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繁体中文  
 
版主:bob
 · 九阳全新免清洗型豆浆机 全美最低
 
圣偷陈振龙:偷回一根藤,多增3亿人
送交者:  2025年03月29日04:16:32 于 [世界时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赵大夫

时至今日,粮食及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这几日坛子里关于60几年前那场大饥荒的人口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可见粮食与人口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历史上,由于粮食的制约,中国的人口始终徘徊在1亿上下,较难有大的突破;政府层面,历年颁布的一号文件,谈的都是农村及农业问题;在坛子里,关于中美的农业问题,各路豪杰争得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可见,粮食太重要了。

 

明朝年间,灾情不断,农民的收成不好,整个国家出现了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当时的人们食不果腹,有人啃食树皮,有人携家眷投河自尽,多地甚至曾出现“人食人”的惨剧。吃不上饭,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急剧增加,暴动不断,人民更加民不聊生。原本就没有过亿的人口数量一落千丈,使明朝元气大伤。

 

皇帝和各地官员对此却束手无策,敌人入侵可以打,兵力不足可以补,可天灾该如何去抗衡。直到一个远洋回归的商人的一次偷盗行为,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饥荒问题解决后,整个国家元气大增,一直到清朝,人口增长了三亿多。

 

这个商人就是圣偷 – 陈振龙,一个历史地位应该不输,甚至远超袁隆平的人。

 

1.陈振龙其人

 

陈振龙0.JPG

陈振龙.JPG

陈振龙1.JPG

陈振龙2.JPG


陈振龙(1573—1619年),生于明代,福建长乐人。他从小饱读诗书、天资聪颖,加上刻苦努力,不到20岁,就成功地考取了秀才。明朝不同于之前的朝代,对社会的控制极为严格,秀才的地位也相对较高。

 

中了秀才之后,陈振龙又多次参加乡试,但都没能成功,于是他果断放弃了读书,转行做起了商人。在古代,商人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排在官员、读书人和农民之后,无论富甲一方还是富可敌国,商人都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直到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才得到明显的提升。

 

2.陈振龙的圣偷之旅

 

由于做生意的缘故,陈振龙经常去海外经商。万历年间(1593年),他来到了菲律宾吕宋岛,在工作之余,他经常观赏那里的风景。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沿着小镇的街道散步,走着走着,目光被街边的一种植物吸引了,陈振龙发现这种植物生命力顽强,它的块根产量惊人,味道甘甜,可以食用。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红薯。

 

后来他仔细观察发现,在菲律宾,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这种植物。不少菲律宾人把这个植物长出的果实作为主食。

 

从小就经历过饥荒的陈振龙马上意识到,这个植物或许能解决家乡的饥荒问题,心系祖国的他决定,把这个东西带回去。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时的菲律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任何人出入菲律宾都要经过当局的严格检查,而红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西班牙明令禁止任何人将其携带出境,如有违反,惩罚严厉,甚至就地处决。当局在每一个出境口都设置了多名检察人员。

 

陈振龙的神偷之旅,进行了3次才得以成功。第一次,他把红薯的藤条藏在箱子中,被发现,藤条被没收,他也遭到责罚; 第二次,他把红薯藤条编入藤蓝中,又被发现,被打得鼻青脸肿;陈振龙左思右想,后来无意中看到船上的吸水绳和红薯的藤极为相似,便决定将红薯的藤缠于麻绳中。西班牙的检察人员虽然仔细检查每个出境人员的随身物品,但并没有发现陈振龙船上绳子的秘密。

 

结果有惊无险,在海上航行了七天后,终于农历五月下旬,将红薯藤条带回了国。陈振龙激动地赶到家中,立刻与儿子经伦按照在菲律宾学来的种植方法,将这些藤条种下。果然,四个月后生命力顽强的红薯藤成功长出了红薯。

 

3.红薯种植方法的推广

 

为了红薯能在家乡得到更广泛的种植,陈振龙找到福建巡抚金学曾。金学曾正在为粮食问题发愁,得知此事后,立刻大力推广。

 

过了几个月后,当地农民就种出了拳头大小的红薯。金学曾看着这些生熟都能食用的红薯,被成功地培育出来,终于松了一口气。

 

之后,红薯在福建被大量种植,福建人民的饥饿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福建人为了感恩金学曾的推广,将红薯命名为“金薯”。陈振龙则被后人称为“番薯之父”。

 

再后,陈振龙的孙子陈世元等人将红薯带到浙江、河南、山东等地。大力宣扬其耐旱、高产、生命力顽强的优点,呼吁当地农民种植红薯。

 

陈世元更是亲自教授当地人民培育秧苗的技巧,在田间教人们如何修剪枝条。经过一番努力,到了秋天,多地农民成功种出红薯。红薯作为农作物性状优良,不久,便在全国多地普及,成为与水稻、麦子和玉米等并驾齐驱的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它的产量巨大,作用甚至远远超过了这些前辈。

 

饥荒问题解决后,整个国家人气大增,一直到清朝,人口已增长了三亿多。

 

陈振龙引种红薯,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世纪著名科学史专家何丙郁先生指出:“四百多年来,甘薯对中国山地和瘠地的利用,对杂粮种植的多样化,起了极深刻的影响。”中国现在红薯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83%左右,它作为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已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

 

清道光十四年(1835年),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和金学曾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郡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南侧、海滨四先生祠后建“先薯亭”,后废圯。1957年,人民政府又重修了先薯亭。郭沫若先生在《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一文中,高度评价了陈振龙引种番薯的历史功绩。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

“荫入藤篮试出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偷,是一种令人憎恨的不耻行为。然而有一种“偷”,是例外,因为它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陈振龙之举,不但不可耻,而且是一位民族英雄。


0%(0)
0%(0)
笔 名 (必选项): 密 码 (必选项): 注册新用户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段落格式
字体
字号
实用资讯
北美最大最全的折扣机票网站
美国名厂保健品一级代理,花旗参,维他命,鱼油,卵磷脂,30天退货保证.买百免邮.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1 中俄在北极“合作无上限” 大国如海鲜
2 新西兰见闻: 来自大西洋海底的国 三把刀
3 数学:发现还是发明? 三把刀
4 乌俄停火的现实与未来 三把刀
5 多希望加拿大也能够有个DOGE有个 三把刀
6 揭秘二战:为阻止纳粹原子弹,盟 一枪中的
7 华人教会里不乏许多张面具的脸 一枪中的
8 共产党下贱到了极点 一枪中的
9 爱国生意没了 调侃军政
10 川普又抖“交易艺术”:白菜价智 一枪中的
一周回复热帖
1 精神病专家警告川普的七大心理问 三把刀
2 川普要自力更生对抗中共的矿产勒 三把刀
3 为什么中国是永恒烂尾国? 三把刀
4 对习弹琴| 红星照耀下的迷茫中国 三把刀
5 「人类思想深度游」---我的科学观 三把刀
6 川普团队还能撑多久? 三把刀
7 普京战法与克格勃密码——墙内对 三把刀
8 何卫东被抓只能是这件大事 三把刀
9 预测:赖清德最好的归宿是台湾监 三把刀
10 乌克兰再次拥核是结束侵乌战争的 三把刀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4: 七绝 题照(2228)天安门上双双挂
2024: 共产主义“打家劫舍”进行时
2023: 秦桧没有资格当汉奸,被中国人错用数百
2023: 质问习近平:为什么女工50岁能幸福退休
2022: 中国错了40年
2022: 读俄乌战况:俄军战损的将军们
2021: 周恩来评传 第五章
2021: 治国之典
2020: 怀念毛泽东——那个最关心我们健康的人
2020: 青年毛泽东之路