高法院数十年来所罕见。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代表多数意见撰写裁决书,就像几乎所有的民权案例法理一样,用《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正当司法程序与公平保护原则为主干法理,在大纲中提出必须强制执公平对待五性权利团体的十大原则:

第一:婚姻概念是来自固有的个人自主选择;

第二: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一样,应该拥有同等的宪法权利;

第三:本庭的法学体系认为,自由选择婚姻对象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两人的同性结合与任何其他的婚姻结合同等重要;

第四:在正当司法程序权利保护下,保护这种亲密接触关系,正是《格里斯沃尔德 诉 康涅狄格州案》案例的中心思想所在;

第五:在《特纳 诉 罗杰斯案》中,宪法权利保证了婚姻中采取人工避孕权利;

第六:在《劳伦斯 诉 德克萨斯州案》中,裁决了同性之间的性行为不再是犯罪行为;

第七:在宪法权利大前提下,与本庭前判例有关的是异族通婚的《洛文 诉 维吉尼亚州案》,同性权利《劳伦斯 诉 德克萨斯州案》法理,一直持久不变,姑且不论他们的性取向是什么;

第八: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措施,在《美國 訴 溫莎案》中,本庭否决了《保護婚姻法案》中婚姻乃由一男一女所组而成的定义,没有稳定的法律承认程序,孩子们会因蒙羞而受到伤害,婚姻关系不得用孩子的伤害为先决条件;

第九:本庭的诸多案例与国家的传统,说明婚姻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各州相异的婚姻条例,成为法律与社会安全的中心议题;

第十:基于这种平等法理,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不应该有不同的待遇。把同性婚姻排除在社会之外,与拒绝同性婚姻同样是一种无法容忍的行为。

基于这十大基本原则,安东尼.肯尼迪在长达二十八页纸的裁决书中说 :

“历史从这些案件开始。没有任何一种结合比婚姻来的更意义深远,具体表现出的家庭最高的爱情、忠诚、奉献与牺牲。在结合为婚姻时,两人升华为一体。

这些女性与男性尊重这些传统的婚姻定义,但是为了不愿孤独地生活下去,坚持去满足自己追求不被排除在这个最古老的社会体系之外.

他们要求在法律的眼里,赋予平等的尊严,宪法现在就赋予人民这些不可割让与剥夺的权利。”

按照美国最高法院的惯例,裁决书代表着大多数同意者的集体意见,同时允许反对者把反对意见书附在裁决书之后,作为后世法学家们研究案例的参考。

在《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的四位反对大法官中,其炮火之浓,怒气之大,为美国最高法院数十年来是仅见。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裁决书长达二十八页,但是约翰.罗伯茨院长的反对意见书却比裁决书更长,共有二十九页。

温和儒雅的约翰.罗伯茨上任十年来,首次如此坚定而严厉地抨击他的同僚,实属罕见。

约翰.罗伯茨认为多数派已经上升至仅仅是为了现实的需要而允许同性婚姻宪法化,这会为美国民族带来四大伤害:

第一:伤害了自然的规律;

第二:伤害了婚姻制度;

第三:伤害了文明和谐;

第四:伤害了民主政治。

约翰.罗伯茨在附带的反对意见书中说 :

“这个裁决对依照宪法程序成立的民主政府造成了伤害,本庭不是立法机构,故且不论同性婚姻是不是一种好主意,俱与我们无关。

在宪法之下,法官们只有权力说这样是否合乎法律,而不是说该不该有这种法律。亚力山大.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第78章中所说,宪法赋予法庭的权力,仅仅是用裁决来强制执行法律。”

如果你是这些美国人中的一份子的话---姑且不论是什么性取向---对那些愿意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总的来说,今天的裁决是值得庆祝的,庆祝达到目的的成就,庆祝可以向伴侣公开许诺,庆祝新来的各种福利,但是不要庆祝美国宪法,因为美国宪法与此没有任何的丝毫关系。”

克拉伦斯.托马斯大法官撰写了十八页的反对意见书,指出这个裁决是误解合法司法程序与滥用自由权利 :

“今天本庭的裁决之不一致,不是仅仅与宪法有关,而是有关我们建国以来的原则。在1787年之前,自由的理解是来自政府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对政府并没有好处。

为了保护那种自由,先贤创造出宪法。今天的多数派援引连先贤们都不承认宪法中的自由来损伤宪法。在这条道路上,多数派拒绝了这种理想 --- 强夺了独立宣言---将与生俱来的人类尊严变成了政府的恩典。

这不仅是无视美国宪法条文,亦是对美国宪法的扭曲,它颠倒了我们共和国州与个人的关系。

多数派颠倒了自由的定义,把保护自由的外貌破坏无遗。我是无法同意的。我们的宪法---一如在独立宣言之前---是基于一个简单的真理:自由与尊严是来自宪法的保护,不是来自政府的供应。

今天的裁决,把这些原则丢到旁边去了。为了看起来有道理的法理,多数派迫不及待地作出这些误用正当司法程序,来确认那些持久的自由,彻底歪曲了这个国家自建国以来的原则。

     这个裁决将会为我们的宪法与社会带来无法估计的后果。我必须反对之。”

在美国最高法院的众多大法官中,被乔治.老布什总统提名的克拉伦斯.托马斯,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勉强及格的大法官。

克拉伦斯.托马斯在听证时,只听不问,从来不与任何律师辩论,也从来不讲话,然后就是用极其保守的基本教义派观点投票。

克拉伦斯.托马斯是美国历史上继瑟古德.马歇尔后第二位黑人大法官,在1991年被乔治.老布什总统提名时,他是素有“小美国最高法院”雅号的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

克拉伦斯.托马斯的法学造诣和司法经验是无可置疑的,但遗憾的是,他至今为止,尚没有为美国宪政留下任何一篇掷地有声的划时代裁决书---一篇都没有。

克拉伦斯.托马斯有着坚定的基本教义派法理信仰的大法官,他有四十次5比4投反对票,和三十五次8比1投反对票的记录---那一票就是来自克拉伦斯.托马斯。

安东尼.斯卡利亚大法官,对于《奥贝格费尔 诉 霍奇案》裁决的愤怒,已经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他除了全面支持约翰.罗伯茨的反对意见书外,自己另外撰写了九页纸的反对意见,但大部分的炮火,是朝着五位投同意票的自由开明派大法官而发泄的。

安东尼.斯卡利亚毫不掩饰地严厉地抨击之为“傲慢司法的叛乱与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威胁”,并用嘲笑的口吻提议五位投同意票的同僚说 :“在签署多数意见书前,最好把脑袋藏在袋子里。”

安东尼.斯卡利在反对意见书中,用“傲慢的司法叛乱”与“自命不凡的愚蠢裁决”来定义五位投赞成票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

“今天的裁决说明了我的统治者,那两岸之间的三亿两千万美国人的统治者,就是美国最高法院里的那九位律师。在这个案件里的裁决意见书,扭曲了真正的美国宪法与修正案,由九位非民选的委员来更改美国宪法,是一种对自由的极度浪费。

裁决意见书掠夺了《独立宣言》中最重要的自由思想与独立革命的成果:自治的自由。

当《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在1868年被批准时,所有的州法律,全部认可婚姻是由一男一女所组而成,没有任何人怀疑美国宪法所认可的婚姻定义,就是如此。

《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条文自被批准以来,历经长期的传统考验、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并广为散播,并没有人出面向其挑战,我们没有任何的法理基础去将其悍然废除。

既然人们毫无怀疑地不会对异性婚姻有所限制,我们必须允许把同性婚姻议题辩论下去。无需说明,我们指的是我们九个人。

历史与传统会在体制之内作出指引与规律。举例说明,这个法院只是由九位男女所组而成,全是司法界的成功人物,不是哈佛就是耶鲁毕业,在九位中有四位是纽约州本地人,有八位是在东西两岸的州长大,但是没有一位是来自西南各州。

事实上没有一位是真正的西部人马,没有一位是占四分之一人口信仰的福音派新教徒或是新教基督徒。

假如这些没有代表性的个体是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行为来票决,导致今天颠覆社会的话,则与法律无关,因为在司法定义上,美国宪法条文已经说明了婚姻组合的定义是什么。

当然今天投同意票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的投票法理并不以此为基础。他们说不是那样子的,本来应该由政策来决定的同性婚姻议题,却由九位没有民选基础的司法贵族去恣意违反宪法原则,尤甚于违反没有议会代表就不交税的宪法原则:

没有合法代表就不得擅自去转型社会。但是真正更使人惊骇的,是在在反映在今天傲慢的司法叛乱。

五位同意同性婚姻裁决书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居然全部欢悦地宣布,自《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被批准的一百三十五以来,至2003年马萨诸塞州允许同性结婚为止,所有全国各州全部违反了美国宪法精神。

五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发现,在《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被批准时,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那个时代以来的每一个人,对于《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基本权利,都有缺乏司法概念的问题。

那些司法概念者如托马斯.库利、约翰.哈伦、奥利弗.霍姆斯、比林斯.翰德、路易斯.白兰德斯、威廉.塔夫脱、班杰明.卡多佐、雨果.布莱克、菲利克斯.弗兰克福特、罗伯特.杰克逊与亨利.弗兰德尔等等,他们全都不行。

这些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觉得那些批准《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人们,以合理裁决为借口,授权他们撕毁经过民主程序形成的美国宪法。

这些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明明知道只在十五年前,被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认可的婚姻是只限于一男一女的传统,比我们的国家还要历史久远。除了愚昧和固执外,这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在自私自利的心态驱使下,铺张浪费地表现出自命不凡的愚蠢裁决。”

与安东尼.斯卡利亚相比,塞缪尔.阿利托的反对法理,显得更见温和而更具说服力 :

          “在美国联邦法庭干预之前,美国人民已经在各州法院辩论是否应该承认同性婚姻。

问题是普遍认为这不是各州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而是应该由美国宪法来为他们回答这个议题。其实不然。

  美国宪法把这个议题的答案权力留给各州自己的人们。

  美国宪法没有指出任何有关同性婚姻权利的条文,但是美国联邦法院却把自由的条款,附加在正当司法程序与公平保障涵义之内。

我们的国家发现,在这个原则之下每一个人,都应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但是自由有着多种不同的内涵。经典自由派认为经济应该拥有自由,但是现在被政府的法律规范住了。

在民主社会里,人民应该拥有政府许多的福利,今天的大多数裁决,特殊地显示出后现代主义的的价值。

为了防范五位非民选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不受个人感情影响,把气势宏伟的自由观点强加予美国人民.

本庭曾确认那个在正当司法程序之下的自由,应该解释成只有在国家的历史与传统之下才享有保护权利,因而在争执之下,同性婚姻不应该涵盖在这种自由的保护权利之内。

事实上,在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裁决拒绝同性婚姻是违反州宪之前,没有任何的州允许同性婚姻存在。

在其他的国家同性婚姻,亦没有深植于传统之中。在荷兰于2000年允许同性婚姻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允许同性婚姻存在。

即使本庭以大多数通过,并不表示就是能够建立一种长久的传统。投同意票的大多数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声称他们有权颁授美国宪法保护权利,因为这是一种基本的美国宪法权利。

至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包括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可以预测到长期推广同性婚姻的后果是什么,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也无法有效地作出评估。

本庭的大法官们,有权力与责任去诠释和应用这些宪法。如此一来,假如美国宪法是包含了保障同性婚姻权利的话,那我们有责任强制实施这种权利,但是美国宪法清楚地没有说明关于同性婚姻的条文。

在我们政府系统里,最后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有权控制他们自己的命运。对于这种基本原则大事的任何改变,应该由人民通过其选举出来的官员来执行。

由我们的美国宪法建立起来的联邦主义制度,为人民提供了一条让各种不同信仰的人生活在同一国家里的环境。

如果同性婚姻制度是由各州自行决定的话,肯定会有些州接受,也会有些州拒绝,也可能有些州基于良知权利的原因,亦予以保护。

今天的美国最高法院多数派裁决,使这种机会变成为不可能。为了促使许多持有传统思想的美国人改观,美国最高法院多数派不惜把自己的个人观点,强加于全国人民。

回忆过去对男女同性恋的严酷待遇,有人或许认为现在的改变是公平的,但是如果这种观点胜利了,那么国家将会因为永久的创伤而尝到苦涩的滋味。

 对本庭的维护法律规矩能力来说,今天的裁决会有着基本性的影响。如果一些赤裸裸的多数派,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权利而将之强加于全国人民的话,那么唯一能够节制将来的多数派的,只有政治力量与文化影响了。

今天的裁决,显示数十年来意图抑制本庭滥用权力的努力,已经彻底的失败。

我没有怀疑我多数派同僚们,对于宪法中的自由观点,与真诚的自我是一致的,但是这种真诚造成了关怀而不是舒适。

这些证据深深地或许是不能补救地,堕落腐蚀了我们阐释宪法的司法文化。

可以理解多数的美国人,基于对同性婚姻的观点,或是悲叹或是欢呼今天的裁决,但是所有的美国人,无论对这个议题的看法是什么,都需要担忧这些美国最高法院多数派掌权的预兆。”

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在《布朗 诉 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中,一举废除了美国几百年来的种族隔离国策,其反弹之大,直到今天尚在余波荡漾。

现任的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院长罗伊.摩尔(Roy Steward Moore),依然认为黑白分校不是种族歧视,不仅是一种美国宪法的权利也是一种选择的权利,就是最佳的例子。

罗伊.摩尔所指的权利和选择,是白人应该有拒绝与黑人同校同车的权利与选择。

罗伊.摩尔是美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祸害美国,残毒文明,首屈一指,其恶劣丑陋事迹,磬竹难书。

美国的社会与人民,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来贯彻与执行《布朗 诉 托皮卡教育委员会》的精神。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下,在现代文明洗礼下,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会觉得黑白混校有什么奇怪与不妥的地方了。

尤其是美国的新生代,在文明教育和崭新思想的洗礼下,已经彻底的唾弃种族歧视和宗教仇恨,全面走向种族和谐和平共处的新美国精神。

同性婚姻已经全面合法化了,但距离全民认可,视之为美国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于数代人的时间,才能出现真正普世价值的文明社会和谐。

有着不同的意见与声音是所有文明社会的共同正常现象,没有不同的意见与声音才是怪事。

美国联邦法院共有六十五次同性婚姻合宪化裁决,但就是无法普及大众,足见保守派阻力的顽强。

回顾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从奴隶制度的废存到女权运动的崛起,从黑白混校到五性权利,没有一场运动没有保守派的阻力,没有一场运动没有卫道者的反对,但在全民迈向更公平更和谐的文明社会道路上,这些阻力和反对,最后无一不在世俗国度和普世价值面前,乖乖的妥协和顺从。

                                                                                                      高胜寒  2015年4月28日


0%(0)
100%(1)
缂佹鎷� 闁告熬鎷� (闊洤鎳橀埀顒€顦甸妴锟�): 閻庣鎷� 闁活噯鎷� (闊洤鎳橀埀顒€顦甸妴锟�): 婵炲鍔岄崬浠嬪棘閹殿喗鏆忛柟杈炬嫹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濞堜絻鎯ら弽鐓庣础
鐎涙ぞ缍�
鐎涙褰�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瀵姴寮垫笟鐘垫畱閹哄苯鍟楃捄顖滃殠閸ワ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2 閳ユ粌銇囬懓宀€绶ㄥ▔鏇燁攳閳ユ繂鐨㈤柌宥咁敄缂囧骸娴楅張顏呮降閺侊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3 1930楠炵繝鍞敍灞肩娴e秴鐥夐崶钘夈偝閹藉嫬濂栫敮鍫ユ殔婢讹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4 鐎甸€涙眽瑜般垹顔嶉悽銊︽簚閸c劋姹夋稉宥堫洣閺堢喐婀滄径顏庣礄韫囷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5 妫f瑦鑵愰敍鍌滄畻閸氬骸銇囬柆鎿勭磽鐟曚焦鏁奸崥宥勮礋閿涘倹鐦烘稉锟�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6 閳ユ粌銇囬懓宀€绶ㄩ垾婵囩《濡楀牏绮撴禍搴ょ箷閺勵垶鈧俺绻冩禍锟�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7 瀹告繃娅�2.0閺堫亜寮烽崡濠傚嬀閿涘瞼绶ㄩ崶鐣岀病濞村骸顦查懟蹇ョ礉 娑撳濡搁崚鈧�
8 缂佹挻娼稉顓炲彙娑撯偓閸忔矮绗撻崚鑸电€弶鍐埠濞岃崵娈戦弨鎸庝笉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9 閼颁礁绐涢張鈧紒鍫濈殺缂佹瑤鑵戦崗鍗炴禇閻ㄥ嫬鍙х粙搴e芳閺勵垰顦� 娑撳濡搁崚鈧�
10 娴犲孩鐦虹€涳拷 閳拷 濮f稒杈版稉锟� 閳拷 閹鐦烘禍锟�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一周回复热帖
1 婢规媽顓挎稉顓炲彙娴滆櫣銇為柈銊ユ倖閻㈣渹姹夊璁虫眽鐠愩垻娈戞禍锟� kdw
2 閾忓氦搴婃稉鍥х灳 缁斿湱顏奸幐鎴狀暜閸拷 娑撳濡搁崚鈧�
3 娑撳秳绱扮拋鈺€绡勬潻鎴濋挬娑擃參鈧棃鈧偓娴o拷 娑撳濡搁崚鈧�
4 鐠囨繆顕╅垾婊€鑵戝蹇旀殌閼叉祴鈧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5 妞诡剚鏌夐崗瀣╂妧娑斿骸婀幍鎯ф礀閼奉亜绻侀惃鍕倱閹懎绺�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6 閳ユ粌銇囬懓宀€绶ㄩ垾婵囩《濡楀牏绮撴禍搴ょ箷閺勵垶鈧俺绻冩禍锟�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7 1930楠炵繝鍞敍灞肩娴e秴鐥夐崶钘夈偝閹藉嫬濂栫敮鍫ユ殔婢讹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8 閸氬秵鐗庨弬顖氭蕉缁傚繐浠犲銏℃暭閹冨焼閹靛婀抽崪灞界獩閺咃拷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9 濞喲呮礃鐎电懓宕曢弨璺ㄧ摜韫囧懘銆忔担婊冨毉闁瀚� 娑撳濡搁崚鈧�
10 閾忓氦搴婃稉鍥х灳 閻忣偆鈧垵绔锋稉瀣畱濮樺瓨妲﹀Δ锟� 娑撯偓閺嬵亙鑵戦惃锟�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4: 如果中国要是真的成为北朝鲜,粉红们真
2024: 还原99.99%的历史:从汪精卫夫人谈起
2023: 新型啃老:父母掏腰包,求孩子回家帮忙
2023: 廚子普律戈津造反的正面意義
2022: 美国最高法世纪判决之二:堕胎权
2022: 人民海军
2021: 路遥逝世十二周年祭
2021: 奇人奇事之俄亥俄之恋
2020: 中国的事其实就两个,利益及利益分割
2020: 给大家看一下美国最底层的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