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新型啃老:父母掏腰包,求孩子回家帮忙养老
送交者:  2023年06月28日08:08:20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最近,一个女孩为父母做饭的视频,在抖音上火了。
这位女孩大学刚毕业还未找到工作,每天就负责在家给爸妈做午饭和晚饭。

视频中,她一边娴熟掂着锅,一边自我调侃:
“反正在家在外都难受,就先在家做‘全职女儿’吧,包吃包住还有各种福利,相比别的老板,还是我亲爱的张女士(女孩妈妈)更够意思。”
初听可能会皱皱眉头。
但仔细想想,这活确实还挺好的。
01、以前的年轻人,大学一毕业,还未配妥剑,出门就已经是江湖。
现在,不用出去找工作,不用挤地铁,不用打卡,不用看老板脸色,只需要在家照顾爸妈。
试问谁不羡慕呢
其实在这个视频之前,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开始流行当起“全职儿女”
他们从学校毕业后,并不急着去工作。
又或者是工作几年后按下暂停键,回家调整状态、备考等等。
有网友说,这不就是新型的“啃老”吗?
也不尽然
相比于去大城市打拼,花光父母养老钱买房给彩礼,除了偶尔过回家过个年,没给父母带来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陪伴。
这届年轻人,远远算不上“真正的啃老”
他们多是一群家庭条件较好,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比较清晰的人。
在内卷循环,学历竞争越演越烈的现实下,主动暂时退出社会竞争,进入一段居家蛰伏期。
他们以“虚假的啃老”,定义自己的现状。
有人在家承担起了所有家务,厨房帮忙,收拾屋子,拿快递,偶尔再要点钱花花。

有人选择主动为父提供情绪价值,陪他们聊天,逛超市,钱不钱的无所谓,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还有人会在家接接兼职,补贴家用。
02、也许有人会说:我也想当“全职儿女”,但前提是父母身上得有肉啊!
确实,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职儿女”,需要父母心态乐观且家庭经济条件可以支持。
但抛开这个大前提,你有没有发现,这届年轻人“似乎”越来越不想奋斗了。
23岁的小米,去年6月毕业,原本谈好的工作出了意外,在目送室友上班早出晚归两个月后,她索性回家。
每天8:30醒来,妈妈已经准备好早餐,包子、油条、粥,一周不带重样。
吃完就去帮家里看店,中午晚上负责做饭,每月还有3000工资。
“我的朋友基本都工作了,她们经常说羡慕我还能赖在家里,但其实这都要感谢我爸妈的理解。
他们时常安慰我,他们也就是赶上了好时代,以前只要有拼劲,去做什幺小生意都能赚到钱。
但是现在不一样,哪怕给我开个小店,不出两个月也会倒闭,所以年轻人迷茫是正常的。
想想也是,在家做全职女儿无非添双碗筷,出去创业掏空父母钱包,还是啃老好。”

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然而,与之相应的却是企业招聘需求大幅缩减。
年轻人们还没适应刚毕业的焦虑,就被推着面对很多极其现实的问题。
每天早出晚归,坐公交挤地铁,去做一份根本不喜欢的工作,还得时不时加班。
工资5000,扣除了房租水电、其它生活开销之外,一分也不敢多花。
最后累得精疲力尽,换来的是领导买房又买车。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想奋斗。
因为没人想做拉磨的驴。
既然在哪打工都是打,不如回家伺候爸妈。
爸妈支持,不过是添张吃饭的嘴,自己日常身边还有个人照应。
孩子愿意,既解决了父母的养老问题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好过拿自己拼命的钱给父母找个保姆。
何尝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满结局。
双赢
如果硬要再加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
越来越多年轻人发现,自己累死累活996的收入,还不如父母的退休金高。
哪怕是工作多年的职场人,最后还是要靠父母的扶持,才能够得上房价和生育成本。
既然迟早都要回到这条路上,为什么一开始要走弯路呢?
在这种现实下,啃老也不再只有传统的负面意义。
03、当然,有老可啃,已然是一种幸运。
但其实,大部分调侃自己是“全职儿女”的人,都是被动的。
他们大部分是因为卷输了而被迫在家的年轻人。
2022年大学毕业二战考研失败,李怡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父母有时也会有意无意间提起同事的孩子,结婚了、升职了、又或者感慨自己这般大的年纪,已经赚了多少钱。
“其实我并不是没有去找工作,只是拿到的通知都是4千块钱的工作。”
有时候迷茫,李怡也会上网去搜索关键词,结果发现不少人和自己类似,基本都是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
“做家务煮饭这件事,其实也不是他们要求,只是平时在家,感觉自己不干点什么就手足无措,脑门上仿佛就写着‘闲人’二字,所以我就主动承包了。
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份合适工作,赶紧离开家,脱离这个现状。”
从本质上来说,能不能做全职儿女,不是由儿女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父母来决定的。
这也就意味着,年轻人很难做到心安理得被父母养着。

在家的每一天,都伴随着巨大的负疚感。
不少人为了减少这种负疚感,甚至通过靠考公、考编,换取蹲在家里的资格。
网友@琳琳毕业后,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两年,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职回家休养。
一开始,她的手上还有笔积蓄可以心安理得地在家里蹲,但几个月后,父亲先忍不住了。
他劝琳琳去考个公务员,“你这样一直不上班也不是办法啊”
琳琳也想,“如果考得上谁不想去,关键是考公之路万里挑一的难,但在父母眼里好像我就是天赋异禀,一次就能上岸”
可每次提到这个,父亲都认为她在找借口“xx家以前学习还不如你,现在都考上了。”
几次争吵后,琳琳也开始陷入自我怀疑了:
“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是不是个废物?要不试试看吧?”
所以你看,在家做全职儿女其实也没大家想象中那么自在。
与父母的对峙拉锯,对未来的紧迫感,以及那种“一定要做些什么”的不安,都让他们陷入焦虑的深渊难以自拔。
大多数人,只能尽量节省开支、减少社交,在躺平和颓废中来回撕扯。
04、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曾在访谈中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苦,支持有条件的年轻人毕业啃几年老。
但这个啃老,不是让他们安于现状,而是希望在这个时间跨度内,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挺认同这个观点。
很多人说,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太匆忙,终日与压力焦虑为伍。
但也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的包容性。
以前一毕业就要赶紧找工作,赶紧赚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这个社会,对于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渐包容。
所以你看,啃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啃老作为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就像小米,自从回家之后,家里确实给了她很大程度的自由。
她经常陪妈妈去超市、去散步、做家务,母女俩每天形影不离,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妈妈甚至不想再让她出去了。
“其实从紧张的青春期,到后来在外求学,我从来没有那么完整的时间待在家,也从没那么轻松快乐地感受到家人的爱,以及他们对来自子女关心的渴求。”
但小米自己心里知道,不管家里条件如何优越,人总是要自己去接触社会,这是无法回避的命题。
哪怕将来自己社会的履历是不完整的,但自己的人生也是完整的。
对她来说,这就足够了。

其实纵观周围人,你会发现,那些即使选择全职儿女的人,他们并非如外界所想那样混日子。
他们有安逸,有陪伴,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诚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小米这样幸运。
比如李怡,待业一年多后,她终于拿到心仪的offer,迫不及待离开家。
回想这一年,她的自我怀疑无处不在,没有收入,前途未卜,社会角色尴尬。
即使找到工作,她仍时不时问自己:
“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是不是自己要求太高?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什么都没成长什么都没积累。”
在忙忙碌碌中,她也无数次想要逃离:
“我不是为自己辩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躺平,所谓躺平的背后,是想要被理解、被看见的信号,也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在问及@琳琳以后的打算时,她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
“不管怎么样,绝不能没有工作。”
其实不管是退居家里,还是进取大城市,每个人都在做出自己的选择。
“全职儿女”不等同于消极或懒惰,更多只是人生赛道上的一个迂回战术,以谋求更好发展的机会。
也许,最后这些年轻人还是会发现,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像一座围城。
美化别人的生活是绕不开的常态。
但到那时,他们也许会更加坚定。
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独当一面的大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美国最高法世纪判决之二:堕胎权
2022: 人民海军
2021: 路遥逝世十二周年祭
2021: 奇人奇事之俄亥俄之恋
2020: 中国的事其实就两个,利益及利益分割
2020: 给大家看一下美国最底层的人的生活。
2019: 习近平的中国梦游 - 写在大阪G20开幕之
2019: 第一章 “五运终天,揔统坤元”是创造宇
2018: 儒家思想的末路
2018: 2018回国:三峡人家,如诗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